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能斌 致力世界十强的“包装王子”

来源 :中华儿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yong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1980年代初看着父母创业办厂的懵懂少年,到一名普通的车间工人,再到执掌全国最大纸箱包装企业帅印,浙江胜达集团董事局主席方能斌经历了20余年的历练与搏击。而今,这位颇具传奇色彩的“70后”、“富二代”,希望自己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在父辈打下的江山上续写辉煌。
  暖意荡漾的金秋,方能斌在景色宜人的西子湖畔,徐徐道出自己作为家族企业第二代掌门人追逐梦想的成就与忧思。
  踏实诚信,从生产一线起步
  往事穿越江南水乡的迷蒙烟雨,回到悠远的昨天。“70后”方能斌是看着胜达集团一步步创建而成、发展壮大的。那时他13岁,父母借着改革开放的大潮创业办厂,开设胜达纸箱公司。简陋的人字架平房车间、手工糊纸箱子的工人、披星戴月不辞辛苦的父母,是方能斌记忆中胜达集团最初的模样。“1983年胜达企业成立时,我还在读中学,对父母创业初期的印象就是太艰苦了。我一天到晚见不到他们,每天晚上他们回来时我都睡觉了,早上我醒来时他们早已出门。”
  父辈创业之艰,方能斌至今讲起仍十分感慨而心酸。然而比父母的辛劳更加触动少年方能斌的,是工厂生产水平的落后。“我们国家那时生产的自动化程度之低让人难以想象,我看工人们在那里糊纸箱子时,就在想一个大问题:我们为什么会这么落后?”
  高中时,方能斌已经认定自己将来要进入自家企业,他的理由有二:“一是受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有时回家也说生产链上的事,让我慢慢对纸箱制造产生兴趣;第二就是觉得当时包装纸箱生产看上去太落后,想能有更先进的设备。”
  方能斌在胜达集团中的第一个岗位,就是糊纸箱。大学毕业的公司经理儿子,每天10小时泡在生产线上跟工人摸爬滚打,一身尘土、一身疲惫。他不以为苦,反而乐在其中。因为“能跟工人学技术”。半年后,他又轮岗去做销售员,拎包跟着师傅外出跑业务。想起那时的生活,方能斌回忆道:“经常出差,总在路上。周边地区就开车去,远的地方坐火车。最初跟着师傅跑,后来学着自己独立谈订单。”他不怕吃苦,但不能忍受客户的不理解。1997年前后,方能斌到一家外资公司去找分管采购的副总经理谈业务,他到那里时,那位副总经理明明就在办公室里却不理不睬。方能斌在门口等了三个多小时,江南盛夏的溽热和心中的委屈,在他心中留下消磨不去的烙印。但方能斌最终也没有选择默默离开,而是执著地等到这位副总经理出门迎客,而后与之谈成生意,每年两三千万的业务额。让方能斌记住的不是这笔即便放在现在也不算小的业务单,而是“只要人家肯理我,就有机会”。
  在销售岗位上,方能斌干了8年,从普通销售员直到销售总经理,一步一步接近心中的梦想。“这种事情让我日后走上管理岗位后,第一对自己有信心,这是搞销售的必备条件,否则你怎么卖出去自己的产品;而且要坚持,坚持就是胜利;还要讲诚信,诚信是连续经营的条件。多年来我也是这样的,讲诚信,否则企业这么长时间也不可能发展下去。”
  从方能斌大学毕业进入胜达集团起,身边人就知道他的身份,他并不避讳,也没觉得有什么特别,与大家也相处得不错。“他们对我的态度很真诚,我也不会去损害他们,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处,蛮好。工作方面我要求比较严格,对做得好的人我会很鼓励,给他们更多空间”,反倒是自家父亲——时任胜达集团董事长方吾校,对儿子百般严格要求,让方能斌也曾经陷入迷茫,想过放弃,郁闷不已。“父母对我的要求比较严格,处在哪个岗位上就必须把工作做好,有时一件事没办好,如果是别人可能没什么,但假如是我做的就会被骂。我有过很多次被处罚的经历,也会觉得委屈,有时候想想,我干脆不干算了,但是最后冷静下来再想,父母年迈后这番事业谁来干?想通了就释然了。集团走到今天很不容易。”
  接棒胜达,新掌门人敢为行业先
  2013年1月,胜达企业传承大会在胜达集团创建30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召开。传承大会最富深意的环节当属新任董事局主席、胜达集团新掌舵人方能斌从父母、胜达集团创始人方吾校夫妇手中接过金印章。而他的妹妹、新任总裁兼理事局主席方聪艺则捧起象征开启未来的金钥匙。
  传承大会在企业发源地——杭州萧山河上镇胜达江南园举行,“当年我的父母就从这里,以2000元钱、14把榔头起步的”。在方能斌眼中,选择在此开会与设计这个仪式,对于他来说都意味着新的责任、压力、挑战。“虽然我在企业里工作这么多年,仍然觉得责任在肩。下一步的使命是回到企业使命上,这是企业发展的问题,跟父亲的时候比,没有发展和提高,对社会没有回报,大家会失望,我自己也会有失信。”
  方能斌很早就显现出带领企业突破的渴望和魄力。早在1992年,方能斌深感只有提高产品技术含量,企业才有质的提升。他抓住公司正在与香港富春粮油品有限公司和浙江粮油进出口公司合资办厂的机会,跻身于技改创新行列,权威引进先进设备,提高产品档次。通过技改,当年产值和销售额突破了亿元大关,使企业一下壮大起来。
  1999年,已经担任胜达总裁的方能斌又创下奇迹。他带领胜达集团投资1.9亿元,仅用8个多月就在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第三个包装生产基地,一跃而成全国最大纸箱包装企业。也因此,方能斌被同行称为“包装王子”。
  “那都是大家说说玩儿的,哪有什么‘王子’。”方能斌淡淡一笑,相对于这个绰号,他更看重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关键是这个时候业务量增大,原来的分公司产量都已饱和,交不出货了,而那时我走的国家已经比较多,看到欧美国家比我们先进得多,我就想怎么样能超过他们,于是想建设这样一个工程。再有,当时国内也确实需要一个样板工厂、样板企业,同行公司也很多,但是行业协会还是希望我们能在这方面做些贡献。其实1998年左右,国内经济大环境也不是很好,但我初生牛犊不怕虎,而且坚信包装行业既是传统产业更是朝阳行业,经济越发展需要的包装档次越高,所以产品也要提升一下档次。”有这么多理由支撑,方能斌在很多人认为市场处于低迷疲软状态、应守候观望不宜新投放的时期,义无反顾投资建厂,引进新设备,以每天12小时的工作强度,带着团队完成第三基地的建设“奇迹”。   在大家对“8个月奇迹”咋舌惊叹时,方能斌觉得自己的团队很棒,但技术人才的匮乏仍然让他焦虑纠结。在方 能斌的印象中,“上世纪90年初期我们跟他们差距是比较大的”。“比如我们国内当时最好的流水线每分钟能生产150米左右的纸板,但是美国、德国等技术先进的国家能生产到300米左右。这种差距的缩短,难就难在技术人员、操作人员的突破。我们在进口设备时,就跟对方谈好,由他们为我们培训技术人员,我们向德国、瑞典全都派出去了人员参加培训,努力追赶。”
  突破瓶颈,方能斌感觉好多了。
  “从后来的效果看,当时如果不建设新基地,我们就落后了。”一个多小时的采访过程中,“技术”和“创新”这两个词方能斌提及将近10次,这也被他视为企业发展的核心。
  “在激烈的市场中,只有大力进行技术改造和创新,企业才有生命力,但技改创新又必须同市场结合起来,二者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否则,光讲技改创新就会迷失方向,失去源动力,也缺少实质性的意义。”
  三年后,方能斌又率领胜达人坚持“以包强包、全面发展”的工作思路,投资5亿元在河上镇创办了一大型纺织生产基地,成功实现跨行发展。2006年,方能斌瞄准物流保税行业,在萧山通惠路建成物流保税经营基地,为萧绍区域广大中小企业直接配送进口优质原料方面发挥了更大的作用。“最近几年我们主要从‘精细管理、两化(工业化、自动化)融合、技术创新’三个方面进行发展。这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围绕这三个方面每年推进一点。”
  为了更了解包装生产行业的特质与发展,方能斌曾经专程到浙江大学进修工程力学包装工程课程。2010年,方能斌将胜达集团带入美国资本市场,成为“国内包装企业在美国上市全国第一”。
  面向未来,致力世界行业十强
  梳理过往的岁月,方能斌将胜达集团走过的30年分为三个阶段。“1983年到1992年,在改革开放初期,我的父辈创办基业;1992年到2000年,在邓小平南巡讲话带动下,经济大发展为我们行业发展带来春天,我们做大做强了主业;2000年到2012年,我们抓住世纪之交的契机,在胜达集团实施突出主业、多元发展的路径。”
  从2013年开始,执掌帅印的方能斌修正了前代人的经营思路,将集团战略、战术重新进行了定位。他讲道:“我们把胜达集团战略定位‘实干兴企、创新强企、金融助企’,将此前整个格局的战略思路调整一下。产业如果不和金融结合,企业做大做强不太可能。金融作为候补会促进企业发展得很快。”不过,方能斌也旗帜鲜明地谈到,自己不会转向金融投资,而是一直坚定实业产业。“我们战术层面上有两句话:突出主业,融合发展。首先把主业做强做精,第二才要融合发展。”
  方能斌以自己敏锐的判断和对行业的了解,不断努力着。他既是引领者,也是追赶者。七八年前,方能斌就将绿色环保作为企业发展的主要路径:“绿色环保是大势所趋,所以我们考虑到大环境是这样的走势,我们也要跟上。以后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走这条路,至于怎么走,是我们自己的事。”方能斌依然选择通过技术改变观念,他举了一个例子,纸包装生产流程是没污染的,但是通过技术升级可以减少用纸量,“比如我们原来生产纸箱用的纸是200克的,现在是150克的,50克就降下来了。用纸轻量化、减量化,既环保也不会减少收入。技术提升了,观念自然就突破了。”
  于是,方能斌北上收购了江苏盐城的双灯纸业,将纸包装产业链向上游延伸,增强了企业的发展潜力。“纸包装企业需要大量消耗原纸,同时也产生废纸和边角料,通过纸包装和造纸两大产业的一体化实现,既可以提高纸包装企业和造纸企业的共同效益,又可以为实现循环经济和绿色包装创造良好的基础。”
  作为胜达集团第二代掌门人,方能斌已经在思考如何将胜达做成百年企业,传承下去。他深知品牌与企业生命相辅相成,要做成百年企业,没有品牌不可能做到。他对“品”字的解读是三个口,分别代表人品、产品和企品,“要做好品牌,首先要有好人品,有好的人品才能出好的产品,有好的产品才能有好的企品,最终才能有百年企业。”
  而今方能斌思考最多的,除了品牌创造,还有互联网时代企业如何转型。2014年11月刚刚在乌镇召开的世界互联网大会,引发方能斌又一轮深入的思考,这个独居一隅、曾经悠然自得的水乡小镇如今与世界发展联系得如此紧密,这让方能斌想要尽快设定目标,想明白如何运用互联网模式推动企业发展。“这是当前最困惑的。互联网时代是大变革、大转型时代,互联网的普及会给企业带来根本性转变。如果不与网络融合,企业就成为加工工厂,未来甚至不能称为企业。如果转不好,就是死路一条,不会有很好的盈利空间。”
  “我的目标是用20年时间,将胜达打造成世界行业十强。”方能斌平静地说道,然而梦想照进现实的路遥远且曲折,他坦陈“现在还远呢”。
  幸好还有热爱,并且在与青年企业家的交流中,方能斌不断找到坚持梦想的能量。“几年前我加入浙江省青年企业家协会,而今又走到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的平台上,在这里能够接触到很多优秀的青年企业家,合作共享,同时这里也是很好的企业与政府交流平台。这么多年来企业越做越大,‘发展企业、造福员工、回报社会’,是胜达公司的核心思想。在现阶段,中国青年企业家首先要有担当,担当起社会经济转型的责任,要发挥、传递正能量,要创造价值。”
  责任编辑 李娜
其他文献
《中华儿女》:采访之前,我看了几集《河西走廊》,以前从那些干枯的历史名词中获取的认知,仿佛一下子成为鲜活的现实,感觉非常震撼,从视觉到心灵。您作为纪录片的总策划、总出品人,如何看待这部片子的创作?  连辑:《河西走廊》是高度可行的一部片子。因为甘肃省是一个文化历史积淀非常深厚的省份,可以挖掘的历史文化资源很多。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需要有许多内容性的表达,在表现形式上将来可能是以各种类型的文学样式
期刊
函谷关上,不知名的野花开了又谢,谢了又开,寂寞而执着地等待东方圣者的到来。  函谷关,是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一个要塞雄关,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而名。这里群山蜿蜒,树木青葱,云蒸霞蔚,鸟语花香。  公元前5l6年,即周敬王四年,函谷关迎来了一位重要过客:老子。那年,积弱已久的周王室又一次发生内乱,王子朝势孤无奈,与大臣携周王室典籍逃亡楚国。作为周朝国家图书馆馆长的老子蒙受失职之责,受牵连而被迫辞职。
期刊
纪录片《河西走廊》的配乐总时长达1小时30分钟,这大大超出了以往的纪录片不超过40分钟的配乐时长。据《河西走廊》音乐总监徐鲤的不完全统计,为本片创作的配乐不低于40首。  《河西走廊》配乐的一大亮点是“中国纪录片牵手国际知名作曲家”。2013年9月23日,在全世界书写了无数音乐奇迹的殿堂级新世纪音乐大师雅尼宣布,与中国再续前缘,为中国纪录片《河西走廊》创作主题音乐。这是雅尼的纪录片配乐处女作。  
期刊
初冬的北京,尽管“APEC蓝”只是昙花一现,可足以让人们对战胜雾霾燃起无限的希望,对“充满阳光的日子”徒增了坚定的信心。  正是在这样的向往与憧憬中,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召开第十一次代表大会,500多位青一代的老板们汇聚北京,畅谈创业的艰辛,吐露接班的宏愿,抒发未来的豪情。  新一代青年企业家,与以前的国企少帅、民企枭雄、乡镇企业家相比,无论是“创一代”、还是“富二代”乃至“富三代”,在学历、经历、
期刊
近日,网络作家花千芳再度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继十月份获邀参加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而暴得大名后,花日前又被选为辽宁省抚顺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消息传出,网络上一时间议论纷纷。在一些人看来,一个只有初中毕业,曾以养鸡、种地为生的农民作家,受邀参加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已经超乎想象,此番再度“加官进爵”,当选为作协的领导,简直是有点不可思议了。  平心而论,在当下这个习惯于以出身、背景论英雄的社会环境中,这些声音
期刊
11月4日,第六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决赛举行。会场上一个看起来很沉稳的男孩的一举一动时刻吸引着记者。他就是周浩,他的经历足以让人们惊讶。3年前,他从北京大学退学,转学到北京工业技师学院,从众人艳羡的高材生到普通的技校学,从北大生命科学研究院人才储备军到还未就业的技术工人。周浩说:“我所学的技术在生活中起着很大作用。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11月17日《中国青年报》)  这孩子确实是有勇气的:放弃名
期刊
在社会各界持续研讨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之际,全国青联文化艺术、新闻出版、社会科学三个界别11月16日在京举行跨界别活动,就总书记讲话进行进一步学习交流和研讨。这也是在党的四中全会之后,团中央、全国青联组织的首次跨界别专题学习交流研讨会。  曾亲自参加总书记文艺座谈会的全国青联老常委、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副理事长姜昆首先向委员们介绍了总书记座谈会上许多现场鲜活的场景
期刊
纵观中国画坛,画者无数,大师难觅,巨匠更是寥若晨星,更多的只是过眼云烟。艺术巨匠之巨,在于其思想之伟大,提出了影响后世的理论体系;在于其视野之宽阔,超越了同时代人的创作思维;在于其作品之精美,以自己独特的艺术元素实现了新的突破。  李可染就是这样的一代巨匠,他以卓越的艺术成就在海内外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享有崇高的声誉,成为20世纪的艺术里程碑。  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中国近
期刊
无论父母怎么告诫他要低调、别太得瑟,天生一股闯劲的白云峰还是走了一条与真正低调的企业家完全不同的道路。  继32岁白云峰成为中国“史上最年轻的上市公司CEO之后”,33岁时他当选了2007年的央视年度经济人物、《时尚先生·Esquire》杂志年度时尚先生,2010年当选“北京市劳动模范”,2013年当选新浪网年度中国经济潮流人物,2014年获评达沃斯全球青年领袖,白云峰似乎从没离开过公众的视线。同
期刊
“我们将一如既往地积极配合和支持中国驻捷克大使馆的工作,组织和协助其他侨团开展各项活动,为中捷两国友好往来,为祖国和家乡的建设做出最大贡献”  在北京侨办邀请回国参加建国65周年国庆招待会的代表中,记者采访了年轻的捷克侨领、捷克华人青年联合会会长宗伟勇。出国20多年,如今的宗伟勇仍然操着一口略带浙江口音的普通话。虽然已经在捷克旅居多年,但仍能看出他对中国的深厚感情。他心系祖国、热心公益,带领旅捷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