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山水田园诗自陶渊明、谢灵运开创以来,就确立了热爱自然、向往隐逸两大基本内容。到了蓬勃向上、开放包容、佛学成熟的盛唐时期,其增添了包括时代风貌和禅宗理趣在内的时代内容。在盛唐,随着山水田园诗与众题材的交汇,其思想又增加了许多拓展内容:相思、咏物抒怀、追慕先贤、思念友人等恒常话题。该文将通过对具体诗文的归类解读,具体阐述盛唐山水诗“蔚若朝霞烂”的丰富思想内容。
关键词:山水田园诗;盛唐;丰富思想内容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0)24-0019-02。
由东晋陶渊明、南朝谢灵运开创的山水田园诗,在盛唐时间发展到鼎盛。这种繁盛表现在思想内容上,便是“蔚若朝霞烂”[1]的极大丰富性。这不仅是山水田园诗内部接续发展与外部空间拓展的产物,还要归功于经济繁荣、政治稳定、文化开放的盛唐风貌。本文将从基本内容、时代内容、拓展内容三个方面阐述盛唐山水田园诗极丰富的思想内容:
1基本内容
山水田园诗之所以成为一个独立的诗歌派别,就在于其以山水田园为主要审美对象。这种对山水景观的细腻摹写、对田园生活的热情描绘,本身就需要并衍生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的向往。即便在盛唐时期,其思想内涵依然承袭着这样的基本内容。
1.1热爱自然
(1)钟情自然风景。
王维的《终南山》前三联诗通过远近景的视角交错调换,描绘出终南山整体景色。接着尾联“欲投人处宿”[2],表明作者欲留宿山中,待明日再游的意愿,此处作者用行动选择向我们传达了对终南山的钟情、热爱。储光义的《牧童词》中,首联的“不乱牧童心”,和尾联的“取乐须臾间”,皆以牧童的口吻,描绘出小牧童在放牧生活中怡然自得的心境。间接传达出作者对这种回归自然、恬淡闲适生活的向往与赞美。
杜甫的《水槛谴心二首(其一)》描绘了傍晚时刻微风细雨中的景色,表达了诗人闲适宁静的心情以及对清幽美好环境的喜爱。《江畔独步寻花(其六)》中用花“压枝低”、蝶“时时舞”、莺“恰恰啼”多种生机勃勃的动态景色写出诗人赏花时的喜悦,表现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殷切希望,对自然景色的钟情。
(2)眷恋田园。
王维《新晴野望》前三联描绘初夏时节雨过天晴后诗人所见的田园风光,尾联“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写农民突击农作,整首诗构成一幅充满生活气息又清新自然的田园画卷。在这个描写过程中,自然流露着诗人热爱自然、眷恋田园的情怀。
孟浩然《过故人庄》描绘了诗人应邀拜访老友,在优美的田园风光中与友人共同闲话家常的画面,呈现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田园风光图。尾联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似一句承诺,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无尽的喜爱和眷恋。
1.2向往隐逸
隐逸情怀随山水田园诗的独立而生,陶渊明的“守拙归园田”便是最好的写照。而盛唐时期由于礼遇隐士的独特风尚[3],使得向往隐逸的表达反而成为一种入仕途径,即所谓“终南捷径”。因此,盛唐时期的山水田园诗中隐逸情怀的抒发往往不一而足。略举几例观之:
王维的《渭川田家》前四联先是描写了初夏傍晚农村夕阳西下、农夫荷锄、牛羊回归等宁静和谐的景色,描绘出一幅诗情画意的田家生活图景。更在尾联中用“即此羡闲逸”直抒胸臆,表达对隐逸生活的无比艳羡。《山居秋暝》《积雨辋川庄作》两诗都是写诗人隐居辋川的闲情逸致的生活,将幽静闲适的隐逸生活与辋川娴静优美的自然风光结合起来,创造出物我相惬、情景交融的独特意境。《山居秋暝》中的尾联“王孙自可留”更是反用淮南小山《招隐士》,直白地表达出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描写诗人夜归鹿门山的所见所闻所感,并用“忽到庞龙栖隐处”表达对先贤庞德公行迹的追慕,决意归隐的心意。《晚泊浔阳望庐山》将叙事与状景相结合,勾勒出江山风景,抒发了诗人倾慕高僧慧远、向往隐居圣地的隐逸情怀。
基毋潜《春泛若耶溪》全诗前半部分以春江、月夜、花路、行舟等景物创造出优美寂静的境界,尾联两句“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则抒写了愿做持竿垂钓的隐者的隐逸情怀。
常建《三月寻李九庄》中“故人家在桃花岸”暗用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典故,表明友人身份为“隐士”,而观其友知其人,可见作者此处也表达了自己向往归隐生活的心绪。
2时代内容
盛唐时代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文化发达,展现出盛世昂扬的精神风貌。表现在诗歌思想上,即为积极向上的政治理想、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之情。盛唐又是一个佛学发展走向成熟的时代。当时,天台、三论、唯识诸宗已具备完整的理论体系,华严、禅宗确立了成熟的核心思想[4]。佛教所追求的“空”“寂”“閑”等境界又与山水田园如天作之合,时人多在山水田园之境中融入佛理禅机,使得诗歌内容充满禅宗理趣。
2.1政治理想
盛唐是一个热望建功立业的时代。文人们纷纷关心现实,济时用事,渴望实现政治理想。可分为三种:志存高远、怀才不遇、渴求援引。
(1)志存高远。
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水》一诗中赏风景自怜,写山水抒怀。以瀑布的风姿、神态自喻,写出诗人能力得皇帝肯定后的踌躇满志[5]。全诗洋溢着诗人豪情满怀的理想境界和政治抱负。
杜甫的《望岳》全诗前三联描写了泰山连绵不绝、高大挺拔的奇伟风光,字里行间洋溢着激昂蓬勃的朝气。末一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气概与雄心。
(2)怀才不遇。
李白《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用动态的动作反衬山林的清幽僻静,“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表达了诗人因怀才不遇而生的孤独感、寂寞感只能在大自然寻求抚慰的无情写照。 (3)渴求援引。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前四句写洞庭湖景色,后四句转入抒情。“端居耻圣明”是表达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想出世做一番事业的雄心抱负。“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化用姜尚得遇周文王后辅佐姬昌成就霸业的典故,来表达自己强烈的求荐之意。
2.2热爱祖国山河
李白《望庐山瀑布》中“挂”字化动为静,赞颂了大自然的神奇伟力,“风”字将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写出山之高峻显翘,水流之势不可挡。全诗用夸张、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描写,表达出诗人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赞叹和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望天门山》中描写天门山雄起壮观、江水浩荡奔腾的气势,同样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展现了作者对祖国山川由衷的赞美。与之相似,杜甫《望岳》将泰山钟灵毓秀的瑰丽风景淋漓尽致地描绘出来,从而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高度赞美与无限热爱。
2.3禅宗理趣
有些诗句本身蕴含禅宗理趣,如王维《终南别业》中“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中表现了一种“随缘任化”的佛学思想和“可悟处世事变之无穷”[6]中所说色即是空、万物皆空、万物本无永恒等的佛理。
有些诗歌不直接出现佛语,却也蕴含着无限的机趣。如王维《竹里馆》中描绘的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独”然自得和《辛夷坞》中“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的“寂”灭悲喜都是佛家所追求的空灵境界的独特呈现。《过香积寺》一诗由远到近、由景入情,从“入云峰”,到“空潭曲”逐步接近香积寺,最后吐露“安禅制毒龙”的情思。通过钟声雨声增,以动衬静,添了深山丛林的僻静之感。整首诗描绘出了无烦忧的寂静禅境。基毋潜《过融上人兰若》通过访友不遇的感受以及上山下山的行程,巧妙地写出山寺景致和山间幽寂的氛围。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描绘禅院优幽美绝世的居处,营造出空门忘情尘俗的意境。
3拓展内容
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已渐趋成熟,其书写空间也不断外延,呈现出与多种题材融汇的繁荣景象。由于交汇后,叙事、议论、状物、写景多种功能的担任,山水田园诗的思想内涵出现了许多拓展内容。
3.1相思爱情
储光义《钓鱼湾》写一个青年小伙子以“垂钓”为掩护,在风光宜人的钓鱼湾焦急地等待情人的到来。“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用双关语,表面上是钓鱼时怀疑水浅没有鱼上钩,看见荷叶摇晃才得知水中鱼受惊游散了,实则暗喻小伙子约会成败难卜。“疑水浅”无鱼是担心路程艰难,姑娘可能来不成,见“荷动”,是误以为姑娘划船赴约,不觉眼前一亮,知原是“鱼散”,则心生失望怅惘。尾联“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更是直接把爱情之思显露无余。此诗将男子等待情人赴约时的焦灼期待与隐隐疑虑表现得生动细腻[7],成功用山水田园之景拓写了爱情话题,相思之情。
3.2咏物抒情
储光义《咏山泉》既是一首山水诗,又是一首托物言志的咏物诗。该诗采用拟人手法,将山泉“不知名”“无人问”“常自清”的一系列特点用以自喻,表达诗人崇尚恬淡自然、飘逸出俗的高洁境界。
杜甫《水槛遣心二首(其二)》前两联写景,后两联言志。通过对比夜雨与天晴,衬托晴朗天气的可贵,接着抒发自己郁郁不得志的处境,对身世遭遇的无奈。
3.3追慕先贤
李白《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写诗人独自在谢眺楼上眺望时,面谢眺当年吟赏过的山川,缅怀这位前代诗人的悲剧一生,表现诗人在政治上的彷徨苦闷。
3.4思念友人
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从清秋季节登高出发,表达诗人对友人张武的思念。三四句直点主题,用“相望”二字写出诗人因思念而登山,远望却望不见游人,只见北雁南飞的情景。全诗以情景交融的手法,写清秋山色惹人泛起淡淡哀愁,使得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愈发浓郁,挥之不去。
综观全文,本文从基本内容、时代内容和拓展内容三大部分入手,对盛唐山水田园诗具体诗文进行了分类解读,从而展现了其思想内容“蔚若朝霞烂”的极大丰富性。
參考文献
[1](西晋)陆云著.陆机文集[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
[2](清)蘅塘退士选.金性尧注.金文男辑评.唐诗三百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中国古代文学史》编写组编.中国古代文学史.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4]《中国古代文学史》编写组编.中国古代文学史.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5]金艳.张说、张九龄山水诗比较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9.12.
[6]俞陛云著.语文教师小丛书:诗境浅说[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
[7]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唐诗(历代名诗鉴赏)[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8.
(责编:王锦)
关键词:山水田园诗;盛唐;丰富思想内容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0)24-0019-02。
由东晋陶渊明、南朝谢灵运开创的山水田园诗,在盛唐时间发展到鼎盛。这种繁盛表现在思想内容上,便是“蔚若朝霞烂”[1]的极大丰富性。这不仅是山水田园诗内部接续发展与外部空间拓展的产物,还要归功于经济繁荣、政治稳定、文化开放的盛唐风貌。本文将从基本内容、时代内容、拓展内容三个方面阐述盛唐山水田园诗极丰富的思想内容:
1基本内容
山水田园诗之所以成为一个独立的诗歌派别,就在于其以山水田园为主要审美对象。这种对山水景观的细腻摹写、对田园生活的热情描绘,本身就需要并衍生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的向往。即便在盛唐时期,其思想内涵依然承袭着这样的基本内容。
1.1热爱自然
(1)钟情自然风景。
王维的《终南山》前三联诗通过远近景的视角交错调换,描绘出终南山整体景色。接着尾联“欲投人处宿”[2],表明作者欲留宿山中,待明日再游的意愿,此处作者用行动选择向我们传达了对终南山的钟情、热爱。储光义的《牧童词》中,首联的“不乱牧童心”,和尾联的“取乐须臾间”,皆以牧童的口吻,描绘出小牧童在放牧生活中怡然自得的心境。间接传达出作者对这种回归自然、恬淡闲适生活的向往与赞美。
杜甫的《水槛谴心二首(其一)》描绘了傍晚时刻微风细雨中的景色,表达了诗人闲适宁静的心情以及对清幽美好环境的喜爱。《江畔独步寻花(其六)》中用花“压枝低”、蝶“时时舞”、莺“恰恰啼”多种生机勃勃的动态景色写出诗人赏花时的喜悦,表现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殷切希望,对自然景色的钟情。
(2)眷恋田园。
王维《新晴野望》前三联描绘初夏时节雨过天晴后诗人所见的田园风光,尾联“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写农民突击农作,整首诗构成一幅充满生活气息又清新自然的田园画卷。在这个描写过程中,自然流露着诗人热爱自然、眷恋田园的情怀。
孟浩然《过故人庄》描绘了诗人应邀拜访老友,在优美的田园风光中与友人共同闲话家常的画面,呈现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田园风光图。尾联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似一句承诺,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无尽的喜爱和眷恋。
1.2向往隐逸
隐逸情怀随山水田园诗的独立而生,陶渊明的“守拙归园田”便是最好的写照。而盛唐时期由于礼遇隐士的独特风尚[3],使得向往隐逸的表达反而成为一种入仕途径,即所谓“终南捷径”。因此,盛唐时期的山水田园诗中隐逸情怀的抒发往往不一而足。略举几例观之:
王维的《渭川田家》前四联先是描写了初夏傍晚农村夕阳西下、农夫荷锄、牛羊回归等宁静和谐的景色,描绘出一幅诗情画意的田家生活图景。更在尾联中用“即此羡闲逸”直抒胸臆,表达对隐逸生活的无比艳羡。《山居秋暝》《积雨辋川庄作》两诗都是写诗人隐居辋川的闲情逸致的生活,将幽静闲适的隐逸生活与辋川娴静优美的自然风光结合起来,创造出物我相惬、情景交融的独特意境。《山居秋暝》中的尾联“王孙自可留”更是反用淮南小山《招隐士》,直白地表达出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描写诗人夜归鹿门山的所见所闻所感,并用“忽到庞龙栖隐处”表达对先贤庞德公行迹的追慕,决意归隐的心意。《晚泊浔阳望庐山》将叙事与状景相结合,勾勒出江山风景,抒发了诗人倾慕高僧慧远、向往隐居圣地的隐逸情怀。
基毋潜《春泛若耶溪》全诗前半部分以春江、月夜、花路、行舟等景物创造出优美寂静的境界,尾联两句“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则抒写了愿做持竿垂钓的隐者的隐逸情怀。
常建《三月寻李九庄》中“故人家在桃花岸”暗用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典故,表明友人身份为“隐士”,而观其友知其人,可见作者此处也表达了自己向往归隐生活的心绪。
2时代内容
盛唐时代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文化发达,展现出盛世昂扬的精神风貌。表现在诗歌思想上,即为积极向上的政治理想、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之情。盛唐又是一个佛学发展走向成熟的时代。当时,天台、三论、唯识诸宗已具备完整的理论体系,华严、禅宗确立了成熟的核心思想[4]。佛教所追求的“空”“寂”“閑”等境界又与山水田园如天作之合,时人多在山水田园之境中融入佛理禅机,使得诗歌内容充满禅宗理趣。
2.1政治理想
盛唐是一个热望建功立业的时代。文人们纷纷关心现实,济时用事,渴望实现政治理想。可分为三种:志存高远、怀才不遇、渴求援引。
(1)志存高远。
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水》一诗中赏风景自怜,写山水抒怀。以瀑布的风姿、神态自喻,写出诗人能力得皇帝肯定后的踌躇满志[5]。全诗洋溢着诗人豪情满怀的理想境界和政治抱负。
杜甫的《望岳》全诗前三联描写了泰山连绵不绝、高大挺拔的奇伟风光,字里行间洋溢着激昂蓬勃的朝气。末一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气概与雄心。
(2)怀才不遇。
李白《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用动态的动作反衬山林的清幽僻静,“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表达了诗人因怀才不遇而生的孤独感、寂寞感只能在大自然寻求抚慰的无情写照。 (3)渴求援引。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前四句写洞庭湖景色,后四句转入抒情。“端居耻圣明”是表达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想出世做一番事业的雄心抱负。“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化用姜尚得遇周文王后辅佐姬昌成就霸业的典故,来表达自己强烈的求荐之意。
2.2热爱祖国山河
李白《望庐山瀑布》中“挂”字化动为静,赞颂了大自然的神奇伟力,“风”字将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写出山之高峻显翘,水流之势不可挡。全诗用夸张、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描写,表达出诗人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赞叹和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望天门山》中描写天门山雄起壮观、江水浩荡奔腾的气势,同样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展现了作者对祖国山川由衷的赞美。与之相似,杜甫《望岳》将泰山钟灵毓秀的瑰丽风景淋漓尽致地描绘出来,从而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高度赞美与无限热爱。
2.3禅宗理趣
有些诗句本身蕴含禅宗理趣,如王维《终南别业》中“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中表现了一种“随缘任化”的佛学思想和“可悟处世事变之无穷”[6]中所说色即是空、万物皆空、万物本无永恒等的佛理。
有些诗歌不直接出现佛语,却也蕴含着无限的机趣。如王维《竹里馆》中描绘的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独”然自得和《辛夷坞》中“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的“寂”灭悲喜都是佛家所追求的空灵境界的独特呈现。《过香积寺》一诗由远到近、由景入情,从“入云峰”,到“空潭曲”逐步接近香积寺,最后吐露“安禅制毒龙”的情思。通过钟声雨声增,以动衬静,添了深山丛林的僻静之感。整首诗描绘出了无烦忧的寂静禅境。基毋潜《过融上人兰若》通过访友不遇的感受以及上山下山的行程,巧妙地写出山寺景致和山间幽寂的氛围。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描绘禅院优幽美绝世的居处,营造出空门忘情尘俗的意境。
3拓展内容
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已渐趋成熟,其书写空间也不断外延,呈现出与多种题材融汇的繁荣景象。由于交汇后,叙事、议论、状物、写景多种功能的担任,山水田园诗的思想内涵出现了许多拓展内容。
3.1相思爱情
储光义《钓鱼湾》写一个青年小伙子以“垂钓”为掩护,在风光宜人的钓鱼湾焦急地等待情人的到来。“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用双关语,表面上是钓鱼时怀疑水浅没有鱼上钩,看见荷叶摇晃才得知水中鱼受惊游散了,实则暗喻小伙子约会成败难卜。“疑水浅”无鱼是担心路程艰难,姑娘可能来不成,见“荷动”,是误以为姑娘划船赴约,不觉眼前一亮,知原是“鱼散”,则心生失望怅惘。尾联“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更是直接把爱情之思显露无余。此诗将男子等待情人赴约时的焦灼期待与隐隐疑虑表现得生动细腻[7],成功用山水田园之景拓写了爱情话题,相思之情。
3.2咏物抒情
储光义《咏山泉》既是一首山水诗,又是一首托物言志的咏物诗。该诗采用拟人手法,将山泉“不知名”“无人问”“常自清”的一系列特点用以自喻,表达诗人崇尚恬淡自然、飘逸出俗的高洁境界。
杜甫《水槛遣心二首(其二)》前两联写景,后两联言志。通过对比夜雨与天晴,衬托晴朗天气的可贵,接着抒发自己郁郁不得志的处境,对身世遭遇的无奈。
3.3追慕先贤
李白《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写诗人独自在谢眺楼上眺望时,面谢眺当年吟赏过的山川,缅怀这位前代诗人的悲剧一生,表现诗人在政治上的彷徨苦闷。
3.4思念友人
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从清秋季节登高出发,表达诗人对友人张武的思念。三四句直点主题,用“相望”二字写出诗人因思念而登山,远望却望不见游人,只见北雁南飞的情景。全诗以情景交融的手法,写清秋山色惹人泛起淡淡哀愁,使得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愈发浓郁,挥之不去。
综观全文,本文从基本内容、时代内容和拓展内容三大部分入手,对盛唐山水田园诗具体诗文进行了分类解读,从而展现了其思想内容“蔚若朝霞烂”的极大丰富性。
參考文献
[1](西晋)陆云著.陆机文集[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
[2](清)蘅塘退士选.金性尧注.金文男辑评.唐诗三百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中国古代文学史》编写组编.中国古代文学史.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4]《中国古代文学史》编写组编.中国古代文学史.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5]金艳.张说、张九龄山水诗比较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9.12.
[6]俞陛云著.语文教师小丛书:诗境浅说[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
[7]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唐诗(历代名诗鉴赏)[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8.
(责编:王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