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经典作品是我一生的梦想

来源 :记者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c1A2B3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多人知道任鸣是北京人艺当年最年轻的副院长,导演了许多经典话剧,但很少有人真正了解他对戏剧艺术的痴迷和执著,很少有人知道他对人艺浓厚的深情。直到走进首都剧场那古色古香的大楼,听他讲述戏剧的艺术人生,才理解了他一生不排一部经典剧目死不瞑目的豪情壮志。
  采访中,我们常为任鸣对中国戏剧、对北京人艺深沉的爱所感动,为他不排经典死不休的艺术家的人格魅力所鼓舞。当我们走出端庄典雅的剧院,回首见证了半个多世纪中国话剧发展之路的艺术殿堂,深深地感受到,中国有这样敬业执著的优秀艺术家,何愁产生不了经典和艺术大家!
  记者:在中国近代史上,虽然话剧是舶来品,但却诞生了许多至今久演不衰的经典作品。如何评价我国的戏剧现状和话剧演出市场?
  任鸣:话剧这门艺术的确诞生了许多深受群众喜爱并流传至今的作品,如《茶馆》《雷雨》等都是经典。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戏剧进入了最繁荣的时期,那时戏剧是大众艺术,在文联的各个协会中剧协的人数最多。
  但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后,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单就话剧来说,戏剧已经成为小众艺术,除了上海、北京以外,受众越来越少,许多戏剧院团难以生存,省市一级的也很一般,所谓排的一些“大戏”也是为了评奖,生存很艰难。
  戏剧由大众变成小众,给从事戏剧事业的人极大的考验。这主要是由社会大环境决定的。戏剧的市场要回到“文革”前一样,那根本不可能,写戏剧的人和看戏的人都越来越少了。即使在著名话剧院团,所有的演员也没有不拍电影和电视剧的。作为话剧,现在很难培养出“腕儿”,人艺所有的“腕儿”都沾了影视的光。话剧的舞台受众有限。尽管演员很有水平,但成名却都在影视上。演员在剧院外都有签约公司,由他们包装演员,签约公司的出发点是经济角度,但演员还要尽量考虑剧院利益。演员是在两个体制下生存的人,我们承认现实,我们希望演员将更多的观众带进剧场。
  话剧是艺术,但剧院要生存,有时就要适应商业化,这就是矛盾。矛盾似乎一直伴随着我,我希望自己的剧院能吸引大批观众,希望自己的戏红红火火;但另一方面,作为一个创作者,我又希望自己不是一个被购买者守在门口的生产者,我希望能非常安静地创作,不受外界干扰。有记者一再追问如何化解这一矛盾,我无奈地说“这就是我的职业与我内心的矛盾,是我的悲哀”。我艳羡能“躲进小楼成一统”的作家,我希望我的作品是创作而不是生产。我希望戏能卖很高的收入,但它的艺术含金量也要很高。如果含金量不高,卖得再好,也只是商业化的产物。
  记者:作为我国话剧最高艺术殿堂,人艺这块沃土培育了许多著名导演和艺术大家,进入新世纪,您是如何在传统与现代的创作道路上探索的?
  任鸣:在艺术创作道路上,我坚持的是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传统与现代看上去很矛盾,我身上本来就有很多矛盾的东西。一方面我有很多传统的东西,比如说文化的传统、人艺的传统、对戏剧认识的传统;但我又是一个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身上又有很多现实的东西。这种结合在我排演的剧目中有鲜明的体现。
  我所排演的剧目中有很传统、非常京味的戏,如《北京大爷》《古玩》《金鱼池》,但也有很现实的、荒诞的戏,如《等待戈多》,还有很时尚青春的戏,如《第一次亲密接触》,同时也排非常严谨、纯话剧的戏,如《足球俱乐部》。
  我在排传统戏的时候,不单单关注传统,还融入了现代人的思维。而现代人的思维又有很大的历史背景。以《北京大爷》为例,这个戏讲述北京城内满族德仁贵家的故事。他家的四合院位于京城好地段,庭院宽阔,闹中揽静,常有不速之客登门相扰,欲买房经商。可德仁贵性格耿直,秉性刚烈,他认为院子是祖上传下来的产业,贵贱不卖。可儿子和闺女们却是另有主见,外人也钻天觅缝地要打小院的主意……随着剧中情节的展开,围绕着旗人世代久居的四合院,在这个传统的家庭中,引出了一段亦喜亦悲的故事来。这个戏直接表现了商品经济大潮中北京人的一种颇有意味的心态。
  排练话剧为我融合自身传统与现实的矛盾提供了一个机会,一个舞台,民族的传统精华不能遗忘。有时走在北京的大街上,如果没有古建筑的话,我觉得和东京以及纽约、洛杉矶一样。全球的一体化,甚至包括了对人思维的一体化,好像只有这样才能现代化。要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但又要吸纳现代文明,只有二者的有机结合才能创造出真正的经典作品。
  记者:戏剧成为经典需要哪些条件?从人艺的实践看,难以产生经典和大家的制约因素有哪些?
  任鸣:生活在今天这个时代的人不乏聪明人才,他们不缺乏才华,但他们缺少深刻的批判精神。老院长曹禺的四部剧为什么能成为精品?他具备亮点。具有永恒的深刻,这种深刻是跨越时空的,具有很强的批判现实主义精神,我们现在的作品缺少的是这种深刻。戏剧必须是对人性的深刻揭示和批判,老舍的作品也是如此,《红楼梦》能够传世更因为有深刻的批判内容,这是成为经典的必要条件。
  随着物质条件的极大改善,有些作家艺术家无法安心写作和创作。在中外历史上,一些创作个体一定是在一种自我封闭、巨大孤独和自身矛盾的状态下才能写出精品。
  由于社会诱惑的增多,戏剧的光环在慢慢褪去,一些精英已经不在戏剧界了。整个社会氛围缺少对艺术大家的吸引力,造成了一流人才的缺失。
  戏剧经典的关键在于剧本,而优秀剧本实在太少了,优秀的编剧都改行了。以人艺为例,当年最多时编剧有10个人,人称小作协,现在一個都没有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会氛围变了,写一个话剧剧本和写一个影视剧本的收入差距太大,这就是“时势造英雄”。
  我们不能拿过去经典的尺子来衡量现在的经典。另外今天的一些作品是不是经典,那还要后来人说了算。经典常常是需要经过时间来证明的。我们不能够放松,不能要求改变环境和时代,我们只有努力工作。
  记者:作为一个知名话剧导演,如何努力在舞台上塑造经典?在消费主义盛行的利益社会里,您的追求是什么?
  任鸣:导演经典作品当然是每一位艺术家的追求,但在戏剧上,真正的传世之作是“野生”的,而不是像科学一样有计划培养的。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的艺术创作缺少公正的批评声音,没有批评社会就没有进步。一部电影和戏剧作品问世后,几乎听不到评判的声音。在戏剧评论方面,在某种程度上捧场和说好话的声音还是太多,缺少那种高水准的、真实的或者不留情面的评论。我们对没有批评的环境似乎习惯了。
  人艺作为一个话剧艺术的殿堂,自然要把排演经典作为首要追求,我们现在瞄准所有一线作家,只要能联系上的好作品就往话剧里拉,只要有一流的作家、一流编剧、一流剧本、一流的人才和一流的导演,就有可能排出精品。如果没有经典剧本,有再好的导演也没用。经典的出现不 取决于导演,而取决于剧本。
  我已经排了65部戏,我一生想排100部戏,平均10部里能有一部优秀作品,我希望在我排的100部里有一部经典作品,就是我最大的梦想。
  记者:您是人艺历史上最年轻的副院长,如何看待艺术团体的管理工作?您是如何处理好艺术家与管理者关系的?
  任鸣:我是1994年担任人艺副院长的,我是导演也是人艺主管行政工作的副院长。做导演,就是要越富有激情越好,越有想象力越好;做管理,则是要越理性、越周全、越客观越好。戏剧是我今生的挚爱。
  作为一个艺术家,要管理好一支以艺术家为主的团队,主要有三点:第一要尊重,第二要理解,第三要宽容。对艺术家,必须要支持爱护。艺术是需要有棱角的,你必须允许他们有激烈的想法,要照顾他们的个性。作为导演,我对他们充分理解;作为管理者,就是为他们提供环境,让他们发挥才能。与人为善、亲和力强是作为管理者的一大特点。任何事都会出现矛盾,艺术工作更是如此。但这项工作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结论鲜明。无论是挑戏还是挑演员,只有“行”和“不行”两种可能,绝无第三种方案。但在下结论之前,一定要和对方有充分的交流,要给对方一个“说法”,而不是直接下结论。
  作为管理者必须具备两点:第一要有坚持的精神,第二就是妥协。作为管理者,既要懂得坚持的重要性.也要懂得妥协的艺术。任何事都要有妥协,而我的工作就是永远在二者间找平衡。这个平衡点是:坚持剧院的最高利益,妥协自己的个人利益。
  记者:尽管当了十几年的副院长,听说您给自己的定位仍然是“终身爱好是导演”。在灵魂深处,您已经把自己和人艺融为一体了。
  任鸣:是的。导演对我来说是一种永恒。我热爱这个专业,我任何时候都不会放弃导演。做管理者,在我看来是暂时的。作为副院长,迟早有卸任的一天;而作為导演,只要自己愿意,任何时候都会有自己发挥作用的舞台。
  我曾经颇为骄傲地列一些记者说:“我是人艺的儿子,我愿意为人艺去守望,愿意跟人艺共沉浮。如果不是院长,单单是个导演,我也愿意跟人艺绑在一块做,人艺兴我就兴,人艺亡我就亡。如果有一天人艺完了,我将备受打击,然后就不做话剧了。最担心人艺在我们这代人手里没做好。”
  我常讲,我是人艺的儿子,人艺是有祖先的,几代艺术家终其一生创造出了人艺风格,我要做这利风格坚定的继承者和捍卫者,我们这一代人的任务,第一是继承,第二是发展,在继承的基础上求发展和创新。自从实现了“在北京人艺当一名导演”的人生理想,我就在不停地实践着“把传统美与现代美和谐统一在话剧舞台上”的戏剧理想。在我排的《北街南院》,人物是戏剧的灵魂,表演是舞台的核心。抓住这两点,戏出来就会好看,而想叫人物好看,台词又最关键。虽说《北街南院》讲的是“非典”的大背景,但是人物要立得住,台词要上口,京味儿要地道。
其他文献
顾客是上帝,但上帝也要学会推销自己,这是一个30多岁的优雅女士,在几年以前教我的。  她脸上只有两种表情,快乐或是非常快乐。有一天晚上,在人际关系的课堂上,我正和学员们讨论到售货员使他们受气的情形。我们举了很多例子,有些售货员对顾客根本不理不睬,有的则态度恶劣,没有礼貌。最后轮到这位女士发言,她说:  “我并不责怪这些可怜的售货员,有时顾客对他们也很不客气,我想这种时候可能更多。我常常享受他们最亲
幽默的文明    移居澳大利亚数年,亲戚咀嚼出了这个城市的文明和幽默的味道。  在消防队伍驻地,竖牌上的标语不似国内的“责任重于泰山”之类,而显得很生活化,如“炒菜时不要离开炉灶”。高压线、变压器上的“危险”标示,除了画出闪电的符号,还在闪电中画了一个鲜红的人被击倒在地,“那倒下的姿势触目惊心”。在动物园,看不到“禁止攀爬”的牌子,在关老虎的笼子旁边,摆放着一只被老虎咬破的蓝色皮球,再配一段“玩耍
从古至今,总有人相信死者的灵魂会在其丧生之地或葬身之所徘徊游荡。对于鬼魂,我们怀有天然的好奇心,却又怀有莫名的恐惧。鬼魂真的存在吗?    鬼魂之都的不速之“鬼”    没有比英国更理想的鬼魂之都了,作为鬼魂传说最多的国度,英国的土地上有300多处地方风传闹鬼。幽灵的类型也五花八门,从无头骑士到地狱游魂,几乎无所不有。英国的“捉鬼”行业也非常发达,研究灵异现象的协会就有500多家,简直成了一项特殊
一、文化建设的发展概况    我院文化建院的思路源于2004年,蔚院长从检察院来到法院后,发现法院同志们因工作压力较大,有的不到40岁就背驮了,眼睛也近视了,体检显示80%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便开始考虑如何使同志们的压力少一点,活得更健康快乐一点,开始思考文化与工作的关系,开始谋划法院的文化建设。之后,我院文化建设走过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制度文化建设。把2005年确定为“制度建设年”,成
一分为二看“刺激”  记者:有种说法是宏观调控带来了一个新型的“经济周期”,你怎么看?  刘胜军:过去的历史经验表明,西方唱衰中国的时候,中国总能够绝地反击把经济再救活,我想中国还是有这个能力。  但是对调控的副作用确实要重视。以2008年的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为例,你不能要求它完美。从当时的情况来看,4万亿计划确实有它的合理性,但是为什么4万亿计划会引起这么大的争议?很多主流经济学家持反对或者批评
北安阳村位于山西省阳城县城东五公里处的获泽河北岸,毗邻阳城县建筑陶瓷工业园区,东与白桑乡洪上村毗邻,西与后则腰村搭界,南与南安阳村隔河相望,北面是起伏的环形山脉。村内煤、铁、陶土、石灰石等资源丰富。全村在册农户1011户,共2292人,流动人口3000余人,耕地面积1000亩,私营企业和个体企业达40余家,人均经济收入突破万元,2008年被列为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村。村党总支、村委会先后多次
因一句“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而备受关注的郑州市须水镇西岗村经济适用房改建连体别墅和楼中楼的事件,终于有了处理结果。但结果公布之后,却引起舆论和广大群众的一片质疑:等待了几十天之后的结果仅仅是对开发商天荣置业有限公司处以77万元的罚款,理由是,第一,未按照国家规定办理质量监督手续,处人民币45万元罚款;第二,未取得施工许可证擅自施工,处人民币32万元的罚款。两项相加共计人民币77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引导推动和市场需求的驱动下,红色旅游蓬勃发展。山西省作为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大省,其红色旅游业的发展却因种种因素的制约不尽如人意。因此,如何健康快速地发展红色旅游产业,更好地传承革命精神,则成为当地政府职能部门的题中之义。  资源丰富,开发不足  山西省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老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依托太行山和吕梁山创建的三大革命根据地,在争取民族解放斗争的最后胜利中作出了巨大的
韶光荏苒,岁月如流,转瞬间新中国建国即将60年,改革开放也走过了30年。随着新中国的发展和前进,人们在学习和工作中茁壮成长。抚今追昔,从建国前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和破旧不堪满目疮痍的旧社会,经过曲折发展前进,走向欣欣向荣民富国强的小康社会。60年的成就,不仅使国人欢庆,也让世人羡慕赞叹。  改革开发30年之农村巨变  矮矮的茅草房,一座挨一座,农舍前堆满了柴火,紧挨着住房污水横流;泥泞的小路遮挡
运城市新绛县西街实验小学始建于1916年,是一所具有近百年办学历史和优良传统的省级示范小学。学校现有24个教学班,1400余名学生,80余名教师。近年来,在朱才胜校长的领导下,该校把楹联教育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升办学品味的重要举措,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突出楹联,在校本课程中引入楹联,在课堂教学中强化楹联,在课外活动中渗透楹联,全方位、多层次提高楹联教育水平。学校先后获得“中国楹联教育基地”“全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