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数学注重数学学科的基础性和实践性,数学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实际,能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出发,让学生从周围熟悉的生活中去发现数学问题,通过体验活动来分析数学问题,最终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关键词:数学;生活;素材;应用;有效
小学数学新课标更注重数学学科的基础性和实践性,强调数学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实际,能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出发,让学生从周围熟悉的生活中去发现数学问题,通过体验活动来分析数学问题,最终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构建知识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一、从生活出发呈现数学素材(1)要注重情境中直观呈现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如在《圆的认识》的教学中,教师以Flash动画展示行走的自行车、手推车、三轮车,并突出车轮是圆形的,然后提问“通过刚才观看动画,同学们想到了什么?”学生在交流中提出车轮问题后,教师再次提问“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的而不做成正方形、长方形或者三角形呢?”学生说那样就不容易滚动后,教师追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车轮滚动起来就平稳呢?”这一问题学生暂时无法解答,于是教师过渡到新知识中来了:“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圆,探究圆的特征,学了这些知识,同学们就能更清楚地解答这一问题了。”通过这样的生活情境引导,不仅让学生在生活中认识了数学,也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为提高课堂参与度奠定了基础。
(2)要注重通过生活化活动提供数学学习素材。如在《1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教学中,对于破十法、拆减数等计算方法,如果教师借助活动,效果会更佳。如教师将教室设置为超市,不同小组模拟超市购物活动,内容可为买卖学习用具、玩具等,假设货架上有16个数学本,每10个一叠,一个小“顾客”去买8个,还剩下几个的问题。如此,破十法、拆减数、一个一个减等多种方法直接由学生活动获得,知识活动过程变成构建过程。
二、从生活出发分析数学问题(1)要注重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生活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初步了解数学知识。如在《统计的初步知识》教学中以投票选科代表的方式来进行,让学生从几名候选人中采用无记名方式投票选出自己公认的科代表,然后唱票看结果。在唱票过程中,选择三个小组采用不同方法(如打“√”、画“☆”、画“△”、写“正”字等)学生统计后比较不同方法的优劣。在整个过程中学生都以主人公的身份在参与学习过程,并努力解决问题。
(2)通过生活化问题引导学生参与探究过程,在探究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如在“六一”儿童节活动中,教师提出以班级为单位买100元钱的水果,问怎么买才合适?于是,学生提出了要先做调查,然后去问水果价格,甚至有的学生说要考虑水果降价等因素,在购买过程中又遇到折扣问题。如此一个生活实践问题,让学生学习了统计知识、比例分配知识、折扣问题等,知识和生活融为一体。
三、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1)要注重采用任务驱动方式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如在《厘米的认识》的教学后,教师以“测一测家中茶几脚的高度,茶几桌面的长和宽”为任务,通过任务活动就发现,一些学生在测量后不仅正确认识了厘米,还提出了诸如“如果遇到更长的物体该用什么测量?为什么有的时候说我们的高度是120厘米,而有的时候说是12米”等问题,这样的任务让学生多角度地理解了所学知识。
(2)要注重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如在学习《利息和利率》后,引导学生在父母的带领下将自己的压岁钱存到银行,在整个过程中要求学生自己完成,父母作为指导。结果学生在实践后就提出了“利率是什么?钱存多长时间划算?”等问题。
总之,数学学习是和生活不可分割的,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从学生实际出发引入数学知识,通过生活化的引导探究,让学生在应用中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付思良.浅议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11).
[2] 郭和娣.如何在教学中体现数学教学生活化[J].吉林教育,2010(20)
关键词:数学;生活;素材;应用;有效
小学数学新课标更注重数学学科的基础性和实践性,强调数学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实际,能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出发,让学生从周围熟悉的生活中去发现数学问题,通过体验活动来分析数学问题,最终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构建知识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一、从生活出发呈现数学素材(1)要注重情境中直观呈现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如在《圆的认识》的教学中,教师以Flash动画展示行走的自行车、手推车、三轮车,并突出车轮是圆形的,然后提问“通过刚才观看动画,同学们想到了什么?”学生在交流中提出车轮问题后,教师再次提问“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的而不做成正方形、长方形或者三角形呢?”学生说那样就不容易滚动后,教师追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车轮滚动起来就平稳呢?”这一问题学生暂时无法解答,于是教师过渡到新知识中来了:“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圆,探究圆的特征,学了这些知识,同学们就能更清楚地解答这一问题了。”通过这样的生活情境引导,不仅让学生在生活中认识了数学,也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为提高课堂参与度奠定了基础。
(2)要注重通过生活化活动提供数学学习素材。如在《1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教学中,对于破十法、拆减数等计算方法,如果教师借助活动,效果会更佳。如教师将教室设置为超市,不同小组模拟超市购物活动,内容可为买卖学习用具、玩具等,假设货架上有16个数学本,每10个一叠,一个小“顾客”去买8个,还剩下几个的问题。如此,破十法、拆减数、一个一个减等多种方法直接由学生活动获得,知识活动过程变成构建过程。
二、从生活出发分析数学问题(1)要注重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生活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初步了解数学知识。如在《统计的初步知识》教学中以投票选科代表的方式来进行,让学生从几名候选人中采用无记名方式投票选出自己公认的科代表,然后唱票看结果。在唱票过程中,选择三个小组采用不同方法(如打“√”、画“☆”、画“△”、写“正”字等)学生统计后比较不同方法的优劣。在整个过程中学生都以主人公的身份在参与学习过程,并努力解决问题。
(2)通过生活化问题引导学生参与探究过程,在探究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如在“六一”儿童节活动中,教师提出以班级为单位买100元钱的水果,问怎么买才合适?于是,学生提出了要先做调查,然后去问水果价格,甚至有的学生说要考虑水果降价等因素,在购买过程中又遇到折扣问题。如此一个生活实践问题,让学生学习了统计知识、比例分配知识、折扣问题等,知识和生活融为一体。
三、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1)要注重采用任务驱动方式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如在《厘米的认识》的教学后,教师以“测一测家中茶几脚的高度,茶几桌面的长和宽”为任务,通过任务活动就发现,一些学生在测量后不仅正确认识了厘米,还提出了诸如“如果遇到更长的物体该用什么测量?为什么有的时候说我们的高度是120厘米,而有的时候说是12米”等问题,这样的任务让学生多角度地理解了所学知识。
(2)要注重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如在学习《利息和利率》后,引导学生在父母的带领下将自己的压岁钱存到银行,在整个过程中要求学生自己完成,父母作为指导。结果学生在实践后就提出了“利率是什么?钱存多长时间划算?”等问题。
总之,数学学习是和生活不可分割的,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从学生实际出发引入数学知识,通过生活化的引导探究,让学生在应用中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付思良.浅议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11).
[2] 郭和娣.如何在教学中体现数学教学生活化[J].吉林教育,20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