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提出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重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构建新的评价体系。而要有效地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必须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基础和个性特征,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培养出21世纪的高素质人才。为此,江苏省大丰市由点到面地进行了“分层次教学”课题的教改实验,构建了中学物理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近几年来,笔者对“分层次教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
关键词:物理;分层次教学;探索与尝试
所谓“分层次教学”,就是在班级教学中,教师从教材、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遵循教学的层次性原则,因材施教,使各类学生都能在原来的基础上,学有所得,和谐发展,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
1.分层次教学的依据
(1)分层次教学遵循教学的层次性原则。层次性原则是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之一。任何事物的内部结构都具有层次性,各种教育对象具有层次性,各种教学方法同样具有层次性。因此,分层次教学要求教师在研究和解决问题时,树立层次性观点,在明确物理知识系统的层次和各层次的教学目标要求的基础上,采用合理的知识延伸与扩展顺序开展教学;在了解学生学习程度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层次的基础上,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
(2)分层次教学符合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和“掌握学习”的策略。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B·S·布卢姆认为:清晰而确切的教学目标是实施的前提,也是后续评价的标准,其教学目标分类往往是用各种较确切的行为动词来表达的,因而具有可测性。布卢姆还指出:“世界上任何一个能学会的东西,几乎所有的人也能学会(只要向他们提供了适当的前期和当时的学习条件)。”因此,分层次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学习的可能性把每一个知识点的认识从低级到高级进行有计划的、有层次的教学。
(3)分层次教学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循序渐进的原则要求教师根据教材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规律来进行教学,使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地掌握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不断完善其个性。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认为:一个知识点的教学目标,不是一次能够完成的,而往往是先形成初步的概念,然后,随着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发展而逐步扩大和加深,趋向完善。同一个知识点学生可能在课堂练习、单元复习、各种考试中多次遇到,但作为教师对此应有一个整体的考虑和打算,使之在各个不同教学阶段以不同类型、不同深度或难度的练习题,有梯度、多层次地出现,使学生对此知识点有全方位的领略,多层次的领会,实现知识逐步由单一向综合,认知水平由低级向高级的有序转变。
(4)分层次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基本观点。分层次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基本观点,认为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都是能动的角色,应发挥师生双方积极性,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有计划地将所要研究的问题有序地启发出来,让学生始终处于一个“从问题中来,到问题中去”的动态转化过程,把学生的“动”——动脑思考、动手实验、动眼观察、动口议论,有机地渗透到各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动”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
(5)分层次教学遵循了教学的成功性原则。成功性原则是指在各种教育、训练中使学生有成功的快乐体验,减少失败的体验。成功对发展具有激励作用,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实施“分层次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使他们感到物理不再成为一门难学的功课,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尊自强的品格,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完善。布卢姆认为:除了有生理缺陷的学生以外,其余所有学生的能力倾向差异不过是一种学习速度的差异。只要根据每个学生的能力倾向,以及学习成就状况,有重点地给予适当的学习指导,都能达到确定的基本目标。
2.分层次教学的模式
分层次教学的操作思路是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分类推进,把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贯穿始终,其教学的基本模式如下:
目的:感知教材 → 理解教材 → 深化教材
程序:分层示标 → 逐层启动 → 扣层应用 → 依层评价
步骤:激趣 → 示标 → 点拨 → 活动 → 范例 → 练习 → 反馈 → 矫正
方法:趣中导 → 动中学 → 评中教
分层示标:本环节包括激趣和示标两个步骤,在开讲时,运用设疑、激趣等多种方法,创设物理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抓住契机,顺着学生思维发展的趋势,因势利导地展示教学目标的具体层次,根据“照顾差异”的原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目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产生强烈的目标意识,从而自觉地学习。
逐层启动:这是教学的中心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主要按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逐层组织教学内容,合理地设置知识台阶,通过“点拔”,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决不简单地把现成的结论和盘托给学生,力争做到凡能通过实验传授知识一般不用其他方法;凡能通过学生自己探索而获得知识,教师绝不包办代替;凡能通过学生自学讨论或争辩解决的问题,一定让学生自己去解决。让学生经历尽可能丰富的活动,从而既学到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扣层应用:这是知识的应用阶段,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通过例题和组织学生练习等活动来应用所学知识,在例题和习题的配备时应区别对待,紧扣不同层次的学生体现出不同的要求,在深度、难度上体现出层次性,分类设置问题,兼顾各类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新的情境中,应用学到的知识,使新知识得到巩固。
依层评价:这是分层次教学的最后一环,本环节要求教师针对反馈来的信息,依据不同层次的目标,判断学生学习知识的到位程度,作出形成性评价,及时矫正知识的缺陷,促进全体学生教学目标的达成。
3.分层次教学的效果
(1)提高了学生素质。由于“分层次教学”注重教给各层次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形成了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培养了学生志趣、爱好和特长,促进了学生独立人格的发展。
(2)更新了教学观念。在实施分层次教学的过程中,实验教师逐步改变了旧的教育观念,树立起新的教育观念,在思想认识上,不同程度地实现了四个转变:在教育观上,由“智力中心”转变为“全面发展”,由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在学生观上,由偏爱优生转变为面向全体;在教学观上,由“教”为核心转变为“学”为主体,由“一步到位”转变为分层推进;在评价观上,由区分学生的水平转变为改善学生的学习,运用形成性评价来调控教学过程。
(3)培养了骨干教师。通过教改实验的锤炼,锻炼了一批思想素质好、改革意识强,业务能力过硬的实验教师队伍。他们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和教改实验,承担了大量的研究课、公开课和示范课,经常作教改经验介绍,教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4)促进了教学科研。自开展分层次教学以来,实验教师深深地认识到要搞好教改,需要进行系统理论学习和不断地探索。因而,直接促进了教师对教育理论、新课标、教材和教法的研究。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初步构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
总之,“分层次教学”反映了当前“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也对物理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当然,我们对“分层次教学”的探讨,仅仅是初步的,还有许多问题有待在教学实践中得到进一步解决,让我们为之继续努力奋斗。
(作者单位:江苏省大丰市三龙镇第二中学)
关键词:物理;分层次教学;探索与尝试
所谓“分层次教学”,就是在班级教学中,教师从教材、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遵循教学的层次性原则,因材施教,使各类学生都能在原来的基础上,学有所得,和谐发展,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
1.分层次教学的依据
(1)分层次教学遵循教学的层次性原则。层次性原则是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之一。任何事物的内部结构都具有层次性,各种教育对象具有层次性,各种教学方法同样具有层次性。因此,分层次教学要求教师在研究和解决问题时,树立层次性观点,在明确物理知识系统的层次和各层次的教学目标要求的基础上,采用合理的知识延伸与扩展顺序开展教学;在了解学生学习程度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层次的基础上,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
(2)分层次教学符合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和“掌握学习”的策略。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B·S·布卢姆认为:清晰而确切的教学目标是实施的前提,也是后续评价的标准,其教学目标分类往往是用各种较确切的行为动词来表达的,因而具有可测性。布卢姆还指出:“世界上任何一个能学会的东西,几乎所有的人也能学会(只要向他们提供了适当的前期和当时的学习条件)。”因此,分层次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学习的可能性把每一个知识点的认识从低级到高级进行有计划的、有层次的教学。
(3)分层次教学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循序渐进的原则要求教师根据教材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规律来进行教学,使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地掌握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不断完善其个性。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认为:一个知识点的教学目标,不是一次能够完成的,而往往是先形成初步的概念,然后,随着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发展而逐步扩大和加深,趋向完善。同一个知识点学生可能在课堂练习、单元复习、各种考试中多次遇到,但作为教师对此应有一个整体的考虑和打算,使之在各个不同教学阶段以不同类型、不同深度或难度的练习题,有梯度、多层次地出现,使学生对此知识点有全方位的领略,多层次的领会,实现知识逐步由单一向综合,认知水平由低级向高级的有序转变。
(4)分层次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基本观点。分层次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基本观点,认为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都是能动的角色,应发挥师生双方积极性,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有计划地将所要研究的问题有序地启发出来,让学生始终处于一个“从问题中来,到问题中去”的动态转化过程,把学生的“动”——动脑思考、动手实验、动眼观察、动口议论,有机地渗透到各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动”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
(5)分层次教学遵循了教学的成功性原则。成功性原则是指在各种教育、训练中使学生有成功的快乐体验,减少失败的体验。成功对发展具有激励作用,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实施“分层次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使他们感到物理不再成为一门难学的功课,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尊自强的品格,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完善。布卢姆认为:除了有生理缺陷的学生以外,其余所有学生的能力倾向差异不过是一种学习速度的差异。只要根据每个学生的能力倾向,以及学习成就状况,有重点地给予适当的学习指导,都能达到确定的基本目标。
2.分层次教学的模式
分层次教学的操作思路是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分类推进,把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贯穿始终,其教学的基本模式如下:
目的:感知教材 → 理解教材 → 深化教材
程序:分层示标 → 逐层启动 → 扣层应用 → 依层评价
步骤:激趣 → 示标 → 点拨 → 活动 → 范例 → 练习 → 反馈 → 矫正
方法:趣中导 → 动中学 → 评中教
分层示标:本环节包括激趣和示标两个步骤,在开讲时,运用设疑、激趣等多种方法,创设物理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抓住契机,顺着学生思维发展的趋势,因势利导地展示教学目标的具体层次,根据“照顾差异”的原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目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产生强烈的目标意识,从而自觉地学习。
逐层启动:这是教学的中心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主要按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逐层组织教学内容,合理地设置知识台阶,通过“点拔”,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决不简单地把现成的结论和盘托给学生,力争做到凡能通过实验传授知识一般不用其他方法;凡能通过学生自己探索而获得知识,教师绝不包办代替;凡能通过学生自学讨论或争辩解决的问题,一定让学生自己去解决。让学生经历尽可能丰富的活动,从而既学到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扣层应用:这是知识的应用阶段,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通过例题和组织学生练习等活动来应用所学知识,在例题和习题的配备时应区别对待,紧扣不同层次的学生体现出不同的要求,在深度、难度上体现出层次性,分类设置问题,兼顾各类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新的情境中,应用学到的知识,使新知识得到巩固。
依层评价:这是分层次教学的最后一环,本环节要求教师针对反馈来的信息,依据不同层次的目标,判断学生学习知识的到位程度,作出形成性评价,及时矫正知识的缺陷,促进全体学生教学目标的达成。
3.分层次教学的效果
(1)提高了学生素质。由于“分层次教学”注重教给各层次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形成了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培养了学生志趣、爱好和特长,促进了学生独立人格的发展。
(2)更新了教学观念。在实施分层次教学的过程中,实验教师逐步改变了旧的教育观念,树立起新的教育观念,在思想认识上,不同程度地实现了四个转变:在教育观上,由“智力中心”转变为“全面发展”,由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在学生观上,由偏爱优生转变为面向全体;在教学观上,由“教”为核心转变为“学”为主体,由“一步到位”转变为分层推进;在评价观上,由区分学生的水平转变为改善学生的学习,运用形成性评价来调控教学过程。
(3)培养了骨干教师。通过教改实验的锤炼,锻炼了一批思想素质好、改革意识强,业务能力过硬的实验教师队伍。他们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和教改实验,承担了大量的研究课、公开课和示范课,经常作教改经验介绍,教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4)促进了教学科研。自开展分层次教学以来,实验教师深深地认识到要搞好教改,需要进行系统理论学习和不断地探索。因而,直接促进了教师对教育理论、新课标、教材和教法的研究。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初步构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
总之,“分层次教学”反映了当前“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也对物理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当然,我们对“分层次教学”的探讨,仅仅是初步的,还有许多问题有待在教学实践中得到进一步解决,让我们为之继续努力奋斗。
(作者单位:江苏省大丰市三龙镇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