浅析公民环境公益诉讼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来源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ixin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公益诉讼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司法利器,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功能。环境公益诉讼主体资格又是环境公益诉讼的起点,体现了公益诉讼的价值取向,影响制度设计。我国现行的环境公益诉讼,一定程度上缺少公民的参与,难以实现公益诉讼程序和结果的正当性。本文对环境公益诉讼合理性与可行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环境公益诉讼;公民;主体资格
  公益诉讼作为保护生态环境的司法利器,其中的诉讼主体资格是诉讼的重要一环,诉讼主体范围决定了环境公益诉讼中公民、社会组织、司法机关、行政机关不同的诉讼权利与义务,继而会导致不同主体对环境保护的参与程度不同,最终,不同诉讼主体参与模式的选择对生态环境保护产生的合力也就不同。
  一、现行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规则之局限
  环境公益诉讼原告适格是指,为了维护公共利益,有权以自己的名义提起公益诉讼之资格。随着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日益成熟,地方司法实践先行探索原告主体资格,公益诉讼原告范围呈现了从分散到集中的多元化发展趋势。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范围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见表1)。总体而言,社会组织作为环境环境公益诉讼的主体可以发挥其专业性,一定程度上代表公民进行公众参与与监督,行政机关可以利用其技术和人才优势发挥其行政权的协调、管理、监督权能,检查机关可利用诉讼能力结合刑事公益诉讼发乎法律监督的作用,但现有环境公益诉讼主体制度仍有局限性。
  (一)程序正当性与结果正当性难以保证
  现行公益诉讼主体主要是行政机关和检察机关,它们在进行公益诉讼时不可避免地表现出公权力的强制性、优越性,忽视公民的意见和建议,缺少公众参与和公众监督,导致权力的滥用或不作为。同时,在诉讼过程中,虽然双方具有同等的诉讼地位,但面对公权力,被告一方的诉讼权利容易被忽视。“地方保护主义”、“地方司法化”,使得公益诉讼的程序与结果正当性难以实现。一方面,政府部门与企业之间存在税收关系,为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公民的就业,政府往往“治标不治本”或者根本不行使权力;另一方面检察机关、法院和政府之间有存在复杂的关系,在行政公益诉讼中,法院不轻易判决,检察机关不轻易提起诉讼,只是对重大的违法行为做出有选择的监督,很多环境污染问题不能得到重视。
  (二)环境公益诉讼举步维艰
  现行环境公益诉讼制度运行最大的阻碍是,原告方举证责任过重,诉讼费用过高、执行程度过低。根据我国《环境法》的规定,满足公益诉讼主体资格的社会组织只有300多家,而其中只有中華环保联合会、自然之友环境之友环境研究所等社会组织比较活跃。并且,在诉讼过程中,环境组织面临起诉难、鉴定难、举证难、费用高等问题。检察机关面对高额的诉讼成本也难以承受。虽然这一现象的出现与公益诉讼制度不完善有关,但是也反映出,现行诉讼主体能力有限,不能完全代表和保护公民利益,公民作为公益诉讼的主体有其必要性。
  二、公民环境公益诉讼之补强
  我国公益诉讼是法律移植的制度,域外关于公民原告主体资格有很多成熟的经验。公民提起公益诉讼已经是世界趋势,在这一趋势背后,必然蕴含着公民环境公益诉讼的制度价值。
  (一)保护公民的环境权与诉权
  肯·萨罗维瓦曾主张:“环境是人的首要权利”,拥有权利能够让公民“像人一样真正站立”。公民作为自然界中的主体,对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具有“所有权”,作为天然的权利主体,有权利排除破坏环境的行为,维护自己的环境权利。我国法律虽然没有赋予公民环境权,但是公民的环境利益需要得到保护。因此,公民也就拥有基于环境权益受到侵犯而产生的诉权,有权请求人民法院对自己的权利进行救济。公民作为适格的原告,是对公民环境权和诉权的救济,是环境公益诉讼的制度理论完善的巨大进步。
  (二)实现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
  我国《环境保护法》第五章对公众参与进行了专章规定。但是,实践中公民的参与权并没有得到尊重。最近发生的江苏盐城市响水县爆炸事件,就值得我们深刻反思。在人员密集的地方建设了众多化工企业,发生过多起爆炸事件,却没有得到任何改善,难道就没有公民提出建议吗?因此,公民只有享有环境公益诉讼主体资格,才能直接、有效地发挥公众参与的功能。此外,公民作为适格的诉讼主体有利于解决“地方保护主义”。公民可以不依靠其他诉讼主体,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对检查机关、社会组织不能、不想、不敢提起诉讼的案件,直接提起公益诉讼,不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最大程度的保护公共利益。
  (三)维护公共利益
  原告资格是接近正义的第一步,公民只有能够提起环境公益诉讼,才能更好的保护环境,维护公共利益。公民是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最终受害者,作为利害关系人,其内在动力是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不可以比拟的。同时,公民作为一个庞大的社会主体,可以及时发现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弥补其他诉讼主体能力的有限性。此外,公民能够敏感的察觉到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行为,通过行使诉讼权利及时地制止违法行为,将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的损害降到最低。环境公益诉讼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惩治污染者,而是震慑污染者,让污染者不敢轻易地实施污染行为,达到预防的功能。环境一但被破坏很难被修复,我们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而公民参与环境公益诉讼利于充分发挥环境公益诉讼的预防作用。
  公民环境公益诉讼制度虽然具有很多积极效用,但是很多学者认为,公民作为环境公益诉讼的主体会导致滥诉,浪费司法资源。其实,个人滥诉问题只是一种非理性的假设。一方面,公民由于缺少环保意识、权利意识,很可能出现无人诉讼的情况。另一方面,公民进行公益诉讼面临着巨大的诉累,如举证难,诉讼费高,诉讼时间长,公民不会轻易提起诉讼。将公民纳入环境公益诉讼具有合理性,但是,一项制度只有具有可行性才能发挥其价值。
  三、环境公益诉讼主体制度之重构
  公民成为环境公益诉讼适格主体之后,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公民如何与其他的诉讼主体相协调。我们应当综合考虑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构建作用、诉讼主体的参与能力和司法资源的优化配置等方面。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社会组织和公民作为第一顺位,两者之间可以作为共同原告,检察机关可以支持起诉;行政机关作为第二顺位;检查机关作为第三顺位,在无人起诉时,作为原告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这也是符合我国的现行立法的精神。在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中,公民、社会组织、检察机关作为第一顺位,可以作为共同原告,发挥各自的优势。三者均有监督政府的权利,并没有先后顺序,所以都可以成为第一顺位,并且三者可以各尽其用,相互合作;环境行政部门作为第二顺位,防止其怠于履行行政执法职责,利用诉讼不作为。
  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尚处于探索阶段,还不成熟。所以,公民环境公益诉讼制度需稳妥推进,协调发展。为此,公民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原告主体资格,应在确立公民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后,再逐步试点公民公益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主要理由是:第一,环境公益诉讼的发展趋势是要以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为主,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为辅,行政机关负有保护生态环境的义务,进行环境管理和环境执法是其应当履行的职责。第二,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中,公民的诉累较轻。举证责任轻,对诉讼能力要求低,诉讼时间短和诉讼费用少,很好地解决了我国公益诉讼举步维艰的问题。公民可以花费较少的成本实现实质性效用最大化,符合现阶段我国公益诉讼的现状。
  四、结语
  公民作为环境公益诉讼的主体有其理论上、制度上和实践上的合理性,但是,公民作为环境公益诉讼的主体,并非毫无限制,需要对其权利进行限制约束,同时,我们也应当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公民积极保护环境。无论采取何种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环境公益诉讼主体制度的完善不可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
  参考文献:
  [1]陈亮.环境公益诉讼研究[M].法律出版社2015.
  [2]王丽萍.突破环境公益诉讼启动的瓶颈[J].法学论坛,2017,32(03): 89-96.
  [3]刘汉天等.公民环境公益诉讼主体资格的法理基础及路径选择[J].江海学刊,2018(03):213-218.
  作者简介:
  赵伟华(1997.09~ ),女,汉族,河北唐山人,研究方向:法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在阐述时主要是我国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现状分析,并且根据现状问题,提出我国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发展趋势。  关键词:大众家庭;投资理财;现状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更加重视投资理财。但是在投资理财中有一定风险,因此在大众家庭投资理财,主要是对风险的控制。  一、现状分析  (一)存在问题  近阶段,我国较为注重理财,一些普通家庭也开始参与一些金融活动,通常是以家庭为单位,逐渐了解股票、期
我国公司章程的法律性质,不同的理论,都无法完全解决我国公司自治中产生的纠纷,特别是不同规模的公司在不同的阶段面临的问题.而自治说、契约说、以及折衷说和新折衷说,能够
财务成本核算一体化,利用医院信息化数据,通过网络将各种业务系统的数据自动采集并生成与之业务有关的会计凭证,这种会计凭证每个科目后面都对应用相应的成本对象,需要核算项
摘 要:近年來,各地政府通过PPP项目的广泛推广和实施,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极大改善,综合国力得到提升,民生工程得以实施,促进相关行业良性发展。但项目实施过程中,相关合同管理存在诸多法律问题,对合同风险管理和项目实施产生系列影响。本文以基础设施PPP项目相关合同法律问题展开分析,提出问题,并列出改善措施,为妥善解决PPP项目合同相关法律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PPP项目;合同管理;法律问题;解决
摘 要:股权是区分于普通商品性质的一种新型的权力形态,本文对股权转让中的瑕疵出资行为、隐名投资、违反股东优先购买权的股权转让合同效力认定中的疑难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股权转让合同;效力认定;公司法  股权转让是目前各个国家公司法对于股东权益保护的一项基本的原则。随着股权转让,与之对应的股权转让纠纷案件数目及处理难度随之上升。针对此现状,本文对股权转让合同效力认定中的几个
【摘要】十二五时期浙江提出了“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目标,提出以自主创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动力,大力实施工业转型升级。通过对浙江经济转型升级中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从企业自主创新在经济转型升级中的重要性分析入手,分析了影响企业自主创新的因素,并提出了激励企业自主创新进而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财税政策建议。  【关键词】自主创新 经济转型 财税政策  一、浙江省经济发展阶段分析  2013年浙江省
【摘要】一般来说,财务风险就是在实际经营过程中,企业因自身具有不确定性的因素而产生的真实的财务情况与预期的财务目标间发生一定程度的偏离的概率。若是供电企业的财务风险没有得到良好的控制,在很大程度上会给企业带来不小的损失。财务风险是难以避免的,但我们可以通过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来把风险程度降到最低,本文就结合笔者多年的财务相关的工作经历,从财务风险的类型,财务风险的具体防范措施,研究供电企业财务风险及
摘 要:本文将对自动驾驶汽车发展历程及现状进行阐述,并在考虑个人信息及隐私安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人工智能服务中有效保护个人信息与隐私的措施,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者的研究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自动驾驶;个人信息;安全  進入新时代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自动驾驶汽车逐渐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但其在带来便利的同时,还使用户个人信息面临较大安全问题。因此,必须明确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历程与立法情况,并
摘 要:与采取集中立法体例的国家不同,我国有关商业贿赂的条款分散于多个部门法的不同法条,其中,《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商业贿赂条款尤为重要和突出。针对旧反法内容的局限性和滞后性,17年新修订的反法改变了对商业贿赂行为目的的认定,扩大了商业贿赂的行为主体,增加了工作人员责任与经营者责任认定等部分,显示出新法对社会环境变化的认识和尊重。但其中依然有“贿赂”内涵界定不清、典型行为辨析不明、与其他部门法存在衔
近年来,山东省沂南县始终把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稳定完善“双代管”工作作为整个农村工作的重点来抓,以人为本,不断完善并贯彻落实各项管理制度,深入开展财务公开和民主理财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