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劳动力资源丰富以及成本的低廉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优势之一,但金融危机以后,劳动力的工资成本不断上升对制造业和经济体制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论述了我国制造业工人工资成本的变化状况、工资成本上升对制造业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劳动力成本;制造业;进出口;影响
新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实现了飞速的增长。并借由制造业的发展成为“世界工厂”,其中广大的劳动力和低廉的劳动成本是最重要的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劳动的工资需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对制造业的进出口竞争带来不小的影响。
一、制造业的工资成本的变动情况
在进入新世纪之后的十年中,以城镇单位的年平均工资来说,工人的工资由10834元人民币变动为36530元,实际平均增幅达到12.4%。当中制造业的劳动者工资由9891元人民币增长为30926元,实际的增长速率达到了11%。这样的数据明确的反映出我国劳动力的工资成本不断增加(见表一)。根据美国学者的相关研究显示,中国的劳动力工资成本已经高于其他7个亚洲国家。其中孟加拉国的劳动力工资成本不足中国上海的五分之一。
目前,可以将工资成本上升分為三种情况:第一是工资成本快速上升的制造业,年工资增长率发高于11%。主要包括食品、农副食品与饮料加工制造业、废弃产品的回收加工业、木竹藤棕草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造业等;第二是工资成本中速上升的制造业,其工资的年平均增长率在10%-11%之间。主要是通信设备、电子设备制造业、家具服装制造业、文体、化工、交通、医药设备等产业;第三是工资成本低速上升的制造业,其工资年平均增长率在10%以下,主要有石油、烟草以及金属制造业等。
表一:中国制造业工人的工资变化趋势
二、工资成本上涨对制造业进出口的影响
(一)工资成本上升影响产业结构
因为大多数的制造业依靠低工资获得盈利,对产品的研发和创新不足。而工资的持续上涨、劳动力成本提高,必然要求低端行业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首先就是对技术和设备进行更新,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从工资成本上升的趋势来看,中部很有可能出现新的制造业基地。企业考虑到劳动力的成本和投资环境,产业将逐渐由沿海向内陆地区转移;虽然部分加工制造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在竞争环境的前提下,可以推动企业对传统产业技术进行升级,促进制造业向高科技、创新型的方向发展;最后工资成本的上升让劳动者的收入提高,有助于提高我国工人的素质。
(二)工资成本上升影响贸易进出口
工资成本的上升导致产品的原材料和劳动成本提高,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出厂价格,而成本的增加致使产品的市场价格上升。制造业的出口分为一般贸易出口加工贸易出口,其中一般贸易出口依靠本国的原材料和劳动力;而加工贸易出口使用本国的劳动力,较少利用原材料。通过表二可以得知,加工贸易受到工资成本上升的影响较低,而一般贸易出口受到的影响较大。
表二:工资成本上升对制造业出口生产成本的影响
三、应对工资成本上涨的对策
工资成本上升会导致行业成本的增加,对价格和产业的竞争带来相应的影响。但是同时也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与产品的附加值的提升。所以,面对中国制造业工资成本不断增加,需要正确合理的认识其带来的问题和积极性,通过相关手段,发挥出产业的竞争优势。
(一)提高劳动者素质
当前,制造行业中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较低,其职业道德素质也不强,影响到生产产品的质量。所以需要加强对制造行业工人的职业技能培训和道德素质的教育,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
(二)积极引进新技术新设备
加大对新型设备与技术的投资,使用资本与技术替代劳动。由于工资成本的上涨,许多制造行业已经开始使用先进的设备替代劳动力。这需要各级政府的支持:首先建立相关的财政税收体系,降低企业的税收成本;其次完善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促进金融机构对企业设备、技术的投资活动。适当的发展设备租赁行业,促进企业技术的升级和产业结构的优化。
(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企业应当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走品牌化的路线。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产品。减少价格档次低、利润少的产品的出口,通过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增加自有产品的出口以提高行业的综合竞争力。
(四)加强招商引资和服务外包
加大对国外高端产业的招商工作,有序地进行生产性服务产业的转移,提高对跨国公司的吸引力;借鉴其他发展中国家在服务外包方面取得的经验,加强信息数据的处理与人力资源和金融后台的服务,积极承接相关技术研发与设计的外包服务,推动相关区域集群的发展,提高产业的服务能力。
四、结束语
工资成本上升对中国制造业进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具有两面性,虽然过度上升会带来一定的消极作用。但是只要企业积极的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应对相应的措施,工资成本的上涨同时可以有效的促进我国制造产业结构的升级、降低外贸进出口的风险、改善进出口的环境,增强我国制造业进出口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环.我国工资水平对出口竞争力影响的理论与实证分析——以制造业为例[D].山东大学,2011
[2]金三林,朱贤强.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J].开放导报,2013,(1):42-47
关键词:劳动力成本;制造业;进出口;影响
新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实现了飞速的增长。并借由制造业的发展成为“世界工厂”,其中广大的劳动力和低廉的劳动成本是最重要的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劳动的工资需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对制造业的进出口竞争带来不小的影响。
一、制造业的工资成本的变动情况
在进入新世纪之后的十年中,以城镇单位的年平均工资来说,工人的工资由10834元人民币变动为36530元,实际平均增幅达到12.4%。当中制造业的劳动者工资由9891元人民币增长为30926元,实际的增长速率达到了11%。这样的数据明确的反映出我国劳动力的工资成本不断增加(见表一)。根据美国学者的相关研究显示,中国的劳动力工资成本已经高于其他7个亚洲国家。其中孟加拉国的劳动力工资成本不足中国上海的五分之一。
目前,可以将工资成本上升分為三种情况:第一是工资成本快速上升的制造业,年工资增长率发高于11%。主要包括食品、农副食品与饮料加工制造业、废弃产品的回收加工业、木竹藤棕草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造业等;第二是工资成本中速上升的制造业,其工资的年平均增长率在10%-11%之间。主要是通信设备、电子设备制造业、家具服装制造业、文体、化工、交通、医药设备等产业;第三是工资成本低速上升的制造业,其工资年平均增长率在10%以下,主要有石油、烟草以及金属制造业等。
表一:中国制造业工人的工资变化趋势
二、工资成本上涨对制造业进出口的影响
(一)工资成本上升影响产业结构
因为大多数的制造业依靠低工资获得盈利,对产品的研发和创新不足。而工资的持续上涨、劳动力成本提高,必然要求低端行业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首先就是对技术和设备进行更新,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从工资成本上升的趋势来看,中部很有可能出现新的制造业基地。企业考虑到劳动力的成本和投资环境,产业将逐渐由沿海向内陆地区转移;虽然部分加工制造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在竞争环境的前提下,可以推动企业对传统产业技术进行升级,促进制造业向高科技、创新型的方向发展;最后工资成本的上升让劳动者的收入提高,有助于提高我国工人的素质。
(二)工资成本上升影响贸易进出口
工资成本的上升导致产品的原材料和劳动成本提高,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出厂价格,而成本的增加致使产品的市场价格上升。制造业的出口分为一般贸易出口加工贸易出口,其中一般贸易出口依靠本国的原材料和劳动力;而加工贸易出口使用本国的劳动力,较少利用原材料。通过表二可以得知,加工贸易受到工资成本上升的影响较低,而一般贸易出口受到的影响较大。
表二:工资成本上升对制造业出口生产成本的影响
三、应对工资成本上涨的对策
工资成本上升会导致行业成本的增加,对价格和产业的竞争带来相应的影响。但是同时也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与产品的附加值的提升。所以,面对中国制造业工资成本不断增加,需要正确合理的认识其带来的问题和积极性,通过相关手段,发挥出产业的竞争优势。
(一)提高劳动者素质
当前,制造行业中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较低,其职业道德素质也不强,影响到生产产品的质量。所以需要加强对制造行业工人的职业技能培训和道德素质的教育,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
(二)积极引进新技术新设备
加大对新型设备与技术的投资,使用资本与技术替代劳动。由于工资成本的上涨,许多制造行业已经开始使用先进的设备替代劳动力。这需要各级政府的支持:首先建立相关的财政税收体系,降低企业的税收成本;其次完善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促进金融机构对企业设备、技术的投资活动。适当的发展设备租赁行业,促进企业技术的升级和产业结构的优化。
(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企业应当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走品牌化的路线。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产品。减少价格档次低、利润少的产品的出口,通过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增加自有产品的出口以提高行业的综合竞争力。
(四)加强招商引资和服务外包
加大对国外高端产业的招商工作,有序地进行生产性服务产业的转移,提高对跨国公司的吸引力;借鉴其他发展中国家在服务外包方面取得的经验,加强信息数据的处理与人力资源和金融后台的服务,积极承接相关技术研发与设计的外包服务,推动相关区域集群的发展,提高产业的服务能力。
四、结束语
工资成本上升对中国制造业进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具有两面性,虽然过度上升会带来一定的消极作用。但是只要企业积极的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应对相应的措施,工资成本的上涨同时可以有效的促进我国制造产业结构的升级、降低外贸进出口的风险、改善进出口的环境,增强我国制造业进出口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环.我国工资水平对出口竞争力影响的理论与实证分析——以制造业为例[D].山东大学,2011
[2]金三林,朱贤强.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J].开放导报,2013,(1):4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