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简介】
陈大信教授,拥有国家卫生部签发的国家级全科医师资格证,担任亚洲电视《寻找隐世医术II》採访教授、並担任世界中医药学会会长、美国中医研究院教授、香港註册中医协会会长、广东省台湾同胞联谊会顾问、香港台湾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等多个社会职务。
他是一位弛名中外的中医,怀着一颗博爱之心,在医生这个圣洁的岗位上,履行着厚重而神圣的职责——治病救人,杏林春暖,用仁心妙术,惠泽四方;他酷爱中医这一传统中华文化,为弘扬国术,他沿着医学这条道路,执著行走五十餘载,虽历经崎岖,卻始终不离不棄,无怨无悔;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以一颗博大仁慈的爱心,书写爱国奉献、服务社团的佳话,不仅为中医行业的发展贡献良多,更为香港繁荣稳定尽心尽力、默默奉献。他,就是世界中医药学会会长陈大信教授。
投身杏林 仁心妙术惠四方
人类生存的历史,是与各种疾病不断抗爭的历史,也是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历史。一部医学史,蕴藏着多少仁人志士历尽千辛万苦寻觅良方的艰辛历程,让生命健康平安地延伸,这是人类最基本、最美好的渴望与追求。
陈大信教授祖籍台湾,父亲曾留学日本,太平洋战爭爆发後,父亲作为军医从东北来到广州,並作为台盟成员留在广州博爱医院,成为一名外科医生。受家庭环境的熏陶,陈大信教授从小就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61年,他毕业於中山医科大学本科,成为广州第九人民医院一名胸外科医生。十年後,他被调往广州市第十人民医院脑神经科。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研究针灸与脑电波的关係时,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此便与中医结下不解之缘。
陈大信教授发现,中国传统医学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不愧为人类文明的瑰宝,承载了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爭的极为丰富的经验和理论知识,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人们去发现、研究、弘扬,形成了今天百家爭鸣、百花齐放的局面。而中医许多丰富的内涵並未被深度挖掘,他疯狂地痴迷於中医,自己学术主攻的方向逐步从西医转向中医。
1979年,陈大信教授离开广州,来到香港开办中医诊所。然而,在当时的西医佔主导地位的香港,中医被港英政府忽略,中医的发展环境相对较差,在管制上也受到诸多限制,可谓任其自生自灭。然而,陈大信教授並没有被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所吓倒,他先後在人口相对密集的九龙城和湾仔开设中医诊所,並率先取得首批註册中医资格,开始了中医在香港的拓荒之旅。
俗语说:“医者父母心”,这是古人用来形容良医秉仁德之品、高超之术济人於病痛之中,如父母心切般挽救一条条生命。作为一名医生,陈大信教授不仅医术精湛,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有一颗博大仁慈的心,给予他人无微不至的关怀。
他不仅服务周到,收费也比较低廉,他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服务民众,每天慕名前去的患者络绎不绝。看到他们因病痛苦的表情,满怀期望的眼神,陈大信教授一一为他们解除病痛。他行医讲究对病不对人,前来应诊的从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他均一视同仁。他用药从不拘泥古方,而是因人而異、辨证施治。面对病人,他向来耐心细緻,询问周详。不论是病因、病史、临床表现,还是求医经过、用药情况,他总是刨根问底,寻个究竟。处方用药也是细细斟酌,思量再三。
陈大信教授的妙手仁心不但深得业界同行的钦佩,更受到了广大患者的信赖和推崇。几十年来,他给无数个家庭带去健康和快乐,他悬壶济世,犹如杏林奇葩,在医界独放異彩。
经过数十年的艰苦历程,中医在香港有了长足的发展,目前,香港有註册中医7000多人,表列中医2000多人,香港还準备筹建中医学院。然而,对於中西医的区别和结合,甚至行业内的观点都不尽统一。针对这一问题,在中医、西医均深耕数十载的陈大信先生有发言权。他认为,香港是中西方文化的交汇地,在浩瀚的中医文化里,中医强调固本培元,治疗手法层出不穷;西医治标,中医治本;西医注重手术,中医强调调理。中西医应互相配合,相互辅助,用最有效的医术为病人解除病痛,才是中西医回归的正道。
弘扬国术 異域拼搏数十载
陈大信先生不愧为医学世家,他的哥哥陈大仁教授在美国中医研究院当教授。为推动中医的发展,陈大信教授曾被聘到美国中医研究院任教授 。在当时的美国,中医针灸並未被美国政府和民众所认可,中医不能自主地为病人看病,只有在西医治疗不好的情况下,将病人转给中医,中医才有机会展示医术。“吃别人的剩饭味同嚼蜡。”忆及当初,陈大信教授依然感触颇深。
当时美国对中医的看法,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偏见:一是认为中医不科学、质量低;二是中医水平参差不齐、鱼目混珠;三是在美国的中医如同一盘散沙、人心不齐。找到症结後,陈大信教授和哥哥一起,开始了为中医爭取合法权益和地位的艰难历程。
事情的转折点来自於一名叫罗斯的记者,他在北京协和医院隔着玻璃亲眼目睹了一个开胸手术,患者未使用任何麻醉药品,手术过程中仅仅使用了针灸,患者开胸後,未使用呼吸器等仪器,患者卻能与周围的人谈话交流。罗斯感到不可思议,回国後便写一篇文章报道这一奇蹟,这篇报道立即在美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陈大信先生与哥哥一起趁热打铁,针对记者罗斯的疑问,写下一篇《内啡素与针灸学》,只要针灸找凖了穴位,脑垂体就会分泌一种体液叫做内啡素,其化学结构与天然吗啡相似,其止痛能力是吗啡的200倍。文章先後在美国、中国、香港各大媒体发表,引起了全球五十多个国家相关专家的关注和认可。针灸止痛,针灸麻醉,针灸戒毒、针灸戒煙等都得到了充分的支持与认可,在美国掀起一股针灸热。
随後,陈大信教授及哥哥在与美国加州州长交谈时,神气十足地说:“针灸、中医乃中华文化,有理有据,绝非胡来!”不久後,相关立法也相继修改,允许中医在美国开设门诊。
为进一步推动中医在美国的发展,陈教授兄弟两人还在美国开设“美国东方医学博士班”,200多名中医利用周六、周日业餘时间参加,讲课、学习,两年之後,200多人全部撰写高质量的毕业博士论文,並通过了美国加州州长的检验。中医在美国如雨後春笋般蓬勃发展! 陈大信教授与哥哥还成立了加州针灸学科总会,每个月定期做学术报告、交流心得。同时,他们还组织了《加州针灸医师政治联盟》,参加人员包括华人、当地人、日本人、中国香港人、中国台湾人等。陈大仁教授还获取了美国针灸考试的考牌官,成为行业内名符其实的专家。
经过长徒跋涉、精耕细作,陈大信先生与哥哥彻底改变了美国人对中医的偏见。看着中医在美国乃至全球的蓬勃发展,陈大信先生充满了欣慰与自豪。1996年香港回归祖国前夕,陈大信先生回到阔别已久的香港,他要亲眼见证这一神圣、伟大的时刻,他要把自己毕生的精力奉献给这片深爱的土地!
精彩人生 济世人间爱为本
毋庸置疑,作为一名医生,陈大信教授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他不仅救死扶伤、治病救人,尤其可贵的是,他对生命充满了虔诚的爱和敬畏的感情,对社会勇担责任。他担任多个社团领导职务,著书立说,传道授业解惑,传承经典,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服务社会,使他誉满杏林,声名海内外。他不仅是香港医学界的泰斗,更是一名德高望重的社会活动家。
他拥有国家卫生部签发的国家级全科医师资格证,担任亚洲电视《寻找隐世医术II》採访教授、世界中医药学会会长、美国中医研究院教授、香港註册中医协会会长、广东省台湾同胞联谊会顾问、香港台湾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等多个社会职务。
出生在台湾,他平生最大的愿望是看到祖国的和平统一。在谈到南海爭端时,他说假如祖国统一处理的方式不同,结果将完全不同。他从美国回到香港後,见证了香港的顺利回归,更激发了他的爱国热情。在当时两岸关係还比较紧张的情况下,他与另外四名志同道合的发起人一起,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与台湾各方面的人士交流,克服重重困难,最後终於成立了香港台湾商会。
他还倡导成立了世界中医药学会,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国的相关人员都加入了该会,他被推选为会长。学会成立之日,美国加州州长还特地发来贺信。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间陈大信教授已在医学界奔走半个多世纪,如今的他,依然坚守在治病救人的岗位上,尽享人生的快乐,他最开心的事情就是病人经过他的治疗得到康复。繁忙的工作之餘,他最喜爱的运动是散步和游泳。
健康是人生中最大的一笔宝贵财富,如何才能保持健康、远离疾病,是每个人都非常关心的话题。他认为,要想保持健康长寿,中医养生要注重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平和的心态、二是均衡的营养、三是适量的运动、四是充足的睡眠。
陈大信教授心胸宽广、心态平和,用他的话说“一天笑三笑,远离病和药。”他拥有一个温暖幸福的家庭,有两个可爱的女儿、一个儿子。在子女的教育上,他注重孩子自立自强能力的培养,首先要爱国,要有明确的政治立场。儿子12岁时就被他送到广州重点中学,睡硬板床,後来到加拿大读军校,在学校时曾组织台湾学会,品学兼优,後来被6所多伦多的重点大学同时录取。去年毕业後回到香港做生意,还加入了广东省台湾同胞联谊会。两个女儿也都事业有成。
情繫四海福祉,达者兼济天下。几十年来,陈大信教授为中医的发展所做的贡献令人叹服,但他那份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更令人肃然起敬!
陈大信教授,拥有国家卫生部签发的国家级全科医师资格证,担任亚洲电视《寻找隐世医术II》採访教授、並担任世界中医药学会会长、美国中医研究院教授、香港註册中医协会会长、广东省台湾同胞联谊会顾问、香港台湾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等多个社会职务。
他是一位弛名中外的中医,怀着一颗博爱之心,在医生这个圣洁的岗位上,履行着厚重而神圣的职责——治病救人,杏林春暖,用仁心妙术,惠泽四方;他酷爱中医这一传统中华文化,为弘扬国术,他沿着医学这条道路,执著行走五十餘载,虽历经崎岖,卻始终不离不棄,无怨无悔;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以一颗博大仁慈的爱心,书写爱国奉献、服务社团的佳话,不仅为中医行业的发展贡献良多,更为香港繁荣稳定尽心尽力、默默奉献。他,就是世界中医药学会会长陈大信教授。
投身杏林 仁心妙术惠四方
人类生存的历史,是与各种疾病不断抗爭的历史,也是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历史。一部医学史,蕴藏着多少仁人志士历尽千辛万苦寻觅良方的艰辛历程,让生命健康平安地延伸,这是人类最基本、最美好的渴望与追求。
陈大信教授祖籍台湾,父亲曾留学日本,太平洋战爭爆发後,父亲作为军医从东北来到广州,並作为台盟成员留在广州博爱医院,成为一名外科医生。受家庭环境的熏陶,陈大信教授从小就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61年,他毕业於中山医科大学本科,成为广州第九人民医院一名胸外科医生。十年後,他被调往广州市第十人民医院脑神经科。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研究针灸与脑电波的关係时,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此便与中医结下不解之缘。
陈大信教授发现,中国传统医学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不愧为人类文明的瑰宝,承载了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爭的极为丰富的经验和理论知识,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人们去发现、研究、弘扬,形成了今天百家爭鸣、百花齐放的局面。而中医许多丰富的内涵並未被深度挖掘,他疯狂地痴迷於中医,自己学术主攻的方向逐步从西医转向中医。
1979年,陈大信教授离开广州,来到香港开办中医诊所。然而,在当时的西医佔主导地位的香港,中医被港英政府忽略,中医的发展环境相对较差,在管制上也受到诸多限制,可谓任其自生自灭。然而,陈大信教授並没有被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所吓倒,他先後在人口相对密集的九龙城和湾仔开设中医诊所,並率先取得首批註册中医资格,开始了中医在香港的拓荒之旅。
俗语说:“医者父母心”,这是古人用来形容良医秉仁德之品、高超之术济人於病痛之中,如父母心切般挽救一条条生命。作为一名医生,陈大信教授不仅医术精湛,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有一颗博大仁慈的心,给予他人无微不至的关怀。
他不仅服务周到,收费也比较低廉,他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服务民众,每天慕名前去的患者络绎不绝。看到他们因病痛苦的表情,满怀期望的眼神,陈大信教授一一为他们解除病痛。他行医讲究对病不对人,前来应诊的从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他均一视同仁。他用药从不拘泥古方,而是因人而異、辨证施治。面对病人,他向来耐心细緻,询问周详。不论是病因、病史、临床表现,还是求医经过、用药情况,他总是刨根问底,寻个究竟。处方用药也是细细斟酌,思量再三。
陈大信教授的妙手仁心不但深得业界同行的钦佩,更受到了广大患者的信赖和推崇。几十年来,他给无数个家庭带去健康和快乐,他悬壶济世,犹如杏林奇葩,在医界独放異彩。
经过数十年的艰苦历程,中医在香港有了长足的发展,目前,香港有註册中医7000多人,表列中医2000多人,香港还準备筹建中医学院。然而,对於中西医的区别和结合,甚至行业内的观点都不尽统一。针对这一问题,在中医、西医均深耕数十载的陈大信先生有发言权。他认为,香港是中西方文化的交汇地,在浩瀚的中医文化里,中医强调固本培元,治疗手法层出不穷;西医治标,中医治本;西医注重手术,中医强调调理。中西医应互相配合,相互辅助,用最有效的医术为病人解除病痛,才是中西医回归的正道。
弘扬国术 異域拼搏数十载
陈大信先生不愧为医学世家,他的哥哥陈大仁教授在美国中医研究院当教授。为推动中医的发展,陈大信教授曾被聘到美国中医研究院任教授 。在当时的美国,中医针灸並未被美国政府和民众所认可,中医不能自主地为病人看病,只有在西医治疗不好的情况下,将病人转给中医,中医才有机会展示医术。“吃别人的剩饭味同嚼蜡。”忆及当初,陈大信教授依然感触颇深。
当时美国对中医的看法,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偏见:一是认为中医不科学、质量低;二是中医水平参差不齐、鱼目混珠;三是在美国的中医如同一盘散沙、人心不齐。找到症结後,陈大信教授和哥哥一起,开始了为中医爭取合法权益和地位的艰难历程。
事情的转折点来自於一名叫罗斯的记者,他在北京协和医院隔着玻璃亲眼目睹了一个开胸手术,患者未使用任何麻醉药品,手术过程中仅仅使用了针灸,患者开胸後,未使用呼吸器等仪器,患者卻能与周围的人谈话交流。罗斯感到不可思议,回国後便写一篇文章报道这一奇蹟,这篇报道立即在美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陈大信先生与哥哥一起趁热打铁,针对记者罗斯的疑问,写下一篇《内啡素与针灸学》,只要针灸找凖了穴位,脑垂体就会分泌一种体液叫做内啡素,其化学结构与天然吗啡相似,其止痛能力是吗啡的200倍。文章先後在美国、中国、香港各大媒体发表,引起了全球五十多个国家相关专家的关注和认可。针灸止痛,针灸麻醉,针灸戒毒、针灸戒煙等都得到了充分的支持与认可,在美国掀起一股针灸热。
随後,陈大信教授及哥哥在与美国加州州长交谈时,神气十足地说:“针灸、中医乃中华文化,有理有据,绝非胡来!”不久後,相关立法也相继修改,允许中医在美国开设门诊。
为进一步推动中医在美国的发展,陈教授兄弟两人还在美国开设“美国东方医学博士班”,200多名中医利用周六、周日业餘时间参加,讲课、学习,两年之後,200多人全部撰写高质量的毕业博士论文,並通过了美国加州州长的检验。中医在美国如雨後春笋般蓬勃发展! 陈大信教授与哥哥还成立了加州针灸学科总会,每个月定期做学术报告、交流心得。同时,他们还组织了《加州针灸医师政治联盟》,参加人员包括华人、当地人、日本人、中国香港人、中国台湾人等。陈大仁教授还获取了美国针灸考试的考牌官,成为行业内名符其实的专家。
经过长徒跋涉、精耕细作,陈大信先生与哥哥彻底改变了美国人对中医的偏见。看着中医在美国乃至全球的蓬勃发展,陈大信先生充满了欣慰与自豪。1996年香港回归祖国前夕,陈大信先生回到阔别已久的香港,他要亲眼见证这一神圣、伟大的时刻,他要把自己毕生的精力奉献给这片深爱的土地!
精彩人生 济世人间爱为本
毋庸置疑,作为一名医生,陈大信教授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他不仅救死扶伤、治病救人,尤其可贵的是,他对生命充满了虔诚的爱和敬畏的感情,对社会勇担责任。他担任多个社团领导职务,著书立说,传道授业解惑,传承经典,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服务社会,使他誉满杏林,声名海内外。他不仅是香港医学界的泰斗,更是一名德高望重的社会活动家。
他拥有国家卫生部签发的国家级全科医师资格证,担任亚洲电视《寻找隐世医术II》採访教授、世界中医药学会会长、美国中医研究院教授、香港註册中医协会会长、广东省台湾同胞联谊会顾问、香港台湾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等多个社会职务。
出生在台湾,他平生最大的愿望是看到祖国的和平统一。在谈到南海爭端时,他说假如祖国统一处理的方式不同,结果将完全不同。他从美国回到香港後,见证了香港的顺利回归,更激发了他的爱国热情。在当时两岸关係还比较紧张的情况下,他与另外四名志同道合的发起人一起,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与台湾各方面的人士交流,克服重重困难,最後终於成立了香港台湾商会。
他还倡导成立了世界中医药学会,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国的相关人员都加入了该会,他被推选为会长。学会成立之日,美国加州州长还特地发来贺信。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间陈大信教授已在医学界奔走半个多世纪,如今的他,依然坚守在治病救人的岗位上,尽享人生的快乐,他最开心的事情就是病人经过他的治疗得到康复。繁忙的工作之餘,他最喜爱的运动是散步和游泳。
健康是人生中最大的一笔宝贵财富,如何才能保持健康、远离疾病,是每个人都非常关心的话题。他认为,要想保持健康长寿,中医养生要注重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平和的心态、二是均衡的营养、三是适量的运动、四是充足的睡眠。
陈大信教授心胸宽广、心态平和,用他的话说“一天笑三笑,远离病和药。”他拥有一个温暖幸福的家庭,有两个可爱的女儿、一个儿子。在子女的教育上,他注重孩子自立自强能力的培养,首先要爱国,要有明确的政治立场。儿子12岁时就被他送到广州重点中学,睡硬板床,後来到加拿大读军校,在学校时曾组织台湾学会,品学兼优,後来被6所多伦多的重点大学同时录取。去年毕业後回到香港做生意,还加入了广东省台湾同胞联谊会。两个女儿也都事业有成。
情繫四海福祉,达者兼济天下。几十年来,陈大信教授为中医的发展所做的贡献令人叹服,但他那份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更令人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