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点“情”思,乐学善悟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sces_w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过程与学生的认知因素与情意因素统一起来,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生成。语文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学生情感的激发、引导和生成,使语文课堂与生活紧密相连,成为学生感悟、体验、抒发、升华情感的阵地。
  关键词: 阅读教学 情意因素 激发 体验 升华
  现代阅读教学要求教师打破过去的那种重理性轻感性,重内容理解轻情感熏陶,重“标准化”的中心思想的概括轻学生个人的感受、体验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努力将教学与学生的认知因素和情意因素统一起来,突出人文因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生成。因此,把握课堂情感的切入点,重视感悟、强调个性体验应该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亮点,同时应该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
  一、回味情趣,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力量,是开发学生智能的一把金钥匙。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作者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对人生的感悟,充满作者的爱憎喜忧,充满生活气息。语文教学应该尽量还原生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阅读课文的强烈愿望。这样,才能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使他们都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让良好的开端成为成功的开始。如,在教学《纸奶奶的生日》这篇课文时,我先让学生说说平时过生日的情景,说到过生日,学生都显得很激动。于是我趁热打铁,邀请学生参加纸奶奶的生日宴会,过生日的愉快经历显然激发了学生对课文学习的极大兴趣,这节课的课堂气氛始终活跃,学生纷纷举起小手。
  二、再现情境,领会课文意境
  课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于时空距离,和学生的认识理解会有差距,成为学生阅读理解的障碍。要让学生喜学乐学,教学时应借助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悟、体验,带着情感阅读才能与文本产生共鸣,接受熏陶感染。例如《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描绘了如诗如画的桂林美景,但我在课前调查时发现,我所任教的班级学生多生长在农村小镇,平时既很少接触自然,更罕有外出旅游的机会,他们对桂林那样集“奇、秀、险”于一身的旖旎风光几乎没有感知,于是在课堂上我以带领学生去旅游为导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再现课文美景:画面上,深绿色的漓江水,从眼前伸向远方,平静而清澈。几只竹筏小船点缀其间,缓缓散开的涟漪给画面平添了几分生气,各种奇险秀丽的山峰沿江两岸次第展开……音乐声停了,学生还深深陶醉在桂林的美景之中,还沉浸在无穷无尽的遐思之中。情境的创设和情景的再现使学生获得了知识,提高了审美能力,消除了阅读障碍,使学生深入领会文章意境,并在此基础上展开想象和联想,使阅读真正成为一种诗意的旅行。
  三、体验情味,感悟语言魅力
  语文审美教育论认为,如果文章没有作者的情感倾注,如果在阅读中没有读者的情感伴随,那么文章“只是白纸上的黑色符号”而已。要引导学生捕捉语言文字背后的思想情感,教师要以课堂为起点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积极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寻找与文章内容相似的体验,这样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真正受到启迪。特级教师于漪指出:生活即语文,课文必须经过活化的处理,例子的功能才能发挥最佳功效。例如《月光曲》一课,皮鞋匠的妹妹在听完贝多芬弹完钢琴曲后激动地说:“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吗?”这一情景中的“激动”,很多同学都在生活中都体验过。我先让学生了解“激动”这个词的意思,而后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激动”的情感经历,最后因势利导,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把作者的情感表现出来。有了生活体验的情感基础,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变得更加深刻,朗读得特别声情并茂。
  四、内化情感,强调个性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个性化阅读的概念,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德国美学家姚斯也认为:“文学作品本身没有生命,是读者的阅读赋予了作品无穷的意义。”因此,阅读教学应该重视学生个性化的情感体验,教师不仅要允许并鼓励学生对同一问题发表不同看法,更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阅读,鼓励学生大胆地用不同形式呈现阅读体验。如教学《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时,学生之间就发生了很多有趣的分歧,如关于白发翁媪究竟在干什么,有的学生认为老两口在喝酒玩,可是班上有一个学生却坚定地认为是老头在喝酒,醉的是老头儿,而老太太是在旁边一边干家务活,一边和老头儿聊天,理由是女人一般不喝酒,男人才爱没事喝两杯;他家的爷爷也喜欢喝点小酒,他的奶奶和爷爷就经常这样,一个喝酒,一个在旁边一边唠叨,一边干家务活。课堂上蹦出的意外的插曲,是学生天真而率直的想象和思考,我没有扼杀学生这独特的思考,而是满怀热情地赞美了他对作品作出的独到评价。于是在谈到“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这句诗时,学生创造的火花又闪现了:有的学生认为小儿在剥莲蓬玩,而有的学生却认为小儿是在劳动——剥莲子卖,莲子可以卖钱。显然,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已经在独特的感悟中形成,他们正在鼓励和期待之中向着个性化阅读的目标靠拢。而独特的思考也使得他们有意识地将生活与文本紧密相连,主动积极地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内化、理解文字背后包含的思想、情思和意义。而在生活体验基础上形成的个性化的文本解读,也是最珍贵的、真正的、个性化的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的心不应该是真理的冷库,我极力要防止的最大惋惜,就是冷漠,缺乏热情。儿童内心冷若冰霜,来日必成为凡夫俗子。”真挚的情感正是人的本质最完满的体现。语文教师不仅要在情感中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在知识传授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发挥语文教学“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熏陶作用,使学生在充满情感的语文活动中,乐学善悟,提高语文能力。
  参考文献:
  [1]袁赛花.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三培养”.新课程(小学),2010(04).
  [2]蒋世远.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六大解放”.学生之友(小学版),2010(04).
  [3]赵俊.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探索与思考.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
其他文献
12月1日,又一个世界艾滋病日来临之际,我们采访了浙江省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郑伟副会长.世界卫生组织已提出“向零艾滋病迈进”,可是采访中得到的信息是:艾滋病离我们越来越近
摘 要: 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习文学作品,是“文学作品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应使文学作品教学返璞归真,让文学作品教学回归生活。生活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中,可通过“访一访,观察生活”、“演一演、再现生活”、“学一学、体验生活”等,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关键词: 文学作品 教学生活化 教学策略  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
高职院校的职业导向性较强,高职院校的课程内容大多数与学生的职业选择和职业能力培养有关,这是高职院校的重要特点之一.高职院校为社会各个行业都培养了具有专业能力和丰厚
在对计生药具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上很多人存在一个误区,那就是计生药具档案管理工作可有可无,时计生药具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其实,计生药具档案管理工作对计
教学是一个人成长的基础,每一位学员对学习都有不同程度的认识和理解,而作为成人的教育方式,就更需要灵活地教学方式以拓展成人的知识层面.因此就需要将原有的单一教学模式进
李玉梅1998年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农艺教育专业,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任黑龙江农垦广播电视学校北安分校现代农艺专业教师。工作中,李玉梅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她常常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
寓德育于教学中,是每个教师的职责,把德育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不仅是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的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而且是达到小学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教师只有恰当选择文本,创设与之相关的情境,构建合适的教育氛围,才能寓德育于语文知识能力的培养训练之中。  一、吃透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不是外加的任务,而是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在语言文字训练中进行渗透,使学生潜移默化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全国广电媒体也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每个省份在做强上星卫视的同时,不断扩充地面频道,形成激烈的竞争格局,走进了在竞争中共谋发展的新时代.我台
人类的不断进步与知识的传承和发展是紧密相连的,在这一过程中教学活动贯穿始终,对人类的发展起十分重要的作用。语文教育说到底就是语言和文化的教育,是其他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语文的教学活动离不开生活,而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也都渗透着语文教育。小学语文教育其实就是生活中基本文化知识的教授,与生活的关系更加密切。  老师要把小学语文与生活相互链接,就要将语文教学活动置于生活的大背景之下展开,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