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感教学是指教师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通过激发、调动和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促进教学活动积极化的过程。情感教学法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各种途径创设情感氛围,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激发学习兴趣,理解相关原理,培养学生情感和规范学生行为的一种教学方法。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教学有法是指教学时有法可依、有法可循。教无定法是指在实际教学中,没有固定不变的教学模式,同样的教学内容对于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学生,都可能采用完全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贵在得法是指每种教学方法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有各自的优点、缺陷和适用范围,超出了这个范围就不适用了。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接受能力以及自己的教学风格,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现代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的成功,80%取决于非智力因素──情感因素。情感作为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学生精神生活的主宰,是学生学好体育的催化剂,不容忽视。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今天,情感教学和情感教学法已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合理调节和充分利用情感,努力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完成新课程的三维教学目标。
一、情感教学与高中体育教学的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无论在学习活动的准备阶段、进行阶段或结束阶段,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是交织在一起的统一过程。在高中体育的教学过程中,良好的情感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情绪低落往往导致伤害事故频频发生,如在器械体操的教学训练中,有的学生可能因为近日有不顺心的事,情绪低落,精神不集中,练习起来很可能动作不准确,或完成不了动作。如果教师不能及时了解情况,及时开展有效的情感引领,很有可能无法实现教学目标,甚至很有可能发生伤害事故。
高中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有所不同的是,体育教学中,学生要参加走、跑、跳、投等各项基本活动,除了要学习体育的基础知识外,还要掌握各种运动技能,所承受的身心负荷远远高于其他任何学科。这就要求学生要调动更大、更多的生理和心理能量。只有在良好的情感状态下,学生才能情绪热烈、积极性高、注意集中、观察敏锐、肌肉用力准确、运动表象清晰、思维活跃、记忆深刻,技术动作才能完成得更加出色。由此可见,与其他学科相比,情感教学与高中体育教学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情感教学既是教学安全的保障,又是教学效率的保障。
二、情感教学对高中体育教师的要求
既然情感教学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不可低估的,这对高中体育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为严峻的挑战。要想成功有效地开展情感教学,教师首先必须充满情感,让学生从教师身上感受到一种无处不在的情绪感染;其次,教师必须不断充实自己,在教学工作中以深厚的教育教学基本功武装自己的思想头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向学生传达出丰富的教学情感,进而大幅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开展情感教学,不仅要求教师要懂得关注学生的情绪、感觉和感受,更要懂得心理学的基本知识,懂得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懂得细致入微地了解每一个学生,倾听、关注、关心和关爱每一个学生的情绪、感情、趣味、价值观、人格、意志、态度等各个层面的发展。实施情感教学,不仅要求教师要协调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更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情绪感染,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让他们在无声无息中受到教育,得到完善。还要求教师在课堂内外尊重和培养每一个学生的社会品质,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提高他们的自我调控和社会适应能力,以促进学生个体和整体的健康和谐发展。
三、情感教学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实施途径
结合高中体育的学科特色,教师该怎样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怎样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呢?我认为,以下几点做法算是情感教学的一些有效途径:
(一)、把握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每时每刻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创新各种教学手段以引起师生的情感共鸣,对学生产生有效的正强化效应。教师要以良好、稳定的情绪,上好每一堂课,对待每一个学生,用微笑的表情、期待的眼神、温和的语言、赞许的动作、饱满的热情和真诚的关爱去温暖每一名学生,感化每一名学生。这样才能换来学生的信任、尊敬和爱戴,才能得到学生的情感,才能更为有效的开展体育教学工作。
(二)、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实验证明,每位学生都期望受到注意、赏识和尊重。在高中阶段,学生在体育方面已经呈现出一定的差距,有的同学与生俱备的运动能力逐步显现,逐渐在各项运动中脱颖而出,出类拔萃;而另一些运动能力稍弱的同学可能开始逐步地惧怕体育,逃避体育。高中体育教学的根本任务并不在于造就体育顶尖人才,而在于调动学生参与运动,掌握必备的运动技能,从而达到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健康,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进而推动全民运动的进程。所以,教师要以对待体育的满腔激情来感染学生,耐心诚恳地启发、诱导学生,使他们增强体育运动的兴趣和信心,让他们从关注体育赛事中领略运动的魅力,领略运动的乐趣。
(三)、注重体态姿势的运用,在动作示范和技术指导中加大情感投入。高中体育与其他学科最大的不同,莫过于大量的动作示范和技术指导。一方面,动作示范具有鲜明的直观性,随时影响着学生的心理。所以,教师在动作示范时,切勿随意,不仅要动作准确有力,更要情绪饱满,富有亲切感。另一方面,对体操类、球类教学时,教师要进行耐心的技术指导,对于动作较为标准的,要投以赞许的眼神,让他们集中精神,揣摩动作要领,积极自信地去完成下一个动作。对于动作不到位的学生,教师要帮助学生查找原因,轻轻地帮助学生纠正动作,在举手投足间向学生传递信任和关爱,实现成功的情感教学。反之,学生可能会内心受挫,伤了自尊心,引发自卑感,丧失信心,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反感教师,厌恶体育。
综上所述,情感教学是教育的根本,是素质教育和新课程对教学的要求。如今,情感教学已逐渐成为完整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情感如春雨一般“润物细无声”,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感情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方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作为一名具有先进教学理念的高中体育教师,我将一如既往,积极致力于党和国家的高中体育教育事业,努力实施有效的情感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态下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主体意识,调动其积极性,帮助学生提高体育的基础知识和运动的基本技能;利用情感辐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自身的教学情感与学生的学习情感产生共鸣,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教学有法是指教学时有法可依、有法可循。教无定法是指在实际教学中,没有固定不变的教学模式,同样的教学内容对于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学生,都可能采用完全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贵在得法是指每种教学方法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有各自的优点、缺陷和适用范围,超出了这个范围就不适用了。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接受能力以及自己的教学风格,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现代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的成功,80%取决于非智力因素──情感因素。情感作为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学生精神生活的主宰,是学生学好体育的催化剂,不容忽视。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今天,情感教学和情感教学法已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合理调节和充分利用情感,努力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完成新课程的三维教学目标。
一、情感教学与高中体育教学的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无论在学习活动的准备阶段、进行阶段或结束阶段,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是交织在一起的统一过程。在高中体育的教学过程中,良好的情感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情绪低落往往导致伤害事故频频发生,如在器械体操的教学训练中,有的学生可能因为近日有不顺心的事,情绪低落,精神不集中,练习起来很可能动作不准确,或完成不了动作。如果教师不能及时了解情况,及时开展有效的情感引领,很有可能无法实现教学目标,甚至很有可能发生伤害事故。
高中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有所不同的是,体育教学中,学生要参加走、跑、跳、投等各项基本活动,除了要学习体育的基础知识外,还要掌握各种运动技能,所承受的身心负荷远远高于其他任何学科。这就要求学生要调动更大、更多的生理和心理能量。只有在良好的情感状态下,学生才能情绪热烈、积极性高、注意集中、观察敏锐、肌肉用力准确、运动表象清晰、思维活跃、记忆深刻,技术动作才能完成得更加出色。由此可见,与其他学科相比,情感教学与高中体育教学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情感教学既是教学安全的保障,又是教学效率的保障。
二、情感教学对高中体育教师的要求
既然情感教学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不可低估的,这对高中体育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为严峻的挑战。要想成功有效地开展情感教学,教师首先必须充满情感,让学生从教师身上感受到一种无处不在的情绪感染;其次,教师必须不断充实自己,在教学工作中以深厚的教育教学基本功武装自己的思想头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向学生传达出丰富的教学情感,进而大幅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开展情感教学,不仅要求教师要懂得关注学生的情绪、感觉和感受,更要懂得心理学的基本知识,懂得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懂得细致入微地了解每一个学生,倾听、关注、关心和关爱每一个学生的情绪、感情、趣味、价值观、人格、意志、态度等各个层面的发展。实施情感教学,不仅要求教师要协调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更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情绪感染,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让他们在无声无息中受到教育,得到完善。还要求教师在课堂内外尊重和培养每一个学生的社会品质,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提高他们的自我调控和社会适应能力,以促进学生个体和整体的健康和谐发展。
三、情感教学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实施途径
结合高中体育的学科特色,教师该怎样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怎样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呢?我认为,以下几点做法算是情感教学的一些有效途径:
(一)、把握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每时每刻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创新各种教学手段以引起师生的情感共鸣,对学生产生有效的正强化效应。教师要以良好、稳定的情绪,上好每一堂课,对待每一个学生,用微笑的表情、期待的眼神、温和的语言、赞许的动作、饱满的热情和真诚的关爱去温暖每一名学生,感化每一名学生。这样才能换来学生的信任、尊敬和爱戴,才能得到学生的情感,才能更为有效的开展体育教学工作。
(二)、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实验证明,每位学生都期望受到注意、赏识和尊重。在高中阶段,学生在体育方面已经呈现出一定的差距,有的同学与生俱备的运动能力逐步显现,逐渐在各项运动中脱颖而出,出类拔萃;而另一些运动能力稍弱的同学可能开始逐步地惧怕体育,逃避体育。高中体育教学的根本任务并不在于造就体育顶尖人才,而在于调动学生参与运动,掌握必备的运动技能,从而达到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健康,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进而推动全民运动的进程。所以,教师要以对待体育的满腔激情来感染学生,耐心诚恳地启发、诱导学生,使他们增强体育运动的兴趣和信心,让他们从关注体育赛事中领略运动的魅力,领略运动的乐趣。
(三)、注重体态姿势的运用,在动作示范和技术指导中加大情感投入。高中体育与其他学科最大的不同,莫过于大量的动作示范和技术指导。一方面,动作示范具有鲜明的直观性,随时影响着学生的心理。所以,教师在动作示范时,切勿随意,不仅要动作准确有力,更要情绪饱满,富有亲切感。另一方面,对体操类、球类教学时,教师要进行耐心的技术指导,对于动作较为标准的,要投以赞许的眼神,让他们集中精神,揣摩动作要领,积极自信地去完成下一个动作。对于动作不到位的学生,教师要帮助学生查找原因,轻轻地帮助学生纠正动作,在举手投足间向学生传递信任和关爱,实现成功的情感教学。反之,学生可能会内心受挫,伤了自尊心,引发自卑感,丧失信心,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反感教师,厌恶体育。
综上所述,情感教学是教育的根本,是素质教育和新课程对教学的要求。如今,情感教学已逐渐成为完整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情感如春雨一般“润物细无声”,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感情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方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作为一名具有先进教学理念的高中体育教师,我将一如既往,积极致力于党和国家的高中体育教育事业,努力实施有效的情感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态下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主体意识,调动其积极性,帮助学生提高体育的基础知识和运动的基本技能;利用情感辐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自身的教学情感与学生的学习情感产生共鸣,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