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教学中巧设提问激发思维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diant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课堂教学中,不论你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例如:采用尝试教学,还是采用指导学生自学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采用启发式教学等教学方法。设计课堂的提高是否恰当,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好的设问是体现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途径,而设计课堂提问必须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材的实际出发,注意适度性,以求启而能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从而使学生能主动地去探索发现,理解和掌握知识,发展学生的智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的实践中,我从以下的六个方面进行设问。
  一、在引入新课处设问
  学习新知识时,老师的设问要根据学生好新、好奇等心理特点,抓住时机,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而设问要有新颖性,具有吸引力,尽量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例如在教学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十二册有关利息的计算时,为了使学生对怎样存款获得利息的多少有进一步认识,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我借助这样的一道题:李佳有500元钱,打算存入银行两年,可以有两种储蓄办法,一种是存定期两年的,年利率是5.94%;另一种是先存定期一年的,年利率是5.67%,第一年到期时再把本金和利息取出来合在一起,再存定期一年。请同学们想一想,应选择哪种存款?办法得到的利息多一些?究竟哪种存法所得到的利息多?要怎样比较?谁能正确地做出判断?普遍学生都存在好胜的心理,都想急于知道比较方法,当学生有了求知欲望的时候就会萌发探索兴趣,在跃跃欲试中被引入新课。在引入新课时,还要注意根据知识迁移规律,能以旧知识引新的,可在复习的基础上设问。
  二、在关键处设问
  设问要设在点子上,问在关键处。抓住了关键,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例如在教学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十册P131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时,我紧紧抓住“先通分”这个既是重点,又是关键问题进行提问:3/5 + 3/10,能不能直接相加?为什么?为什么要先通分?引导学生先观察图形,再讲述算理。这样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普遍学生较好地理解“先通分”这一关键,从而使学生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再如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指导学生解答“一个专业户种了杏树80棵,杨树300棵,要使杨树占果树总棵数的4/5 ,要种多少棵杨树?”一题时,只要抓住找出题中的不变量及其对应分率这一关键进行设问。题中的些量变化了?哪个量没有变?要用哪个量及其对应分率可以求出现在所种果树的总棵数?引导学生找出了题中不变量(杏树的棵数不变)及其对应分率:杏树占现在果树总数的(1-4/5 ), 问题也就解决了。
  三、在疑难处设问
  学生难以理解或者容易混淆的知识,设问要恰到好处,既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也要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教师要起着点拨、启迪作用,想办法为学生搭桥铺路,从而化难为易,这样更好地体现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例如比较质数与奇数;合数与偶数;质数与互质数这些既有联系又容易混淆的问题时,在教学时,我是这样设问的。(1)所有的質数都是奇数,所有的合数都是偶数,对不对?为什么?(2)是互质数的两个数一定是质数,对吗?为什么?启发学生从概念上去区别,从而理解这些知识之间联系与严格区别。再如指导学生练习“写出大于3/5而小于5/8的分数”时教师可给予提示:比3/5大而又比5/8小的数就是这两个数之间的数。并且提问:怎样找出这两个数之间的数呢?启发学生用通分后翻番的方法或先把分数化成小数等方法去寻找。接着,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很快就发现和理解了这两个分数之间的分数有无数个。
  四、在求异思维处设问
  在小学的教学中,有些教材可以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通过设问,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变通性、独创性,以便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智能。如教学列方程解应用题,要求一题多解时,进行解题思路的解法的发散,我围绕找等量关系列方程的思路及解法进行设问。
  五、在解题规律处设问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发现、理解和掌握规律,在引导学生分析比较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归纳概括规律时精心设计提问。如学生学习了第十册中的同分母分数、异分母分数和带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后,为了把这三个计算法则统一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有关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规律。教师作了概括性的提问:计算分数加、减法的方法步骤怎样?启发学生从计算步骤、计算方法进行讨论与概括,引导学生提示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规律:1分母一定要相同,不同的要先通分。2是减法的,如果被减数是整数或者是带分数而且分数不够部分不够减时,一定要先从被减数的整数里拿出1或几化成假分数后再减。3整数部分相加、减,分数部分的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4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分,是假分数的要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六、设问要面向全体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老师的点拔下,更好地拓展自己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因此,我在课堂教学的设问时注意抓住两点:一是每提出一个问题都要细心地观察学生的思维状态,从学生的思考动面向全体学生是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应把每个学生的思维活动组织起态中获取信息。如果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回答时,教师不必急于做出结论,特别是对于一些关键性的问题,要让大多数学生能够有思考的时间;二是要关心中差生的思维活动,除了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外,还要鼓励他们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只要中差生对自己学习建立了自信,他们的学习成绩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全班学生的整体成绩,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此外,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主动地提出一些问题来,这是非常可贵的思维火花,也是体现到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我们应该注意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树立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品质,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首要问题。那么,初中语文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实施创新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呢?下面谈谈我自己的一点做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奠定创新思维能力基础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趋近的倾向。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着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
期刊
在新课程推进的过程中,在许多资料、文章和各种讲座中,我们常看见或听到“有效教学”这一词汇,但大多没做任何解释,即使有所解释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许多地方往往将“有效教学”与“提高课堂效率”混同使用。究竟二者是否相同,有没有区别,可否混同使用,值得我们探讨。  一、“有效教学”与“提高课堂效率”不是同一概念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
期刊
当今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教育现代化工程的不断推进,新课程标准的课改迅速兴起,正猛烈地冲击着各学科的教学。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靠二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课程“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方式,也将被基于新课程教学提出来的“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实践,学会创新”的理念所取代。那么,如何成为新课程理念下的新型教师呢?  一、教师在新课程下要有
期刊
电化教育是现代化科学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它以形、声、光、色等表现手段,形象、直观、生动地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愉悦、自由的气氛中接受知识,使他们爱学、乐学,达到学会的目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意恰当运用电化教育手段,不仅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运用电教手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发展的基础,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期刊
根据教育部提出的基础教育改革纲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步伐不断的加大,信息技术课程需要在传统的授课方式上进行全新的改革,改变传统授课方式中存在的弊端和不足,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的整合进行教学可以提高课堂效率,是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融为一体,让学生体验在学科整合性学习中带来的快乐。  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主要是通过其他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的结合,改变已“教”为主的教学方式
期刊
潜能生,又称后进生,顾名思义,他们只是因先天条件、家庭环境、社会影响,造成他们与优秀生某些方面的差异。但他们毕竟是刚出土的幼苗,可塑性强,他们具有转化为优秀生的潜能。我们要承认学生的差异,尊重差异,善待差异,要以“包容”的心态和多元的评价标准对待潜能生。潜能生并非古人所云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多年的教育实践告诉我:要彻底转化潜能生,教师既要有一种“宽容”的心态,又要有“静等花开”的气度,只要我
期刊
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对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完善人格的形成,具有重大的作用。近年来,随时代对于教育发展的需求,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我根据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将音乐教育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积极参与新课改,努力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在音乐教学方式的探索实践中领悟新课标、新理念。在此基础上,我的音乐教学实践立足以生为本,以趣为基,以兴趣激发学习动机,通过音乐教学模式的渐变
期刊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与发展性一直贯穿始终。小学语文对新一代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起着关键作用。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教育的过程是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而中国传统文化可谓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基本内容和传承的根基,也是对个人品质、道德修养和潜在行为具有深远影响的文化。那么,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呢?  一、将书法教学引入语文教学之中  书法是
期刊
在作家王小波《绿毛水怪》这篇小说,其中一个情节令我记忆犹深中:一个班级的学生,面对严厉的男老师,他们把恨放在内心,用恐惧来面对老师;面对温和软弱的女老师,他们放开全部顽劣的个性,把课堂变成了菜市场。在这里不谈作家的本意,我只感觉他写得特别真实,从中看到了一个很普遍存在的现象。确实,我们的孩子常常这样,太严,压抑;太松,放肆。说这个的意思,当然是从孩子的本性出发,为教育的不容易做一点解释——农村的教
期刊
一、关于现代的解释  一般认为,现代社会实质上就是通常所说的工业社会(industrial society)。现代社会即工业社会。是指以第三次世界科技革命为标志以后的时期延续至今后。其当代大体界定时间应该是20世纪40-50年代以后的时期。  从思想角度来说,人的思想观念充分更新,竞争意识和时间观念加强,崇尚科学、信服真理、追求变革成为人们基本的行为或价值取向。而社会政治普遍表现为较现代的民主政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