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从“学会”走向“会学”

来源 :幼儿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bu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要只注重知识的教授,而不考虑幼儿的学,不要占据了主体位置,而忽略主导的角色,不要因为老师的教师身份而忽视幼儿自身的学,教师的根本任务是:在幼儿学习中怎样变教幼儿“学会”到教幼儿“会学”,真正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
  教幼儿学会是着眼于当前,着眼于孩子具体的认知结果,如学会了多少知识,掌握了哪些技能技巧。成人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很大程度上使幼儿失去了主动探索发现的机会,不利于幼儿知识、智力的重新建构。教幼儿会学,则着眼于孩子的未来,即教师引导幼儿去发现、去观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探究的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那么,在幼儿学习中怎样变教幼儿“学会”到教幼儿“会学”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引导幼儿大胆探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发挥幼儿的主体能动作用
  
  鼓励幼儿去探索,让幼儿去动手、动脑、动口,再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最后达到教学的目的。如大班探索活动《有趣的洞洞》,教师课前为幼儿准备了许多操作材料:软绳、小皮球、小衣服、有大小不一洞洞的泡沫板、皮筋、呼啦圈、报纸等,在活动时,首先让幼儿大胆探索,找一找那些物品上有洞洞,怎样使报纸宝宝钻过大小不一的洞洞,幼儿都能很快发现带有洞洞的物品,也能将报纸宝宝钻过大小不一的洞洞,这时,教师引导幼儿寻找那些物品没有洞洞,怎样使它们变出洞洞来,除了老师准备的这些材料以外,还有什么能变出洞洞来,就这样,引导幼儿尝试用肢体变出大小不一的洞洞来,培养了幼儿的探索精神。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不是体现在把结果教给幼儿,而是鼓励幼儿走在前面,大胆探索、发现、提问,发挥幼儿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变单纯的灌输与模仿为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
  
  师生共同参与学习活动,能弥补教师灌输的不足也能弥补幼儿单一的模仿教法的不足,变“学会”为“会学”。如学习区别“宽窄”时,我为幼儿准备了许多尝试材料,如宽窄不同的纸、带子、木片、树叶等,把它们分别放在每人的小盘里。活动开始,我让幼儿试着从盘子里任意找两样东西比宽窄,然后回答问题。通过教师引导说出是看出来的或是用重叠方法比出来的。然后请幼儿比比教室里钢琴和黑板哪个宽,哪个窄,又是用什么方法测量的。这时再让幼儿动手尝试测量,通过观察发现,有的幼儿用带子测量,有的幼儿使用尺子等测量工具,有的测量方法正确,有的测量方法不正确,有的将钢琴的宽度与黑板的长度进行比较。幼儿的大胆尝试,不管是好是坏,教师都加以鼓励和引导。这不仅扩大了幼儿的知识面,而且还培养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充分运用讨论的方法,培养幼儿自己会学的能力
  
  皮亚杰的研究说明:儿童的头脑不是“白板”一块,他们是有思维能力的人,经过培养,逐步发展,接近成人。而且,由于儿童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凡事有疑必问,常常能提出种种天真却不失哲理的问题。特别在大众传媒发达、普及的今天,儿童在接受正规学校教育的同时,通过多种信息渠道,还能获得大量的知识经验。在这种背景下,给幼儿大脑以足够的、合理的、丰富的、能激起他们兴趣的刺激,完全有可能把他们的创造性发挥到最大限度。因此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提倡民主、自主、营造良好的讨论环境,让幼儿在讨论中修正、讨论中辨析,讨论中提高。讨论时应注意让每个幼儿陈述不同的操作体验,通过提出各种合乎情理的用求异的方式解决了问题,扩展了思路,大大提高了讨论活动的质量。如大班创编诗歌《摇篮》,活动一开始就營造讨论的环境,请幼儿观察视屏画面(妈妈和宝宝、星星和月亮),讨论还有什么可以当摇篮,等充分表达意见后,教师再请幼儿逐个回答,充分理解摇篮的含义。这样,幼儿便从讨论中获得了不同的内容,经过操作又丰富了知识经验,发展了幼儿的思维,培养了幼儿自学的能力。
  
  四、适时迁移,事半功倍
  
  在幼儿认知过程中,新知识与旧知识有些存在着一定的相连关系,教师只要紧紧抓住新旧知识这一连接点,运用迁移规律,适时诱导,可以使幼儿学会举一反三的方法,越学越聪明,使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6”的分合教学为例,活动中,幼儿把“6”的5种分合法都操作出来后,我们引导幼儿根据“6”的不同分合式让幼儿创造性地说出不同的情节或做出不同的动作,为幼儿创设了尝试的情境,如,有的幼儿说:“草地上有6只兔子,1只是兔妈妈,5只是小兔子;有的幼儿说:“水里有6条鱼,1条是大鱼,5条是小鱼”;还有的幼儿说:“我们跳皮筋,跳6次,1次跳的高,5次跳的低”等等,就这样,放手让幼儿去想象,让幼儿在旧知识的牵引下,试着说一说、做一做,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尝试精神,而且培养了幼儿的创造性。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幼儿在前、教师在后”;“尝试在前、总结在后”;“探索在前、发现在后”;“师生共同参与活动”及“深入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能帮助幼儿从“学会”走向“会学”,帮助幼儿从小就掌握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他们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幼儿园的教学从单纯重视教学结果逐步转变到既重视教学结果,更要重视获取这些成果的途径,从“学会”走向“会学”,为幼儿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其他文献
让孩子学会打扫和整理房间是值得的,因为他们能够从中学到许多本领。当然,这需要花些时间。    来自妈妈的经验  每次出门,天天总要带回来一些宝贝:石子、树叶、玻璃球……甚至还有一小桶沙子,回来继续在地板上玩。所以,他的房间里经常扔着满地的沙子、绒毛玩具、滚来滚去的皮球,根本就下不去脚。后来我给他准备了一个大塑料箱,专门放这些“宝贝”。但每次天天把他的“宝贝”从箱子里拿出来后,就不知道放回去了。怎么
期刊
0-6岁的孩子需要建立的6大基本规则:  1. 粗野、粗俗的行为不能有。  2.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自己的东西由自己支配。  3.从哪里拿的东西放回哪里去。  4.谁先拿到谁先使用,后来者必须等待。  5.不可以打扰别人。  6.做错事要道歉,并且有权利要求他人道歉。  在实际执行中,父母们遇到了一些困扰:如何实现这些规则?怎样理解这些规则背后的意义?    困扰1:基本规则中有一条“粗野、粗俗的
期刊
宝宝一出生,或者出生后几个月内,你发现他皮肤上出现了一小块斑,玫瑰色、蓝色、紫色……这种特殊的标记会不会伴随宝宝的一生?    ◎澄红色斑(发生率:1/3)  一出生,宝宝的前额、眼皮、眉间或者脖子后部就有一块粉红色的斑片。这种斑片被称为橙红色斑或单纯性痣,在国外又被称作“鹳吻痕”(传说中,鹳是抓着婴儿的后颈部将婴儿偷走的)或“天使之吻” (传说中,天使亲吻婴儿的部位是眼皮)。宝宝哭闹或发热时,斑
期刊
幼儿园阶段是未成年人道德观念、行为习惯的奠基时期。幼儿如同一张纯洁的白纸,幼儿从小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高尚的品德,对其一生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幼儿园如何开展德育工作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育:    一、开展主题活动,寓教于乐显特色    幼儿德育工作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我们通过开展各种主题活动,综合运用各种教育手段,发挥教育的整体效益,如开展“文明礼仪小卫士”活动,让幼儿
期刊
如果说幼儿美术创作过程是一幅张扬个性的图画,那么评价则是画卷中画龙点睛的一笔。然而,这画龙点睛之笔却常常让教师们为难。惯用的集中性评价总是教师说得多、幼儿听得多,幼儿的自主性无法得到发挥。而更多时候,常常因为幼儿作画完成速度不同,使教师无法进行集中性评价,导致评价这一环节经常不了了之或只是蜻蜓点水般地流于形式,体现不出评价应有的价值。那么,在幼儿美术活动中如何有效地进行评价,如何让评价在促进幼儿素
期刊
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有人提出过这样的疑问:在美术活动中,要培养幼儿的创造性,那么老师是否要提供范例呢?给幼儿怎样的支架启发他们的绘画灵感?怎样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热爱?随着过去那种单纯的技能传授、范例模仿法在教学中逐渐被取谛,在教学实践与探索的过程中,许多教师陷入了过分注重幼儿自然发展的境地,由于担心被模仿,教师不敢示范或提示范例,“空对空”地对学生说教,原先许多情趣盎然、艺术感染力很强
期刊
材料作为幼儿游戏活动的操作对象,不仅蕴涵着教育的意义,更是幼儿体验、建构发展的媒介,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合适的材料,让幼儿在操作材料中体验和获取经验。让材料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用,促进幼儿的和谐发展。    一、材料可以使幼儿轻松获取数学经验    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他们主要是借助物質材料进行学习的。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形象思维占优势,抽象概括的能力比较差,因此,教师必须借助物质
期刊
人格是具有不同素质基础的人,在不尽相同的社会环境中所形成的意识倾向性和比较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健康的人格是具有客观的自我认识和积极的自我态度、客观的社会知觉和建立适宜的人际关系的能力、生活的熱情和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个性结构具有协调性。初生的婴儿只能算是个体,并不具备人格。幼儿经过学校教育、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不断成长,逐步形成具有不同个性的人格。因此,幼儿健康人格的培养,对于人的一生起着至
期刊
摘要:培养锻炼幼儿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必须紧紧抓住幼儿爱玩、喜赞赏和喜自由表达语言的天性,通过有目的地开展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幼儿 培养 语言表达  研究表明:“3~6岁是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开发幼儿大脑的最关键时期。”但是,对于如何培养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各家所言莫衷一是。笔者认为,要培养好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幼儿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充分领会和把握
期刊
摘要:“差异教学”以独特的魅力立足于幼儿个性差异,满足幼儿个别学习需要和发展潜能,它的出现,改变了教师的数学教育理念,使数学活动从目标设计、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上都围绕幼儿的需求,通过分段式进度、分组活动、分层指导等形式组织教育活动,在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分层制定教育目标的前提下使不同层次的幼儿达到预定的教育目标,充分体现集体教学与个性化学习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差异教学 分层指导 异步达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