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需求成主引擎,全年经济前高后低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isnake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三产业是一季度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图/法新

  2021年一季度,中国经济持续恢复,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成果进一步巩固,生产需求持续改善,居民收入保持稳定增长,企业盈利能力显著改善,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开局良好。一季度,GDP同比增长18.3%,两年平均增长5.0%(两年平均增速是指以2019年相应同期数为基数,采用几何平均方法计算的增速,下文的两年平均增速均为此算法)。
  从生产角度看,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最快,对经济增长支撑作用明显;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是一季度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第二产业恢复速度较快,第三产业恢复速度有所放缓。从需求角度看,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提升,是经济增长的主引擎;投资需求保持稳定增长;净出口需求表现较好,有效拉动经济增长。从收入角度看,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稳定恢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快速增长。从新经济新动能角度看,其持续快速增长,为经济增长提供重要支撑。由于去年经济逐季恢复的特点,基数逐季提高,今年经济增长预计呈“前高后低”的走势。

一季度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最快


  从生产角度看,一季度经济运行具有以下突出特点:GDP同比增速较高,呈持续恢复态势;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最快,对经济增长支撑作用明显;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是一季度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第二产业恢复较快,第三产业恢复相对较慢。
  GDP同比增速較高,呈持续恢复态势。一季度GDP同比增长18.3%(见图1),环比增长0.6%,比2019年同期增长10.3%,两年平均增长5.0%。一季度GDP同比增速较高,主要受去年同期基数较低和“就地过年”等因素的影响。而环比增速0.6%、两年平均增速5.0%表明中国经济仍保持恢复态势。一季度中国经济经受住了冬春疫情反复和外部环境不确定的考验。

图1:2019年-2021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增长率



资料来源:作者提供。制图:颜斌

  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最快,对经济增长支撑作用明显。一季度,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24.4%(见图1),拉动经济增长8.6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6.0%,当季增速和两年平均增速均为三次产业中最高。其中,制造业表现突出,一季度增长26.8%,两年平均增长6.7%,而制造业表现较好与出口旺盛关系密切,一季度,工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30.4%,两年平均增长8.2%。
  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是一季度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一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5.6%(见图1),拉动经济增长9.3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4.7%,是一季度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增长32.1%,两年平均增长6.6%,在第三产业中表现突出,这主要是由于工业生产表现较好提高了货运需求、“就地过年”政策下线上线下消费的加速融合带动了物流的快速增长。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保持快速增长,在去年同期增长13.2%的基础上进一步增长21.2%,两年平均增长17.1%,对第三产业的增长起重要支撑作用。
  第二产业恢复较快,第三产业恢复相对较慢。一季度,第二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最快,为24.4%,两年平均增长6.0%,比2019年同期5.3%的增速高0.7个百分点,由去年一季度受到冲击最大转为两年平均增速最快,恢复情况较好,这与出口对工业生产的带动作用和“就地过年”对工业的提振密切相关。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5.6%,两年平均增长4.7%,比2019年同期回落2.5个百分点,恢复速度相比去年三、四季度有所放缓。其中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3.6%、-1.1%,分别比2019年同期低8.8、9.6个百分点,与疫情前的增长速度差距仍较大,可见接触型、聚集型消费行业在今年一季度恢复速度较慢,这与沈阳、北京、石家庄等地冬春疫情局部反复以及“就地过年”政策降低了相关消费需求有关。
  从需求角度看,一季度,三大需求稳定恢复,共同拉动经济增长。具体而言,具有以下突出表现: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提升,是经济增长的主引擎;投资需求保持稳定增长,对经济增长起重要拉动作用;净出口需求表现较好,有效拉动经济增长。
  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提升,是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在支出法GDP中,消费需求被称为最终消费支出,由居民消费支出和政府消费支出组成。
  随着各项扩内需、促消费政策效果的显现以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持续稳定恢复,消费市场持续快速回暖。一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3.4%,拉动GDP增长11.6个百分点,两年平均拉动GDP增长2.5个百分点,是经济增长的主引擎。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提升,与去年同期对GDP下降起主要拉动作用形成鲜明对比,需求端恢复的结构性不平衡继续改善。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名义增长17.6%,实际增长17.6%(见图2),两年平均名义增长3.9%,实际增长1.4%,扭转了去年同期以来连续四个季度负增长的局面,恢复势头较迅猛。分类别看,在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中占比较大的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和人均居住消费支出分别增长16.3%、8.7%,均低于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这主要是由于在疫情期间这两项受到的冲击较小,基数较高。而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增长较快,增速为55.7%,一方面去年该支出大幅下降,基数较低;另一方面,“就地过年”也导致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增长较快。

图2:2019年-2021年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现金消费支出累计名义和实际增长率



资料来源:作者提供

  1月-3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6.2%,与政府消费支出相关的教育、医疗等支出保持增长。
  投资需求保持稳定增长,对经济增长起重要拉动作用。在支出法GDP中,投资需求称为资本形成总额,包括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存货变动两部分。一季度,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4.5%,拉动GDP增长4.5个百分点,两年平均拉动GDP增长1.2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起重要拉动作用。
  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25.6%(见图3),两年平均增长2.9%。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9.7%,两年平均增长2.3%;制造业投资增长29.8%,两年平均下降2.0%;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5.6%,两年平均增长7.6%。从两年平均增速看,房地产开发投资表现最强劲,这主要由于房地产销售表现较好,开发商通过销售回款补充现金流的渠道畅通。从同比增速看,制造业投资增速最快,但这主要是去年基数较低导致,去除基数效应的两年平均增速为-2.0%,意味着制造业投资水平相当于疫情前的96%左右,这说明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经营中仍面临困难,投资意愿不足。分投资主体看,国有控股投资增长25.3%,民间投资增长26.0%,其中民间投资两年平均增长1.7%,保持稳定,反映了“放管服”改革的持续深化有效增强了市场主体的活力。

图3:2019年-2021年一季度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名义增长率



資料来源:作者提供

  3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增长8.5%,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保持较快增长。
  净出口需求表现较好,有效拉动经济增长。净出口需求即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包括货物净出口和服务净出口。一季度,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2.2%,拉动GDP增长2.2个百分点。根据海关统计,一季度,货物出口增长38.7%,进口增长19.3%,顺差扩大690.6%;据商务部统计,1月-2月,服务贸易逆差下降77.2%。综合来看,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有效拉动经济增长。
  从收入角度看,一季度经济运行具有以下突出表现: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稳定恢复,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有所改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较快增长,企业盈利能力改善显著;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较快。
  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稳定恢复,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有所改善。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延续了去年二季度以来逐季回升的走势,同比名义增长13.7%,实际增长13.7%(见图4),两年平均名义增长7.0%,实际增长4.5%。分城乡看,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长12.2%,实际增长12.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实际均增长16.3%。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2.43,比去年同期缩小0.09,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继续缩小。

图4:2019 年-2021年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季度累计名义与实际增长率



资料来源:作者提供

  分收入来源看,人均工资性收入增长12.4%,两年平均增长6.7%,是带动居民收入增长的基石。一季度,保居民就业、保市场主体成效持续显现,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4%,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比2019年同期略高0.2个百分点。同时,“就地过年”促进了工业生产增长加快、服务业逐步恢复进而带动农村居民外出从业增加,为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稳定增长打下坚实基础。人均转移净收入增长10.7%,两年平均增长8.7%,比2019年同期加快1.4个百分点,是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重要支撑。这主要是由于国家对保障民生高度重视,各地区持续加强社会救济和临时救助。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社会救济和补助收入增长13.4%,人均政策性生活补贴收入增长25.6%;同时,“就地过年”增加了务工时间和政策补贴,促使居民人均家庭外出成员寄回带回和人均赡养收入分别增长26.7%和26.8%。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快速增长,企业盈利能力改善显著。1月-3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37倍,两年平均增长22.6%,比2019年同期回升25.9个百分点,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其中,九成以上行业利润实现增长,近六成行业利润翻番。成本压力的明显缓解和市场需求回暖带动的销售加快为企业效益改善创造了有利条件。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较快。1月-3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24.2%。其中,全国税收收入增长24.8%,是拉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的重要原因。
  从价格角度看,一季度经济运行具有以下突出表现:一是消费领域价格基本平稳;二是生产领域价格结构性上涨。
  消费领域价格基本平稳。一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持平,总体保持稳定。其中,1月、2月分别下降0.3%和0.2%,3月涨幅由负转正,上涨0.4%,推动CPI转正的主要原因是非食品价格中汽柴油价格出现上涨。分类别看,居民消费价格八大类中“三涨五降”,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上涨0.6%,涨幅比去年同期大幅回落20.1个百分点。在各地保供稳价各项措施的作用下,生猪生产持续恢复,生猪存栏连续6个季度环比增长,猪肉价格同比连续6个月下降,一季度平均下降12.5%,带动了鸡肉和鸭肉价格分别下降9.3%和4.0%;受国际市场大豆价格上涨影响,食用植物油价格上涨6.7%;受季节性因素影响,鲜菜价格上涨4.8%。服务价格仍处低位,一季度服务价格同比下降0.2%。受冬春疫情局部反复和“就地过年”影响,交通通信价格同比下降1.4%。   生产领域价格结构性上涨。一季度,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2.1%。分月看,1月-3月PPI同比分别上涨0.3%、1.7%和4.4%。3月份涨幅快速扩大,也受到去年同期基数相对较低的影响。PPI结构性上涨特征显著。近期PPI上涨多集中在上游生产资料行业,而下游生活资料行业价格走势相对平稳。一季度,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2.8%,影响PPI上涨约2.12个百分点,而生活资料价格同比微降0.1%,影响PPI下降约0.02个百分点。输入性因素是推动PPI上涨的重要原因。从去年5月开始,在需求逐步回升、供给相对偏紧、市场流动性宽裕等因素影响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逐步回升。一季度,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关联程度较高的石油、钢材、有色金属等行业,合计影响PPI同比上涨约2.13个百分点,超过PPI总涨幅。
  一季度,全国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2.8%,涨幅较上年同期提高3.6个百分点。其中,3月同比涨幅继续扩大至5.2%。从类别看,一季度,九大类中有七类价格都出现上涨。其中,黑色金属材料类和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价格均较快上涨,涨幅分别达到12%和11.9%。
  从新经济新动能角度看,2020年,新经济新动能在疫情冲击之下逆势增长,对抑制经济下降和促进经济恢复起到重要作用。今年一季度,新经济新动能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有力推动了经济的稳定恢复。
  从生产角度看,一季度,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快速增长21.2%,两年平均增长17.1%;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1.2%和39.9%;两年平均分别增长12.3%、9.7%,是引领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从产品产量看,一季度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分别增长3.1倍、1.1倍、73.6%,两年平均增速都达到或超过两位数。1月-2月,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38.2%、37.5%和31.6%;两年平均分别增长15.5%、15.2%和13.4%,分别高于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5.5个、5.2个和3.4个百分点。
  从需求角度看,直播带货、在线诊疗等新模式保持快速发展,线上线下融合提速。一季度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25.8%,两年平均增长15.4%,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1.9%。
  从投资角度看,在创新驱动战略引领下,投资新动能不断壮大。一季度,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37.3%,两年平均增长9.9%,快于全部投资7.0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41.6%,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28.6%。

如何理解2021年一季度GDP增速


  一季度GDP同比增长18.3%,环比增长0.6%,比2019年同期增长10.3%,两年平均增长5.0%。
  从同比情况看,一季度GDP增速创1992年季度GDP核算制度建立以来的新高,在2020年同期基数较低、“就地过年”、内需快速恢复、外需保持强劲以及新经济新动能持续快速增长的共同作用下,主要指标大多出现两位数增长,拉动GDP同比增速较高。具体可以从生产端和需求端分析:
  从生产端看,工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势较好。一季度,工业增加值增长24.4%。一方面,“就地过年、稳岗留工”政策效应显现,企业开工时间早于往年且员工到岗情况好于往年对工业生产提振作用较大;另一方面,出口对工业的带动作用强劲,在海外需求逐渐回暖、订单回流等因素的作用下,一季度工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30.4%。
  由于工业生产加快、疫情防控较好等因素,货运需求的增加和出行限制的减少推动了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快速增长。同时,疫情加速了线上消费习惯的养成加之“就地过年”的倡议,消费市场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加快,快遞市场规模迅速扩张也推动了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快速增长。
  新经济新动能保持快速增长势头也对GDP的增长起到重要作用。2020年,在疫情对大多数行业造成负面冲击的情况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逆势增长13.2%,在此基础上,今年一季度进一步增长21.2%,对经济增长起到重要支撑。
  从需求端看,消费需求快速恢复、净出口需求表现强劲均带动了GDP的增长。
  内需方面,一季度,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提升。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实际增长17.6%,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的恢复提升了消费意愿,加之前期促消费政策效果显现,居民消费需求快速增长。1月-3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6.2%,与政府消费支出相关的教育、医疗等支出保持较快增长。两者共同决定了最终消费支出的较快增长。
  净出口需求延续了去年二季度以来的强劲表现,有效拉动了经济增长。一季度,货物出口增长38.7%,进口增长19.3%,货物贸易顺差扩大690.6%。一方面,随着疫苗接种范围的扩大,一季度全球制造业持续改善,带动中国出口快速增长,中国对欧盟、美国、日本出口合计增长48.5%,对整体出口增长贡献率达到44.2%。同时,“就地过年”在提振国内生产的同时,缩短了外贸订单的交付周期。两方面因素共同推动了出口的良好表现,有利于拉动经济增长。
  从剔除基数效应来看,2021年一季度GDP比2019年同期增长10.3%,两年平均增长5.0%。尽管比2019年一季度低1.3个百分点,但在疫情导致2020年一季度生产几乎停摆的情况下,两年平均增速5.0%意味着2021年一季度在弥补了去年同期的窟窿后,带动两年平均增长5.0%。这是比较亮眼的成绩,说明中国经济恢复势头较好,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成果得到巩固,经济仍在持续稳定恢复。
  值得注意的是,一季度GDP环比增长0.6%,比去年四季度低2.0个百分点,这主要是由于去年三季度经济仍处于逐步恢复态势,基数相对较低,而去年四季度的超预期增长导致四季度环比增速和基数均较高。   目前市场上一些机构和学者认为一季度GDP增速略低于预期、经济增长的动力在减弱。本文认为在理解一季度GDP增速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在理解一季度GDP增速时不能完全忽略疫情的影响。2021年一季度GDP两年平均增速5.0%,虽然低于去年四季度6.5%的增速,但这是在补了去年疫情造成的窟窿后所带动的两年平均增长速度。而去年四季度是在疫情相对稳定,各项政策效果显现后的增长结果,与今年一季度带动的两年平均增速并不具备可比性。
  二是在判断最终需求情况时要注意常用统计指标与支出法GDP构成部分的差异。一些机构根据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以及货物出口、进口的增速来判断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净出口需求的表现。1月-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3.8%;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35.0%;货物出口增长50.1%、进口增长14.5%。这些统计指标表现较强可能导致对一季度经济增长表现的高预期,但一方面,应注意这些指标与支出法GDP中的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以及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存在的差异;另一方面,去年1月-2月是疫情对中国经济冲击最严重的时间段,这些指标的增速较高也有去年同期大幅下降、基数较低的因素,去年同期这些指标的下降幅度大于支出法GDP中的构成项目,因此今年1月-2月增长速度也略高,如果不考虑基数效应,很容易过高估计GDP增长。

全年经济指标“前高后低”


  2021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18.3%,两年平均增长5.0%。
  从生产角度看,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最快,对经济增长支撑作用明显;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是一季度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第二产业恢复速度较快,其中制造业表现突出;第三产业恢复速度有所放缓,其中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恢复仍较弱。
  从需求角度看,消费需求强势反弹,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提升,是经济增长的主引擎;投资需求保持稳定增长,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所减弱;净出口需求依然表现较好,有效拉动经济增长。从收入角度看,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恢复,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有所改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保持快速增长,企业盈利能力显著提升。从价格角度看,消费领域价格基本平稳,生产领域价格结构性上涨。从新经济新动能角度看,其持续快速增长,为经济增长提供重要支撑。综合来看,经济延续了去年二季度以来的恢复态势。
  一季度GDP增速创下1992年以来季度GDP增速的历史新高,但是应客观看待这一增速。在看到高同比增速时,要注意到背后的主要原因是疫情造成去年同期基数较低,不可盲目乐观;在看到两年平均增长5.0%低于2019年同期增速时,不能忽视疫情对去年一季度经济的严重冲击,这个两年平均增速是在弥补了去年同期的窟窿后的结果,是非常不容易的成绩,意味着中国经济具有强大韧性,正在逐步从疫情的冲击中持续恢复。
  由于去年经济逐季好转的特征导致基数逐季增高,初步判断,今年主要经济指标应呈现“前高后低”的增长走势。
  从生产角度看,由于去年二、三季度经济正在从一季度疫情的冲击中逐渐恢复,基数相对较低,今年二、三季度GDP增速可能仍然较高。而去年四季度经济超预期恢复导致基数较高,因此今年四季度GDP增速可能回落。全年来看,GDP增速呈高开低走趋势。分行业看,随着疫苗的推广与普及,未来接触密集型消费有望快速恢复,并带动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加速恢复。
  同时,新经济新动能相关行业如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高技术制造业也将在今年后三个季度保持快速增长,持续为经济增长提供动力。而下半年,若全世界疫情得到控制,可能有一部分出口需求被替代,出口对制造业的带动作用会有所减弱,碳中和碳达峰目标下环保政策可能会对制造业生产带来一定压力,制造业增长势头可能有所放缓。
  从需求角度看,消费需求在一季度快速恢复,后续有望保持稳定恢复态势。一方面,疫苗正在推广普及,居民出行限制减少、出行意愿提高。据相关部门统计,清明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数达到1.02亿人次,恢复到疫情前同期的94.5%;4月2日-5日,全国铁路发送旅客人次比2020年同期增长225.8%,恢复至2019年的92.4%;从电影市场看,清明假期三天电影总票房突破8亿元,刷新了历史同期票房最高纪录。另一方面,居民可支配收入在持续改善,而企业盈利改善和民间投资的提升也可能进一步驱动居民收入的提升,这将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中国目前消费升级的态势没有改变,预计消費将稳定恢复,保持对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作用。
  目前,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制造业投资恢复不及预期,但是在一季度工业企业利润快速提升、产能利用率不断提高、出口带动作用明显,加之政策定向支持等多重力量作用下,制造业投资的回升空间较大,预计在后三季度将快速恢复。
  具体而言,一方面,财政和金融系统均对制造业保持支持,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新增制造业贷款2.2万亿元,超过了过去五年的总和;财政部也提出加大对制造业和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将制造业企业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对先进制造业企业按月全额退还增值税增量留抵税额。
  另一方面,在传统产业改造、新兴产业提升和碳减排驱动的设备更新需求上均存在大量投资空间。制造业投资在未来三个季度有望实现快速回升。另外,基础设施投资虽然一季度表现较弱,但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第一年,一些重大工程都在安排之中。今年拟发放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65万亿元,比2019年高1.5万亿元,这也为基础设施投资提供了比较充裕的资金。二季度,随着地方专项债陆续发行,未来三个季度基础设施投资可能维持小幅稳定回升。而“三道红线”等融资监管政策则可能对房地产投资造成一定压力,但房地产已开启施工周期,加快资金周转速度,房地产投资增速不会在二季度“急刹车”,但下半年面临一定压力。
  最后,一季度由于疫苗在发达国家快速推广推动了其经济复苏,发达国家制造业的改善带动了中国的出口,同时由于去年同期基数较低,一季度出口增速较快。二季度,由于发展中国家疫苗接种整体慢于发达国家,印度、泰国等国家疫情防控仍较差,因此发达国家对中国制造的产品仍存在较大需求,上半年出口有望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但下半年出口增速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若全世界疫情得到控制,可能有一部分出口需求被替代。
  从收入角度看,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稳定恢复,但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两年平均实际增速4.5%,低于GDP增速。而去年同期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下降的幅度小于GDP,可见相对于GDP的恢复,一季度居民收入的恢复速度偏慢。随着经济的稳步恢复、企业盈利能力改善,以及政府继续强化就业优先政策,重视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空间较大,增速预计将持续回升。
  近期原材料价格上涨过快对下游企业造成较大压力,企业用工成本、海运成本上升有所加剧,未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增长存在一定压力。
  (编辑:王延春)
其他文献
“上半场是什么好就装什么,下半拨就要考虑到供货、成本、耐用性、适配性等各种问题。”小马智行(Pony.ai)联合创始人兼CEO彭军对《财经》记者表示。  2021年被称为智能汽车元年,自动驾驶和高级辅助驾驶都得到各方加码。业内普遍认为,自动驾驶的上半场是证明技术的可行性,到了下半场,成本控制、规模化和运营能力的比拼更加重要。  随着Robotaxi(无人驾驶出租车)的应用逐步深化和扩大,各家科技公
期刊
全球化是建立在贸易或投资协议基础上的。含投资便利化条款的协议有助于扩大缔约国之间的直接投资规模。2020年底,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和《中欧全面投资协定》(CAI)完成谈判,已经正式签约生效。中国也表达了加入全面且先进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的意愿。这些协议将重构中国的投资、价值链和贸易网络。投资协议→直接投资→价值链贸易网络是全球化的动力机制,所以,投资协议和直接投资是
期刊
“当前一个首要任务就是理顺价格。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一定会付出更高的成本。”提及推动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的关键,近日,银保监会政策研究局一级巡视员叶燕斐在接受《财经》记者独家专访时如是表示。  近年来,伴随绿色金融制度建设加快推进、政策体系不断完善等,中国绿色金融发展在持续探索中初见成效。以绿色贷款和绿色债券为例,中国人民银行披露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中国绿色贷款余额近12万亿
期刊
在新冠疫情的背景下,在线教育行业得到高速发展。图/IC  2021年4月24日12时刚过几分钟,在线教育头部企业作业帮的增长部门紧急下达通知,要求1小时内将所有广告平台上的作业帮低价促销课程广告全部下架,同时停掉促销电话、短信、直播。  广告代理商们不能理解,原本在今日头条、腾讯广点通等平台预定的分销平台广告突然撤掉,代理商们需要承担一天数万元的人工、物料、广告位成本,但作业帮告诉他们,广告素材内
期刊
“乡村十八坊”里的郫县豆瓣作坊和“点酱台”。摄影/《财经》记者 邹碧颖  到了改写中国农村面貌的时候了。  6月1日,乡村振兴促进法正式施行。这部法律为中国农村的未来划定了基础框架,其中提出的“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成为各地政府探索乡村振兴的重要依托。  时针拨回40年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立,打破了人民公社大锅饭,开启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期刊
光靠用行政手段调控房价,要逐步消除泡沫,避免“灰犀牛”事件的产生是非常困难的。图/视觉中国  在2020年全国及全球疫情大暴发中,虽然在全球抗疫过程中中国成为经济增长2.3%的唯一主要经济体,但中国经济社会的正常发展还是受到重大影响,各项经济指标的增长速度几乎都创下改革开放几十年来的新低。然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中国房地产市场价格出现了逆势增长的独特现象,一线城市及部分二线城市的房价在2020年底
期刊
四个月后,上海国泰君安资管有限公司(下称“国君资管”)终于获得了正式开展公募业务的许可证。  2020年12月30日,国君资管开展公募业务资格获得了中国证监会的批复。随后,在经历了筹建、接受监管、现场检查等系列流程后,于今年4月20日收到了换发的业务许可证,正式进入公募基金市场。  年报披露,截至2020年底,国泰君安资管的资产管理规模达到了5258亿元。其中,主动管理资产规模为3619亿元。根据
期刊
ETP致和康道投資创始人、凯信远达董事长兼CEO何为无  2021年4月22日,ETP致和康道投资创始人、凯信远达董事长兼CEO何为无博士,主持了一个圆桌对话,参与对话者来自泰格医药、云锋基金、高瓴资本、弘晖资本。会前,何为无说“都是大咖,有些惶恐”。  实际上,他或许是最适合主持这样一个圆桌对话的人之一。  何为无是人类基因组计划首批科学家之一,曾在美国麻省总院和梅奥诊所做博士后研究。2000年
期刊
时间不足一年,联动粤港澳三地的“跨境理财通”迎来试点细则。  5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广东银保监局、深圳银保监局、广东证监局、深圳证监局联合发布《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下称“《细则》”)。  《细则》规定,“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总额度暂定为1500亿元人民币,单个投资者投资额度为100万元人民币。额度之外,《细则》对于投资品
期刊
应中方邀请,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约翰·克里于4月14日-17日访华。期间,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同克里在上海举行会谈,就中美气候变化合作、《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等交换意见。  上海是1972年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发表《上海公报》的地点。过去四年来,特朗普政府一系列政策严重损害了中美关系。这场会晤让外界充满期待,因为应对气候变化被广泛认为是帮助中美两国实现破冰、重回合作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