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小学美术课学具准备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对学具准备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并结合教学实践引导学生主动准备学具材料的策略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美术学具;主动准备;策略
【引言】在新课标下的美术课,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我们所教学的湘版教材就非常重视这一方面的内容,手工制作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多,而对于我们美术教师来说,手工课的教学难度非常大,学生学具的准备、教学中安全意识、卫生习惯的培养都是我们教学中的难题。没有良好的课堂管理,没有好的学具准备,再好的教学内容也无法顺利实施,更无法提高课堂质效。
一、问题的提出
美术课本上呈现的形式:平面绘画、手工制作、剪纸、雕塑彩绘以及国画等。所涉及的工具材料也是非常丰富的。美术课上,学生的工具材料准备齐全与否,是一堂美术课能否成功的关键。在平常的教学中,许多的美术教师都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美术课上,当老师讲完课后,很多没带工具的学生无法动手作业,东借西借,满教室的纪律一下便搞得乱糟糟,课堂教学无法正常进行,学习任务也难以完成。尤其是高年级的学生,这种现象更为严重。通过了解,对这种在美术课堂上,没准备好工具材料的现象,几乎在每所学校每节美术课上都有所存在。因此,许多学校的美术教师都为此而感到为难。他们或是删减教学内容,只保留教授学具简单的教学内容(例如黑白装饰画,油画棒和水彩笔色彩画),或是用分组合作的方法,同组的学生工具共用,但前者其实是“削足适履”,也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后者则在管理上有一定难度,效果也不见得理想,两者实属“无奈之举”。学生如果没准备好工具材料,将严重影响到课堂教学进程,美术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也就无法得到保障。
二、研究过程
(一)学校对美术学具管理的现状
1、学生购买,老师统一保管。为了确保美术学具配备完整不影响课堂教学质量,我们学校采用的方法一是:常用的手工工具(如剪刀、手工刀等)由学生购买,老师统一保管,到每节课上课时根据需要统一发放。到学期结束后,教师再分发给学生。这样的处理方法,较好地解决了学生“不带学具”的难题。但是教师需要花不少的时间进行整理与保管。
2、学校购买,老师统一准备。由学校根据教材内容统一购买学具(如剪刀、手工刀、卡纸、双面胶等),老师根据教材实际需要在课前准备好分发给每一位学生。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城市灵光》,学生课前准备:合适的纸张(卡纸、牛皮纸等)、剪刀、胶水一类。学生作业:制作建筑模型。老师提前布置带学具,但上课时统计,只有5-6个人带了剪刀和纸。怎么办?像这种制作课没准备学具材料是根本无法上的。好在老师有所准备:学校有统一购买的备用剪刀,打印用的A4纸。这样,每个孩子都有了工具材料,在课堂上都制作得很认真,作业效果也非常好,看着自己完成的作品,孩子们都有一种自豪感。
(二)美术课堂引导学生主动准备学具材料的策略
1、根据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家长共同准备学具材料。新教材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和探究性的学习,每一课的作业内容都可以用不同材料来表现,可以平面,可以立体,也可以拼贴等等。在开学初,不忙着上课,先把整册教材通读一遍,交待布置学期要准备的学具,让孩子们提前准备,产生对材料的迫切需要感,促进他们自觉的带齐学具,这是根本。但对于低年级甚至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来说,就有点难度了。由于他们年纪小,生活经验缺少,除了几种常用的绘画工具外,对许多材料不熟悉甚至没见过。我在每学期初,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一份“X年级美术所需学具材料一览表”,分发到班级,表格上面详细写明本学期每节美术课所需要的工具材料,让学生和家长对本学期所需的学习课程和所需准备的学具材料有所了解,共同完成学具、材料的准备。确保课堂上能够带齐自己的学具和材料。
2、做好课前预习,引导学生主动准备所学内容学具。在每次上新课之前,我都会花一定的时间和学生一起看书预习,并提出一些问题来帮助学生,认识将要学习的新知识,以此培养学生准备工具材料的兴趣和意识。比如,在执教湘版教材美术第八册的《花团锦簇》一课时,我事先是这样引导学生看书预习:先让学生判断这节课是绘画课还是手工课?学生马上回答是手工课;课本上都用了哪些材料进行制作?学生也能辨别出有皱纹纸、小棍、胶水等材料;除了这些材料还可以利用那些材料来制作漂亮的花呢?我拿出事先制作好的康乃馨启发学生,学生们看到我手上拿的花都“哇”的惊叫起来:可以用餐巾纸,彩色纸,花茎可以用吸管!可以用筷子!……。这时我再进行诱导:你们想不想也象老师做一束漂亮的花呢? “想——!”教室里响起整齐的回答。“这就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哪个同学到时带的材料最齐全,那老师相信他肯定做的最漂亮!”望着学生们脸上兴奋的表情,我相信我已经充分调动起他们对下节课学习内容的兴趣和好奇心。
3、小组成员共同准备,互相提醒,监督。在课堂中遇到一些孩子确实忘记带工具的时候,我经常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如果让一个学生都带齐,难免缺这少那,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因此,我提前将各班分好小组,每组4人(通常固定不变,人数不宜太多,避免推诿现象),让每个学生在剪刀、胶水、色彩工具中任选一种,分工准备,互相提醒,作业纸(即美术作业本)由老师统一发。如果有学生想达到特殊效果,可自行准备其他工具。这样不仅培养孩子们团结协作精神,同时也增强了责任意识。
4、有意收集生活中废旧物品,为美术课提供好材料。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的极大丰富。生活中出现越来越多的废弃物,如喝过的饮料罐,废弃的彩色包装纸,过期的报刊杂志,小纽扣等,其实这些废弃物都是可再加工利用的,都是美术课上的好材料,关键是你是不是有心人,有没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和创造美的双手。我的做法是让每个学生给自己准备一个小整理箱,平常看到漂亮有趣的材料都收集到箱子里,上课时就带到学校来,根据上课的内容,自己的爱好取用不同的材料制作,而且还能和其他同学交流分享。通过这样的做法,没带工具材料的学生不仅越来越少,而且创作的材料越来越丰富,最主要是养成废弃物再生,环保的好习惯。
5、巧用校讯通。我们学校基本上每个孩子都加入了校讯通的,开始的时候我一般都只是在上课的前一天给家长发校讯通提醒他们及时提醒孩子进行各种准备,效果也还可以;后来偶然一次在短信中表扬了一个孩子,从那以后,这个孩子一直都表现得非常好,让我发现了表扬的作用,后来我就经常表扬表现比较突出的孩子,形成良性循环。
三、结论
上好一节课,课前准备是非常重要的。学生的学具准备充分不仅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实施的基本前提和保障。也是一个人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培养的过程。通过学具准备可以培养学生做好提前准备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妥善管理工具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爱护财物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教师在要求学生准备学具的过程中应尽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从活动安排上,活动内容要有学生的自主权,从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上学生可以不随大流,可以别出心裁,尽量鼓励学生独到的见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操作是智力的起源,思维的起点。培养能力的一种重要措施。在学习新课程标准后,我们更认识到使用学具的重要性、必要性。当然,孩子毕竟是孩子,偶尔的几次忘记在所难免。而作为老师,应该再多点耐心和爱心。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准备学习用具的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创造和谐有趣的教学氛围。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关键词】美术学具;主动准备;策略
【引言】在新课标下的美术课,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我们所教学的湘版教材就非常重视这一方面的内容,手工制作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多,而对于我们美术教师来说,手工课的教学难度非常大,学生学具的准备、教学中安全意识、卫生习惯的培养都是我们教学中的难题。没有良好的课堂管理,没有好的学具准备,再好的教学内容也无法顺利实施,更无法提高课堂质效。
一、问题的提出
美术课本上呈现的形式:平面绘画、手工制作、剪纸、雕塑彩绘以及国画等。所涉及的工具材料也是非常丰富的。美术课上,学生的工具材料准备齐全与否,是一堂美术课能否成功的关键。在平常的教学中,许多的美术教师都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美术课上,当老师讲完课后,很多没带工具的学生无法动手作业,东借西借,满教室的纪律一下便搞得乱糟糟,课堂教学无法正常进行,学习任务也难以完成。尤其是高年级的学生,这种现象更为严重。通过了解,对这种在美术课堂上,没准备好工具材料的现象,几乎在每所学校每节美术课上都有所存在。因此,许多学校的美术教师都为此而感到为难。他们或是删减教学内容,只保留教授学具简单的教学内容(例如黑白装饰画,油画棒和水彩笔色彩画),或是用分组合作的方法,同组的学生工具共用,但前者其实是“削足适履”,也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后者则在管理上有一定难度,效果也不见得理想,两者实属“无奈之举”。学生如果没准备好工具材料,将严重影响到课堂教学进程,美术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也就无法得到保障。
二、研究过程
(一)学校对美术学具管理的现状
1、学生购买,老师统一保管。为了确保美术学具配备完整不影响课堂教学质量,我们学校采用的方法一是:常用的手工工具(如剪刀、手工刀等)由学生购买,老师统一保管,到每节课上课时根据需要统一发放。到学期结束后,教师再分发给学生。这样的处理方法,较好地解决了学生“不带学具”的难题。但是教师需要花不少的时间进行整理与保管。
2、学校购买,老师统一准备。由学校根据教材内容统一购买学具(如剪刀、手工刀、卡纸、双面胶等),老师根据教材实际需要在课前准备好分发给每一位学生。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城市灵光》,学生课前准备:合适的纸张(卡纸、牛皮纸等)、剪刀、胶水一类。学生作业:制作建筑模型。老师提前布置带学具,但上课时统计,只有5-6个人带了剪刀和纸。怎么办?像这种制作课没准备学具材料是根本无法上的。好在老师有所准备:学校有统一购买的备用剪刀,打印用的A4纸。这样,每个孩子都有了工具材料,在课堂上都制作得很认真,作业效果也非常好,看着自己完成的作品,孩子们都有一种自豪感。
(二)美术课堂引导学生主动准备学具材料的策略
1、根据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家长共同准备学具材料。新教材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和探究性的学习,每一课的作业内容都可以用不同材料来表现,可以平面,可以立体,也可以拼贴等等。在开学初,不忙着上课,先把整册教材通读一遍,交待布置学期要准备的学具,让孩子们提前准备,产生对材料的迫切需要感,促进他们自觉的带齐学具,这是根本。但对于低年级甚至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来说,就有点难度了。由于他们年纪小,生活经验缺少,除了几种常用的绘画工具外,对许多材料不熟悉甚至没见过。我在每学期初,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一份“X年级美术所需学具材料一览表”,分发到班级,表格上面详细写明本学期每节美术课所需要的工具材料,让学生和家长对本学期所需的学习课程和所需准备的学具材料有所了解,共同完成学具、材料的准备。确保课堂上能够带齐自己的学具和材料。
2、做好课前预习,引导学生主动准备所学内容学具。在每次上新课之前,我都会花一定的时间和学生一起看书预习,并提出一些问题来帮助学生,认识将要学习的新知识,以此培养学生准备工具材料的兴趣和意识。比如,在执教湘版教材美术第八册的《花团锦簇》一课时,我事先是这样引导学生看书预习:先让学生判断这节课是绘画课还是手工课?学生马上回答是手工课;课本上都用了哪些材料进行制作?学生也能辨别出有皱纹纸、小棍、胶水等材料;除了这些材料还可以利用那些材料来制作漂亮的花呢?我拿出事先制作好的康乃馨启发学生,学生们看到我手上拿的花都“哇”的惊叫起来:可以用餐巾纸,彩色纸,花茎可以用吸管!可以用筷子!……。这时我再进行诱导:你们想不想也象老师做一束漂亮的花呢? “想——!”教室里响起整齐的回答。“这就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哪个同学到时带的材料最齐全,那老师相信他肯定做的最漂亮!”望着学生们脸上兴奋的表情,我相信我已经充分调动起他们对下节课学习内容的兴趣和好奇心。
3、小组成员共同准备,互相提醒,监督。在课堂中遇到一些孩子确实忘记带工具的时候,我经常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如果让一个学生都带齐,难免缺这少那,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因此,我提前将各班分好小组,每组4人(通常固定不变,人数不宜太多,避免推诿现象),让每个学生在剪刀、胶水、色彩工具中任选一种,分工准备,互相提醒,作业纸(即美术作业本)由老师统一发。如果有学生想达到特殊效果,可自行准备其他工具。这样不仅培养孩子们团结协作精神,同时也增强了责任意识。
4、有意收集生活中废旧物品,为美术课提供好材料。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的极大丰富。生活中出现越来越多的废弃物,如喝过的饮料罐,废弃的彩色包装纸,过期的报刊杂志,小纽扣等,其实这些废弃物都是可再加工利用的,都是美术课上的好材料,关键是你是不是有心人,有没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和创造美的双手。我的做法是让每个学生给自己准备一个小整理箱,平常看到漂亮有趣的材料都收集到箱子里,上课时就带到学校来,根据上课的内容,自己的爱好取用不同的材料制作,而且还能和其他同学交流分享。通过这样的做法,没带工具材料的学生不仅越来越少,而且创作的材料越来越丰富,最主要是养成废弃物再生,环保的好习惯。
5、巧用校讯通。我们学校基本上每个孩子都加入了校讯通的,开始的时候我一般都只是在上课的前一天给家长发校讯通提醒他们及时提醒孩子进行各种准备,效果也还可以;后来偶然一次在短信中表扬了一个孩子,从那以后,这个孩子一直都表现得非常好,让我发现了表扬的作用,后来我就经常表扬表现比较突出的孩子,形成良性循环。
三、结论
上好一节课,课前准备是非常重要的。学生的学具准备充分不仅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实施的基本前提和保障。也是一个人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培养的过程。通过学具准备可以培养学生做好提前准备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妥善管理工具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爱护财物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教师在要求学生准备学具的过程中应尽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从活动安排上,活动内容要有学生的自主权,从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上学生可以不随大流,可以别出心裁,尽量鼓励学生独到的见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操作是智力的起源,思维的起点。培养能力的一种重要措施。在学习新课程标准后,我们更认识到使用学具的重要性、必要性。当然,孩子毕竟是孩子,偶尔的几次忘记在所难免。而作为老师,应该再多点耐心和爱心。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准备学习用具的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创造和谐有趣的教学氛围。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