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泥沙的形成与防治

来源 :中国学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zhu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根据泥沙形成原因和性质,泥沙灾害可以分为直接灾害和间接灾害;滑坡和泥石流为前者;由泥沙引发的洪水灾害为后者。本文论述了泥沙形成的原因与性质,介绍了泥沙的防治措施,供参考。
  关键词:泥沙;形成应用;灾害类型;防治措施
  随着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发展,环境的变异,温室效应等影响,由泥沙为致灾因子直接,或间接引发的灾害环境越来越为人们重视。正确地认识泥沙与泥沙灾害的类型及其成因机制,对维持区域经济持续发展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泥沙形成的原因
  水土流失是泥沙的根本来源,其产生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
  1.1自然因素
  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四个方面:
  1.1.1地形。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的流速越快,对土壤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坡面越长,汇集地表径流量越多,冲刷力也越强。
  1.1.2降雨。产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强度较大的暴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入渗强度才会产生地表(超渗)径流,造成对地表的冲刷侵蚀。
  1.1.3地面物质组成。多为质地松软,遇水易蚀,抗蚀力很低的土壤,如黄土、粉沙壤土等是产生水土流失的对象。
  1.1.4植被。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稀少,降雨直接击打地面,因而易发生土壤侵蚀
  1.2人为因素
  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利用、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最主要的有两个方面:
  1.2.1毁林毁草、陡坡开荒,破坏了地面植被。
  1.2.2开矿、修路等基本建设不注意水土保持,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同时,将废土弃石随意向河沟倾倒,形成新的泥沙来源。
  2.泥沙的性质
  泥沙是不同等级颗粒碎屑物的总称。泥沙作为一种物质,同其他任何物质一样都有其二重性,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有害的一面为泥沙灾害,有利的一面称之为泥沙资源。
  2.1泥沙的灾害性
  由泥沙为致灾因子形成的灾害命其为泥沙的直接灾害;由泥沙诱发其他载体引发的灾害命其为泥沙的间接灾害。前者如因滑坡、泥石流及崩塌形成的泥沙物质给人类、社会和环境造成的危害。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2/3为山地,加之人类活动的影响,因滑坡、泥石流和崩塌形成的泥沙灾害相当严重;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发生的滑坡数以万计,有泥石流沟一万多条,受到威胁的70多座城市和460多个县城。因崩塌、滑坡、泥石流造成近万人死亡,年均200多人。这些还使我国的铁路、水库和电站受到严重威胁。
  泥沙间接灾害是指因土壤侵蚀形成的泥沙在河道或水库年复一年又一年的淤积使河床抬高,泄洪能力降低,由不太大的洪水引发的漫堤、溃决的灾害。因泥沙引起的洪水灾害在三门峡水库、洞庭湖和太湖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
  2.2泥沙的资源性
  农业上,我国西北地区很早就有引洪漫地的习惯,就是把洪水有计划地引入农地,让洪水中的泥沙沉积在农地,既灌地,又改良了土壤,是一举两得。当前有很多地方大力推广应用高含沙洪水引洪漫地,化害为利。在黄河下游引黄灌溉的同时,还起到洗碱压碱,改造中低产田。长江由于中上游的侵蚀产沙塑造了肥沃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两湖湖滨平原;在西南地区位于河谷中的乡镇,村庄乃至县城都建于由滑坡、崩塌或泥石流堆积的冲洪积扇上,或河流阶地上。这些泥沙堆积地貌区也还是当前的主要基本农地。此外泥沙灾害与泥沙资源也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开始是灾害,事后又转化为资源,或原来是资源后来转化为灾害;如黄土高原上的一些大型黄土、或红土滑坡堵塞沟道,形成聚湫;开始可能造成一些经济损失,但不久形成天然淤地坝,成为旱涝保收的基本农地。
  3.泥沙灾害类型及其特征
  3.1泥沙灾害的类型
  泥沙类型划分也应该有类型划分的原则与指标;根据泥沙灾害,无论是直接灾害,还是间接灾害,其泥沙都是来自土壤侵蚀(广义的土壤侵蚀)。土壤侵蚀分类的基本原则,国内外多半采用发生学原则,以促使土壤侵蚀发生发展的营力作为分类指标。本文泥沙灾害分类也采用发生学原则,用产生侵蚀的营力,即流水、重力、风力、冰融和人类作用为指标。例如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是强烈侵蚀区,但不是泥沙灾害区。多沙粗沙区的强烈侵蚀的后果表现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中游的地形支离破碎,生态环境日益惡化;另一方面是侵蚀泥沙在三门峡水库和下游河道堆积,为日后的间接的泥沙灾害奠定物质基础。
  3.2泥沙灾害类型的特征
  3.2.1灾害类型的地带性
  泥沙灾害的致灾因子主要是自然因素,由于自然因素有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的特点,所以泥沙灾害区域分布表现出地带性和非地带性格局,如间接泥沙灾害主要发生在秦岭以北的半干旱地带的高含沙河流;此外是长江中下游湖滨区。
  3.2.2灾害类型的群发性
  泥沙灾害在空间的出现,有时以单个类型出现,但多数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类型出现;如泥石流常常伴随滑坡和崩塌。这在西南地区的汛期是经常发生的,有时滑坡与崩塌也同时出现,如著名长江三峡新滩滑坡就是一个崩塌加载重失稳,多期复活继承性的推挤型堆积滑坡。越来越多的资料说明,各种自然灾害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常常在某一时间或某一地区相对集中出现,形成灾害群。
  3.2.3灾害类型的时段性
  泥沙灾害是受到地质与天体因素的影响,由于这两者是有活动期和稳定期,因而泥沙灾害的发生也有高发期和稳定期。
  3.2.4灾害类型的转化性
  泥沙灾害可以引发许多环境和经济问题,同时灾害的后果可能产生新的类型灾害,如黄河的洪水灾害可引发新的泥沙灾害,泥沙盖压农地,土地沙化,引起新的风沙灾害;又如泥沙入库,不仅库容迅速淤废,而且在水库末端泥沙淤积“翘尾巴”,使上游淹没,影响到当地环境和工农业生产;又如滑坡、崩塌和泥石流可使良田被毁,溪流堵塞,形成天然拦河坝,河流回水成为新的水毁。   4.防治泥沙危害的措施
  泥沙危害主要发生在多沙河流的中下游地区,河流中的泥沙主要是上游地区的水土流失所致。因此,在上游地区防止水土流失是防止泥沙危害的根本性措施。另外,在中下游地区采取合适的水库运用方式,也是减少泥沙危害的有效措施。
  4.1工程措施
  4.1.1实施河段河道全面清淤工程
  有些入海口及河道水域由于长期污染且出现水流缓慢等现象,导致其在日常运行中积累了大量淤泥,为防止河流入海口的底泥因水流回流等作用而引起起动、泛起造成与净水交流出现水体变质、泛臭等问题出现,需要对河道进行必要一次性清淤工作。应结合河道的实际情况,对主河道和支涌实施全面的清淤工程,通过一次性清淤工程,有效提高河段河道的综合通道能力。但一次性地清除了淤泥措施,只能暂时提高河段河道的通航能力,要确保河段河道具有长期高效通航能力,应从源头上根除淤泥的来源,通过控制污染物排放等技术措施,寻求建立河段航段长期清淤平衡的管理机制。
  4.1.2采取定期清淤工程
  对于支涌和局部嚴重淤积的河段,采取引其它水源进行定期清淤工程,对提高河段河道航运能力非常重要,尤其是支涌汇入口处的定期局部清淤,只要将汇入口处的淤积物定期彻底清除,就可以降低支流冲刷基准面,从而增大支涌的坡降比,便于其通过自流冲刷来达到清除淤泥的目的。另外采用U形河底形状基础等河道横断面结构,可以保持河道主槽中河水具有较大流速,从而有效提高主槽水流挟沙能力,降低河道日常淤积量,有利于增强河道河床和河岸的过流能力和稳定性,确保河道具有较强通航能力。
  4.1.3全力做好河段河道水土保持工作
  通过在流域中植树种草,做好河岸两侧的绿化和堤岸维护管理工作,结合河道实际情况最大限度地降低流水侵蚀程度,减少日常冲刷体泥沙落淤对河道通航能力的影响。
  4.2非工程措施
  在完成一次性清淤提高航运能力工程目标后,要结合河道的实际情况和多年运行维护资料制定责任清晰的河道长效监管机制,完善河道验收和运行维护管理体系,做到清管相互结合有效提高河道通航能力。河道维护管理的目标要细化:管理人员责任到位、管理内容明确清晰、管理标准统一严格。在日常维护管理中,要求河道应具备河底无严重淤积阻塞、通航能力较强、灌溉排水畅通等功能特性。通过增加垃圾箱、垃圾回收站等措施,严格控制垃圾入河。要加强与环保部门的结合,严格控制工厂生产废弃物、工程弃渣弃物等随意向河道中倾倒的现象发生。建议河道通航能力联合检查考核小组,对河道通航能力进行动态评估。通过不定期巡查,严肃查处堵塞河道违章建筑物修建,以及工程弃渣弃物、日常生活垃圾、工业生产废物等随意排放行为发生。通过建立一系列完善的监管制度,有效减少河道淤积程度,提高河段河道的综合通航能力。多沙河流水库的运用,既要满足蓄水兴利要求,又要控制泥沙淤积,保持水库长期使用。
  总之,滑坡、崩塌和泥石流为前者,由泥沙引发的洪水灾害为后者。泥沙既能致灾,又能成为宝贵资源。根据泥沙到灾和特性,泥沙灾害可以人为直接灾害和间接灾害和间接灾害。此外是水沙关系不协调。在以上条件的前提下,形成泥沙灾害链。正确地认识泥沙与泥沙灾害,有的放矢的综合利用泥沙,方可化害为利。
其他文献
摘 要:集体合同制度是劳动法律制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保护劳动者护法权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集体合同制度尚不完善,立法上对集体合同的效力未明确界定,实践中也由此出现了许多问题。理论上对集体合同效力的性质的界定也尚不统一。笔者试图通过本文对集体合同效力的性质进行明确的界定,以期能够指导实践。  关键词:集体合同;规范性效力;债权性效力  集体合同,又称团体协约、集体协议,是工会代表职工与用人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快速提升,对于国内基建工程项目的施工,根据工程性质、施工条件、设计要求的不同,已分别制定、研发出了多种施工技术、方法、方案。然而,在实际进行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时,单独依靠先进的施工技术是无法保证项目施工安全、质量安全的。项目施工必须结合实际情况来合理选配施工技术与方案,在施工的过程中加以监督、管控,以此约束不安全行为与操作,减少质量病害、安全隐患的产生,由此才能在合理的工
期刊
摘 要:新刑诉法在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程序上的修改,如全面调查原则、分案处理原则、不公开审理原则、附條件不起诉制度、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设立,对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司法的发展和完善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但笔者认为新刑诉法的上述修订仍存在不足之处,并从审理机构专业化、“圆桌审判”方式的推广、收容教养制度的改革三个方面对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司法的进一步改革作出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新刑诉法;未成年人;刑事司法;改革
期刊
摘 要:让与担保制度是一种须移转标的物上权利归属的非典型担保制度,德国、日本、台湾地区学说及实践都广泛采用了该担保形式,本文分析让与担保理论的历史源头及其在德国法上的复生,并简析让与担保制度的特征与功能。让与担保是信托。  关键词:让与担保;信托质;信托法律行为;标准  一、让与担保的概念  学者对让与担保的界定存在多种说法,下举几例加以比较。  让与担保者系指债务人或第三人为担保债务人之债务,将
期刊
建筑工程防水是建筑产品的一项重要功能,是关系到建筑物的使用价值及卫生条件,对保证工程质量具有重要的地位。随着社会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人们越来越重视自己的生活质量,在防水条件上要求不断增高。近年来,伴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新型防水材料及其应用技术发展迅速。面對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掌握防水工程的施工准备显得尤为重要。  一、目前建筑防水工程现状  有关部门对防水工程出现渗漏现象分析结果显示,渗漏原因中由
期刊
摘 要:混凝土凝结和硬化过程中会因多种物质反应放出大量热,这与外界条件协同作用产生温度应力,极易破坏混凝土的整体结构性,本文综合分析了水化热对混凝土道面板质量和性能的影响,总结了业内专家历年在混凝土水化热研究方面提出的一些先进理论,并根据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和自己的施工经验介绍了混凝土生产施工中降低水化热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混凝土;箱梁;水化热;裂缝  水泥混凝土道面是世界范围机场的优选道面类型
期刊
摘 要:滑稽模仿原本只是著作权法下特有的概念,是通过对原有作品的实质性内容或其主要艺术风格加以模仿,并通过运用夸张的喜剧性的艺术手段所创作的具体作品或段落,其主要目的是对原作品进行批判,或者达到某种幽默、讽刺的效果。而商标原本只是一个区分商品或服务的来源的标记或符号,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发展,商标突破了原来的标识功能,越来越多的成为一种社会文化的象征,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容,尤其是驰名或著名
期刊
摘 要:灌浆工艺是水利工程地基施工中的一种重要的施工技术,其灌浆施工技术水平直接和质量控制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灌浆工艺技术质量控制直接关系着整个地基基础施工质量和整個项目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本文主要分析水利工程地基施工的灌浆工艺技术,分析在实际工作中技术人员应该如何正确运用灌浆工艺技术,确保灌浆施工技术水平,确保地基施工的质量,进而确保整个水利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水利施工;灌浆技术;地
期刊
摘 要:水闸是水利工程建设中常见的水工建筑物,闸墩部位易出现裂缝的问题,长期以来困扰着水利工程界,一直未能得到很好地解决。闸墩裂缝的出现给水闸带来了多方面不同程度的危害,也越来越受到工程界的重视。本文针对水闸工程中出现的混凝土裂缝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  关键词:水闸闸墩;裂缝;混凝土配合比;防治措施  水闸是城市水利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排洪、排涝、减灾等作用。但水闸闸墩
期刊
摘 要:有机肥在为蔬菜提供全面营养、刺激蔬菜生长、提高蔬菜抗旱耐涝能力、促进土壤微生物繁殖、改良土壤结构、增强土壤的保肥供肥及缓冲能力、提高肥料利用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科学施用有机肥在蔬菜生产中尤为重要。本文介绍了蔬菜生产中10种常用有机肥及其品质特性,并从有机肥施用要充分腐熟、适量、合理搭配、注意方式方法等方面论述在蔬菜生产中有机肥的科学施用技术。  关键词:有机肥;种类特性;科学施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