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阅读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Fairy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具有较强个性化色彩的一种活动。阅读的过程就是从文字系统中提取信息的过程,也就是将看到的书面语言感悟、体验、内化,继而转换成自己富有个性色彩的语言。那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来提高学生的主体性?
   首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上下工夫,培养思考问题的创造性。
   学生读书“常读常新”,“新”的来源是常读、熟读、对基础问题有共同认识。如果基本问题内涵没有搞清楚,处于囫囵吞枣状态,就不可能有新见识,学生阅读的主体性也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常表现为两种倾向:一是读不懂,面对文本,不知所云:二是读不出,即有所悟却茶壶里煮饺子——倒(道)不出。读不懂,是因为缺少必要的文化储备和资源支持:读不出,大多是处于个体心理障碍。
   因此,首要问题是扫除学生心理障碍,培养学生阅读自信心。营造和谐氛围,激发学生阅读欲望。要确保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必须发扬教学民主,为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创造条件。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应追求教学艺术。在现代化的教育理论指引下,幽默的语言,亲切的态度,以及精心的课前准备,与学生共同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敢想,敢说。
   其次,在阅读教学中应注意内引外联,培养学生阅读的主动性。
   语文学习的全过程应该包括两个方面,即除了课内还有课外。从内容上来说“课内”是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起点,也是主阵地。“课外阅读”是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有益拓展,延伸。从形式上来说,课内的指导就是为了课外的不指导,我们就是要通过课堂阅读的习惯养成与方法引导,逐步建构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能力,从而达到能自主有效的进行课外个性化阅读的目标。
   阅读教学中,应有意识地联系生活,我们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一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通过课内个性化阅读教学实践,我们要将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步根植于学生身心,使学生的阅读行为成为个性化的自觉行为。
   二是进行科学的方法指导。新课标也指出阅读教学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精读,略读,泛读和浏览。
   再次,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主体性阅读教学。
   兴趣是一切学习的源泉。实践证明,学生对某门学科有了兴趣,就会自觉地动脑筋,积极的学习。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的进行学习。才能在学习中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学生阅读的主动态度和参与意识不会自然形成的。它必须通过教师长期不懈的培养。课堂教学是阅读教学的主渠道,使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表现欲,鼓励学生勤思考,多提问,不断发现和探索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应包办,而应注意诱导和启发,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让学生多讨论。
   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就要为学生创设一种浓厚的阅读氛围。创设一定的阅读条件。搭建一些展示自我阅读成果的平台和交流沟通的平台,并且在对学生的评价中学会赏识与鼓励,不断给学生以成就感,从而真正使他们感受到阅读的快乐与自信。
   但由于学生的年龄、性别、生活环境、性格特征等不同,所表现出来的兴趣爱好也各不相同。作为教师,对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不同兴趣爱好要在尊重的大前提下进行理性的辨析,并给予相应的引领。一是要扭错为正。比如中学时期正值人生的懵懂时期,极易对一些低级趣味的书刊产生兴趣,这就要教师及时加以引导,使他们远离低俗,积极阅读一些高雅的书籍。二是要拓宽范围。据当前的调查显示,许多中学生的阅读兴趣相对偏颇。三是引领深度。由于中学生的生活阅历相对肤浅,文化素养及认知水平相对偏低等因素,他们对文本的兴趣往往仅停止在一个浅层面上,过多的是感性化的认识,个性化的解读往往带有片面性、直观性、过激情但等局限性。这就要教师逐步引导他们学会从理性的、辩证的、审美的角度来解读文本,从而感受各类作品的深层内涵,感受阅读素材的潜在魅力等,使他们避免阅读过程中的盲目性、随意性,从而真正提高阅读的质量和实效。
   另外,文本阅读的各种方法的灵活运用,使学生对文本作品深入领会,便托起了学生阅读感知最终目标——学生的感知体验,独到见解,独特观点的呈现。学生阅读的主体性才真正得到发挥。
其他文献
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把创新教育渗透语文教学中呢?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我有这样几点体会:   一、启迪兴趣 为创新打开大门   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兴趣对求知对创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就是说,学习知识要有兴趣,如果学生情绪不高,兴味索然,心理
期刊
语文教育家于漪说:“语文课要上得美。优美的语言伴随着丰富的感情、精湛的思想流入学生的心田,带学生在美的世界里倘徉。让学生学得愉快,学得兴趣盎然,获得艺术享受。”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注重情感教育,把作品中的“情”移入学生心中,并带他们在优美的意境中尽情想象。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理解和感悟作品,以此达到比较满意的教学效果。   一、入情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本着“文质兼美”的原
期刊
现在的学生自尊心强而且心理脆弱,受到教师当众批评,常常是耿耿于怀,要不就破罐子破摔,干脆不听你的。但是无论是课堂还是自习,总有学生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更有甚者,不把教师放在眼里,我行我素。这样的情况,教师必须管,而当众批评的方法往往又适得其反,这真是个矛盾。   我所带的班里,有一位特有个性的学生,我暗自称他“小政客”。他对课本上的知识不求甚解,说太浅薄,整天不是钻研东周列国志,就是看清朝皇帝
期刊
现代社会,“浅阅读、快餐文化、电子书、读图时代”可谓甚嚣尘上。而作为教师,有责任在阅读方面指导学生。   一、营造氛围,培养兴趣   在学习现代诗歌单元时,为培养学生鉴赏现代诗歌的能力,可以让学生选一首自己喜欢的诗并对这首诗进行鉴赏,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然后让每个小组推选出代表在班里交流,再从选手中选出综合素质好的学生参加“年级诗歌朗诵风采大赛”,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活动中,学生会将歌颂祖
期刊
1.积极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   “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我首先教导学生要爱我们这个大家庭,就像爱自己的家一样!其次每个人都要有乐观、自信的心态。比如平时,我经常教学生每天出宿舍前对着镜子微笑,保持灿烂的笑容,并对自己说:“今天,我真棒!”;要学生每天临睡前,“放电影”反省一下:今天我学到了什么?我为班级做到些什么?我还有什么做得不好的地方?”看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再次经常开展文体活动,利用如
期刊
一、讨论设计学习过程,做好预习   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因此,在学习新课文之前,让学生通过自学,一起讨论设计体验学习过程,既激发了学生探索的兴趣,又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在课前用尽可能多的时间让学生通过自学,感知课文。在布置预习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问题,同时要把问题加入学习预案中去。然后指导学生去查阅资料,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这一环节是学生独立自主
期刊
魏书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走入学生的心灵世界中去,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广阔而又迷人的新天地,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都会在那里找到答案。”   那么怎样才能走进学生心灵,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呢?   我觉得班主任的爱与宽容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也是抚慰学生心灵的良药。   第一剂良药是送给心理或者生理上存在缺陷的弱势群体。   马斯洛认为,每个人都有爱和尊重的需要,后进生也一样需要阳光和
期刊
一、增强意识   中学阶段虽对学生写作阅读鉴赏能力有过要求,但在实际教学中因存在教学费时长效果差的问题,故未引起教师足够重视,且在教学过程中缺少安排合理性,有极大随意性,而学生思想中不够重视,甚至是漠视,认为作文提高并非是一朝一夕,收效慢,而作文训练又与考试题存在极大不一致,故在平常写作中就不积极参与,只在考试时拼凑而成。因而作文教学收效甚微。   基于上述原因,首先要提高作文教学重要性的思想
期刊
一、多媒体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人机交互是多媒体计算机的显著特点,多媒体计算机可以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声色并茂的、感染力强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这种交互方式对于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兴趣是一个人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特征,是学生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一个对学科知识无兴趣或无需要的学生是很难持久
期刊
我们讲得较多的是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却忽视了课堂中的生生互动,其实生生互动同样很重要。生生互动是指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在课堂中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相互激励、相互评价、相互反馈、合作与竞争等方面。心理学研究表明,同伴之间的交往对学生无论是智力还是个性的发展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现实的课堂,生生互动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下面我简单谈谈,生生互动的内容和怎样实现语文课堂中的生生互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