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一天

来源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pming_snoo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节刚过,我们便坐车来到天津游玩。
  第二天,我们一行人坐地铁3号线换乘1号线,来到了小白楼。一出地铁站,我就感到眼睛不够用了——各种各样美轮美奂的小洋楼占满了我的眼球。听导游介绍,这里还曾被曹锟等民国时期的风云人物居住过呢。
  再向北走,途经妇女联合会、八路军驻天津办事处等建筑,一律是青砖红瓦仿欧式风格。走了好一会儿,我们终于来到了闻名已久的天津旧市政府——一栋巨大的青砖楼,它的窗户十分好看,上面有精致的纹理、镂空的木格……看到这里,我忍不住多拍了几张照片以作留念。接着,我们又来到了“欧洲商业街”,一路上,我们看到了西餐店、红酒吧、礼品屋……真是令人眼花缭乱。
  不知不觉中,已经到了中午十二点,我的肚子开始咕噜噜地唱起了高歌,见状,姐夫便带我们去吃“狗不理包子”。鲜肉小包子、三鲜小包子、韭菜包子……再配上一些米醋,啧,真是美味极了!相传,这可是让慈禧太后拍案叫绝的包子啊!饿得实在受不了了,我风卷残云般消灭了三笼小包子(一笼有8个)。
  吃饱喝足,大姐提议去鼓楼转庙会,看到时间很充裕,我们便坐着908路公交车直奔目的地。
  鼓楼到了,这里的年味显得特别浓——店铺都换上了新对联;摆小吃摊的穿上了红衣服,整条鼓楼街都洋溢着喜庆的气氛。最惊奇的是,我竟看到了《俗世奇人》中的泥人张,妈妈二话没说就买了一对泥猪,姐夫则买了一个“小财神”。我呢,趁他们不注意,用照相机把店里大大小小的泥人都拍了下来,准备回去细细珍藏。
  转到小吃路,刚看了一眼,我便不由自主地流下了串串口水。第一个看到的便是“耳朵眼”炸糕,这里的炸糕外酥里嫩,吃后令人回味无穷。只是……排队的人居然长达20米!最流行的小吃当属茶汤了——龙嘴大铜壶,内装三十多升水,选择不同的配料,再倒上开水,便冲好了一碗热腾腾的茶汤。那味道,别提多美味了。
  吃着,逛着,不知不觉间,夕阳西下,红霞漫天,我们意犹未尽地坐上公交车回到了住处。
  这一天,过得可真快乐。
其他文献
【技法导入】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福楼拜是作者莫泊桑舅父舅母的好友,也是他的文学导师。当时,福楼拜很有名,结识了很多朋友,他们经常在星期天下午去福楼拜家做客。莫泊桑便有幸接触并观察到了这些人,于是提笔刻画了四位作家的形象,为后人了解他们打开了一扇窗。文中虽然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但四位作家的形象却被刻画得栩栩如生,其成功之处就在于作者抓住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并运用多种方法刻画
期刊
【诗词展示】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睛。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鉴赏品析】  这是一首抚今追昔、伤时感世之作。作者通过回忆在洛阳的游乐时光来抒发其对国家沦陷的悲痛和漂泊四方的寂寞。  上片忆旧。作者回想起往昔在午桥宴饮的日子,在一起喝酒的人大多是英雄豪杰。全词以“忆”字开篇,直接把往事铺展开来。“
期刊
陕北即陕西省的北部,是黄土高原的中心部分。高原的浑厚与塞外的广袤孕育出了陕北人豪迈、粗犷、不羁的性格。“陕北生来陕北长”的刘成章先生,用自己敏锐的视角与灵动的思维从安塞腰鼓充满活力的舞姿和鼓声中挖掘出了陕北人的精魂,写就了《安塞腰鼓》这篇礼赞陕北人生命活力与黄土地昂扬精神的厚重诗篇。  具体说来,《安塞腰鼓》这篇文章在语言上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多用短句,节奏明快  安塞腰鼓这种舞
期刊
【写作目标】  1.了解记叙文中景物描写的顺序及其所起的作用。  2.根据文章中心和人物感情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景物描写顺序行文。  【技法指津】  在一篇非单纯写景的记叙文中,景物描写应点到为止,不宜过多铺排。因此,同学们要想抓住景物特征,除了要从细节上凸显景物的与众不同外,还要精心设计描写景物的角度,做到景中有序。如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就按照由远及近、由高到低、从静到动、先夏后冬的描写
期刊
对美丽富饶的中卫平原,我心里时常涌动着一股强烈的热爱之情,脑海里无时无刻不想起那些美丽动人的景物。我想起那古色古香、历史悠久的古庙,驼铃悠扬、驰名中外的沙坡头,一望无际的腾格里大沙漠;我想起家乡丰富的土特产,如珊瑚珠子般的枸杞、令人难以忘怀的沙枣、紫水晶般的葡萄……都让我垂涎三尺。  土地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母亲。在故乡的田野上,曾留下我无数的脚印。在这里,我和母亲一起插过秧、薅过草、收过玉米、挖过土
期刊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诗经·卫风·氓》  中国的桑业生产历史悠久,约在五千年以前,先民就已在中原大地上栽植桑树。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很早就出现了“桑”这个字,《山海经》《尚书》《淮南子》等不少古籍中也都有对桑树的描述。正因为桑树在先民们的生活中举足轻重,它才经艺术加工后频频出现在古老的帛画、石刻砖画和各种文字中,被赋予了神圣瑰丽的意象特征。  下面,且看“桑”字的演变过程
期刊
【技法导入】  有位智者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走路的时候,两条腿的姿势有了变化,就可能是绝好的舞蹈;说话的时候,舌头的方位有了变化,就可能是动听的歌曲。换句话说,写作文时,只要语言表述有了变化,就可能会成就一篇难得的佳作。  【技法指津】  一、注意句式间的转换  适当地变换句式,能使行文摇曳多姿,极大地提升作文语言的表现力。  二、恰当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一篇优秀的文章往往离不开修辞手法的准确运用。
期刊
外婆有两个爱好,种茉莉花和唱《茉莉花》。外婆家的院子里就栽了很多茉莉花,这似乎与农村有点格格不入,村里的人都劝她扒了种菜,外婆却不肯,为此没少被村里人议论。这不,今天外婆又在卧室里唱起了《茉莉花》。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外婆边唱边拿起一张照片。那是一张黑白照,茂盛的茉莉花前是外公外婆相依相偎的身影。那时,他们刚结婚,正是风华正茂的好时候,尽管吃不饱穿不暖,但有的是力气,对未来的憧憬使他们笑
期刊
【诗词展示】  送灵澈上人  □[唐]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名句点睛】  全诗借景抒情,构思精巧,是一首感情深沉的送别诗,也是一幅构图美妙的景物画,堪称唐代山水诗的名篇。  诗歌前两句写灵澈上人欲回竹林寺的情景,后两句写诗人目送灵澈上人辞别归去的情景,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伤感与依依不舍之情,同时表现了灵澈上人清寂的风度以及诗人虽然失意却闲适淡泊的情怀
期刊
月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墙上,映出窗棂的纹路。辗转,无眠,我为琐碎的细节烦恼着。灯突然亮起,我侧过脸,视野渐渐清晰,只见你快乐地蹦到我跟前,递一只千纸鹤给我,“送给你”几个大字歪歪扭扭地写在上面。“姐姐,送给你!”你朝我笑着,一脸稚气。我也冲你笑笑,烦恼瞬间逝去。  这时,突如其来的回忆似一张彩色卡纸,对折,翻转,在我脑海里逐渐成形……  一天的学习结束了,我拖着灌了铅的脚步叩响门环。门前的感应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