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炕围上,那满墙繁华

来源 :农家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gt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十年前,你若有幸到过山西崞县(原平旧称),随便推开一户像样些的人家屋门,或是夏天撩起一幅竹帘儿,来自异乡的你定会被那半壁锦绣惊呆的——乌旧的天棚、黝黑的灶台、一领暗黄的苇席铺满土炕,土炕上方白壁底部三尺的高度,却是一溜儿云纹山水,花鸟秀朵。
  拙朴的乡村亦可暗藏繁华。在山西,那叫墙围,也就是炕围画。
  土炕精灵
  清代学者顾炎武在《日知录·土炕》中写到:“北人以土为床,而空其以发火,谓之‘炕’。”晋北属高寒地带,农村家家户户有火炕取暖御寒,他们落生土炕,终老土炕,无论是睡觉吃饭的日常起居,还是娶妻养娃的人生仪式。
  日日厮磨于土炕,为使周遭白墙更经脏耐久,乡人们便用墨线绘以简单的线条边饰,中间画几枝兰叶墨花,始为炕围画雏形。稍后又以颜料做底,色彩画花,桐油涂罩。那些南瓜花、喇叭花,热热闹闹地开在炕头,脏后以湿布揩擦,又光亮如新。
  据《原平县志》载:“从班村发掘的宋代墓葬壁画证实,早在北宋时期,原平的炕围画已在达官显贵的居室流行,至明末逐渐普及到广大乡村。”到民国年间,炕围画兴盛于山西、陕西、甘肃、宁夏、内蒙等地,但属山西崞县(1953年以后改为原平)最有名,鼎盛时全县从事炕围画的艺人近千人,有“炕围画之乡”之誉。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是山西炕围画艺术最盛行的年代,也正是崞县女子枣花童蒙启智的人生阶段。枣花始终忘不了,那年春天锦缎般明柔的天光。那一年,正月尽了,天气回暖,枣花的伯父就把木匠请到家中打榆木柜子,那是为枣花未过门的新嫂子准备的。等到木匠带着那笨重的家什离开,便是画匠上门的时候了。带着迷人手艺的画匠上门,是一件叫人激动的事。就在一个黄昏,肩背一只小画箱,骑着自行车的画匠上门了。
  与木匠相比,画匠更像体面的教书先生,而手艺上乘的年轻画匠更是姑娘们的偶像。当时农村流行一句话:“好村庄唱大戏,好人家画炕围,娶媳妇甚不甚画盘花炕围。”可见,手艺好的画匠还是很有市场的。
  就连在东家,木匠、画匠的管待也不一样。如泥瓦匠、木匠等“笨匠人”,和东家围坐吃饭,顶多是玉米窝头里掺点枣,或是搅豆窝窝。画匠是“细匠人”,常被变着花样地犒劳,每天早上单做一碗白面面条炝香椿油酱;中午有蒸过层层酥的花卷,炸过包糖油糕;每天早饭后,还有一盒“海河”或“红灯”纸烟塞到画匠手里。
  画匠的活儿慢、仔细,闷在屋子里半天不出声,用墨线比比划划,先抹腻子、铺底子,再刷几遍胶水。待底子抹平晾干后先沟边道,边道描好,中间留下了方的、圆的、菱形、扇形的画空子,再在里边填画各种人物、花鸟、山水、风景。
  炕围画最后的工序是罩清漆,要上三道,直到看起来润泽光亮,经得起日后的磨蹭和擦拭,乡人称为“肉头肉头”。连那新鲜的油漆味,和着早春的杏花儿钻进枣花的鼻孔,她沉醉于那种“迷人的味道”,说:“我极喜欢那簇新的油漆味,那是乡下日子崭新敞亮的气象。”
  乡村寻画
  今天,原平诸多村子,仍能找得出炕围画的影子。通常,村子里谁家画了新炕围,大家就挨门逐户去瞧。最好看的当属锅台画和看墙画。由于其面积大,位置显,匠人总把最拿手的本事显露在此处。
  画面内容多吉祥喜庆,如娃娃坐莲花为“连生贵子”,锦鸡与花是“锦上添花”,猫与牡丹蝴蝶组合为“耄耋富贵”,鹿鹤相聚是“六合同春”,松竹梅一处为“岁寒三友”,花瓶中插月季花则是“四季平安”。这些画面构图饱满,色彩艳丽,备受主人保护,有的以透明塑料薄膜遮罩,有的专门串一“茭箭排排’挡尘御气。只有在访客到来时,主人才展示夸耀。
  枣花看过的最古老、最精美的炕围,是幼时跟着堂三哥出村看的。枣花的三哥心思很巧,会用铁皮做小手炉,放上木炭,拿到学校烤火;用胶泥捏出各种形状的小玩意,画上颜色,插根鸡毛,到小镇上卖“跳猴猴”、“拨愣愣”;还会画猪八戒、孙悟空、仙女、哪吒。有一年冬天,听说十五华里外的孙家庄村有盘好炕围,大家商量着顺村东的滹沱河打滑车去看。
  时近腊月,天寒地冻,一伙十几个孩子向着孙家庄进发。几个女娃们胜任不了长途滑行,就由年长的男孩们轮流驮着。走累时,大家就歇一阵,追撵树上的喜鹊,或到河边葵花地里,找寻秋天遗落下的葵花籽。就在大家精疲力尽时,孙家庄村到了。一伙人在村头寻着了那户人家,那是个孤老太太,炕上养着一只肥猫。老太太对这帮聒噪的毛头小子们充满戒备,拦着不让进屋,机灵的三哥一番口舌攀老亲,老太太终于容许孩子们爬上炕去瞧。
  “我们挨个地从锅台看到后炕,又从炕尾看到锅台,那是怎样一幅繁华世界啊!”枣花眼前的这盘炕围,不同于周遭那些喜庆明艳但俗气雷同的墙围,它有点旧,像发黄的线装书,却是满壁灵动。画上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小姐和书生,一个柔发垂髻含羞露半边妩媚脸儿,一个吊眉细眼玉树临风正躬身请礼作揖。
  那些人儿梳着发髻,翘纤纤修指,舞弄着飘带,衣袂飞举间似有清风仙乐传来……枣花看得如痴如醉,说:“那简直就是一出乡村的古戏台。”三哥更是大受感染,回来后干脆迷上了画炕围,不仅撕了作业本画,还给祖父的墙上乱画,鸡窝、羊圈上也画了许多。
  自此,大队供销社两边学大寨的黑板报上,枣花时常可见三哥描画的人像、飞禽、走兽。“最后,他瞒着家人偷偷跑到百里外的沙城村去拜师学艺。三哥突然失踪,急坏了大家,我们撒开人马寻了好几天,甚至连村里的水井也一一下杆子探过了,就在人仰马翻之际,三哥夹着几枝秃笔和画样回来了。伯父又喜又气,用电线把三哥捆在枣树上结结实实打了一顿。”
  文化图腾
  有人说,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年的生命。“炕围画”虽无莫高窟那般荣耀,但在乡间的生活、生产中,未尝不是一份厚重的记忆。在原平,上了年纪的人郑重其事地说,炕围画在过去要算一种“炫富”的资本。
  这种分量,或与炕围画丰富的内容不可分。据说,旧时炕围画的题材多与传统礼教结缘,反映礼义廉耻、耕读传家等内容,如“孟母刺字”、“郭巨埋儿”、“柳毅传书”、“卧薪尝胆”等;也有如“伯乐相马”、“苏武牧羊”、“哪吒闹海”、“精卫填海”等传说典故。后来,画中内容慢慢变成胖娃娃庆丰收,乃至南京长江大桥、颐和园、杭州西湖等。
  在乡村,炕围画一直承载着娱乐、启智、教育的功能。夜晚油灯下,长辈用手指拈着那画,教化着怀中或身边的小儿。在劳作之余,也可借一幅画,想想村庄外的事情。在原平人李秀全的心中,就藏着两幅炕围画:一幅是他幼时枕在母亲腿上听母亲讲述的炕围画;一幅是他结婚时,请人画在婚房的炕围画。
  无奈的是,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炕围画终究在时光中蒙尘,并渐渐沉寂。上世纪九十年代,炕围画日渐衰落。那支曾经活跃于乡野的炕围画艺人队伍,有人弃笔从农,有人经商,还有人搞室内装修。2009年,经原平市申报,炕围画被列入山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享誉一时的“炕围画”就此走进展馆与画册,被誉为民间艺术标本。
  不知那些胸藏锦绣的画匠们,面对三尺白壁可曾有过失落?多年以后,几个离乡多年的原平画家寻访崞县古宅,夕阳下,透过一扇洞开的木格窗,有人看到一幅斑驳的炕围画,旁边还有一只捻线的坨子。那曾经温热的土炕,早已冰凉。曾经扶着炕围学步的小胖手,和那靠着被垛绣花的美娇娘又在哪呢?
其他文献
“习总书记的来信是我们最好的新年礼物。”“大家的关爱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要用我的第二次生命,来感谢培育我的这片热土。”2014年除夕,大学生村官张广秀收到了一份特殊礼物: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信。信中写道:“得知你康复良好、重返岗位的消息,我感到很欣慰,同时希望你仍要注意保重身体……希望你和所有大学生村官热爱基层、扎根基层,增长见识、增长才干,促农村发展,让农民受益,让青春
期刊
党的十八大作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部署,并计划用3年时间,试点建设1000个“美丽乡村”。在创建过程中,农业部将培育一批不同区域、不同类型、不同特色的“美丽乡村”发展模式。3月2日,在“如何规划、投资、建设美丽乡村”座谈会上,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办公室主任王卫星透露,今年年底或将完善“美丽乡村”国家级标准体系。  “美丽乡村”不仅需要我们保护和改善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同时
期刊
“嘉兴府去城三十里外有个村镇,唤做王江泾。”王江泾镇是个古老集镇。宋代以前,已形成集镇,因有一闻氏尚书在此居住,故名闻川市。元代,有王、江两大户相继兴起,遂称王江泾。宋至明,丝绸纺织业不断发展,渐成江浙两省交界处一个丝绸贸易集镇。据《秀水县志》记载,“其民多织缯为业,日出千匹,衣被数州郡”。唐佩金的《闻川缀旧诗》又曰,“闻湖俗名王江泾,土产绸绫,机声灯影近连,比户鹄纹柿蒂,广售四方……”。  如今
期刊
近日,辽宁喀左县团委、关工委、妇联在县人民会堂二楼联合开展了“感恩教育春季爱心助学活动”,为县内100余名贫困家庭学生,一次性给予每人500元的困难补助和各种学习用具。  捐赠仪式上,该县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高向忱鼓励在座的学生和家长勇于面对生活困难,要对生活充满信心和希望。团县委、县关工委、县妇联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将助学金发放到每名贫困学生的手中,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奋发图强。最后,学生代表上台致感谢
期刊
2013年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红遍大江南北,春节期间《爸爸去哪儿》电影大卖,在观众的期待中,节目制作组正在紧锣密鼓地展开《爸爸去哪儿》第二季的准备工作,引起人们热议的除了第二季的候选人物,还有每一期节目的拍摄地点。  第一季《爸爸去哪儿》选择了北京灵水村、宁夏沙坡头、云南普者黑、山东鸡鸣岛、湖南福寿山、黑龙江雪乡作为拍摄地,在节目中,我们不仅看到了爸爸与孩子之间发生种种趣事,同时也领略了这6个村
期刊
为丰富春节期间群众文化生活,弘扬河湟民俗文化,青海湟源县东峡乡于2014年 1月21日举办了东峡乡“两节”文艺汇演暨农民运动会。  全乡共选送了舞蹈《中国美》、小调演唱《党的政策 引路的灯》、武术表演等20个节目进行文艺表演,同时组织了5个篮球队、8个拔河队,进行了激烈的体育比赛。参演、参赛人员达300多人,现场观众达500余人。活动充分展示了该乡农村文化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展现了全乡各族人民昂扬
期刊
为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优势,引领和县广大团员青年踊跃投身全县“美好乡村”建设主战场,日前,团和县县委在全县范围内启动“青春建功美好乡村”行动。  此次“青春建功美好乡村行动”以开展一次主题教育、举办一次青年就业创业培训、组织一次青年志愿服务实践活动、实施一次青春关爱行动、树立一批青年先进典型、筹建一批农村青年创业示范基地、夯实一批农村青年组织等“七个一”为主要内容,旨在动员全县广大团员青年充分发挥先
期刊
安徽省萧县圣泉乡青年陈征,是十里八乡有名的“拓荒牛”。他带领周边村民脱贫致富,为改善家乡父老乡亲的生活水平默默奉献着。  初次见到陈征,是去年8月,在萧县圣泉乡金马山的山头上,火辣辣的太阳像一把把锋利的刀子刻在人的皮肤上,强烈的紫外线使眼睛备受煎熬。此时的陈征,根本不像笔者想象中的“老板”,30多岁的年纪,皮肤黝黑,穿着一件被汗水打湿的背心,胳膊上有几块明显暴晒后的脱皮印记,他向我们讲述了自己承包
期刊
世界最大岛屿格陵兰岛地处北极地区,号称“世界最后一片净土”。为发展经济,格陵兰岛准备发掘蕴藏于此的丰富资源,当地人却纠结万分:开采,怕破坏环境和传统生活方式;不开采,怕就业难、人口流失……  绿色的土地  格陵兰意为“绿色的土地”。这块千里冰封、银装素裹的陆地为何享有这般春意盎然的芳名呢?据记载,公元982年,一个叫埃里克的挪威人意外地发现了这个大岛,并将其命名为“绿色的土地”。埃里克企图以这个“
期刊
2005年全国首批农家书屋在甘肃定西、天水等地正式挂牌启动,截至2012年5月,全省共建成16860个农家书屋,提前3年实现覆盖所有行政村的目标。之后,从2013年起,甘肃又在嘉峪关、金昌等地先行试点农家书屋向自然村延伸建设工作,目前已积累了一定经验。  建好还要管好,管好还得用好,怎样让农家书屋在农村文化建设和农民文化生活中发挥真正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一直是甘肃在农家书屋建设工作中着力研究和解决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