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与人才培养的模式是一种外在的结构形式,对高职院校组织的建设和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和人才培养的模式,都可以归于为教师管理工作,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科研创新、学生管理等工作。另一方面,做好教师管理工作,也能为国家间的竞争提供了最根本的人才保障。因此,国家之间的竞争会随之变成了知识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最终导致高职院校的竞争,而高职院校对教师管理工作的好坏从根本上也会影响着国内外竞争的成败。
关键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正处于大步前进的发展阶段,规模及数量也在不断地迅速扩张,并且在办学理念、教学内容和形式、高层管理与决策、功能及模式等各方面均发生了质的变化。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等职业教育正在面临良好发展机遇,同时也对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高职院校的发展离不开一支高效率的教师工作队伍,它对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以及对各项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面对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的深度发展,我们要顺应时代的潮流,承接当今社会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将高职院校教师管理的改革与创新作为当前高职院校发展面临的重要而又紧迫的课题。
1、师资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
1.1教师队伍中素质参差不齐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很多高职院校都是由中职或是中专院校合并而来,这就会存在教师队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现象。另外,没有相应的选拔措施,更是严重阻碍着高职院校一线教育工作的有效进行。首先,学生渴望获得品质教育,而品质教育的关键是要拥有优秀的教师,有了优秀的教师作为基础,即使其他硬件设施投入相对薄弱,对于教育的成果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如果没有优秀的教师,其他条件再丰富也都等于面子工程;其次,教师队伍中一些人员很优秀,另一些则相对较差,尤其是其中一些教师没有动力更新知识,造成了知识体系滞后、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情况。再有,从师德角度考虑,教师的首要任务还是要回归职业本质,我们应当把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去看待。
1.2教师队伍中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造成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中人才流失现象的原因首先是国家对教育投入的经费不足、对高职教育的不重视。一些高职院校在和教学关系不大的社会活动上花费了过多的精力,把人力、物力和财力侧重于非教学职能部门,造成教学和非教学两支队伍人员比例失衡;其次,我国高职院校的现行制度不能适应当前高度竞争的市场。近五十年来高职院校已经习惯了一切教育由国家来包办的模式,当在参与市场自由竞争时,就会感到无所适从;再次,高职院校内部“三低”的状况普遍存在,“三低”即教师工资低、办学效率低、学生和教师比例低,这给高职院校的发展带来许多困难。
1.3教师队伍中存在“高学历、低能力”的现象
近年来,随着本科生、硕士生的不断扩招,使得高职院校在选择一线教师时,从学历要求方面有了整体水平的提高,但面对学历高这一利好条件的同时,也存在着它的不利因素。一方面刚毕业的本科生、研究生被吸收为一线教师队伍,虽然他们的学历较高,也的确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功底,但由于出了校门就又进校门,缺乏实践经验,也没有基层的社会经历,不了解学生对知识的要求,教学能力自然不高。而学校只是通过简单的笔试、面试,短时间的接触,并不能完全了解一个人的能力,尤其是教学能力。尽管他们的工作都很努力,但一遇到实际问题就难免捉襟见肘,以至于束手无策。
1.4企业转入教师队伍人员教学经验缺乏
随着校企结合的不断深入,涌现很多企业技术人员进入学校,成为一线教师的现象。然而由于企业员工并没有接受过教师岗位的专业培训,缺乏教学经验,上不了讲台成为一线教师。而另有一些企业转入人员并没有真心对待教育教学工作,仅仅是把在学校的工作作为旱涝保收的谋生手段。造成这样的结果原因有两方面:一、这些企业转入人员对教学工作没有端正态度,没有足够的热情,投入的精力较少,对学生的情况漠不关心,时常钻管理上的漏洞;二、有些企业转入人员则是教学方法不恰当,虽然在企业中是专业好手,但是由于没有掌握教学方法、相对贫乏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教学组织能力,无法高效地承担教学任务,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低落。
2、师资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分析
2.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高职院校应当将提高教师的师德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加强师德教育,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依法规范教师的行为,重视对教师的人文关怀,使他们保持身心健康、工作愉快的状态;还应该建立建全的评价制度,拥有一套合理的对教师师德的评价制度。一方面,组织一线教师学习师德文章以及事迹,经常讨论如何达到思想上的进步,通过学习让教师自觉主动的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另一方面,应大力提高一线教师的专业素质。教育质量的成败取决于教师专业素质的高低,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的专业素质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创新、不断提升的内化过程,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动态过程。对于教学之初的教师来说,模仿是必要的,并且应在借鉴他人经验的同时,多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思考、消化、吸收,将适合自己之处为我所用,以充实自己在课堂上的实际内容,逐步发形成自己的教学雏形。而随着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师自身的努力,在教学工作中逐渐摆脱模仿和拷贝,逐步进入研发阶段,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培养个性化教学。随着教师整体水平、专业素养的不断提高,方能适应新形式下课改的需要,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2提高教师队伍待遇,修正教师队伍思想
要增加对教育的投入,这其中就包括提高教师的基本待遇。目前我国教师待遇的平均水平與其他行业相比较仍处于比较靠后的位置,甚至还有“中国教师工资全球最低价”的说法。所以说提高教师的基本工资待遇,使其无后顾之忧,使得教师尤其是优秀的教师不离开教师队伍而投入其它的行业,这是最根本的保障。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应该提倡优良的教风,同时也应该清除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对一线教师应不断地加强思想教育,以帮助他们消除来自外界的负面影响,让他们能够安心的在学校教书育人,踏实工作。
2.3加大新人岗前培训力度,逐步提升教学能力
要重视高校教师的岗前培训工作,增强教师岗前教学培训力度,提升教学能力。首先是让富有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充当“年轻教师的导师”,通过“传、帮、带”的方式与年轻教师共享成功的教学经验,使年轻教师首先熟悉教学程序,掌握相应教学技巧,并通过自身的人格力量感染年轻教师,使他们对教师这一崇高的职业有所感悟,为年轻教师的进一步成长奠定必要的基础;其次是通过教研室的探讨,通过教师间互相听课和评价,对年轻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教学质量进行判断,加深他们对教学任务的理解,进而达到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再次是通过教学调研和督导对年轻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审核;最后是设立专人,研究教学的基础规律。另外,对年轻教师进行必要的岗前培训、定期组织教学比武和竞赛,以对年轻教师的整个职业生涯提供必要的帮助。
参考文献:
[1]侯平,康小榕.高校教师队伍人才流失的原因及对策[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6).
[2]张志明.当前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及提高策略[J].《邢台学院学报》,2010(9).
[3]义明.中国基础教育进入质保时代[J].《辽宁教育》,2012(4).
[4]严寒梅.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关键在依法办教育. [N].《法制日报》,2011(12).
[5]李子江,李子兵.国外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经验与特色. [J].《大学教育科学》,2006(2).
关键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正处于大步前进的发展阶段,规模及数量也在不断地迅速扩张,并且在办学理念、教学内容和形式、高层管理与决策、功能及模式等各方面均发生了质的变化。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等职业教育正在面临良好发展机遇,同时也对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高职院校的发展离不开一支高效率的教师工作队伍,它对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以及对各项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面对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的深度发展,我们要顺应时代的潮流,承接当今社会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将高职院校教师管理的改革与创新作为当前高职院校发展面临的重要而又紧迫的课题。
1、师资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
1.1教师队伍中素质参差不齐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很多高职院校都是由中职或是中专院校合并而来,这就会存在教师队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现象。另外,没有相应的选拔措施,更是严重阻碍着高职院校一线教育工作的有效进行。首先,学生渴望获得品质教育,而品质教育的关键是要拥有优秀的教师,有了优秀的教师作为基础,即使其他硬件设施投入相对薄弱,对于教育的成果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如果没有优秀的教师,其他条件再丰富也都等于面子工程;其次,教师队伍中一些人员很优秀,另一些则相对较差,尤其是其中一些教师没有动力更新知识,造成了知识体系滞后、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情况。再有,从师德角度考虑,教师的首要任务还是要回归职业本质,我们应当把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去看待。
1.2教师队伍中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造成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中人才流失现象的原因首先是国家对教育投入的经费不足、对高职教育的不重视。一些高职院校在和教学关系不大的社会活动上花费了过多的精力,把人力、物力和财力侧重于非教学职能部门,造成教学和非教学两支队伍人员比例失衡;其次,我国高职院校的现行制度不能适应当前高度竞争的市场。近五十年来高职院校已经习惯了一切教育由国家来包办的模式,当在参与市场自由竞争时,就会感到无所适从;再次,高职院校内部“三低”的状况普遍存在,“三低”即教师工资低、办学效率低、学生和教师比例低,这给高职院校的发展带来许多困难。
1.3教师队伍中存在“高学历、低能力”的现象
近年来,随着本科生、硕士生的不断扩招,使得高职院校在选择一线教师时,从学历要求方面有了整体水平的提高,但面对学历高这一利好条件的同时,也存在着它的不利因素。一方面刚毕业的本科生、研究生被吸收为一线教师队伍,虽然他们的学历较高,也的确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功底,但由于出了校门就又进校门,缺乏实践经验,也没有基层的社会经历,不了解学生对知识的要求,教学能力自然不高。而学校只是通过简单的笔试、面试,短时间的接触,并不能完全了解一个人的能力,尤其是教学能力。尽管他们的工作都很努力,但一遇到实际问题就难免捉襟见肘,以至于束手无策。
1.4企业转入教师队伍人员教学经验缺乏
随着校企结合的不断深入,涌现很多企业技术人员进入学校,成为一线教师的现象。然而由于企业员工并没有接受过教师岗位的专业培训,缺乏教学经验,上不了讲台成为一线教师。而另有一些企业转入人员并没有真心对待教育教学工作,仅仅是把在学校的工作作为旱涝保收的谋生手段。造成这样的结果原因有两方面:一、这些企业转入人员对教学工作没有端正态度,没有足够的热情,投入的精力较少,对学生的情况漠不关心,时常钻管理上的漏洞;二、有些企业转入人员则是教学方法不恰当,虽然在企业中是专业好手,但是由于没有掌握教学方法、相对贫乏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教学组织能力,无法高效地承担教学任务,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低落。
2、师资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分析
2.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高职院校应当将提高教师的师德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加强师德教育,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依法规范教师的行为,重视对教师的人文关怀,使他们保持身心健康、工作愉快的状态;还应该建立建全的评价制度,拥有一套合理的对教师师德的评价制度。一方面,组织一线教师学习师德文章以及事迹,经常讨论如何达到思想上的进步,通过学习让教师自觉主动的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另一方面,应大力提高一线教师的专业素质。教育质量的成败取决于教师专业素质的高低,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的专业素质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创新、不断提升的内化过程,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动态过程。对于教学之初的教师来说,模仿是必要的,并且应在借鉴他人经验的同时,多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思考、消化、吸收,将适合自己之处为我所用,以充实自己在课堂上的实际内容,逐步发形成自己的教学雏形。而随着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师自身的努力,在教学工作中逐渐摆脱模仿和拷贝,逐步进入研发阶段,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培养个性化教学。随着教师整体水平、专业素养的不断提高,方能适应新形式下课改的需要,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2提高教师队伍待遇,修正教师队伍思想
要增加对教育的投入,这其中就包括提高教师的基本待遇。目前我国教师待遇的平均水平與其他行业相比较仍处于比较靠后的位置,甚至还有“中国教师工资全球最低价”的说法。所以说提高教师的基本工资待遇,使其无后顾之忧,使得教师尤其是优秀的教师不离开教师队伍而投入其它的行业,这是最根本的保障。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应该提倡优良的教风,同时也应该清除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对一线教师应不断地加强思想教育,以帮助他们消除来自外界的负面影响,让他们能够安心的在学校教书育人,踏实工作。
2.3加大新人岗前培训力度,逐步提升教学能力
要重视高校教师的岗前培训工作,增强教师岗前教学培训力度,提升教学能力。首先是让富有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充当“年轻教师的导师”,通过“传、帮、带”的方式与年轻教师共享成功的教学经验,使年轻教师首先熟悉教学程序,掌握相应教学技巧,并通过自身的人格力量感染年轻教师,使他们对教师这一崇高的职业有所感悟,为年轻教师的进一步成长奠定必要的基础;其次是通过教研室的探讨,通过教师间互相听课和评价,对年轻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教学质量进行判断,加深他们对教学任务的理解,进而达到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再次是通过教学调研和督导对年轻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审核;最后是设立专人,研究教学的基础规律。另外,对年轻教师进行必要的岗前培训、定期组织教学比武和竞赛,以对年轻教师的整个职业生涯提供必要的帮助。
参考文献:
[1]侯平,康小榕.高校教师队伍人才流失的原因及对策[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6).
[2]张志明.当前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及提高策略[J].《邢台学院学报》,2010(9).
[3]义明.中国基础教育进入质保时代[J].《辽宁教育》,2012(4).
[4]严寒梅.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关键在依法办教育. [N].《法制日报》,2011(12).
[5]李子江,李子兵.国外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经验与特色. [J].《大学教育科学》,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