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深刻阐释我院高职教育机电专业实训基地的功能与特点以及实训基地建设所应达到的功效,提出实训基地要具有技能培训、教学科研、企业主体的职能,要在高职机电专业的发展和建设中发挥首要作用。并在理论研究基础上,提出了由“基本实验教学”、“仿真教学”、“校内工程实践”和“校外工程实践”四个基本模块组成的实验教学新体系。
[关键词]高职教育实验中心模块工程实践
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机电技术是综合应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试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信号变换技术以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技术,由此而产生的一种系统工程技术。它是多种技术交叉融合的产物,并不断通过学科交叉、技术融合和创新,使其本身持续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机电类技术在我国,特别是在国内经济较发达地区得到了较快的应用和发展,这对我国高职机电类技术人才培养规格提出了新的挑战。
我学院实验教学定位是:在思想观念上遵循教育规律,确立以学生为本,知识、素质、能力协调发展,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为宗旨的实验教学理念;在培养目标上,结合自身的特点,坚持人才培养的“二个面向”,即:面向区域经济,面向基层一线,从实验教学体系、内容、方法入手,重视学生立足基层、艰苦奋斗、开拓创业的教育,着力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创业和创新的能力,使学生“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在实施过程中,学院坚持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相互促进,三者协调发展。结合学院特点,提出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应将实验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建立在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平台之上,努力将现代教育技术、仿真技术运用于实践教学过程之中。由此在理论研究基础上,提出了由“基本实验教学”、“仿真教学”、“校内工程实践”的三个基本模块组成的校内实验教学新体系。
(1)基本实验教学模块是促进学生深化理论知识、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和方法,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培养创新思维的基本模块。在这一“模块”中,学生将密切结合理论教学,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最终达到由知识积累向能力生成的转化。其主要包括基础、技术基础和专业实验课以及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
(2)仿真教学模块是突出现代仿真技术在实验和工程实践中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一种系统化的与现实十分接近的实践环境,进行综合性实践训练的现代教育技术模块。
(3)校内实践模块是培养学生基本的机、电、算等基本技能,注重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突出实践中的自主性、设计性和创新性的实践教学模块。
在“基本实验教学模块”基地建设中,由于多年来受传统教育观的影响,实验教学一直被当作理论教学的附属物,缺乏整体优化。其具体表现是,大多数实验课随理论课开设,常常是一门理论课相应有一个实验室,实验教学各自独立,强调自身的整体性,低水平重复;教学内容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教学方法基本是灌输式的,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学生做实验像“照方抓药”一般,这不利于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严重地影响着教育质量。为此,我们以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为突破口,以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为重点,首先,对受益面大的公共基础和技术、专业基础实验室进行重组和大力度建设,同时,有计划地推行“中心化”管理,先后组成了大学物理、数学建模、机械加工、电子技术、机械基础、自动控制等实验室,显著地改善了基础实验教学条件,彻底改变了以往“一人做实验,一群围着看”的状况;同时,大幅度地更新、精减传统教学内容,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吸收和借鉴新的实验方法,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专业基础课建立实验内容的模块式结构,通过不同模块的排列组合,适应不同专业的教学要求。此外,还对计算中心、电教中心和绝大多数专业实验室进行设备充实和更新改造,积极改进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组织模式,加强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仿真教学模块”基地建设方面,选择了不同专业多门主干或核心课程,开展仿真教学装置和软件的研制开发,先后有“微机保护仿真教学实验装置”、 “控制技术综合仿真实验系统”等多种称之为“实验性仿真”的系统应用于实验教学,形成了我校实验教学的一大特色,仿真技术在实践教学中的大范围应用,改变了传统实验教学内容和手段,对于学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校内工程实践模块”基地建设中,我们以金工、电工电子、计算机应用为主要内容,注重实践的自主性、设计性和综合性,按照“完善金工基地、新建电工电子基地、充实计算机应用基地”的建设任务,对金工实践教学增加面向设计、工艺和制造全过程的内容,改变了原实习过程单纯“操作式”的局限,初步建立起面向设计、工艺、制造全过程的“链式”实践教学模式,促使学生从知识积累向能力生成的转化。电工基地建成了能够开展“数字模拟系列设计性实验”、“机电拖动与控制系列设计性实验”等多层次多个系列的开放实验系统,和“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实践基地”、“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实践基地”。
经过几年的院内实验中心建设,有如下体会:
(1)具有职业模块式课程体系特征的实验室具备自我学习功能,突出表现在实习室中配备能上Internet的计算机已变得必须;同时实习室还配备一定的专业图书资料、基本元器件,供学生阅读、使用。这样除可以查阅学校学习网资料外,还能查阅各类专业网络信息和图书信息。
(2)实验室的格局不再按照教师为中心进行一排一排的布置,因此实习室中设备不太大,能灵活组合、移动;实习室中能同时完成理论教学和实操训练,格局布置上具有职业氛围,尽量与生产实践一致或类似,使学生通过情景获得职业经验。实习室格局布置也不再是将同一类设备置于同一间实习室,按照学科式体系布置,而是按照工作的顺序进行实习设备的布置。
(3)实习设备接近或超前于社会职业发展设备平均水平,能反映时代的脉搏,同样课程的内容始终能跟上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保证课程内容的时代气息和前沿品质。
(4)实验室建设与模块化内容有机结合,并注意合理控制教学成本。科学的训练方法、设备组合方法可以使实习场地和设备的利用得到优化。实验过程的成本控制、经营核算也可以让学生全程参与,增强学生产品的成本意识。
(5)实验室具有研究型功能和探究性学习功能,以满足教师和学生自我提高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玉潜.[高校实验室建设现状与展望].《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2.4。
[2]罗清德.旅游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旅游学刊,2003。
[3]何艳斌.高职院校校内实践教学的探索与研究.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
[4]张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机电系)
[关键词]高职教育实验中心模块工程实践
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机电技术是综合应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试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信号变换技术以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技术,由此而产生的一种系统工程技术。它是多种技术交叉融合的产物,并不断通过学科交叉、技术融合和创新,使其本身持续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机电类技术在我国,特别是在国内经济较发达地区得到了较快的应用和发展,这对我国高职机电类技术人才培养规格提出了新的挑战。
我学院实验教学定位是:在思想观念上遵循教育规律,确立以学生为本,知识、素质、能力协调发展,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为宗旨的实验教学理念;在培养目标上,结合自身的特点,坚持人才培养的“二个面向”,即:面向区域经济,面向基层一线,从实验教学体系、内容、方法入手,重视学生立足基层、艰苦奋斗、开拓创业的教育,着力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创业和创新的能力,使学生“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在实施过程中,学院坚持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相互促进,三者协调发展。结合学院特点,提出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应将实验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建立在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平台之上,努力将现代教育技术、仿真技术运用于实践教学过程之中。由此在理论研究基础上,提出了由“基本实验教学”、“仿真教学”、“校内工程实践”的三个基本模块组成的校内实验教学新体系。
(1)基本实验教学模块是促进学生深化理论知识、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和方法,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培养创新思维的基本模块。在这一“模块”中,学生将密切结合理论教学,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最终达到由知识积累向能力生成的转化。其主要包括基础、技术基础和专业实验课以及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
(2)仿真教学模块是突出现代仿真技术在实验和工程实践中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一种系统化的与现实十分接近的实践环境,进行综合性实践训练的现代教育技术模块。
(3)校内实践模块是培养学生基本的机、电、算等基本技能,注重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突出实践中的自主性、设计性和创新性的实践教学模块。
在“基本实验教学模块”基地建设中,由于多年来受传统教育观的影响,实验教学一直被当作理论教学的附属物,缺乏整体优化。其具体表现是,大多数实验课随理论课开设,常常是一门理论课相应有一个实验室,实验教学各自独立,强调自身的整体性,低水平重复;教学内容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教学方法基本是灌输式的,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学生做实验像“照方抓药”一般,这不利于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严重地影响着教育质量。为此,我们以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为突破口,以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为重点,首先,对受益面大的公共基础和技术、专业基础实验室进行重组和大力度建设,同时,有计划地推行“中心化”管理,先后组成了大学物理、数学建模、机械加工、电子技术、机械基础、自动控制等实验室,显著地改善了基础实验教学条件,彻底改变了以往“一人做实验,一群围着看”的状况;同时,大幅度地更新、精减传统教学内容,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吸收和借鉴新的实验方法,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专业基础课建立实验内容的模块式结构,通过不同模块的排列组合,适应不同专业的教学要求。此外,还对计算中心、电教中心和绝大多数专业实验室进行设备充实和更新改造,积极改进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组织模式,加强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仿真教学模块”基地建设方面,选择了不同专业多门主干或核心课程,开展仿真教学装置和软件的研制开发,先后有“微机保护仿真教学实验装置”、 “控制技术综合仿真实验系统”等多种称之为“实验性仿真”的系统应用于实验教学,形成了我校实验教学的一大特色,仿真技术在实践教学中的大范围应用,改变了传统实验教学内容和手段,对于学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校内工程实践模块”基地建设中,我们以金工、电工电子、计算机应用为主要内容,注重实践的自主性、设计性和综合性,按照“完善金工基地、新建电工电子基地、充实计算机应用基地”的建设任务,对金工实践教学增加面向设计、工艺和制造全过程的内容,改变了原实习过程单纯“操作式”的局限,初步建立起面向设计、工艺、制造全过程的“链式”实践教学模式,促使学生从知识积累向能力生成的转化。电工基地建成了能够开展“数字模拟系列设计性实验”、“机电拖动与控制系列设计性实验”等多层次多个系列的开放实验系统,和“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实践基地”、“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实践基地”。
经过几年的院内实验中心建设,有如下体会:
(1)具有职业模块式课程体系特征的实验室具备自我学习功能,突出表现在实习室中配备能上Internet的计算机已变得必须;同时实习室还配备一定的专业图书资料、基本元器件,供学生阅读、使用。这样除可以查阅学校学习网资料外,还能查阅各类专业网络信息和图书信息。
(2)实验室的格局不再按照教师为中心进行一排一排的布置,因此实习室中设备不太大,能灵活组合、移动;实习室中能同时完成理论教学和实操训练,格局布置上具有职业氛围,尽量与生产实践一致或类似,使学生通过情景获得职业经验。实习室格局布置也不再是将同一类设备置于同一间实习室,按照学科式体系布置,而是按照工作的顺序进行实习设备的布置。
(3)实习设备接近或超前于社会职业发展设备平均水平,能反映时代的脉搏,同样课程的内容始终能跟上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保证课程内容的时代气息和前沿品质。
(4)实验室建设与模块化内容有机结合,并注意合理控制教学成本。科学的训练方法、设备组合方法可以使实习场地和设备的利用得到优化。实验过程的成本控制、经营核算也可以让学生全程参与,增强学生产品的成本意识。
(5)实验室具有研究型功能和探究性学习功能,以满足教师和学生自我提高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玉潜.[高校实验室建设现状与展望].《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2.4。
[2]罗清德.旅游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旅游学刊,2003。
[3]何艳斌.高职院校校内实践教学的探索与研究.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
[4]张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机电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