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点燃创作激情 创作演绎习作精彩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8583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头痛的课题,也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我们的教师往往是谈作文教学色变,而学生更是把习作看成是洪水猛兽,要他们完成一篇习作简直就和产妇生小孩一样难。习作教学似乎已经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地,其实不然,只要我们教师把习作自由的权利还给学生,用自由点燃学生创作的激情,让学生写自己想写的东西,那样学生必定会有话可说,因为表达是自我的需求,所以学生定会想方设法完成好习作,这样就真正落实了“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习作教学必然会上升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笔者个人认为作文教学应改变这种学生围着教师转的教学关系,要让学生的作文拥有尽可能多的读者,要给学生提供发表的阵地,给孩子一点“习作”的自由点燃创作的激情,给孩子们一点“言论”的自由活跃思维,给孩子一点“出版”的自由享受习作的成就感。作文教学必定会因为“自由”而焕发新的生机。
  一、“习作自由”点燃激情
  上课时,我常常发现有的学生在互相传字条。这些条子的内容丰富多彩,有的是开玩笑,有的是借学习用品,还有的是问学习上的疑难问题。因为传字条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我总是禁止学生这样做,但屡禁不止。后来我突发奇想,何不让学生光明正大地传一次字条,由此我就上了一节“传字条”课。允许学生自由传条子,内容不限,要求写条子的人做到字迹端正,语句通顺,把意思表达清楚;而收条子的人对条子进行批改,写上评语。老师也参加写条子和批条子的活动。这节课出乎意料地上得成功,学生个个都积极参与其中,情绪亢奋,一篇篇佳作诞生啦!这“传字条”竟然演绎出作文教学的别样精彩,渐渐地每次作文,我也让学生先互相传递看看,互相批改,提意见。最后,我看其中一部分。这样初步改变了教师是唯一读者的局面。别说,让我始料未及的是,这样做不仅潜移默化地锻炼出学生对句子的评审能力和阐述读后感言的能力,让学生对自己写的一句话或者一段话甚至到一篇文章都能渐渐自评自审了,还培养了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圈圈点点,注上自己的看法和意见的习惯。
  二、“言论自由”活跃思维
  “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苏霍姆林斯基语)这就告诉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思维”十分重要,大量地背范文、套模式,期望通过模仿提高写作水平,是不能真正提高作文水平的,这是因为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思维训练,没有开拓思路。只有在“思维”中获取灵感,才能做到思如泉涌、下笔有神。
  另外,我规定,学生可以在自习时间自由地朗读自己的作文给同学听,无需经过教师同意;班上的同学可以听,也可不听。这样改变了以前只有优秀作文才可以在班上读的局面,读作文的同学也可以从同学的反应中判断自己作文的优劣,过去学生根据老师的意见写作,现在却要努力吸引更多的同学,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可喜的变化。他们无拘无束,各抒己见,真是学在其中,乐在其中。因为“言论自由”,学生的思维被点燃,活跃无比。思维被点燃的好处多多。不仅习作题材无比新颖,而且语言表达异常生动,习作形式还很多样化!
  三、“出版自由”享受成功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动力”。孔子亦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乐之”才能“乐学”。教学实践表明:当学生在学习中对某门功课产生较高兴趣时,其学习的主动性就会不断增强,学习的效果就会好,学习的创造思维就活跃。反之,学习被动,效果就非常差。这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所以兴趣就是学生主动学习强大而持久的动力。但它并不是生而有之,而是可以激发的。因此,要想把作文教学搞好,先要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有关研究早就表明:任何人的内心都强烈渴望获得成功。强烈的成就感使人具有更大的动力。因而要让学生从习作的成就感中不断提升,让学生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具有成就感,这是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好方法之一。我还鼓励学生自己办小报,允许学生把自己的文章自由地贴在墙报栏里。这样,学生的作文就有了发表的机会。谁办的报吸引人,谁的文章拥有读者多,大家都在竞争。有竞争才有动力,有竞争才有进步,这样的“竞争”,很大程度上促使了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接着我又组织同学们开展评报活动。这样一来,班里可真有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味道,几十份小报竞相出版,几十篇文章贴满墙上,小报旁一张张小纸条是读者的反馈,有建议,有意见,还有表扬。“出版自由”让学生享受到了习作的成就感,学生对习作不再是应付了事,而是绞尽脑汁让作文别样生辉。
  作文教学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如果你在习作教学中存在困惑,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不妨还给学生三个“自由”吧!一起去寻找学生习作最好的切入点,寻找习作快乐的源泉吧!让自由点燃创作激情,让创作演绎习作精彩!
  责任编辑:刘伟林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脱节的现象十分严重。阅读,学生很少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作文,学生很少有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只会照教师的指令去思考,按统一的要求来表达,学生的悟性、灵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禁锢。  新大纲要求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提倡自主阅读,自主写作;提倡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提倡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育学生的创造力。那么在中学语文活动课中,该
期刊
高年级的阅读课要关注文体的特点,只有从文体着眼,才能准确、深刻地解读文本,领悟丰富内涵。否则,就很难把握文本的思路、情感和主旨,也很难品味出语言之精妙。教师要学会利用文体这把“钥匙”,去打开解读文本之门,扎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说理文,怎样教本文,笔者认为抓住文体特点,依文而教。从说理文本身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入手,关注文本结构、论证方法和语言形式,反复推敲,潜心
期刊
摘 要:中学作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组织团体,必须要依靠以校长为核心的领导团队集体的组织和管理,才能保证团体效能的最大发挥。本文以江西省的七所中学名校为研究基点,深刻探讨中学名校校长团队领导力的个性与共性境况,并为中学名校校长领导力的不断提升提供参考对策。  关键词:校长团队 领导力 名校 案例研究  一、中学名校校长团队领导力概念界定  笔者认为,“领导”这个概念,首先应当包括领导者、被领导者和环境
期刊
课堂教学的本质是师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而课堂问答是引发师生对话和交流的最常用、最主要的方式,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及时的、积极的反馈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在教育心理学上常常把这种积极的反馈称为强化物。  适当的表扬能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意识,积极的自我意识又能够促进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但教师在强化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时普遍存在的不足是方式过于单一,仅仅依靠口头表扬作为强化物。实际上,除了对学生及时表扬鼓
期刊
传统的语文教学是由教师、学生、教材构成,而现在的语文教学要多加入一个元素,那就是多媒体,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有机整体。如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正在打破,就是多媒体为创建新的教学结构提供了理想的教学环境,也给教育带来了崭新的春天。但是,面对现实,越来越多的教师发出了“想说爱你不容易”的感叹。有的教师因为上课没有使用多媒体而不能评为优质课;有的教师因为使用多媒体缺少精心设计而使上课收效甚微;
期刊
实践证明,在定向师范生中开展陶行知思想系列教育活动,对于他们树立终身从事农村基础教育的志向,增强他们献身农村基础教育的责任意识和自豪感具有重要作用。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在定向师范生中开展陶行知思想系列教育活动共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在第一、二学期,通过教育对国家民族发展的重要作用教育,激发定向师范生萌发热爱教育事业的情感。  1.让定向师范生初步了解陶行知。定向师范生入学伊始,用系列讲座的
期刊
小学班主任, 开展的是启蒙教育,其工作质量如何,直接影响着学生人生萌芽阶段以及今后的成长。面对素质教育的新课题,其在任内的关键是:一要内强素质,二要外树形象。真正当好小学生的“火车头”,具体要在“六个字”上下功夫。  一、在“识”字上下功夫  正确认识素质教育,把握创造性人才的本质要求——授之以渔。叶圣陶先生有一句名言:“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其实质就是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重视学生的主动发
期刊
摘要:当前,手机在大学校园内的高普及率,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正确认识这种文化现象,并进行科学管理和应用,使其成为未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载体。对手机这一有效的利用将有助于提高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也必将对当代大学生加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手机 大学生
期刊
自学能力是学生通过自己动脑、动手、动口从而达到对知识融合贯通的理解和掌握的能力,是各种能力的综合体现。长期以来,传统教学方法忽视学生学的方法,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研究,这就把教学方法中教与学的统一活动割裂开来,难以协调教学活动,更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现代教学理论强调,要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就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进行有效指导与培养。现代社会需要的不是
期刊
口语交际训练是思维、交际、肢体语等多种能力的综合训练,包括“对话”和“独白”两种语言方式。在语言教学中的口语交际训练,关键是要创设情境,让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群体之间互动。下面笔者以《寻隐者不遇》教学为例,谈谈在教学中如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一、 释题入手,感知课文,激发兴趣  隐者:隐居山林的人 寻:寻找,寻访  不遇:没有遇到  教师:这个课题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  学生:蓝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