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苏父子

来源 :小读者·阅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lda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提到苏东坡三个字,几乎每个中国人都会脱口而出:“我知道。”他的趣闻轶事,他的一些名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不识庐山真面目”“淡妆浓抹总相宜”都是大家熟悉的句子,再不成,总也吃过“东坡肉”这道菜。苏东坡到底是个怎样的传奇人物呢?
  苏东坡本名苏轼,字子瞻,四川眉州眉山人。眉山这个地方,因为出了三苏:苏东坡的父亲苏洵、苏东坡及苏东坡的弟弟苏辙(字子由)而成为历史上有名之地。
  他的父亲苏洵,是个智慧很高,才思敏捷,擅长写议论文的学者。他一直到二十七岁才开始认真读书求学,因此,历史上总以苏洵为例,劝导人们只要发愤向上,永远不会太晚的。
  苏东坡十岁左右,苏洵进京赶考,落榜之后便四处游历,所以,苏东坡从小由母亲程氏在家中教导。
  有一天,程氏教苏东坡读到《后汉书》中的《范滂(pāng)传》,不知不觉叹起气来。原来这一段是叙述后汉时代,宦官弄权,范滂等正直学者向皇上进谏,结果却惨遭杀害。范滂临死前,泣别母亲,觉得害老母流离,实在不孝,谁知范母竟说:“我今天使你为善,则我不为恶,死亦何恨。”这一年,范滂不过三十三岁。
  苏东坡仰起小脸问妈妈:“假如我长大学范滂,母亲愿意吗?”
  “你能做范滂,难道我就不能当范滂的母亲吗?”
  苏东坡笑了起来,由于有这番母教,养成他从小热爱正义真理的性格。
  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苏东坡二十二岁,前往礼部应试,考试的题目是《刑赏忠厚之至论》,苏东坡与他的弟弟都以高分入选。其中还有一段插曲,这回考试的主考官是欧阳修,欧阳修一看苏东坡的文章,大为惊喜,他心忖,能写这么出色的卷子,一定是门生曾巩,为了避嫌,欧阳修故意把卷子由第一名改为第二名。


  结果,拆开弥封,才发现是匹黑马。从此,欧阳修对苏东坡特别注意,当苏东坡前来拜谢主考官时,欧阳修忽然想起:“你的卷子里,引用一句话说,唐尧时代,有个人将判死刑,皋(gāo)陶三次要杀,尧却宽宥(yòu)了三次,这段典故,出自哪里?”
  “《三国志》。”苏东坡回答。
  可是,欧阳修查遍《三国志》,却也没见到这一段,苏东坡才说:“我杜撰的,不过,圣君必然会如此做的,不是吗?”
  欧阳修非但不冒火,反而大大夸奖,并且对同事说:“我读苏东坡写的信,会高兴得流泪,我应当避一避,让他出人头地。”
  由于欧阳修乃当时文坛盟主,他这么捧苏东坡,苏东坡一下子便为人所瞩目。欧阳修这种爱才的风范,坦荡的胸襟,苏东坡不但一辈子尊他为师,欧阳修逝世之后,苏东坡仍念念难忘。
  苏东坡考取功名,正要做官,忽然间,母亲大人去世了,根据规矩,他要回家守孝二十七个月,才能复职。他可怜的母亲,来不及听到儿子高中的好消息就去世了,家中乱七八糟,茅屋漏雨,简直如“逃亡人家”。
  他们父子三人在“老翁泉”选了一块墓地,为程氏安葬。根据地方传说,在清朗月色之时,可以看见一个白发老公公,或坐或躺,可是,只要一有人走近,老公公马上就消失在水中,由于有这一段传说,因此将此地命名为“老翁泉”。以后苏洵自号为苏老泉,他死后,也葬在同一块墓地。
  母丧期满之后,苏东坡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凤翔府判官,他弟弟被任命为商州军事通官,由于苏东坡的父亲不經考试,直接被命为校书郎,所以子由拒官,留在京师陪父亲,古代人都是相当孝顺的。
  苏东坡离开弟弟,心里很舍不得,他们兄弟一向感情很好,现在不能不暂时分别了,所幸,凤翔距离京师不远,信件往返只要十天,兄弟俩每个月互寄一首诗唱和。
  这段时间,苏东坡写给弟弟的诗中,有不少传世之作。譬如: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
  苏东坡这首诗意境很美,他把人生比喻为飞翔的大鸟在雪中泥地上偶然留驻,以后我们就用“雪泥鸿爪”四个字形容凡事情经过所留之迹象也。苏东坡这个伟大心灵所留下的足迹还多着呢。
其他文献
黄鼬小巴格利爱上了那条叫布丽奇的鱼,为了把她从鱼鹰的威胁中救出来,他决定把鱼鹰的巢搬到另一个池塘边的大树上。第一步,他得把电话线杆上的巢搬下来。  黄鼬们爬高的本领还是不错的,他们的爪尖非常硬,不过跟松鼠还是没法比。当小巴格利来到电话线杆脚下时,对于自己有没有能力爬到线杆顶端,还是没有足够的自信——尽管线杆上钉着很多长钉子,那是为修理工人准备的。他状态不错的时候,曾经爬上过几棵大树的树干,不过没有
期刊
瘸腿狐狸卖西瓜赔了本,没钱买吃的,饿得肚子咕咕叫,走路直打晃。  老牛走过来,问:“狐狸,你这是怎么啦?”  狐狸看了老牛一眼说:“饿的,两三天没正经吃东西啦!”  老牛一本正經地说:“要想有饭吃,就要参加劳动!”说完,老牛干活去了。  “哼,劳动?劳动多累呀!”狐狸眼珠一转说,“嗯,我有个好主意。”  狐狸一瘸一拐地跑到野猪家。野猪家有个大筐,里面装着许多玉米,筐子上面盖着厚布。狐狸说:“野猪老
期刊
左撇子、右撇子、黑人、白人、黄种人……这些因素都没有决定性的影响。单纯从生理上讲,人们并没有明显的阅读方向的偏好。  曾经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以法国和叙利亚的儿童和成人为对象,测试他们观察事物方向的偏好。实验的被试者都是右撇子。学者让他们分别画出侧面的人脸、汽车、各种工具、小动物等等,来统计这些画是冲左面,冲右面,还是正面。  实验结果是,两个文化区6岁儿童都并没有方向偏好,既不偏左,也不偏右。但从
期刊
每当看到发生大爆炸、大火灾,人们在心悸之余,应感谢还好有专业的消防队。  而世界上最早的专业化公共消防队,则诞生于中国的宋王朝。  这个专业的城市消防机构,宋人叫做“潜火队”“火隅”,列入军队编制。据《东京梦华录》“防火”条记载,汴梁城内的街巷,每隔三百步设一所“军巡铺屋”,每所铺屋置“铺兵”五人,负责“夜间巡警”。又在城中高处修建“望火楼”,“楼上有人瞭望”,楼下“有官屋数间,屯驻军兵百余人”,
期刊
有人认为,“歌”以前有言字旁,因为张口才能歌唱。  “歌”中为什么有“欠”字呢?“欠”表示与口有关系。为什么“欠”与“口”有关系呢?甲骨文字形,“欠”像人张着嘴打呵欠。“欠”在古代指张嘴打呵欠。歌唱需要换气,所以“歌”中有“欠”字,也就很正常了。  和“歌”有关的字,还有哪些呢?  古人称拼出字音为“读”;称自言自语为“念”;称和曲念词为“歌”;称无曲伴奏的高声诵念为“唱”;称背书为“诵”;称节奏
期刊
亲爱的小读者们,提起埃及,你们会联想到什么呢?是夕阳下孤独行进的骆驼商队,炎热沙漠里伺机猎食的眼镜蛇,还是那谜一般的法老金字塔和数千年来沉默不语的狮身人面像……关于古代埃及的神话故事数不胜数,那些神秘、新奇的事物无时无刻不激发着我们的好奇心。那么,关于古埃及的艺术,你们又知道多少呢?  科学家对于古埃及艺术所进行的研究至今仍没有停歇,但是有一点事实是学者们公认的:无论在古埃及的哪一个历史时期,当时
期刊
作为国民读物,《西游记》陪伴了几乎每个人成长。小说里,唐僧师徒翻越崇山峻岭,最终到达西天,取得真经。孙悟空一个筋斗云就能抵达的地方,在小说里走了整整14年。那么,唐僧师徒究竟去了哪些国家?  宝象国:今我国新疆境内  寶象国的故事发生在三打白骨精之后,孙悟空被贬回花果山,猪八戒当起了“大徒弟”。有猜测认为,宝象国可能是唐代的安西重镇龟兹。经过一千多年的变迁,龟兹古城的遗迹仍能在新疆的库车县找到。库
期刊
如果像鲁滨逊一样流落荒岛,就得靠种田活下去;而如果是一个人流落火星呢?科幻大片《火星救援》里的宇航员马克·沃特尼,就靠种土豆在火星上待了一年多。不过他应该感到庆幸,如果他带的不是土豆,片名估计就要改成“火星作死”了……  土豆:偶然的救命粮  一场猛烈的风暴,让马克·沃特尼与火星考察队的队友失散,没能登上救生飞船,独自被困火星。这可是比荒岛求生还难N倍的生存挑战!幸好他的职业合适:植物学家+机械师
期刊
一、整合左右脑  第1法——聆听与关注  当孩子难过时,首先要进行情感联结,即右脑对右脑的联结。一旦孩子能够控制和接纳情绪了,再引入左脑式的教育和规范。  首先倾听,如实地反映孩子的感受。运用非语言交流安抚孩子。一旦他觉得自己的感受被尊重了,你就可以引导他进行计划,需要的时候也可以立规矩。清晰直接地跟他说话。他已经能够听懂并理解现在的行为与将来的后果之间存在着逻辑关系。  第2法——经历分享  当
期刊
孩子们的幼年,是一片宽阔的原野,你可以在上面任意栽植世界上所有的花草,你也可以在原野上放一把野火,透过这团野火,孩子的世界会变得更多彩,更有生命力。孩子是你的,虽然他往后的岁月要靠他自己,但是,在这最初的几年,在他依偎在你身旁的这几年,他完全要靠你。靠你供给他所有的经验、所有的知识、所有的有关美的记忆。  让我们来做他的“美的导师”。  有很多不同的方法,不同的途径,我们先从最容易、最直接的做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