捻转血矛线虫锌金属蛋白酶NAS-31的表达特性及功能初步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yun2008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捻转血矛线虫病由捻转血矛线虫(Haemonchus contortus)寄生于反刍动物皱胃之中引起.为探究捻转血矛线虫锌金属蛋白酶NAS-31基因(Hc-nas-31)在虫体自由生活时期(特别是3期幼虫)中发挥的功能,本研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目的基因在捻转血矛线虫各发育阶段的转录水平,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基因步移及融合PCR方法扩增并分析其基因结构;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后转化至BL21感受态细胞中进行诱导表达;将纯化后的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以制备多克隆抗体;通过虫体间接免疫荧光分析Hc-NAS-31在捻转血矛线虫体内的表达特性并预测其功能.结果表明:Hc-nas-31在各时期虫体中均有转录,其中在3期幼虫中的转录水平最高;蛋白质印迹结果显示,制备的抗体能特异性结合Hc-NAS-31天然蛋白;间接免疫荧光分析发现,Hc-NAS-31蛋白主要表达于3期幼虫的上皮细胞合胞体内,在成虫中则分布于肠道、生殖腺(性腺)、肌肉组织及早期虫卵中.本实验明确了NAS-31在捻转血矛线虫中的表达特性,为进一步研究Hc-nas-31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为探究多甲氧基黄酮(polymethoxylated flavone,PMF)在宽皮柑橘果皮、果肉、叶片中的分布情况,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对39份宽皮柑橘种质果皮、果肉、叶片中5种多甲氧基黄酮(PMFs)进行定量检测,分析其在不同种质中种类与含量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PMFs含量在不同种质间有显著差异.39份材料的果皮中总PMFs质量分数变化范围为15.81~3660.94 mg/kg(以鲜质量计,下同),果肉中总PMF
本研究针对曝气方式各异的A(底部曝气)、B(中心曝气)、C(四周曝气)3套堆肥反应器,在空载状态下考察了外环境温度、曝气速率、曝气部位和搅拌操作对堆肥反应器内部温度场分布的影响,并通过负载模拟物料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供试的4种条件均会对内部温度场分布产生明显影响,尤其是外环境温度的变化会加大反应器内温度差.当曝气速率为0.75 m3/h时,供试的3套反应器内部温度场分布较均匀,但C反应器温度场优于A和B反应器.综合来看,0.75 m3/h的曝气速率、四周曝气是较利于温度场分布的曝气策略.本研究通过优化
为了解析并纯化不同种类柑橘的主要抗氧化活性物质,比较不同品种柑橘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选取\'玉环文旦\'(柚类)、\'胡柚\'(葡萄柚类)、\'伦晚脐橙\'(甜橙类)、\'代代\'(酸橙类)、\'椪柑\'(橘类)和\'瓯柑\'(柑类)等代表性品种,建立各品种主要抗氧化物质的分段分离方法和高纯度纯化体系,并对从中提取的分别富含黄酮、黄烷酮及多甲氧基黄酮的3个分段产物和15个纯化单体进行体外化学抗氧化能力评价.结果表明:6个柑橘品种的不同分段产物及纯化单体的化学
为研究甘肃省嘉峪关市主要酿酒葡萄园土壤重金属的含量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来源,并评价重金属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水平,本研究联合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和多元统计分析,对供试土壤中铜(Cu)、锌(Zn)、铬(Cr)、镍(Ni)、铅(Pb)、砷(As)、镉(Cd)和汞(Hg)等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上述元素在空间分布上均存在明显异质性,且Cr在研究区内已有轻度积累的迹象.对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发现,各元素(除Cd外)含量呈现一定的空间分布规律,其高值区主要位于嘉峪关工业区及酒泉钢铁集团的东北部,以及
猪肚菌(Clitocybe maxima)是一种风味独特的珍贵高温食用菌.本实验以新鲜猪肚菌为原料,通过对基本营养成分及矿物质含量的检测,探究并评价猪肚菌的菌伞、菌柄和菌根部位的食用价值.基于电子舌、电子鼻和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评价猪肚菌不同部位的滋味和气味差异,为猪肚菌风味研究提供实验与理论支撑.结果表明:猪肚菌菌伞的水分、脂肪、蛋白质含量较高,菌柄总糖含量最多,菌伞的氨基酸组成最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
为降低作物可食部的重金属含量,实现中轻度污染农田安全利用,通过连续2年的田间试验,比较了不同离子拮抗型叶面调理剂的作用效应及优选的调理剂对水稻安全生产的影响.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5种叶面调理剂在2个试验点均有明显的降镉(Cd)增产作用,其中以喷施多元复合叶面调理剂降低稻米Cd含量的效果最佳,2个试验点糙米Cd含量分别降低13.0%和14.5%.进一步通过田间大区试验比较叶面喷施该多元复合调理剂对浙江东部7个主栽水稻品种产量和稻米Cd含量的影响发现,喷施该叶面调理剂可增产8.2%~10.8%,糙米C
绿豆是我国种植的主要食用豆之一,在我国农产品出口、调整种植结构、丰富人们膳食和农产品加工利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共育成绿豆品种141个,育种手段实现了从农家品种提纯复壮、优异品种引进、系统选育、辐射诱变到杂交选育的转变,解决了绿豆品种中存在的生育期长、蔓生倒伏、产量低、抗性和适应性差等问题.特别是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运行以来,杂交选育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结合,使新品种的产量、抗病虫性和适宜机械化收获等特性进一步提高.然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绿豆产业出现了种植面积先增后
提高氮素利用效率一直是水稻遗传改良攻关的重点方向.直立穗等位基因dep1及籼稻等位基因nrt1.1b均有利于提高水稻氮素利用效率,因此,阐明DEP1与NRT1.1B基因的互作关系对水稻氮素利用的影响对培育氮高效水稻品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以携带不同DEP1与NRT1.1B基因型组合的重组自交系为供试材料,在低、中及高氮条件下(分别记为LN、MN和HN),分析了DEP1与NRT1.1B基因间不同的遗传互作方式对水稻氮素利用、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 表明,不同氮素条件下,基因型组合dep1/nrt1.1b
根和芽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对保障水稻产量有重要作用.为探究在低温条件下影响幼芽期根长和芽长的QTL,以9311(受体)和日本晴(供体)染色体片段置换系群体为材料,将萌发种子置于15℃低温处理7d,然后在25℃下恢复生长7d,连续测量根长和芽长,以25℃下根长和芽长作为对照,定位低温条件下影响根长和芽长的QTL.15℃条件下,定位到9个根长QTL,贡献率为8.65%~24.35%,其中qRL15 T7.2和qRL15T10.3在根生长不同时期被重复检测到;定位到9个影响芽长的QTL,贡献率为1.73%~28.8
选取5头12月龄的健康黔北黑猪,屠宰后分别取其背最长肌(longissimus dorsi muscle,LDM)和腰大肌(psoas major muscle,PMM),一部分用于检测总脂肪含量,另一部分用于提取总RNA、建库及测序.将获得的重叠群与猪RefSeq数据库进行比对,获得注释基因.利用DESeq21.26.0软件分析差异表达的mRNA,并经GOseq 1.15.5软件和KOBAS 3.0软件对差异表达的mRNA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以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