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人本文化的内容和特点

来源 :中国科技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2000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马克思人本文化的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它包括人本文化的价值主体、价值目标以及价值标准;同时,其还具有批判性、实践性以及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人本思想 实践性 与时俱进
  中图分类号:B08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8-0203-01
  一、马克思主义人本文化的形成
  马克思主义人本文化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在其形成的过程中深受马尔库塞和费尔巴哈人本思想的影响。著名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对于“人的存在”的研究就是哲学研究的根本,
  利用表达存在的价值及方法从而揭示个体、他人、社会的共存关系(侯衍社,2004)。在此基础上,马尔库塞总结并提出了人本思想,也就是人本思想的雏形。后来,费尔巴哈将上帝人化, 将人神话, 将现实化和物质化的人放在最高的位置, 奠定人本思想的本质核心和基础(李嘉泞,2012)。但是,众所周知,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有关“人”的阐述,是指抽象的“人”的存在,这种人是脱离社会、脱离群体、脱离实践的个体的人、独立的存在。最后,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吸收费尔巴哈哲学思想的基础上,指出费尔巴哈的人不是活在历史和现实世界中的,错误的将抽象性当做的人的本身属性,完成了费尔巴哈从抽象的人到现实的人的转化,在此基础上还指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进而建立了完整的人本思想体系。
  二、马克思主义人本文化的内容
  2.1 价值主体:人民群众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是人的自觉创造,社会主体通过自己的历史活动,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作为社会主体的基本部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起决定作用,是历史的创造者。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而不是把某个人、某类极少数人作为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中国化的首要内容。
  马克思创立的人本思想认为,社会历史是人活动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决定性力量。人民群众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主体,也应当是享有的主体。代表先进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先进政党,应当牢固树立“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观点。以人为本思想正是历史唯物主义群众史观的运用和发挥。所有,后来的领导集体提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
  2.2 价值目标: 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人民利益原则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早在一百五十多年以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就庄严宣告:“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因此,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因此,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本,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形成一个整体,成为党始终坚持的人本价值目标。
  2.3 价值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是否能够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党始终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能否实现,作为判断一切工作正确与否的价值标准。共产党员要把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是否向人民负责作为自己的一切思想和行动的最高准则。他曾说:“共产党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后来,邓小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把是否满足人民群众的根本需要、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价值评价标准,这就是著名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江泽民反复强调:“我们想事情,做工作,想得对不对,做得好不好,要有一个根本的衡量尺度,这就是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从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标准、邓小平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江泽民的“三个代表”标准到胡锦涛的“科学发展”标准,尽管时代不同、提法不同,但总有一个核心贯穿始终,那就是“以人为本”,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最高价值标准。
  三、马克思主义人本文化的特点
  1.批判性
  批判性和革命性是马克主义哲学的特性,亦是马克思主义人本文化的一大特点。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在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对已有的资产阶级人本思想,一直是用辨证的方法去看待。首先,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资产阶级人本思想中“天赋人权论”这一理论类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马克思指出人本思想不是所谓的上天赋予的,而是经过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而发展起来的,人通过自身不断的实践活动,才逐步确立了人的主体地位,而不是上天赋予的。其次,对资产阶级关于“人”的平等思想的论述。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的平等思想,只是少数人的平等,而处于大多数的无产阶级他们只有劳动的义务而丝毫没有权利。同时,资产阶级宣布了各种人民可以享有的自由权利,而事实表明,这些所谓的权利仅仅是口号而已,并没有使广大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自由,而是资产阶级的一种特权。所以,后来马恩在《共产党宣言》中特此强调“无产阶级除了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之外,自身没有特殊的利益”,这正是在批判资产阶级利益观的基础上形成的。
  2.实践性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首要特性,正是如此,所以马克思恩格斯把《费尔巴哈的提纲》喻为包含新世界观萌芽的第一个文件,这个新世界观就是实践观。在实践观中,“现实的人”是实践的主体。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以人类的自觉活动为前提的,社会历史的发展离不开人类的自主创造过程,历史就是人通过劳动创造的过程,人的主体地位是不可动摇的。同时,“现实的人”不仅具有其社会性,历史性,更具有其实践性, 马克思认为人是处于社会之中不断从事实践活动的人,人所从事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衣、食、住以及其他必备的资料,也就是生产物质生活本身,马克思考察“现实的人”,是将其作为社会实践的主体,并将其至于社会关系中来考察,这双重的标准才能使得马克思对人能有更为全面并完整的认识,体现了马克思对于人的考察的客体性与主体性。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吸收费尔巴哈人本思想的基础上,创立了具有科学性、实践性的人本思想。
  3.阶级性
  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马克思说过:“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马克思主义的人本文化也是如此,体现了鲜明的阶级性。马克思主义的人本思想,是以人为本,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为了群众一切,体现广大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因为马克思主义所要是实现的根本目的是全世界人类的幸福,每一个人的存在和发展是其他一切的人的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每一个人得到最充分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侯衍社.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及其当代价值[J] .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
  [2] 李嘉泞.马克思人本思想的基本内涵及现实意义[D].长春工业大学2012年硕士毕业论文
  [3]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EB/OL].人民网,2007-10-24
  [4] 江泽民在庆祝建党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人民网,2001-07-02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8
  [6] 毛泽东选集: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31;1096.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通过对农村公路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进行分析,并提出相一些防治措施,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农村公路 水泥混凝土路面 病害 防治  中图分类号:U41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8-0179-01  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承载能力大、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和日常养护费用低等优点,在公路建设方面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用于农村公路建设上面。但是,水泥混凝土
期刊
[摘 要]通过参考以参考国内外较多研究成果为基础,把生态城市有关理论作为指导,分析矿产资源型城市在建设生态城市上的可行性,站在微观角度获得资源型城市的生态结构、功能和普通城市个性与共性关系,生态城市发展建设所需理论依据。然后探讨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规律,也就是其发展最终不会衰退,而是可以在人为调控条件下达到生态化发展目的。  [关键词]矿产资源型城市 建设生态城市 可行性 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F4
期刊
[摘 要]本文对现阶段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阐述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一些对策。希望进一步建设和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让农民真正受益。  [关键词]农村 社会保障 家庭保障 最低生活保障  中图分类号:TD3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8-0199-01  社会保障是一国政府为全体国民因各种原因而失去收入来源或因生活贫困向他们提供的生活保障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也十分迅速。当前很多建筑都朝着高层方向建设发展,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相对于其他工程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复杂性。高层建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防火设施的建设过程中也应该要积极做好规划和施工,保证高层建筑使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本文通过对高层建筑防火的难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高层建筑防火措施,旨在加强高层建筑防火性能的提升。  [关键词]高层建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建筑行业的崛起,各项建筑施工正在热火朝天的进行,施工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而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又关系到整个建筑的施工的质量,本文从土木工程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及其质量问题方面进行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使其在土木工程建设中形成一种更为科学安全的施工技术。  [关键词]土木工程 混凝土 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525 文献标识码
期刊
中图分类号:F40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8-0202-01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大学之道在于通过教育发扬人性中本来的善,培养健全的人格,通过教与学的统一,达到修己立人,推己及人,化民成俗,更新民众,改良社会风气,通过教育,使整个社会达到古之谓“至善”的理想境界。  中国正处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
期刊
[摘 要]平原河流水库防汛、抢险工作显得非常重要。对平原水库防汛、抢险技术主要从4 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水库工程汛前检查观测;水库工程汛前维修及养护;水库汛期调度;水库工程汛期抢险。总结出切实可行的实用抢险技术。希望本论文能为平原河流库区防汛起到理论指导作用。  [关键词]平原河流 水库 防汛  中图分类号:G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8-0200-01
期刊
[摘 要]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的编制中,一定要把握几个要点,即充分了解矿山的资源类型、开采形式、开采历史和现状;准确划定评估区范围;准确评估评估区内已经发生和将来易发生的地质灾害种类;合理布置恢复治理工程措施。只有充分把握这几点才能做到编制的方案合理、具有可操作性。  [关键词]地质环境 评估区 地质灾害 工程措施 工程措施的选择  中图分类号:F490.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水利已经成为我国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可以说,水利经济建设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国民经济的战略重点。  [关键词]水利体系 和谐发展 经济社会  中图分类号:F426.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8-0198-01  随着改革开放的纵深化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我国国民经济已经初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
期刊
[摘 要]高层建筑具有一定的高度,所以从结构设计的角度出发,高层建筑的基础一定要埋得有深度。并且桩基础工程的质量控制是工程施工中的重中之重,它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物的工程质量。因此对于高层建筑的桩基础施工,需要在综合考虑通过全面的技术经济分析,从而选择最合理的施工方案,才能杜绝隐患,避免事故的发生。本文对高层建筑桩基础施工技术进行了论述,旨在保障高层建筑桩基础施工的质量方面能有所帮助与指导。  [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