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炭基肥对马铃薯田土壤脲酶活性和产量的影响

来源 :作物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ling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明确生物炭基肥在马铃薯生产上的应用效果,以马铃薯品种中薯3号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大田条件下,0 (CK0)、300 (T1)、600 (T2)、900 (T3)、1200 (T4) kg/hm2生物炭基肥及与之等量N、P、K化肥(分别为CK1、CK2、CK3、CK4)对马铃薯田土壤脲酶活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 表明,在马铃薯苗期,土壤脲酶活性表现为CK4>T4>CK3 >T3 >CK2>T2>CK1 >T1 >CK0;在块茎增长期和成熟收获期,土壤脲酶活性表现为T4>CK4>T3> CK3 >T2> CK2> T1>CK1> CK0.马铃薯不同生育时期土壤脲酶活性表现为块茎增长期>成熟收获期>苗期.不同土层脲酶活性表现为0~10cm> 10~20cm> 20~40cm.马铃薯产量为T3>T4>CK3>T2 >CK4>T1>CK2> CK1> CK0.马铃薯产量与各土层脲酶活性均呈正相关,且在块茎增长期和成熟收获期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生物炭基肥施用量为900kg/hm2时马铃薯产量最高,是适合浙江地区马铃薯种植的推荐施肥量.
其他文献
根和芽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对保障水稻产量有重要作用.为探究在低温条件下影响幼芽期根长和芽长的QTL,以9311(受体)和日本晴(供体)染色体片段置换系群体为材料,将萌发种子置于15℃低温处理7d,然后在25℃下恢复生长7d,连续测量根长和芽长,以25℃下根长和芽长作为对照,定位低温条件下影响根长和芽长的QTL.15℃条件下,定位到9个根长QTL,贡献率为8.65%~24.35%,其中qRL15 T7.2和qRL15T10.3在根生长不同时期被重复检测到;定位到9个影响芽长的QTL,贡献率为1.73%~28.8
选取5头12月龄的健康黔北黑猪,屠宰后分别取其背最长肌(longissimus dorsi muscle,LDM)和腰大肌(psoas major muscle,PMM),一部分用于检测总脂肪含量,另一部分用于提取总RNA、建库及测序.将获得的重叠群与猪RefSeq数据库进行比对,获得注释基因.利用DESeq21.26.0软件分析差异表达的mRNA,并经GOseq 1.15.5软件和KOBAS 3.0软件对差异表达的mRNA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以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
捻转血矛线虫病由捻转血矛线虫(Haemonchus contortus)寄生于反刍动物皱胃之中引起.为探究捻转血矛线虫锌金属蛋白酶NAS-31基因(Hc-nas-31)在虫体自由生活时期(特别是3期幼虫)中发挥的功能,本研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目的基因在捻转血矛线虫各发育阶段的转录水平,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
利用电镜扫描技术,对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和化学杀雄剂(SQ-1)诱导的不育植株花粉粒形态结构进行观察,比较花粉粒大小、形状及萌发孔孔盖等特征.结果 表明,正常发育、SQ]诱导和F型不育系三者之间花粉粒极轴长度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SQ-1诱导和F型不育系花粉粒均为典型的不规则败育形状,萌发孔孔盖均有不同程度凹陷,同时发现萌发孔孔盖脱落现象.
以黑龙江省主栽红小豆品种珍珠红为供试材料,采用盆栽方式,分别在苗期、花荚期和鼓粒期喷施0(CK)、50、100和200μmol/L褪黑素,探讨外源褪黑素对红小豆生长、光合荧光特性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 表明,与CK相比,50、100和200μmol/L褪黑素处理均能增加红小豆株高、叶面积和干物质积累,提高红小豆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最大光化学效率和潜在光化学活性,且褪黑素浓度为100μmol/L时各指标提高幅度最大.在苗期、花英期、鼓粒期喷施100μumol/L褪黑素处理的红
裸燕麦(Avena nudaL.)籽粒硬度与其在收获、清洗和加工过程中籽粒的破损程度密切相关,也对其加工品质和食用品质有重要影响.确定裸燕麦籽粒硬度检测方法是全面了解其籽粒硬度形成机制的基础.利用单粒谷物特性测定仪(single kemel characterization system,SKCS)和质构仪(texture analyzer,TA)检测10份在仓储含水量条件下裸燕麦籽粒的硬度.结果 表明,SKCS法测得硬度值为负值,变幅为-47.69~-15.81,且数据准确性较差;经过对籽粒形变量、压缩
为选育高淀粉加工型马铃薯品种(系),以21份马铃薯品系和黑龙江垦区2个主栽品种垦薯1号、大西洋为试验材料,测定马铃薯块茎产量、淀粉含量、淀粉产量及直链淀粉含量.结果 表明,马铃薯的块茎产量、淀粉含量、淀粉产量及直链淀粉含量存在着环境与基因型极显著的互作关系(P<0.01),但基因型影响效应大于环境因素(P>0.05);参试品种(系)的产量为17552~49639kg/hm2,淀粉含量13.17%~19.66%,淀粉产量2428.17~8792.31kg/hm2,直链淀粉含量13.21%~21.30%;通过
采用田间试验,分析不同覆膜方式与移栽苗龄对云南红河烟区烤烟成苗率、返苗期、农艺性状、主要病害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烟叶化学成分及经济性状的影响,以探索出适合该产区优质高产的烤烟种植技术.结果 表明,从覆膜方式来看,膜下移栽要比膜上移栽效果好,成苗率较高,返苗期较短,发病率和病情指数较低,经济效益较高;从不同苗龄的烟株来看,除膜上中苗移栽处理外,其余处理均呈现苗龄越大,各指标表现越差的现象.因此,在膜下移栽适宜采用小苗(4叶1心),烟株长势最好,农艺性状指标在所有处理中表现最优;而在膜上移栽适宜采用中苗(6叶1
目前谷子杂交种所用不育系大多属于高度雄性不育系,有5%~10%的自交结实率,因此谷子两系杂交种会有一定比例的假杂种.传统去除假杂种方法是在苗期喷施除草剂去假留真.为了研究更简便、安全、有效去除假杂种的方法,选用拿捕净和咪唑乙烟酸2种除草剂,2019年设置6个浓度(0.2%、0.4%、0.6%、0.8%、1.0%和1.4%)的除草剂药液浸泡种子,筛选最佳浓度;采用阴干、晒干和烘干3种方式,筛选最佳干燥种子方法;2020年把除草剂配入包衣剂对杂交种进行包衣试验,2种除草剂分别设置6个和3个浓度配比.结果 表明
水稻抽穗期是决定水稻种植地区及其季节适应性的关键因素,发掘控制水稻抽穗期相关的新主效QTL至关重要.利用包含527个bin标记的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通过靶向测序基因型检测技术对水稻“空育131/小白粳子”衍生的RIL群体进行抽穗期基因型分析.通过对双亲和RIL群体的基本统计分析发现,双亲抽穗期呈极显著差异,表型处于RIL群体范围内,RIL群体有明显的超亲分离现象,符合正态分布.利用IciMapping 4.2软件的完备区间作图法,在水稻第1、3和7号染色体上共检测到4个QTL,其中3个QTL区间内分别含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