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简析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dengj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自我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改变以往教学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只重知识掌握不重知识应用的现象,有利于教师形成新的人才观和质量观,同时也有利于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形成。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学习方式 创新精神 主体地位
  
  “研究性学习从广义理解,它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可以贯穿在各科各类学习活动中。从狭义解释,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自我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中的“专题”是多元的,学生可以跨学科或走出校园利用校园以外的各种教育教学资源,加之学生研究的途径、方法不一,最后研究结果的内容和形式各异,因此,它必然会突破原有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
  
  一、研究性学习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育教学影响只有在得到学生的主体意识的选择、支持后,才能对其知识、能力、个性品质、身体等各方面的发展起作用。”研究性学习强调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兴趣选择研究的问题。研究性学习通常采用学生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研究问题的内容、方式、进度、实施地点、最后的表现形态等主要取决于学生个人或学生小组的努力。
  由于确立起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各类探究活动的开展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此过程中只起引领者的作用,因而可以增进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对于培养学生自主意识、自主能力都有益处。
  
  二、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研究性学习始于问题的发现,结于问题解决,它体现出一个人或一个团体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不同。创造性思维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的培养、教育和训练发展起来的。研究型学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无拘无束自由发展”的空间,个性得以张扬,创新精神得以提升,创造能力得以培养。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获得了各种丰富的体验和内隐知识,体验到了什么是做研究以及做研究的艰辛,养成了做研究必备的严谨求实、精益求的科学态度。同时,研究的成功使学生发现了自己的潜能,确立了自信,这种体验的积累会逐步形成喜爱质疑、乐于探究、积极求知、勇于创新的心理品质。
  
  三、研究性学习有利于改变教学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现象
  
  “研究性学习关注的重点是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延长或深化学习过程,相对于简约化的课堂知识学习,它更强调学习过程中深刻的、充实的、探究的经历和体验,体验丰富而完整的学习过程。”和学科教学中只重视学生学习结果的可量化、可操作性的预期结果目标不同,研究性学习将整个课程实施的过程看得比结果更为重要。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是否掌握某项具体的知识或技能并不重要,关键是能否对所学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换句话说,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本身也就是它所追求的结果。
  一个人的创造性思维离不开一定的知识基础,而这个基础应该是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结合。间接经验是前人直接经验的总结和提炼,直接经验则是学习者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的感悟和体验。间接经验只有通过直接经验才能更好地被学习者所掌握,并内化为个人经验体系的一部分。
  
  四、研究性学习有利于改变以往教学只重知识掌握不重知识应用的现象
  
  “心理学家加涅(R.Gagne)1970年根据学习的繁简水平不同,提出了八类学习: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想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的学习、解决问题的学习(即在各种情况下,使用所学规则去解决问题)。”研究性学习主要是最后一类水平的学习,其目的是运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它与一般的知识、技能学习的根本区别。从应用性的基本特点出发,研究性学习还带有综合性的特点,学习者面临的问题往往是复杂的、综合性的,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学习内容可能是跨学科的,需要综合运用多方面的知识才能予以解决。
  
  五、研究性学习有利于教师形成新的人才观和质量观
  
  长期以来,学校教育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衡量班级、衡量学校优劣的标准。这种一元化的评价标准,不仅造成了人才培养上的严重“失根现象”,也导致教师在人才观、质量观上产生了严重偏差。研究性课程给学生才能的展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渠道,在研究性学习中,一些平时学科成绩平平或较差的学生,在课题研究中崭露头角:有的学生组织能力较强,有的学生协调能力较强,有的学生社会活动能力较强,有的学生研究能力较强,有的学生归纳总结能力较强,等等。“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几种智力,只是这几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使得每个人的智力各具特色。”因此,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有利于教师从多元化的角度评价学生,发现和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浅能,形成新的人才观和质量观。
  
  六、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形成
  
  在研究性学习中,面对学生涉及到的丰富多彩的研究内容,无论学历多高、教学功底有多深的教师,都不能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学生,教师的角色也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在学生的研究过程中,教师必须揣摩学生研究问题的思路,思考和理解学生处理问题的方法,平等地参与学生的研究,进行质疑并提供解决问题的各种思路供学生参考。这时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
  总之,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研究性学习突出的是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和过程性。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通过问题发现、课题设计、寻找资料、社会调查、信息处理、交流表达等亲身实践,可以获得对社会的直接感受;通过课题研究,不仅了解了科研的一般流程和方法,而且体会到科学研究的艰辛和快乐;在与他人合作交往中,懂得了信任和尊重;在与社会的广泛联系中,懂得了做人做事的道理,培养了团队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通过多方面资料收集,知道了除教材、教学参考资料以外还有很多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法,这为他们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王大根.美术教学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陈奇等.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4]陈卫和等.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其他文献
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生物科学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与联系更加密切,生物知识与人们的健康、生活和生产息息相关,因此,对于生物知识的掌握和了解,已成为许多人的自觉
[摘要] 中学数学涉及到的知识点很多,尤其是有部分内容比较抽象,使有些学生有排斥学数学的倾向。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总结出了部分经验,希望对学生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初中数学 经验 借鉴    数学是基础学科之一,经过多年的数学教学,我们发现很多同学因为数学课的内容比较抽象而排斥数学,这对学生们的成长是不利的。从老师的角度讲,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呢?我
<正> 刘奔,1942年生。现任《哲学研究》杂志副主编、编审。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学者。近期主要成果:《唯物史观不是超历史的“一般历史哲学”——一个重要的方法论问题》、《时间是人类发展的空间——社会时空特性初探》、《在“活的历史”研究中掌握活的马克思主义——纪念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发表140周年》等论文,夏甄陶主编《认识发生论》(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二、三章。《试论真理观与价值观的统一》(合写)一文获光明日报理论二等奖。△当前,哲学、社会科学,包括马克思
【摘 要】“课堂互动”这一教学行为运用的频率不断提高,但透过表面现象,我们会发现互动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与新课程理念貌合神离的肤浅与浮躁。本文着重对《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有效的课堂互动进行归因分析,并通过教学实践,对“课堂互动”做深入地思考与探索。  【关键词】 课堂互动 有效性 反思     所谓课堂互动,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改变传统的老师控制课堂、学生被动听讲的局面,师生共同探讨
[摘要] 新课程标准要求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来学习化学,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在过程与方法方面给予学生更多的启迪,帮助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目前的实验教学有许多现实问题亟待解决,微型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与方法的行动研究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学习方式的形成是真实且内在的。研究的结果对新课程改革以及新课程标准要求等现实问题
高考竞争激烈,考生只有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才能从容地走向考场,而非智力因素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考取胜的重要条件。
本文系统地阐述了对中国民歌的认识:中国民歌的唱法、技巧、情感的表达以及中国当今民族唱法体系的风格特征。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关键是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体育自身的优势,大胆创新,只有不断地探寻,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德育渗透的力度,促进学生
<正> 特殊性之一: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决定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市场经济具有浓厚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色彩。特殊性之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存在利益主体多元化的经济条件又存在共同利益主体的经济条件,决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利益格局是利益主体多元化与共同利益主体同时并存的格局。特殊性之三:国有经济既要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属性又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运行,决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有经济既要更映制度属性又要反映体制要求的特殊性。
<正>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任务是建立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新体制。与之相适应,要建立一个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新机制。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情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改革的成败,关系到国民经济能否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因此,我想就这个问题力求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谈几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