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三者相互沟通、平等对话的过程。如何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实现有效教学?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创设情境、有效提问、巧用评价及读练结合等相关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可见培养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浅见。
一、学法指导,得体有效
首先在于教师深入剖析教材,透辟把握教材特点,找准学法指导的渗透点、训练点和切入点,这样的学法指导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二、比较阅读,开拓视野
著名教育家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发散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的一切的。”从语文教学方面看,比较法是整个学习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方法。比较可以使学生在学新课时联系旧课,实现学习过程正迁移收到开阔视野,启发思路的效果。 在小学教材中,体裁相同而主题不同的文章,主题相同而体裁不同的文章,同一体裁、主题而选裁不同的文章,都可以通过比较阅读来了解其内容,揣摩其技巧。如五年级的《小英雄雨来》和《少年闰土》,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后,不难发现,二者体裁都是小说,但可以跨跃时空,去反映不同的主题。前者反映抗日战争时期,表现的是抗日根据地的儿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优秀品质;而后者反映的时代则比前者早,表现的是农村少年闰土知识丰富,聪明能干的品行。
三、求解阅读,激发兴趣
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向学生明确提出若干个带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以自读的形式循文求义:从课文中寻找答案,划出要点,以便在课堂中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是求解性阅读。这种阅读能否开展,关键在于教师提出问题的难易程度。过易,缺乏思考性;学生往往会觉得“易如反掌”;过难,思而不得,读而不知所措,学生会产生畏难情绪,丧失自读信心。因此,一定要掌握难易程度,如果课文确实较难理解,则可以提出几个阶梯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寻求正确的答案。最好的方法是:学生对问题产生兴趣,似有所悟,跃跃欲试,甚至自发展开讨论,这就可能促进求解性阅读的自觉进行。在教《田忌赛马》时,可以先板书出几道思考题让学生自读:⑴为什么第一轮比赛田忌输了,而第二轮比赛却赢了?⑵本文的中心句是什么?⑶你读了这个故事后有什么启发?学生根据思考题,认真阅读课文,既抓住了中心句,又知道了田忌先输后赢的原因是他能随机应变(调换马出场顺序),还懂得了在对抗性挑战中,胜败的因素有时不光在物质条件,策略的优劣也起重要的作用的道理。 同时阅读能力的培养始于词句的理解、篇章的洞悉、中心的把握,只有学生置于具体教材的特定语言环境,抓住极富表现力的关键词句进行反复品味,了解作者表达中心独具匠心,才能通过一篇篇课文的学习,把阅读能力的提高向着一个较高的层次推进。
四、鼓励质疑,发展智力
小学生经过几年的启蒙教育,已经走出了思维的沙漠和智能的荒原,他们不仅有了完全属于他们自己的思维的绿洲、智能的园圃,而且具有一定的质疑问难的基本素质和判断是非的能力。因此,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具有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想方设法提高学生质疑问难的自学性的科学性。开始,学生可能地提出什么问题,教师可作示范性提问:当他们能提一些问题时,应积极鼓励,决不能笑其肤浅、简单而挫伤了他们的自读质疑的积极性。
五、创新阅读,开拓思维
如果说,质疑性阅读是较高层次的阅读,那么,创造性的阅读则是更高层次的阅读。这种阅读要求教师应顺应学生的思维规律,并加以恰当的点拨和引导,使学生的思维散发,在阅读中实行再“创造”。这种既能培养学生认真研读课文,深入理解作品的习惯,又利于开拓学生的发散思维,发挥他们的创造能力。我在指导学生用求解法阅读《田忌赛马》后,为了进一步启发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又板书出一道思考题:假如齐威王和田忌再一次比赛,假如你是齐威王,你能赢田忌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各抒已见,最终取得一致的看法:只要随机应变地调换马的出场顺序,是可以反败为胜的。再如在学生用比较法阅读完《小音乐家扬科》之后,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小扬科生活在我们这样一个时代,他的结局会是怎样呢?学生联系课文,通过合理的想象和推理,展开创造性思维:有的会说他会自学成才;有的说会读音乐学院;有的说他会成为一个伟大的音乐家……。
因此,需要教师通过启发、诱导,使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求取最佳的读法,专心致志地、自学地去读,边读边议,比较异同,释疑解难,力求创新,从而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以适应未来的需要。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可见培养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浅见。
一、学法指导,得体有效
首先在于教师深入剖析教材,透辟把握教材特点,找准学法指导的渗透点、训练点和切入点,这样的学法指导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二、比较阅读,开拓视野
著名教育家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发散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的一切的。”从语文教学方面看,比较法是整个学习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方法。比较可以使学生在学新课时联系旧课,实现学习过程正迁移收到开阔视野,启发思路的效果。 在小学教材中,体裁相同而主题不同的文章,主题相同而体裁不同的文章,同一体裁、主题而选裁不同的文章,都可以通过比较阅读来了解其内容,揣摩其技巧。如五年级的《小英雄雨来》和《少年闰土》,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后,不难发现,二者体裁都是小说,但可以跨跃时空,去反映不同的主题。前者反映抗日战争时期,表现的是抗日根据地的儿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优秀品质;而后者反映的时代则比前者早,表现的是农村少年闰土知识丰富,聪明能干的品行。
三、求解阅读,激发兴趣
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向学生明确提出若干个带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以自读的形式循文求义:从课文中寻找答案,划出要点,以便在课堂中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是求解性阅读。这种阅读能否开展,关键在于教师提出问题的难易程度。过易,缺乏思考性;学生往往会觉得“易如反掌”;过难,思而不得,读而不知所措,学生会产生畏难情绪,丧失自读信心。因此,一定要掌握难易程度,如果课文确实较难理解,则可以提出几个阶梯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寻求正确的答案。最好的方法是:学生对问题产生兴趣,似有所悟,跃跃欲试,甚至自发展开讨论,这就可能促进求解性阅读的自觉进行。在教《田忌赛马》时,可以先板书出几道思考题让学生自读:⑴为什么第一轮比赛田忌输了,而第二轮比赛却赢了?⑵本文的中心句是什么?⑶你读了这个故事后有什么启发?学生根据思考题,认真阅读课文,既抓住了中心句,又知道了田忌先输后赢的原因是他能随机应变(调换马出场顺序),还懂得了在对抗性挑战中,胜败的因素有时不光在物质条件,策略的优劣也起重要的作用的道理。 同时阅读能力的培养始于词句的理解、篇章的洞悉、中心的把握,只有学生置于具体教材的特定语言环境,抓住极富表现力的关键词句进行反复品味,了解作者表达中心独具匠心,才能通过一篇篇课文的学习,把阅读能力的提高向着一个较高的层次推进。
四、鼓励质疑,发展智力
小学生经过几年的启蒙教育,已经走出了思维的沙漠和智能的荒原,他们不仅有了完全属于他们自己的思维的绿洲、智能的园圃,而且具有一定的质疑问难的基本素质和判断是非的能力。因此,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具有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想方设法提高学生质疑问难的自学性的科学性。开始,学生可能地提出什么问题,教师可作示范性提问:当他们能提一些问题时,应积极鼓励,决不能笑其肤浅、简单而挫伤了他们的自读质疑的积极性。
五、创新阅读,开拓思维
如果说,质疑性阅读是较高层次的阅读,那么,创造性的阅读则是更高层次的阅读。这种阅读要求教师应顺应学生的思维规律,并加以恰当的点拨和引导,使学生的思维散发,在阅读中实行再“创造”。这种既能培养学生认真研读课文,深入理解作品的习惯,又利于开拓学生的发散思维,发挥他们的创造能力。我在指导学生用求解法阅读《田忌赛马》后,为了进一步启发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又板书出一道思考题:假如齐威王和田忌再一次比赛,假如你是齐威王,你能赢田忌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各抒已见,最终取得一致的看法:只要随机应变地调换马的出场顺序,是可以反败为胜的。再如在学生用比较法阅读完《小音乐家扬科》之后,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小扬科生活在我们这样一个时代,他的结局会是怎样呢?学生联系课文,通过合理的想象和推理,展开创造性思维:有的会说他会自学成才;有的说会读音乐学院;有的说他会成为一个伟大的音乐家……。
因此,需要教师通过启发、诱导,使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求取最佳的读法,专心致志地、自学地去读,边读边议,比较异同,释疑解难,力求创新,从而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以适应未来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