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计算机教学刍议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k2007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计算机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和核心,它将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会对人的一生的发展和人生价值的实现产生深远的影响。从“计算机从娃娃抓起”到全国中小学普及计算机教学,从“纸上谈兵”到一个个机房的建立、一代代计算机设备更新,从单兵、单机到网络的课堂化,无一不体现着国家、社会、学校对计算机教学的重视和支持。同时,也给计算机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学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学会使用计算机,并和其他学科有机结合,应用计算机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如何根据学校学生的现状开展计算机教学?如何激发初中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促进计算机教学,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计算机资源而又避免为网络的虚拟世界所迷惑?是我们教师能否顺利完成初中计算机教学任务的关键所在,也是初中计算机教学的中心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叫教学实践探索,对初中计算机教学作简要探讨。
  一、耐心辅导,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只有对某个问题产生兴趣,才会启动思维,才会主动去寻找解决它的办法,才会主动获取相关的知识,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也是激发创造力的必要条件。因此,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每当我接触一些新班级,总会发现其中有一部分学生从未使用或极少使用过计算机,根本不具备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能力,完完全全是个“电脑盲”。在操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绝大多数非常简单。但是我深知:作为教师,不能因此而嘲笑、训斥学生。一定要注意聆听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并针对不同问题做出不同的解答。有的可以直截了当地回答,有的演示一遍操作过程,有的和他们作简短的讨论,有的则用另一个问题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在辅导过程中,我注意与他们站在平等的角度,小心保护他们心中萌发的兴趣之芽,并用适当的鼓励和表扬树立他们成功的信心、决心。
  二、边讲边练,精讲多练
  计算机学科的实践性很强,教学的特点是以学生动手为主教师讲解为辅,教学宜采用边讲边练、精讲多练的方式,上课一般安排在机房,教师进行随堂辅导。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纸上谈兵”,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而盲目的上机练习也难以保证学习效率。所以每当学习新的操作内容时,一堂课中我一般只安排20分钟左右进行讲解、示范。讲一个问题时就让学生同步操作,然后关键的一步就是布置类似的练习让学生动手实践,等他们掌握以后再讲下一个知识点。
  三、适当改变教学内容的先后次序,提高教学效果
  一般初中计算机教材安排的内容顺序,从总体上体现了由基础到应用、由易到难的思路。但初中计算机教材的内容并不像数学、物理等其他学科一样,数学、物理等学科的知识点的衔接相当紧密,没有前面的基础,就无法学习后面的内容,而计算机教材的内容一般呈模块化分布,很多内容尤其是介绍具体应用软件的内容,其位置顺序的灵活性就较大。这就需要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视情况而定,使内容的安排顺序更有利。如在教学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后,一开始上机,就有一小部分同学喜欢设置屏幕保护程序的密码,这样,一些好奇的同学也跟着随意设置,结果造成了误操作,改变了Windows的外观显示,不但影响了上课的进程,还给机房管理添了很多麻烦。此时不妨把教材中的这些内容提到前面来,学生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学习实践,懂得每项设置的含义,在以后的计算机课中也就不会再作同样的误操作了。这样,不但使教学更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而且可以大大提高教学的效果。
  四、因材施教,调动学习积极性
  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需要因材施教。作为一名合格的计算机教师,我们不能让走在前面的学生原地踏步,无所事事,浪费精力与时间;也不能让后面的学生望尘莫及,失去信心,放弃努力。为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计算机课堂教学尤其需要因材施教。计算机本身的可操作性也为我们因材施教提供了有利条件,我在计算机教学中实现因材施教的手段之一,就是为学生设计开放型的任务,画一幅图画、编制一份小报、发一个电子邮件等等,这类开放型的任务,每个学生都可以做,每个学生都可以尽情发挥,每个学生都能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我用来实现因材施教的手段之二,是让同一个课堂中的学生完成不同的任务。每节课我都会设计几套任务,其中最基本的任务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其他的任务则根据上课的实际情况,随时发给那些走在前面的学生,完成一个任务,就在学生成绩表上加上一颗星,并布置下一个任务,有的学生可以多完成一个任务,有的可以多完成两个任务、三个任务,或更多的任务。
  五、补充必要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当今世界科技的发展,促使计算机也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计算机的实用性和现实性很强,必须及时地给学生讲述一些新知识和新信息,让学生开阔视野。例如,可以把微软总裁比尔•盖茨的故事讲给学生,鼓励学生从小努力学习,树立奋斗目标,同时也促使他们更喜欢计算机课。计算机课,一定不要照本宣读。很多初中生上计算机课,上着上着就觉得没意思,很枯燥,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应该多应用新鲜、有趣的事物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刚开始教学Word 2003时,我先利用Windows中自带绘画软件让学生进行自由绘图,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的做法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灵感,他们画出了小鸟、大树、汽车、高楼等很多图画,还画出了一些很有想象力的图案。当然,我们还可以在学生的机器中装一些学习软件,来吸引学生。学生有兴趣了,对教材的理解也就加深了。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配合教学,完全符合学生的心理持征,不但不会增加负担,而且有利于教学,学生们也就学得更轻松更愉快了。
  综上所述,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种认识过程,也是一种探究过程。教育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探索与创造,计算机教学只有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很好地进行统一,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提高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逐步发展创造能力。总之,搞好初中计算机教学现还处在探索阶段,要走好每一步,还需要更多的人来关心它,支持它;此外,初中计算机教学还面临着许多新的困惑,更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积极探索。
  
其他文献
最近,意大利开发了一种新型“消防机器人”。该机器人可替代消防人员执行危险任务,并能够深入到火灾现场的关键部位进行探测及完成灭火工作。这种由那不勒斯市消防局工程师多
以红莲型不育系丛广41A作不育胞质源供体,采用杂交选育和回交转育的方法,育成了一个新的红莲型优质不育系一粤泰A。该不育系具有以下特性:(1)群体不育株率达100%,不育度达99.86%;(2)柱头
近年来,南京电子商务发展很快,但总体上看还处于发展初期,与城市经济社会总体发展和城市信息化水平不相适应。下一步,应提高认识,明确方向,搭建平台,集聚发展,注重配套,重视
一个学生不认识单词,不会读书,不知道文章的意思,怎么能对英语感兴趣呢?对于他们来讲,英语就如天书一般。老师在讲台上讲得是津津有味,而学生却听得是云里雾里。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说,要改善学生学习英语的状态就要从朗读着手。   首先,朗读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学好英语的人就必须朗读。牛津英语教材中,每一个单元的reading 和Main task就
[摘 要]本文以言语交际为中心介绍了小学英语教学方法。如何运用言语交际策略提高小学的英语教学。  [关键词]言语交际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指明,基础教育阶段的小学英语教学的三维目标是语言技能、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发展学生们综合运用英语语言能力。小学英语教学阶段英语课在教学方法上提倡任务型教学模式,强调活动体验、参与,这一提说法不仅在教学方法上做出了改变,更重要的是
研究了8个水旱稻杂种高代(F7,F8)株系和4个对照亲本的抗旱生理特性(或形态特征)及主要农艺性状,并进行了抗旱性的多元遗传分析和细胞学鉴定。结果表明,在旱地栽培条件下杂种(5),(1),(12),(10)号株系的种子高
一等奖(1篇) 《区域服务贸易协定、制度因素与服务贸易促进体系研究》龚静/陈丽丽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 二等奖(3篇) 《世贸组织及区域贸易协定下服务贸易“原产地规则”探析》姚新超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体现“三特”,即报纸的“时代特征、地方特点、晚报特色”,是春城晚报20多年来的立身之本、发展之本,也是今天的晚报面对都市报类报刊激烈竞争的生存之
数学教学的过程,应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素质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发展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能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是实现这一根本任务的突破口。在教学中,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应注意在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激发学生思维兴趣,调节学生精神心态,开拓思维空间,使学生积极思维并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从而提高思维能力。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以下我将谈谈本
营造书香校园,让师生享受阳光,这是实现教育立体化的重要一元。为了实践好这一科学路径,我们的具体思路是七结合营造书香校园。  一、营造书香校园与优化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为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我们要在校园环境的建设中增加文化的氛围,在教学楼、办公室、教室的墙壁上设置有关读书方面的书法作品,借古今中外文化巨人之口告诉师生读书的意义和方法。同时,要求每位老师每周写一板有关读书方面的粉笔字,摆放在教学楼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