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在现代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培养全面、协调、完善发展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在未来社会,由于机械化、电气化程度的提高,人们的体力越来越少,肌肉能量的付出越来越少,于是对职校体育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职校体育教学要适应社会的需要,就必须把健康体育的理念传播给学生,注重体育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使每个学生都成为身心健全发展的人,从而形成职校体育的特有风格。因此职校体育教学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1 职校体育教学应立足素质教育,以德育为首,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多年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始终把传授知识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体育教学则过多的注重向学生传授体育运动的技术、技能、知识和提高运动成绩,忽视了对学生素质的全面教育。在快乐体育、终身体育和成功体育等一系列体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虽然提出了与提高学生素质相关的教学目的和任务,但体育教学并没有完全改变以体育运动技术、运动成绩为中心的传统模式,这种重视结果、轻视过程的育人方式,没有真正发挥出育人的功能,体育教学综合目标没有得以很好的完成,难怪部分学生甚至教师对体育教学的认识仍停留在“锻炼身体、学习技术”的水平上。这种传统理念,往往以损害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为代价。职校体育教学的改革,要立足素质教育,以德育为首,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改变体育学习的被动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教学实践同学生的个性发展相结合,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2 职校体育教学改革要以发展学生个性为原则
2.1 要认真识别承认每个学生的个性,要培育发展个性。
首先要发现认识学生的个性,青少年个性常常隐藏在他们的优点和缺点背后,体育教师应该善于从那些优点和缺点背后识别出学生的不同个性,只有识别出不同个性才能加以引导和教育,使之逐步完善。
2.2 鼓励和支持不同个性。强求一律是不可取的。
对于个性特征鲜明的学生不应用同一模式去强求他们,而应允许他们保留那些显得不和群、不和拍、不和时宜、不和常人、情感的特点,更不能用“狂妄自大”、“性格古怪”等话来刺激他们、挖苦他们,而是利用体育课堂,积极疏导,鼓励他们快乐健康和谐地成长。
2.3 不同的个性要采用适宜的方式去培养和发展。
体育教师在掌握了学生的不同个性后,要针对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学生的个性向更加成熟、完整的方向发展。
3 以拓展学生个性为主要内容,逐步深化职校体育教学改革
3.1 教学内容的改革。
职校体育教学内容在基础体育教学大纲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进行改革。根据教学内容的侧重点不同,中职体育教学的内容与基础体育教学的内容有相同之处也有所变化。早操改为早体能,更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提高,体育课改为体能课,也是在学生学习一定体育运动技术和技能的基础上,更加强素质锻炼。不同的教学内容对学生生理、心理、技术、技能、知识、能力、智力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发展有着不同影响。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对高职生来讲是相当重要的,也是立足于现代社会发展所不可缺少的。因此,职校在制订教学计划时要注意不同教材内容对学生各方面发展影响的差异与互补,做到合理选配教学内容。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教材内容的多种潜在功能,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协调的发展。
3.2 考核办法的改革。
体育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技术、知识、提高运动成绩,所以体育成绩考核应将学生掌握技术、知识、提高运动成绩的检查与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结合起来。如学期体育课成绩=课堂出勤及表现 ×10%+体育基础知识×20%+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40%+运动技能、技巧×30%。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对知识、技术和运动成绩考核的比重应下降,对能力和素质考核的比重应增加。
职校体育教学整体改革起步较晚,而素质教育为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新视角,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都要以素质教育的要求重新审视、构建、选择、改革体育教学,使体育教学在提高学生素质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因此,体育教学中素质教育因素的意义是重大的。职校生完成学业,面临就业,对他们进行体育诸多方面的能力和体育观念、意识的培养,不能单纯地局限在正规课程的有关知识上,而是使他们全面合理地摄取体育文化,包括终身体育意识等方面的价值,消化于人格生命中,获得人生的全面体验,充实生命内容,陶冶情感与灵魂,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1 职校体育教学应立足素质教育,以德育为首,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多年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始终把传授知识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体育教学则过多的注重向学生传授体育运动的技术、技能、知识和提高运动成绩,忽视了对学生素质的全面教育。在快乐体育、终身体育和成功体育等一系列体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虽然提出了与提高学生素质相关的教学目的和任务,但体育教学并没有完全改变以体育运动技术、运动成绩为中心的传统模式,这种重视结果、轻视过程的育人方式,没有真正发挥出育人的功能,体育教学综合目标没有得以很好的完成,难怪部分学生甚至教师对体育教学的认识仍停留在“锻炼身体、学习技术”的水平上。这种传统理念,往往以损害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为代价。职校体育教学的改革,要立足素质教育,以德育为首,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改变体育学习的被动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教学实践同学生的个性发展相结合,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2 职校体育教学改革要以发展学生个性为原则
2.1 要认真识别承认每个学生的个性,要培育发展个性。
首先要发现认识学生的个性,青少年个性常常隐藏在他们的优点和缺点背后,体育教师应该善于从那些优点和缺点背后识别出学生的不同个性,只有识别出不同个性才能加以引导和教育,使之逐步完善。
2.2 鼓励和支持不同个性。强求一律是不可取的。
对于个性特征鲜明的学生不应用同一模式去强求他们,而应允许他们保留那些显得不和群、不和拍、不和时宜、不和常人、情感的特点,更不能用“狂妄自大”、“性格古怪”等话来刺激他们、挖苦他们,而是利用体育课堂,积极疏导,鼓励他们快乐健康和谐地成长。
2.3 不同的个性要采用适宜的方式去培养和发展。
体育教师在掌握了学生的不同个性后,要针对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学生的个性向更加成熟、完整的方向发展。
3 以拓展学生个性为主要内容,逐步深化职校体育教学改革
3.1 教学内容的改革。
职校体育教学内容在基础体育教学大纲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进行改革。根据教学内容的侧重点不同,中职体育教学的内容与基础体育教学的内容有相同之处也有所变化。早操改为早体能,更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提高,体育课改为体能课,也是在学生学习一定体育运动技术和技能的基础上,更加强素质锻炼。不同的教学内容对学生生理、心理、技术、技能、知识、能力、智力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发展有着不同影响。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对高职生来讲是相当重要的,也是立足于现代社会发展所不可缺少的。因此,职校在制订教学计划时要注意不同教材内容对学生各方面发展影响的差异与互补,做到合理选配教学内容。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教材内容的多种潜在功能,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协调的发展。
3.2 考核办法的改革。
体育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技术、知识、提高运动成绩,所以体育成绩考核应将学生掌握技术、知识、提高运动成绩的检查与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结合起来。如学期体育课成绩=课堂出勤及表现 ×10%+体育基础知识×20%+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40%+运动技能、技巧×30%。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对知识、技术和运动成绩考核的比重应下降,对能力和素质考核的比重应增加。
职校体育教学整体改革起步较晚,而素质教育为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新视角,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都要以素质教育的要求重新审视、构建、选择、改革体育教学,使体育教学在提高学生素质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因此,体育教学中素质教育因素的意义是重大的。职校生完成学业,面临就业,对他们进行体育诸多方面的能力和体育观念、意识的培养,不能单纯地局限在正规课程的有关知识上,而是使他们全面合理地摄取体育文化,包括终身体育意识等方面的价值,消化于人格生命中,获得人生的全面体验,充实生命内容,陶冶情感与灵魂,成为全面发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