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镜头与画笔的观看之道

来源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heng198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达米安·洛布(Damian Loeb)是一位美国超写实主义画家,1970年5月9日在康涅狄格州纽黑文市出生,1989年移居至纽约市自学绘画。达米安最早于1999年在玛丽·布恩画廊举办首个个展,现今基本上由纽约阿奎维拉画廊代理。历年来,他多次在知名画廊和博物馆举办个展或参加群展,例如伦敦的白立方、亚布隆卡的科隆画廊、汉堡艺术馆等,曾于2006年在康涅狄格州的奥尔德里奇当代艺术博物馆举办过作品回顾展①。
  达米安自1999年至今,一以贯之的艺术风格即超写实主义,观者大多以“画作酷似摄影作品”的直观感受来评价达米安的油画作品。摄影的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推动着达米安的绘画艺术,甚至因其早期作品涉嫌侵权广告杂志中的插图图像而备受诟病②,然而也正是达米安的油画与影像藕断丝连的关系造就了他的艺术语言与艺术成就。那么,他是如何形成独特的写实主义风格与语言的?
  2000年至2010年是达米安创作的“黄金十年”,在这十年中达米安探索并形成了一套循序渐进又科学系统的创作理论。可将此期艺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摄影技术写实风格(2000-2004)、摄影感写实风格(2005-2008)和纪实性写实风格(2008-2010)。
  一、摄影技术写实风格(2000-2004)
  2000年至2004年,达米安创作了一系列基于摄影和电影艺术的长幅作品,这些作品大多长达14英尺(约4.3米)。如《Room 237》(图1)展示的是定格肉眼不可能看到的画面,而是利用摄影技术达成的全景画幅。将立体环绕空间改造成全景平面、可供展示的场景性空间,在水平平行中不断移动的对焦点成为对焦线,从而使画面弥漫着一种包裹式和吞噬性亦真亦假的梦幻写实主义风格。
  从摄影技术角度来看,1912年马塞尔·杜尚的《下楼梯的裸体女人》表现的是在固定对焦点、移动对象的多帧高速拍摄,那么2001年达米安·洛布的《Room 237》则是在表现移动对焦点、固定对象的多帧扫描拍摄。它们的共性在于,都是打破传统的静物美学和单帧视角,从新技术和新事物对人们感观与思维影响的角度进行探索与思考。从此,达米安由摄影技术写实风格开启了创作研究的大门。
  二、摄影感写实风格(2005-2008)
  在创作的第二个阶段,2005年至2008年,达米安希望进行更深入的创作研究,他将对摄影技术的关注逐渐转移到摄影感写实风格。由于摄影摄像技术的发展,我们无时无刻不被这些已被机器转换、人为修饰过的图像影像所充斥与包围着,因此不可避免的就是我们记忆中一闪而过的画面也会被这些他人精心“制造”的画面所替换,最终变成“谎言记忆”和“剽窃记忆”。在这段时间里,达米安创作了一系列极具光影效果的作品,包括自然风光、庭院建筑和人物,相较于前期的全景式构图,该期的作品更像是电影中截取的长镜头。尤其是《HYPNOGOGIA》(图2),从树枝丛中看夕阳,夕阳透过间隙投影而来的圆形光斑飘浮在空中。我们对类似的画面是如此地熟悉而亲切,这些画面在无数摄影作品和电影电视中反复出现,渐渐形成了我们对某种阳光根深蒂固的视觉感受和唯美记忆。然而,这种光斑的美丽效果并非是我们肉眼视觉所能获得的真实记忆,而是由摄影过程在镜片折射后所形成的虚假图像,它的摄影专业术语是Ghost(鬼影)。鬼影是在逆光拍摄中,由一束光线斜射入镜头,并未直接投射到胶片或传感器上成像,经过镜片间的不断反射,每个镜片上能出现一个光斑,最终在画面上会留下一串光斑。大多数曾经看到过这类摄影摄像的人就会被这种碎片化的图像影响,会认为这样的画面就是自己记忆中的一部分,直到看到达米安的这幅绘画作品,就会产生画面是如此真实和熟悉的错觉。诸如此类的摄影感写实风格的作品还采用了我们在摄影中常使用的移焦来控制远近景深和模糊程度,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他创作模糊近景、清晰远景的油画作品。
  同样是自然的风景,人们时常会混淆什么是真实自然美,什么是人造视觉美,并且根深蒂固地认定后者也是真实所见,甚至更甚于自然美感。不得不承认的是,摄影录像正逐步侵蚀和替换我们的真实记忆,用先行创作的审美处理和直接便捷的输入方式取代我们置身自然、亲身感受的原始观看方式。不久的将来,在充斥于数字化和信息化的图文时代中,人们将习惯并依赖于从光斑中感受阳光的温暖,从长曝光中欣赏流水的急湍,从景深中感知森林的茂盛。
  三、纪实性写实风格(2008-2010)
  在尝试过摄影技术写实风格和摄影感写实风格之后,达米安继续深入探索了纪实性写实风格。2008年至2011年的4年时间里,达米安常常以自己的妻子为对象,捕捉日常场景中的细微特征。在其2010年创作的《ATMOSPHERE》(图3)中,我们可以看到被模糊的前景与背景,以及被对焦的中景。视觉的中心也是对焦的中心,一只弯折伸展的手,清晰分明与画面其他部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诸如此类风格的作品还有从阳台俯视的男子、从床上背卧的女子、从门缝中走过的女人等,都是用定格方式捕捉到的纪实性画面。达米安擅长对细节进行精准的刻画,从而隐藏了一丝一毫的手工笔触与手工处理的痕迹。他对画面的构图与重点的挑选也经过了缜密的思考,这种具有浓厚修饰和过滤的艺术形式凸显了摄影艺术与绘画艺术对美的态度——“追求亦是干涉”。2011年至今,达米安的写实主义开始专注于自然风光和宇宙星云等领域,虽然在技法上有所升华,但似乎又转向靠拢纯粹摄影艺术的自然写实风格。
  迄今为止,2000年到2011年可谓是达米安艺术创作的“黄金十年”。在这十年里,达米安将写实主义绘画分别演绎成摄影技术写实风格、摄影感写实风格和纪实性写实风格,愈显深入和尖锐。相比于这十年,2000年以前与2011年以后的作品则是稍显平庸的形式写实主义艺术。在这三个创作阶段中,我们不难发现达米安在处理写实关系的思考过程是由浅至深、循序渐进的。
  2000年至2004年摄影技术写实风格的系列作品,在早先纯粹形式感写实风格的技法与风格基础上,达米安将摄影中移动对焦点、固定对象的多帧扫描式全景画幅转换成绘画语言。在局部观看过程中营造从左至右视线移动的动态感受,在整体观看过程中营造既有平面画面感又有立体空间感的亦真亦幻的独特感受。这些观看感受只有在摄影技术发展后才能实现,也改变了当今人们的观看方式与思维方式。此时达米安显然已经发现了摄影对人们的影响,而后他在2005年到2008年之间做出了进一步探索。亦真亦幻的观感并不仅仅在空间感受中呈现,达米安认为它也影响了人们的记忆与审美。他将极具摄影感与光学效果的画面呈现在油画作品中,使观者萌生出真实而熟悉的似曾相识的感受,这也说明了人们通过摄影器械与摄影技巧处理美和改造美,也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这些“改造过”“过滤过”或“挑选过”的呈现在各种荧屏或印刷品上虚假的人造图像替换掉亲眼所见真实的自然图像,反而成为了“记忆”。当达米安意识到人为“改造”和“过滤”对印象与记忆的吞噬与干涉时,他开始像新闻记者一样开展纪实性写实风格。一如所有平面照片或录影对特征与细节的精心选择与过度修饰,他用这种艺术形式着重刻画了人为在大众观看方式与摄取内容中所彰显的力量。   简而言之,自然景物经过其他人在人为选取和机械处理的过程之后,呈现在大众的眼前并吸收至大众的记忆之中。这些碎片化的记忆构成了理想化世界,它们将取代自然景物的真实记忆而成为美的谎言记忆。1972年约翰·伯格的《观看之道》面世,他在书中谈及摄影技术发展对人们观看方式的影响,而达米安·洛布用画作表现摄影技术发展对人们记忆方式的影响。达米安并没有对此现象做出褒贬评价,而是通过探索与创作让观者意识到问题的所在。
  四、结语
  写实主义是绘画艺术从原始时代发展至现代唯一一个从不缺席的艺术流派,不论是为了表现对环境的情感反应,还是为了表现人类的能动力,对景写生并以像博彩都是从古至今一直存在的艺术现象。然而,写实主义在不注重技法而注重概念的当代却难行其道,往往也有人认为摄影作品已经取代了写实绘画,甚至把参照照片画画当做笑柄。写实主义,粗略地区分,包括肖像式写实主义和纪实性写实主义。前者完成绘画记录与纪念的功能,而且照片在某种层面上就是为了短时间、低成本和更便利地分担前者绘画的这个使命;而后者,则是带着问题与思考说明一个被忽视的现象或被掩盖的问题。
  那么,写实主义在伸张抽象与笔触的当下是否还有生命力和艺术价值?应该是有的。当然,致敬古典的肖像式写实主义,在前代的基础上的确难有艺术层面的发展空间。但是纪实性的写实主义仍然会在当代语境下,因特殊的内涵和意义而更易于被大众理解和接受。
  达米安·洛布在2000年至2011年期间创作的作品是具有纪实意味的写实作品,他就像新闻记者一样,将他所意识到的关于影像之于记忆的问题如实地刻画出来。这一时期的画作没有喜闻乐见的唯美景色,也没有苦大仇深的劳苦阶级,只有直击问题核心和要害的关键画面。而且他用超过十年的时间,随着探索的不断深入而循序渐进地完成三个阶段的完整系列,这也是达米安的写实作品超越他人的所在。
  反观国内,中国的写实主义艺术大多停留在肖像的形式感上,不论是清纯村姑还是藏民群像,都摆脱不了刻意营造氛围和照片生硬摆拍的匠气感,只有依靠特殊的社会群体与意识形态博人眼球。诚然,摄影可以取代写实主义绘画中肖像式的直观技法,但永远无法取代纪实性的问题意识,写实主义的生命力和艺术价值应该在问题意识和探索精神上延续下去。
  注释:
  ①http://www.acquavellagalleries.com/artists/damian-loeb.
  ②http://news.xinhuanet.com/shuhua/2013-08/02/c_125106114.htm#p=0.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
其他文献
摘 要: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民间文化艺术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民间艺术承载着民族精神与民族情感,继续的传承与发扬则依赖于当前教育体系的推动。剪纸作为一项民间艺术已经成为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成功地走进美术课堂。构建小学美术剪纸校本课程,谈乡土文化的融入与实施策略,展现出民间艺术的内涵,完成对艺术、文化的传承,以期丰富小学美术教学体系并拓展其内涵。  关键词:乡土文化;小学美术;剪纸;校本课程;开发实施
期刊
作者简介:  路瑶函,女,中共党员,1987年5月生于河南省郑州市,2010年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绘画(国画方向)专业。现就职于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  参展作品:  2010年9月作品《青花瓷》获毕业创作一等奖并被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收藏。  2007年12月《家园系列》 获陕西省委宣传部主办美展三等奖。  2008年作品《雾》获《河南省第七届中国画艺术展》优秀奖。  2009年11月
期刊
天知道,前门楼子和胳膊肘子之间有没有关系?地知道,马屁股和美国航天飞机火箭助推器的宽度确实有关系。这需引入一个理论:“路径依赖”。此理论的创立者道格拉斯·诺思,在1993年因运用该理论成功阐释经济制度的演进,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该理论简言之:一旦人们做了某选择,就好比走上一条不归路,惯性的力量会使这个选择不断强化,让人泥足深陷。这一理论适用各个领域。而马屁股和美国航天飞机火箭助推器的宽度,背后联
期刊
作者简介:  吴小丽,女,安徽肥西人,安徽大学艺术学院16级美术史专业硕士研究生。
期刊
作者简介:  胡民君,女,安徽巢湖市人,安徽大学艺术学院15级美术史专业硕士研究生。
期刊
由于有幸跟随我的导师胡建君老师参与到上海大学“上美?足迹”系列丛书编纂工作中,我非常荣幸地随导师采访了已故连环画大师顾炳鑫的儿子顾子易。从与先生的交流中了解到许多关于顾炳鑫的成长历程与求学经历,由衷感叹其对美术的热爱和始终坚持自学的毅力。  也许现在的年轻人对顾炳鑫其人并不熟知,多样化的表达方式和发达的网络媒体使动画片、动画电影成为当代儿童成长的印记;而在我们的父辈儿时,一本“小人书”里面的连环画
期刊
对绘画表达方式的研究最终要落实到对艺术本体的研究,绘画的本体就是绘画的图像表达方式的研究。通过对绘画作品的形式语言的研究,来达到深入了解艺术的目的,理解构成元素与画面构成方式,让艺术得以自由发展。现代艺术大师毕加索说:“最重要的是形式,而形式一经产生便不会消失,能以独立的生命存活下去”。  绘画史归根结底是一部图像形式的发展史,绘画艺术是通过图画来传达情感的,研究图画的表达方式对研究绘画艺术具有本
期刊
摘 要:八大山人的鹿图遗世而独立,出落凡尘、并世无双,笔墨浓淡之间将鹿的形态跃于纸上,一反传统的线描勾勒,采用细节刻画描写,形象生动;构图凸显幽处娴雅之性,见得超俗而出众,隐隐透露不与浊世为伍。通过对八大山人鹿图赏析,深刻了解八大山人描绘鹿图寓意,体会八大山人孤独的精神,倾听他内心的独白和晚来的孤寂之情。  关键词:八大山人;鹿图;遗世独立;孤寂  八大山人,原名朱耷(1626-1705),字雪个
期刊
作者简介:  王丹,吉林艺术学院,美术教育专业。
期刊
宋代书法家苏轼说:“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如何理解这句话呢?把笔真的无定法吗?当然不是,这句话的后半句“要使虚而宽”已经给出了答案。要做到“虚而宽”,就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科学的执笔、运笔方法。可以这样认为,苏轼所说的执笔、运笔是达到了心手畅达的高级阶段,即“无法”阶段,实际上是在“有法”的初级阶段上形成的。对于学习书法的人,“有法”的初级阶段是十分重要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