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历程

来源 :教育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t1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起源于印度,但是它却对印度以外的亚洲国家,尤其是东亚、东南亚的影响极大。对于中国,佛教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纵观中国历史,佛教的传入与发展有着一定的脉络。首先,佛教的传入历史十分久远,它早在汉代便已传入中国。其次,佛教的发展是分阶段的,从汉末到三国,从魏晋到隋唐,佛教一直是呈阶段性发展的。再次,佛教的流传也经历了由盛转衰的过程,尤其是明清以后,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佛教文化的影响开始减弱。
  【关键词】佛教传播 发展 盛衰
  
  佛教源于古印度,自西汉末传入中国,已经有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其在中国的传播历程可以分为五个阶段:一是两汉及三国阶段,佛教在中国的初传阶段;二是魏晋阶段,佛教在中国继续发展;三是隋唐阶段,佛教在中国走向繁盛;四是宋元明清阶段,佛教由盛转衰;五是近现代,佛教的传播呈现出新的特点。在漫长的时期,佛教不断被中国传统文化浸淫融合,宋代是佛教被中国化即儒学化的重要时期,印度的佛教最终变成独具特质的新体系即中国佛教,这就是佛教的中国化历程。
  中国佛教包容了北传佛教、南传佛教和藏传佛教三大体系,全面继承了印度三个时期的佛教。世界上完整的佛教在中国,世界上完整的佛教经典也都在中国。可以说,佛教诞生在印度,发展在中国。
  
  一、汉末到三国,佛教的初传时期。
  
  佛教于西汉末年开始传入中国。一般情况下,宗教的传播有其自身的规律,某个宗教的原生地与被传播地区不同文化的撞击,往往是影响宗教迅速传播的重要因素。中国有自成体系的悠久的历史、文化,西汉末,除作为统治阶级核心的儒家学说以外,黄老和道家的思想也很活跃。佛教作为一种外来的思想文化,要想在中国立足,必须同中国传统的信仰协调,也就是说,它必须依附于中国本土的宗教。佛教到中国,特别强调因果报应,跟中国原有的福善祸淫思想相通,传佛教者学习中国方术,以方便传佛教。佛教的传播还得益于当时混乱的社会环境: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割据混战不已,老百姓背井离乡困苦不堪,出现所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惨象。这时的佛教宣扬为神不灭说和因果报应说,给孤苦中的民众以极大的心理慰藉,佛成为中国传说中的天地神仙。
  
  二、魏晋时期佛教的继续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得到统治者的扶植,加上不断与中国文化融合走上世俗化的道路,佛教获得了更大的发展。魏晋时期学术大变,以老庄思想为骨架的玄学流行,佛经译家即用老庄学说中的概念、词来比喻佛家经典中的名词,僧肇的般若理论是佛教中国化的典型,也是对魏经玄学的深化总结,东晋僧人释道安曾说:“不依国主则法事不立。”这句话是总结了早期佛教的传播之后得出来的结论。也就是说,佛教之所以能够在中国传播是与统治者的扶植息息相关的。西晋怀帝永嘉四年(310),西域名僧佛图澄来到洛阳。次年通过石勒手下大将郭黑略谒见石勒,并得到石勒的信任,被称作“大和尚”,奉事石勒、石虎父子近四十年,利用他们的力量在中国北方迅速传播佛教,“中州胡晋,略皆奉佛”。从此时开始,朝廷明令汉人可以出家,因而佛教徒人数大增,佛图澄身边弟子常有数百,前后门徒累计达万人之多,共建寺八百九十三所,佛教的社会势力有了极大的发展。
  
  三、隋唐时期,佛教进入鼎盛阶段
  
  佛教在中国经过四、五个世纪的流传,到隋唐后,达到了鼎盛时期,佛教也随着异说求同求通的趋势,表现为出现中国化佛教——天台宗、三论宗、法相唯识宗、律宗、华严宗、密宗、净土宗、禅宗等并传播到日本、朝鲜,并在那里又产生了新的流派。到此,佛教中国化完成,提出顿悟成佛的禅宗的出现是佛教中国化的主要标志。佛教体现出系统化和宗派性的特点,考其原因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隋唐时期南北政治统一,国家经济发达,文化交流融合频繁。②.统治者政治清明,采取了开放开明的宗教政策,儒、释、道均得到大发展。③.佛教的世俗化进程加快,简易性成了中国佛教的基本特征:表现为⑴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认为佛性是人的本性,人人都具先天菩提智慧,因此又能觉悟本性而成佛,众生没有成佛,就是因为迷惑,一旦万念俱灰,真智显露,就明心见性,内外彻悟、见性成佛。这派以慧能为代表,他把以心外佛变成了心内佛,把佛变成平常人。 ⑵顿悟成佛,与渐悟相对。提出一念觉悟,刹那成佛,以禅宗为代表。充分反映了中国佛教的简易。④.唐代领先世界的科技也促进了佛教的传播,印刷术、造纸术的应用大大普及了佛经的推广。
  
  四、宋元明清,佛教由盛转衰
  
  受唐末农民战争和藩镇割据的影响,佛教到了宋代,主要流传的是禅宗。这一时期,中国佛教各宗派已走向融通,佛、儒、道之间日益相互调和,一方面佛教与儒道融合,成为“三教合一”历史背景下的佛教。儒学吸收了佛教的心性学说、理事理论形成宋明理学,成为主流。另一方面,佛教借助文学、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形式,成为民间风俗习惯、民族心理与思维,乃至语言素材构成的重要有机成分。宋代以后,佛教总的情况是大势已去高潮已过,逐渐走向衰落。元明清三代,汉地精英佛教停滞衰退,而大众佛教取得长足发展,出现“家家观世音,户户阿弥陀”局面。
  
  五、近现代佛教呈现新特点
  
  1840年,鸦片战争打到了中的封闭的厦门,佛教也在大众化的发展过程中传至近代。近代是中国的一个特殊的时期,两千年的封建思想开始动摇,西方文化开始渗透到中国的各个角落。外来宗教的传教士在民众中播撒西方宗教文化,一些教堂纷纷林立。此时的中国受到了东西方宗教文化的双重影响,在这各情况下,佛教一教独大的状况开始改变,同时佛教的影响力也更加减弱。历史发展到现代,一些思想开明的人士又开始倡导“民主”“科学”思想,在他们的影响下,宗教与人们的关系变得更加疏远。尤其是在反迷信,求科学的现代文化中,佛教所宣扬的一些理论更是被当成的封建迷信思想。此时的佛教不但不能发展,反而进一步倒退。到了新中国时期,共产主义取代了各种信仰,成为中国内地的主导思想,佛教似乎已经进入了夹缝之中。但是,这个古老的宗教以它的强大的生命力依旧在艰难中坚持,在自由的当今社会,也在自由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史稿》,郭沫若 人民出版社。
  2、《中国历史通览》,周一良、邓广铭等,1994年,东方出版中心。
  3、《中华历史文化史》(上下),冯天瑜等,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其他文献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是啊,孩子的童年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啊!于是,作为小学语文课改实验教师的我们,常常在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到底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给孩子什么样的生活?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孩子们课堂上度过的分分秒秒是痛苦的,还是快乐的,都是由我们教师的手来翻阅,我们的语
期刊
【摘要】 班级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单位,也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行为规范管理的一个基本平台。班主任作为这个平台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如何选择有效的管理手段,为学生创造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建立有效的班级激励机制,培养良好的学风和班风,是每个班主任都在积极探究的话题。对此我有以下体会和认识。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 班级管理 激励机制    一、树立服务学生的思想    班主任既要为课任
期刊
作业设计是教学工作中的基本环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的主要载体。教师布置适当的作业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语文作业设计的探索对于教学实践的深化和教学理论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作业数量过多,形式单一,机械重复,往往是抄写生字词,解词造句写作文,反复写写要求背诵课文的篇章或段落,甚至连课后一些供理解课文内容之
期刊
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每次在批阅一打打学生数学作业时,我都会因为学生没有达到优秀而感到可惜。由于他们的粗心大意,在计算中经常少写,错写,多写,漏写数字和符号,使作业中的错误很多。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一直是影响学生成绩的主要问题。每次都会出现不该错的也错,计算失分严重的问题。也常常听到一些家长说这样一句话:“我的孩子太粗心了,每次考试就是计算题过不了关。”在教学中,我
期刊
【摘要】本文从初中教学的目的出发,然后分析了现行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弊端,最后从课堂教学方面来探讨优化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方法的问题,提出了实质性的解决方法。  【关键字】英语课堂、课堂教学、教学方法探讨     随着我国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外语教学的目的也越来越突出培养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我们看到外语教师在课堂上希望学生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多说多用外语;希望通过课堂教学激励学生初步运用外语
期刊
【摘 要】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应该充满诗情画意。笔者将从外因(凸显语文课程之美);内因(激发学生内驱之力)两个维度入手,探讨语文教师应如何点燃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   【关键词】语文课程 自主学习 内因 外因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诗情画意的地方,应该是充满哲思顿悟的地方,那么我们语文教师应如何点燃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引导他们进入这座生命的百花园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试
期刊
近年来,在新课改的实施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课改的需要,更是时代的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我校教育教学设施,学生的认知能力,适时、适宜、合理地采用探究性学习方式,让学生具有自主和自由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学习,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提高探究能力。    一、多媒体技术为历史课探究性学习提供了条件     网络信息的多媒体特性能使信息通过图、文
期刊
文言文阅读训练的主要方式是:在理解词义和句式的基础上加强诵读; 词语和句式归纳对比练习;准确规范的翻译练习;增大文言文的课外阅读量   (一)掌握文言的常用词语和句式,不是让学生背字典、背语法条条,而是要通过诵读文章,用“字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办法去解决。  学习语言的最好办法是生活到那种语言环境中,每天说,每天听,就能很容易地学会。说文言的时代已经距我们很远很远了,后世学文言的人已经找不到那种语
期刊
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过分强调封闭,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化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传统的体育课已不再受到学生的欢迎。新的体育教学大纲的实施颁布,为我们高中体育教学指明了方向。根据新的体育教学大纲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统一性和选择性相结合的原则,我校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选择了室外体育课采取“半开放式”的形式;室内体育课使用电教多媒体手段进行体育理论课的教学。    一、新课标对体育教学的影响   
期刊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总是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把政治课当成考学的“工具”。许多学生感到政治课枯燥无味,为追求分数,不得不机械地记忆,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故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成了政治教学中的一大难题。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内容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准确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