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洗手,大家每天都在进行。可是,您会洗手嘛?有很多人不了解关于正确洗手的科学知识,如很多人认为手看起来不脏就不需要洗手,有人认为用湿纸巾擦手可以替代用香皂和流动水洗手,也有些人会过度洗手,每天洗手次数多达50次。专家强调,良好的卫生习惯要从小养成,家长要多观察孩子,不断强化正确洗手的观念。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办公室主任田向阳:做孩子洗手的榜样
手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无论你拥有一双纤巧的销售,在用手工作的时候,都会通过接触环境而被细菌所沾染。一只普通的手上有数十万个细菌或病毒颗粒。在用没有洗干净的手吃东西的时候,会把病菌带入消化道,引起肝炎、痢疾;用手摸鼻子或挖鼻孔,会把病菌带入呼吸道,引起感冒、腮腺炎、肺炎;用手揉眼睛,会引起红眼病、砂眼。一双不干净的手所带来的健康危害可见一斑,可谓“成也双手,败也双手。”
“手卫生”自然要从吸收开始。科学研究提供了确凿的证据:在哪些经常不洗手的人群中,发病和死亡的风险显著增加。养成饭前便后洗手、外出归来洗手、工作结束洗手、与别人握手前后洗手的习惯,至关重要。
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还仅仅是第一步,重要的还要保证科学和正确地洗手,用脸盆或器皿盛水洗手、只用湿毛巾或纸巾擦手、不用香皂或洗手液洗手,都打不到彻底清洁手卫生的效果。正确洗手,至少还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用流动水洗手,二是使用香皂或洗手液,三是确保手掌、手背、指缝、指甲缝都被搓洗到,不留死角,四是用干净的毛巾、纸巾擦干、自然风干,或用干燥器吹干。
要想孩子养成洗手好习惯,家长应当首先成为他们的榜样。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洗出孩子的美好未来
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手的动作能力也是衡量孩子是否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准,例如,3岁的孩子要会自己拧开瓶盖、自己开关水龙头、洗手洗脸等;4岁的孩子要学会自己刷牙、穿衣服、折纸等;5岁的孩子要会捆东西、串珠子、用剪刀、拉拉链、系纽扣等。孩子利用双手对周围环境的接触和探索,是孩子最基本也是最需要的成长方式。但孩子在利用双手实现自己成长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的需要父母们关注和警惕的地方,因为许多孩子没有养成卫生用手的习惯,常常使销售成为传播众多疾病的原凶。例如腹泻性疾病、肺炎、呼吸道疾病、眼部感染、皮肤感染等疾病都可以通过双手传染。
毫无疑问,隔断疾病传播途径,保证孩子健康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让孩子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建议父母们要指导孩子做到以下三点:
让孩子学会正确的洗手方法。卫生专家推荐了较为合理的五步洗手法,即:湿、搓、冲、捧、擦。整个步骤大概30秒左右。
让孩子知道什么情况下需要洗手。根据专家的建议,父母要提醒孩子一下几种情况需要洗手:饭前饭后;便前便后;在室外玩耍,沾染了脏东西之后;吃药之前;接触过血液、泪液、鼻涕、痰液和唾液之后;做完扫除工作之后;接触钱币之后;户外运动、写作业、购物之后等等。
引导孩子把正确洗手的行为形成一种好习惯。心理学家们研究发现,一种行为重复21天就会初步变成习惯,而90天的重复之后可能会形成稳定的习惯。孩子习惯的养成有一个由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的过程,所以父母要将孩子的洗手动作养成习惯,需要长时间的培养和坚持,这就要在孩子需要洗手的情况下不断提醒和训练孩子。
孩子的健康成长及幸福人生的创造都是需要通过双手来实现的,而正确的洗手习惯是对孩子健康和幸福人生的最重要的保护。
中国儿童中心活动部部长王秀江:洗手也有大学问
自从家里有了小朋友以后,自己就遇到了各种各样的教子问题。问问我的父母有没有这些问题,父母都摇头。也许以前都只是“粗养”,如今我们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孩子“细养”的时代了。
在这个“细养”时代,教子问题越来越细分,有身体发育的,有生病治病的,有穿衣穿裤的,有识字识图的……作为细养时代的一名家长,我们确实要重视那些细小的问题。而实际上细小问题的解决正式育儿过程中的一个个小点,这些点连成线、铺成面,就是我们全部的育儿过程。细小问题的解决与所有问题的解决都有共通性,就是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儿童,采取适合儿童成长规律的方式进行教育。所以,细小问题其实也是大问题。
洗手是个“小问题”。但洗手习惯养成、正确洗手方法、如何教育孩子洗手却都是大问题。家长们常常要跟小朋友讲,饭前便后要洗手,户外活动回来后要洗手,画完图画要洗手。家长反复地说,反复地讲,可是小朋友遇到“好吃的”、“好玩的”,又会忘记要洗手,或者撒谎告诉你他早已洗过了,或者随便冲一下,应付一下了事。这时候,家长们可能会觉得孩子怎么会这样呢。其实,孩子就是这样的。孩子没有按照我们的要求洗手,常常忘记洗手,自己补情愿洗手,或者受外界影响不洗手,都是很正常的。一方面是孩子的认知水平还没有达到充分认识问题重要性的高度。孩子对我们常说的细菌啊、病毒啊,还没有这个概念。另一方面是孩子的行为在满足需要和控制欲望之间进行斗争,养成一个号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家长在引导孩子正确洗手时,要有正确的认识,多观察孩子,注意与孩子的交流中多些形象化语言,不断强化正确洗手观念和方法,还要注意自己行为的榜样作用。
育儿无小事,小事中有大道理,有大学问。作为新时代的家长,我们应该做一个勤学习、善观察、会反思的人。
儿童教育专家小巫:让孩子“爱”上洗手
凡当父母者,第一心愿就是孩子的身体健康。这需要再日常生活中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比如洗手。成年人都知道洗手的重要性,但孩子却对此毫无概念。要是我们成天跟祥林嫂似的念叨:洗手啊!快去洗手!孩子反而会拿父母的话当耳边风。有没有更聪明的沟通方式呢?
孩子的好习惯可以靠游戏来培养和强化。聪明的父母会在“寓教于乐”的故事与游戏中,让孩子愉快接受。同样,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也可以通过这两者达到目的。
方法一:听故事,爱上洗手
孩子都爱听故事,他们会把自己想象成故事的主人公,或者把ta当成自己的榜样或朋友。有一些科普读物比如2012年全球洗手日5周年特别出版的《小手历险记》,就是让孩子们在听故事的过程中领会到洗手的重要性。《小手历险记》以小手去找胖肥皂为线索,记述了小手一天的旅程。父母不必特别强化细菌的危害,而是用轻松的语气形容小手见到香皂洗手后的快乐,让孩子认为洗手是件好玩儿的事情。
方法二:玩游戏,爱上洗手
父母们可以根据给孩子讲的故事“研发”出相应的游戏。就拿《小手历险记》来说,小手和胖香皂是最好的朋友,每天都要相互拥抱好多次,而且每次拥抱,小手都要给胖香皂唱两遍《祝你生日快乐》,胖香皂才能安静的睡觉;另外,胖香皂拥抱完小手,把叫做“细菌”的“淘气包”们都沾到自己身上,小手也要给胖肥皂冲澡,把淘气包们送进他们的大本营——下水道,才算结束游戏。利用这些情节,父母可以把洗澡这件事,变得特别有趣。
要让孩子形成良好的洗手习惯,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我建议,每次孩子需要洗手时,你都带着ta一起洗、一起玩儿、一起唱,洗完互相闻一闻——“香不香?干净不干净?”等孩子的习惯培养起来后,你就不必这么“麻烦”了。当然,也许你已经习惯和孩子一起洗手,那就又多了一个亲子时光!
每个孩子都千差万别。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沟通方式,还需要父母自己花心思好好摸索。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办公室主任田向阳:做孩子洗手的榜样
手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无论你拥有一双纤巧的销售,在用手工作的时候,都会通过接触环境而被细菌所沾染。一只普通的手上有数十万个细菌或病毒颗粒。在用没有洗干净的手吃东西的时候,会把病菌带入消化道,引起肝炎、痢疾;用手摸鼻子或挖鼻孔,会把病菌带入呼吸道,引起感冒、腮腺炎、肺炎;用手揉眼睛,会引起红眼病、砂眼。一双不干净的手所带来的健康危害可见一斑,可谓“成也双手,败也双手。”
“手卫生”自然要从吸收开始。科学研究提供了确凿的证据:在哪些经常不洗手的人群中,发病和死亡的风险显著增加。养成饭前便后洗手、外出归来洗手、工作结束洗手、与别人握手前后洗手的习惯,至关重要。
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还仅仅是第一步,重要的还要保证科学和正确地洗手,用脸盆或器皿盛水洗手、只用湿毛巾或纸巾擦手、不用香皂或洗手液洗手,都打不到彻底清洁手卫生的效果。正确洗手,至少还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用流动水洗手,二是使用香皂或洗手液,三是确保手掌、手背、指缝、指甲缝都被搓洗到,不留死角,四是用干净的毛巾、纸巾擦干、自然风干,或用干燥器吹干。
要想孩子养成洗手好习惯,家长应当首先成为他们的榜样。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洗出孩子的美好未来
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手的动作能力也是衡量孩子是否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准,例如,3岁的孩子要会自己拧开瓶盖、自己开关水龙头、洗手洗脸等;4岁的孩子要学会自己刷牙、穿衣服、折纸等;5岁的孩子要会捆东西、串珠子、用剪刀、拉拉链、系纽扣等。孩子利用双手对周围环境的接触和探索,是孩子最基本也是最需要的成长方式。但孩子在利用双手实现自己成长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的需要父母们关注和警惕的地方,因为许多孩子没有养成卫生用手的习惯,常常使销售成为传播众多疾病的原凶。例如腹泻性疾病、肺炎、呼吸道疾病、眼部感染、皮肤感染等疾病都可以通过双手传染。
毫无疑问,隔断疾病传播途径,保证孩子健康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让孩子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建议父母们要指导孩子做到以下三点:
让孩子学会正确的洗手方法。卫生专家推荐了较为合理的五步洗手法,即:湿、搓、冲、捧、擦。整个步骤大概30秒左右。
让孩子知道什么情况下需要洗手。根据专家的建议,父母要提醒孩子一下几种情况需要洗手:饭前饭后;便前便后;在室外玩耍,沾染了脏东西之后;吃药之前;接触过血液、泪液、鼻涕、痰液和唾液之后;做完扫除工作之后;接触钱币之后;户外运动、写作业、购物之后等等。
引导孩子把正确洗手的行为形成一种好习惯。心理学家们研究发现,一种行为重复21天就会初步变成习惯,而90天的重复之后可能会形成稳定的习惯。孩子习惯的养成有一个由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的过程,所以父母要将孩子的洗手动作养成习惯,需要长时间的培养和坚持,这就要在孩子需要洗手的情况下不断提醒和训练孩子。
孩子的健康成长及幸福人生的创造都是需要通过双手来实现的,而正确的洗手习惯是对孩子健康和幸福人生的最重要的保护。
中国儿童中心活动部部长王秀江:洗手也有大学问
自从家里有了小朋友以后,自己就遇到了各种各样的教子问题。问问我的父母有没有这些问题,父母都摇头。也许以前都只是“粗养”,如今我们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孩子“细养”的时代了。
在这个“细养”时代,教子问题越来越细分,有身体发育的,有生病治病的,有穿衣穿裤的,有识字识图的……作为细养时代的一名家长,我们确实要重视那些细小的问题。而实际上细小问题的解决正式育儿过程中的一个个小点,这些点连成线、铺成面,就是我们全部的育儿过程。细小问题的解决与所有问题的解决都有共通性,就是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儿童,采取适合儿童成长规律的方式进行教育。所以,细小问题其实也是大问题。
洗手是个“小问题”。但洗手习惯养成、正确洗手方法、如何教育孩子洗手却都是大问题。家长们常常要跟小朋友讲,饭前便后要洗手,户外活动回来后要洗手,画完图画要洗手。家长反复地说,反复地讲,可是小朋友遇到“好吃的”、“好玩的”,又会忘记要洗手,或者撒谎告诉你他早已洗过了,或者随便冲一下,应付一下了事。这时候,家长们可能会觉得孩子怎么会这样呢。其实,孩子就是这样的。孩子没有按照我们的要求洗手,常常忘记洗手,自己补情愿洗手,或者受外界影响不洗手,都是很正常的。一方面是孩子的认知水平还没有达到充分认识问题重要性的高度。孩子对我们常说的细菌啊、病毒啊,还没有这个概念。另一方面是孩子的行为在满足需要和控制欲望之间进行斗争,养成一个号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家长在引导孩子正确洗手时,要有正确的认识,多观察孩子,注意与孩子的交流中多些形象化语言,不断强化正确洗手观念和方法,还要注意自己行为的榜样作用。
育儿无小事,小事中有大道理,有大学问。作为新时代的家长,我们应该做一个勤学习、善观察、会反思的人。
儿童教育专家小巫:让孩子“爱”上洗手
凡当父母者,第一心愿就是孩子的身体健康。这需要再日常生活中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比如洗手。成年人都知道洗手的重要性,但孩子却对此毫无概念。要是我们成天跟祥林嫂似的念叨:洗手啊!快去洗手!孩子反而会拿父母的话当耳边风。有没有更聪明的沟通方式呢?
孩子的好习惯可以靠游戏来培养和强化。聪明的父母会在“寓教于乐”的故事与游戏中,让孩子愉快接受。同样,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也可以通过这两者达到目的。
方法一:听故事,爱上洗手
孩子都爱听故事,他们会把自己想象成故事的主人公,或者把ta当成自己的榜样或朋友。有一些科普读物比如2012年全球洗手日5周年特别出版的《小手历险记》,就是让孩子们在听故事的过程中领会到洗手的重要性。《小手历险记》以小手去找胖肥皂为线索,记述了小手一天的旅程。父母不必特别强化细菌的危害,而是用轻松的语气形容小手见到香皂洗手后的快乐,让孩子认为洗手是件好玩儿的事情。
方法二:玩游戏,爱上洗手
父母们可以根据给孩子讲的故事“研发”出相应的游戏。就拿《小手历险记》来说,小手和胖香皂是最好的朋友,每天都要相互拥抱好多次,而且每次拥抱,小手都要给胖香皂唱两遍《祝你生日快乐》,胖香皂才能安静的睡觉;另外,胖香皂拥抱完小手,把叫做“细菌”的“淘气包”们都沾到自己身上,小手也要给胖肥皂冲澡,把淘气包们送进他们的大本营——下水道,才算结束游戏。利用这些情节,父母可以把洗澡这件事,变得特别有趣。
要让孩子形成良好的洗手习惯,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我建议,每次孩子需要洗手时,你都带着ta一起洗、一起玩儿、一起唱,洗完互相闻一闻——“香不香?干净不干净?”等孩子的习惯培养起来后,你就不必这么“麻烦”了。当然,也许你已经习惯和孩子一起洗手,那就又多了一个亲子时光!
每个孩子都千差万别。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沟通方式,还需要父母自己花心思好好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