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党和国家历来都非常关心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问题。现如今,我们发现体育课堂教学在增强学生体质上,面临这样或那样一些问题。找准这些问题,分析这些问题,采取有效策略去破解这些问题,对实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标是有意义的。
关键词:体育课堂教学;学生;体质增强;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11-0014-03
一、面临的问题
1.低质量课重复使增强学生体质面临尴尬
从整体上看,当前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不高。低质量的体育课突出表现在,一是教材低级重复。多少年来,尽管一些学校体育理论研究者在警示这一问题,但是始终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好。尤其是在“目标引领”下,随着新课程赋予教师选择与开发课程的权利增加,教材低级重复的现象更加严重,非常不利于增强学生体质目标的落实;二是课堂学与练严重缺失。这一点在常态体育课教学中表现最为突出。如:尽管教案中对每一项练习内容都有次数标注,但是缺乏有效落实,甚至不去落实。大家试想,体育课缺少了有效的身体练习,还是不是体育课?没有一定运动负荷的身体练习,怎谈增强学生体质?三是体育课堂教学缺乏整体设计。透过常态体育课教师教学行为表现,不难看出教师常态体育课教学有的就是跟着感觉走,课堂随意性太强,这种过于随意的课堂教学行为,滋生了学生随意的学习行为,使得体育课堂教学效果被缺乏整体设计的行为给挥霍掉了。当体育课堂教学运行在这样一种低质量重复过程中时,会使增强学生体质面临尴尬和无助。
2.矫枉过正走偏使课堂追求走向另一极端
80年代参加工作的我清楚地记得,当时体育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就是“体质论”。课堂教学教授学生学习运动技术动作,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品质。体育课增强学生体质是熟记于心的信条。进入90年代末,随着素质教育思想的提出,“健康第一”成为了学校教育的指导思想,也成为了学校体育、体育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特别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之初,在“健康第一”思想及新课程推出的一些新理念影响下,教师开始纠正“体质论”导行下的一些体育课堂教学行为。如过于关注生理,过于机械的身体练习,忽视心理等。兴趣、心理与情感受到空前关注。一时间体育课上得主线不明,味道缺失,使得课堂教学追求走向另一极端。这一问题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已经逐步得到匡正,但是课改惯性留下的影响依然还存在。实质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不是不要增强学生体质,而是强调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体育课发展学生体能与增强学生体质是同一道理。
3.多学习方面交缠使课堂教学不知该干什么
体育与健康课程设置的四个学习方面,充分体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多种功能和价值。四个学习方面应该是一个有机统一整体,但是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当多学习方面交缠在一起时,从教学目标设置到课程实施,有的教师就不知道干什么了。如在教学目标设置时,尽管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提出了注意有所侧重,但是室外课教学有的教师则将基本的三个维度目标预设不完整。甚至有的教师机械地按照学习方面去确定体育课的类型,并且在这一思想导行下,去设计和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大家知道,增强学生体质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单凭一两节课实现不了增强学生体质的目标。曾经有人说,增强学生体质功在课外,我们不可否认课外体育活动在增强学生体质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但是课堂教学是学校体育的主阵地,我们不能将增强学生体质游离于体育课堂教学之外,要在上好体育课的基础上,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体育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其相互辉映,共同实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标。
4.课课练跟风使课堂练习被弱化,导致顾此失彼
在中小学体育课中,开展课课练成了一种潮流和模式。体育课结合学习内容有效开展课课练是有意义的,但是也出现了课课练跟风使课堂练习被弱化,导致顾此失彼的问题。如体育课主体环节主教材学习漫不经心,课堂练习蜻蜓点水,而把大强度高密度的身体练习体现在了课课练上。这样的课堂屡见不鲜,且不说课课练组织的练习合理不合理,仅凭对主教材处理的态度,就不利于实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标。当我们主教材学习运动负荷足够大时,课课练不见得要搞,可以省出时间把主教材学扎实。体育课堂教学肩负着增强学生体质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学生体能状况、身心特点合理地去整体设计。而简单地将发展学生体能等同于教材学习 课课练进行叠加,是一种机械地处理,对有效增强学生体质会有影响。
5.运动负荷不持续施加形成不了有效刺激
体育课堂身体练习当合理地、持续地,实现微超量恢复时,学生体质就逐步增强了。微超量恢复是指在单元教学的时间范围内,在身体练习过程中,经过适时合理地施加运动负荷,人体各种机能活动水平相对超过原有水平的过程。身体练习形成微超量恢复需要适宜的运动负荷作用,持续运动负荷作用,可以在微超量恢复的基础上形成新的微超量恢复。面对这样的一个过程,反观我们中小学常态体育课,很难看到运动负荷合理地持续施加。这是影响学生体质增强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要求体育教师把每一节课都上得科学规范有一定难度,因为超负荷的工作量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课堂教学质量又影响了增强学生体质的效果。这是一个客观原因,当我们不能改变客观的东西时,提高质量,增强效果,就要从主观上去加强,从而达到减小损失的目的。迎难而上,多付出,尽量把课堂经营好,引领学生在体育课堂身体练习中,形成一个又一个微超量恢复,从而实现学生体质增强的目标。
二、采取的对策
1.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增强学生体质买单
学生体质下降是综合原因造成的,从体育课堂角度谈增强学生体质,体育教师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体育教师是体育课堂的经营者,要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为增强学生体质买单。当前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增强学生体质亟待需要做好的几项工作是:一要增强使命感。可能这不是一个新话题,但是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的精神推动下,增加了紧迫性。必须要重新审视我们在履行使命上是否尽责尽职,是否将自己能够完成的工作做到了位。如常态体育课是不是在应付,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是不是在走过程等。二要认真上好每一节常态课。上好常态体育课,首先要有积极的工作态度。态度决定行为,行为影响工作质量和效果。良好积极的工作态度是教师师德的综合表现。良好的师德是教师立身、立教的第一要素。做符合国家要求、人民满意、学生喜欢的教师应该成为每一位体育教师的追求。其次要把课教好。教好课要从认真备课做起,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备好课要尊重教材特点、学生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大胆尝试创新,寻求变化,从教学设计源头提高设计质量。同时还要高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高效应体现在严谨教学组织,课堂不随随便便,得过且过。合理使用教学方法,做到精讲多练,把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到极致。提高教学效率,要围绕教学重难点缜密设计教学活动,落实练习次数和质量,不放纵每一次练习。再者要引导学生学好。要用有趣的教学活动吸引学生想学,要用匹配学生学力的练习活动让学生学习,要用挑战学生智慧提高学力和成功感的练习活动让学生乐学。当每节体育课教学质量都提高了,增强学生体质的基础也就逐步形成了。 2.还原课堂教学真正面貌为课堂正本清源
尽管2011年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没有“增强学生体质”的表达词句,但是提到了“提高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和“增进学生健康”的问题。增强学生体质需要社会各个方面共同努力,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增进学生健康的重要途径,学生健康包含体质健康,体质健康了寓意着体质也就增强了。可以说体育课堂教学也是增强学生体质的重要途径,这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功能决定的。记得课改初期一度有人担心课改会弱化“增强学生体质”的功能,此时具有这种担心是必要的,但是随着课改深入,对新课程认识有了进一步地理解与加深,当我们真正理解了新课程内涵之后,这种担心就没必要了。因为新课程并不是不提倡增强学生体质,而是从更科学的角度,非常关注学生体质健康。那么为什么又提还原课堂教学真面貌为课堂正本清源呢?因为从现时期中小学体育课开展的整体状况来看,仍然让人有些担心,担心的不是课程的问题,而是课程执行的问题。体育课上得悠闲自在,学生积极拼搏的场面不多见了,体育课应有的味道没有那么浓了。如体育课练习次数不够,该有的强度没有上,该保证的学习时间无端的浪费等。如果这种状况不改变,那么实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标就无限期。所以,为体育课堂正本清源是解决增强学生体质问题的一种有效策略。
3.追求课堂教学多元价值积极践行核心素养
2011年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设置教学目标建议中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目标应充分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思想,强调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目标的有机整合,充分体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多种功能和价值。”在体育课堂教学时,落实这一建议要注意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尽量做到多元追求,突出重点,把握核心目标。要知道体育课干什么,教什么,要把握核心的运动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要围绕学科核心素养设计与开展教学活动。如学习某一体育教材,提高学生教材的运动实践能力,不仅要提高该教材运动技术、技能水平,还要发展与该教材相关的体能。如学习快速跑,既要发展学生速度素质、反应时、神经肌肉协调性,还要在尊重学习内容的前提下,发展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如柔韧性、肌肉力量,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积极拼搏的精神。因为这些都是提高学生快速跑能力的关键所在。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经过教师精心策划和安排,通过学生努力,不仅学生体质得到增强,学科核心素养也得到发展。
4.学与练、课课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双管齐下
体育课实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标,需要有效开展学与练和课课练来实现。学习运动技术动作,离不开身体练习,掌握运动技术动作,需要在教师指导下,不断改进反复练习。无论是学之初的尝试练习,还是学之中的改进与提高练习,要保证有重复强化的练习次数,要适时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提高完成练习的强度与要求。如小学学习跳绳一带一,开始进行“一带一比好”,随着学生技能的提高,进行“一带一比多”。这样开展练习,既尊重了学生学习心理和学习状况,也提高了练习强度,利于学生运动技能掌握和体能发展。体育课堂学与练与课课练的处理,不要前松后紧,要张弛有度。如果前面学与练运动负荷比较大,那么后面安排课课练运动负荷就不要过大。相反,如果前面学与练运动负荷较小,那么后面安排课课练运动负荷要相对大些。也就是说,要做到学与练、课课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双管齐下。
5.搞好单元设计有效开展练习提高锻炼效果
单元教学是一种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集合,是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将一次或一组内容分解成有机联系的几个部分,逐次进行反复学习和练习,以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单元教学上位于课时教学,在体育教学中,对其重视程度不如课时教学。一线教师在制订单元教学计划时有些被动,不是水平教学计划的细化,甚至是完成课时计划后,接受检查补充上去的,没有起到水平教学计划与课时教学计划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就滋生了课时教学计划的随意性,人为割裂了课次、目标、内容之间的关联性。这种体育学习关联性的破坏,既有害于学生运动技能学习掌握,也有害于学生体能增强。大家试想,在一个教材单元教学中,无论单元的大小,运动负荷安排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缺少计划性,忽大忽小。过小,体能锻炼效果不明显,过大,会导致身体吃不消,影响体能发展。所以,搞好单元教学,有计划地、合理地、沿着运动技能形成的路径、学生运动技能学习的心境搞好练习设计,有效开展身体练习活动,合理安排运动负荷,会提高体育课教学效果,也会助推实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标。
体育课堂教学承载着增强学生体质的任务,体育教师肩负着增强学生体质的责任。虽然体育课堂教学在增强学生体质上面临这样或那样一些问题,但是我们应该从问题出发,不回避,找准根源,研究对策。在学校体育大好的形势下,在大家共同努力下,经过提高体育课质量,一定会逐步实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1.
[2]潘绍伟,于可红.学校体育学(第二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06.
关键词:体育课堂教学;学生;体质增强;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11-0014-03
一、面临的问题
1.低质量课重复使增强学生体质面临尴尬
从整体上看,当前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不高。低质量的体育课突出表现在,一是教材低级重复。多少年来,尽管一些学校体育理论研究者在警示这一问题,但是始终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好。尤其是在“目标引领”下,随着新课程赋予教师选择与开发课程的权利增加,教材低级重复的现象更加严重,非常不利于增强学生体质目标的落实;二是课堂学与练严重缺失。这一点在常态体育课教学中表现最为突出。如:尽管教案中对每一项练习内容都有次数标注,但是缺乏有效落实,甚至不去落实。大家试想,体育课缺少了有效的身体练习,还是不是体育课?没有一定运动负荷的身体练习,怎谈增强学生体质?三是体育课堂教学缺乏整体设计。透过常态体育课教师教学行为表现,不难看出教师常态体育课教学有的就是跟着感觉走,课堂随意性太强,这种过于随意的课堂教学行为,滋生了学生随意的学习行为,使得体育课堂教学效果被缺乏整体设计的行为给挥霍掉了。当体育课堂教学运行在这样一种低质量重复过程中时,会使增强学生体质面临尴尬和无助。
2.矫枉过正走偏使课堂追求走向另一极端
80年代参加工作的我清楚地记得,当时体育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就是“体质论”。课堂教学教授学生学习运动技术动作,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品质。体育课增强学生体质是熟记于心的信条。进入90年代末,随着素质教育思想的提出,“健康第一”成为了学校教育的指导思想,也成为了学校体育、体育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特别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之初,在“健康第一”思想及新课程推出的一些新理念影响下,教师开始纠正“体质论”导行下的一些体育课堂教学行为。如过于关注生理,过于机械的身体练习,忽视心理等。兴趣、心理与情感受到空前关注。一时间体育课上得主线不明,味道缺失,使得课堂教学追求走向另一极端。这一问题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已经逐步得到匡正,但是课改惯性留下的影响依然还存在。实质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不是不要增强学生体质,而是强调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体育课发展学生体能与增强学生体质是同一道理。
3.多学习方面交缠使课堂教学不知该干什么
体育与健康课程设置的四个学习方面,充分体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多种功能和价值。四个学习方面应该是一个有机统一整体,但是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当多学习方面交缠在一起时,从教学目标设置到课程实施,有的教师就不知道干什么了。如在教学目标设置时,尽管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提出了注意有所侧重,但是室外课教学有的教师则将基本的三个维度目标预设不完整。甚至有的教师机械地按照学习方面去确定体育课的类型,并且在这一思想导行下,去设计和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大家知道,增强学生体质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单凭一两节课实现不了增强学生体质的目标。曾经有人说,增强学生体质功在课外,我们不可否认课外体育活动在增强学生体质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但是课堂教学是学校体育的主阵地,我们不能将增强学生体质游离于体育课堂教学之外,要在上好体育课的基础上,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体育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其相互辉映,共同实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标。
4.课课练跟风使课堂练习被弱化,导致顾此失彼
在中小学体育课中,开展课课练成了一种潮流和模式。体育课结合学习内容有效开展课课练是有意义的,但是也出现了课课练跟风使课堂练习被弱化,导致顾此失彼的问题。如体育课主体环节主教材学习漫不经心,课堂练习蜻蜓点水,而把大强度高密度的身体练习体现在了课课练上。这样的课堂屡见不鲜,且不说课课练组织的练习合理不合理,仅凭对主教材处理的态度,就不利于实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标。当我们主教材学习运动负荷足够大时,课课练不见得要搞,可以省出时间把主教材学扎实。体育课堂教学肩负着增强学生体质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学生体能状况、身心特点合理地去整体设计。而简单地将发展学生体能等同于教材学习 课课练进行叠加,是一种机械地处理,对有效增强学生体质会有影响。
5.运动负荷不持续施加形成不了有效刺激
体育课堂身体练习当合理地、持续地,实现微超量恢复时,学生体质就逐步增强了。微超量恢复是指在单元教学的时间范围内,在身体练习过程中,经过适时合理地施加运动负荷,人体各种机能活动水平相对超过原有水平的过程。身体练习形成微超量恢复需要适宜的运动负荷作用,持续运动负荷作用,可以在微超量恢复的基础上形成新的微超量恢复。面对这样的一个过程,反观我们中小学常态体育课,很难看到运动负荷合理地持续施加。这是影响学生体质增强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要求体育教师把每一节课都上得科学规范有一定难度,因为超负荷的工作量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课堂教学质量又影响了增强学生体质的效果。这是一个客观原因,当我们不能改变客观的东西时,提高质量,增强效果,就要从主观上去加强,从而达到减小损失的目的。迎难而上,多付出,尽量把课堂经营好,引领学生在体育课堂身体练习中,形成一个又一个微超量恢复,从而实现学生体质增强的目标。
二、采取的对策
1.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增强学生体质买单
学生体质下降是综合原因造成的,从体育课堂角度谈增强学生体质,体育教师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体育教师是体育课堂的经营者,要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为增强学生体质买单。当前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增强学生体质亟待需要做好的几项工作是:一要增强使命感。可能这不是一个新话题,但是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的精神推动下,增加了紧迫性。必须要重新审视我们在履行使命上是否尽责尽职,是否将自己能够完成的工作做到了位。如常态体育课是不是在应付,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是不是在走过程等。二要认真上好每一节常态课。上好常态体育课,首先要有积极的工作态度。态度决定行为,行为影响工作质量和效果。良好积极的工作态度是教师师德的综合表现。良好的师德是教师立身、立教的第一要素。做符合国家要求、人民满意、学生喜欢的教师应该成为每一位体育教师的追求。其次要把课教好。教好课要从认真备课做起,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备好课要尊重教材特点、学生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大胆尝试创新,寻求变化,从教学设计源头提高设计质量。同时还要高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高效应体现在严谨教学组织,课堂不随随便便,得过且过。合理使用教学方法,做到精讲多练,把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到极致。提高教学效率,要围绕教学重难点缜密设计教学活动,落实练习次数和质量,不放纵每一次练习。再者要引导学生学好。要用有趣的教学活动吸引学生想学,要用匹配学生学力的练习活动让学生学习,要用挑战学生智慧提高学力和成功感的练习活动让学生乐学。当每节体育课教学质量都提高了,增强学生体质的基础也就逐步形成了。 2.还原课堂教学真正面貌为课堂正本清源
尽管2011年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没有“增强学生体质”的表达词句,但是提到了“提高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和“增进学生健康”的问题。增强学生体质需要社会各个方面共同努力,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增进学生健康的重要途径,学生健康包含体质健康,体质健康了寓意着体质也就增强了。可以说体育课堂教学也是增强学生体质的重要途径,这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功能决定的。记得课改初期一度有人担心课改会弱化“增强学生体质”的功能,此时具有这种担心是必要的,但是随着课改深入,对新课程认识有了进一步地理解与加深,当我们真正理解了新课程内涵之后,这种担心就没必要了。因为新课程并不是不提倡增强学生体质,而是从更科学的角度,非常关注学生体质健康。那么为什么又提还原课堂教学真面貌为课堂正本清源呢?因为从现时期中小学体育课开展的整体状况来看,仍然让人有些担心,担心的不是课程的问题,而是课程执行的问题。体育课上得悠闲自在,学生积极拼搏的场面不多见了,体育课应有的味道没有那么浓了。如体育课练习次数不够,该有的强度没有上,该保证的学习时间无端的浪费等。如果这种状况不改变,那么实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标就无限期。所以,为体育课堂正本清源是解决增强学生体质问题的一种有效策略。
3.追求课堂教学多元价值积极践行核心素养
2011年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设置教学目标建议中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目标应充分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思想,强调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目标的有机整合,充分体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多种功能和价值。”在体育课堂教学时,落实这一建议要注意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尽量做到多元追求,突出重点,把握核心目标。要知道体育课干什么,教什么,要把握核心的运动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要围绕学科核心素养设计与开展教学活动。如学习某一体育教材,提高学生教材的运动实践能力,不仅要提高该教材运动技术、技能水平,还要发展与该教材相关的体能。如学习快速跑,既要发展学生速度素质、反应时、神经肌肉协调性,还要在尊重学习内容的前提下,发展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如柔韧性、肌肉力量,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积极拼搏的精神。因为这些都是提高学生快速跑能力的关键所在。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经过教师精心策划和安排,通过学生努力,不仅学生体质得到增强,学科核心素养也得到发展。
4.学与练、课课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双管齐下
体育课实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标,需要有效开展学与练和课课练来实现。学习运动技术动作,离不开身体练习,掌握运动技术动作,需要在教师指导下,不断改进反复练习。无论是学之初的尝试练习,还是学之中的改进与提高练习,要保证有重复强化的练习次数,要适时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提高完成练习的强度与要求。如小学学习跳绳一带一,开始进行“一带一比好”,随着学生技能的提高,进行“一带一比多”。这样开展练习,既尊重了学生学习心理和学习状况,也提高了练习强度,利于学生运动技能掌握和体能发展。体育课堂学与练与课课练的处理,不要前松后紧,要张弛有度。如果前面学与练运动负荷比较大,那么后面安排课课练运动负荷就不要过大。相反,如果前面学与练运动负荷较小,那么后面安排课课练运动负荷要相对大些。也就是说,要做到学与练、课课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双管齐下。
5.搞好单元设计有效开展练习提高锻炼效果
单元教学是一种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集合,是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将一次或一组内容分解成有机联系的几个部分,逐次进行反复学习和练习,以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单元教学上位于课时教学,在体育教学中,对其重视程度不如课时教学。一线教师在制订单元教学计划时有些被动,不是水平教学计划的细化,甚至是完成课时计划后,接受检查补充上去的,没有起到水平教学计划与课时教学计划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就滋生了课时教学计划的随意性,人为割裂了课次、目标、内容之间的关联性。这种体育学习关联性的破坏,既有害于学生运动技能学习掌握,也有害于学生体能增强。大家试想,在一个教材单元教学中,无论单元的大小,运动负荷安排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缺少计划性,忽大忽小。过小,体能锻炼效果不明显,过大,会导致身体吃不消,影响体能发展。所以,搞好单元教学,有计划地、合理地、沿着运动技能形成的路径、学生运动技能学习的心境搞好练习设计,有效开展身体练习活动,合理安排运动负荷,会提高体育课教学效果,也会助推实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标。
体育课堂教学承载着增强学生体质的任务,体育教师肩负着增强学生体质的责任。虽然体育课堂教学在增强学生体质上面临这样或那样一些问题,但是我们应该从问题出发,不回避,找准根源,研究对策。在学校体育大好的形势下,在大家共同努力下,经过提高体育课质量,一定会逐步实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1.
[2]潘绍伟,于可红.学校体育学(第二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