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潜驳改造坐底式风电安装船关键技术

来源 :机电工程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shi68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国内海上风电呈爆发式增长,风电安装船是海上风电场建设的根本保障,装备不足已成为海上风电场无法如期建成投产的主要障碍。由于新造风电安装船成本极高且耗时较长,为了即时提高风机安装能力,施工单位转变思路,充分利用半潜驳的先天优势,通过进行水动力特性分析、配套机构改造设计、新功能设计与再制造等,将其改造为新型坐底式风电安装船,下潜坐底进行风机安装施工。以针对江苏华尔锐启东H3#项目的“铁建潜01”改造船为例,功能定位与主要参数选型为主起重机350 t@30 m,主钩跨距30 m时吊钩距举升甲板面142 m,辅助起重机60 t@20 m,最大作业水深18 m的坐底式风电安装船,改造后可适用于浅水海域风电场的不同机型风机安装、拆除和运维作业,进一步推动了海上风电场的高效建设,对实现绿色能源开发国家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研究在医院管理中实施6S精益管理方案对医院员工满意度的改善。方法 研究开展时间为2019年6月至2021年5月,参与人员为全院员工共计518位,将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未实施时列为对照组,将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开展6S精益管理后列为观察组,在两个时间段向全院员工发放问卷表,采集医院员工对于医院的管理满意度、意见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从调查结果来看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
以煤矿采煤掘进工作中高强支护技术的应用作为研究对象,首先简要介绍了高强支护技术及其应用特点,然后论述了当前常用的一些高强支护技术手段,最后探讨了高强支护技术应用中需要高度关注的一些注意事项和问题,希望具备参考借鉴作用。
悬挂系统在汽车中起到减少车身震动的作用,双叉臂悬挂系统是其中运动性好、刚性强的独立悬挂系统。本文针对双叉臂悬挂系统中的下叉臂零件,通过NX建模软件和Inspire软件从基结构中拓扑出可能的下叉臂构型,并应用NX软件对其进行二次设计和有限元分析,验证其可行性。
随着海上风电安装平台的迅速发展,风电安装平台储能设备作为平台日常工作能够的关键环节,也随之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风电安装平台的用电需求可以通过发电机和蓄电池来提供,而发电机会产生污染排放,因此,发展安装平台的大容量储能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发电机的使用,促进风机安装平台行业的绿色发展。以某自升自航式风电安装平台的大容量储能系统为例,其以磷酸铁锂电池为储能元件,采用BMS锂电池管理系统,电池系统采用3级报警机
基于对化学学科理解和单元教学相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以高中“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为例进行单元教学的设计与实践,并选择部分内容进行分析,意在探寻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可能性转型,探索形成和促进高中生化学学科理解的实践路径。
目的研究黄药子(Dioscorea bulbifera)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凝胶、制备液相等方法分离,根据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黄药子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并鉴定了24个化合物,分别为7-羟基-2-甲氧基-9,10-二氢菲-1,4二酮(1)、N-甲基-2-吡咯烷酮(2)、橙黄胡椒酰胺(3)、3,4-二羟基苯甲酸乙酯(4)、2,7-二羟基-3,4-二甲氧基菲(5)、4,5-二氢布卢
海上风电场具有风能资源丰富、占用面积小等特点,是我国绿色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风电场风机施工的特殊性及危险性,风机构件的运输以及现场安装与周围水域通航安全会造成相互影响,带来航行作业风险,需要采取相关措施予以缓解。针对以上问题,首先对海装如东400 MW海上风电(H3#)场风机施工通航安全风险源进行分析,构建层次型风险因素评价模型;然后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结合相关领域专家的历史经验定量评价不同
<正>近日,从海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传来喜讯,申能海南CZ2海上风电示范项目正式获得核准。这是“十四五”期间海南省首个通过核准的海上风电项目,标志着申能在海南省海上风电开发上取得新的重大突破。申能海南CZ2海上风电示范项目场址位于海南省儋州市北部海域,拟规划安装8 MW以上海上风力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约1 200 MW,配套建设2座220 k V海上升压站和1座陆上集控中心,项目计划于2022年底
期刊
以大连市旅顺口区为研究对象,基于绿色基础设施评价(GIA)方法,通过构建生态建设空间必要性模型识别生态源地。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和水文分析构建潜在陆域和水域生态廊道,基于重力模型分析生境斑块间的作用强度,利用连通评价指数提出生态网络构建方案。结果表明:(1)共构建219个生态建设空间斑块,其中面积大于1km~2的有13个,多为极重要和较重要生态源地分布区,主要分布于研究区的南部和西北部山地。(2)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