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全福:都匀毛尖现代工艺创始人

来源 :中外烟酒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on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徐全福:现代都匀毛尖制作工艺的创始人,
  原黔南州都匀茶厂厂长,高级农艺师。
  几十年前,徐全福还是一位年纪轻轻的小伙子时就离开了江苏来到贵州。作为一名制茶师傅,从那时起,他便与贵州的茶叶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在都匀茶厂一干就是几十年,从一名农艺技师做到了都匀茶厂的厂长。今天,我们见到的徐师傅已经是位70余岁的老人了,早已退休的他却仍在为都匀毛尖的明天而忙碌着。
  现代都匀毛尖制作工艺的创始人
  “您现在还做茶吗?”我问。
  徐师傅笑着说:“我现在做不动喽,他们做,我在旁边看看,当个顾问吧。”
  以前加工都匀毛尖茶,所需要的原料是一支芽带一片叶子,叫“一芽一叶初展”。那时候只要是符合这个要求,便可以用来制作毛尖茶,可心细的徐师傅不满足于此,他给“一芽一叶初展”也进行了分类。有的芽是浅绿色的,也有的芽是紫红色的。这些带有紫红色的嫩芽中所含的花青素成分相对较高,加工成绿茶,不但汤色不好看,口感也会略带苦涩。为了提高都匀毛尖的品质,徐师傅把这一部分的芽叶进行了剔除。
  都匀毛尖的传统工艺流程,从杀青开始,揉捻、搓团、提毫到最后的干炒,整个流程需要一个半小时,两次回锅。经徐师傅改良后,全套工艺只需上一次锅,40分钟甚至半个小时就可以全部完成,这样做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力成本。不仅如此,经过多年的实践,他还总结出了新工艺对温度的要求。从杀青到干茶炒成,温度要遵循一个原则,就是先高后低。杀青的时候温度要高,揉捻的温度要比杀青低,搓团的温度更要低,如果后面温度高了,毛尖茶的口感会苦涩不甘润。不无夸张地说,现在的都匀毛尖茶,颗颗都渗透着徐师傅的心血。
  据徐师傅讲,都匀毛尖茶的制作工艺里,提毫是关键,也是对温度最敏感的一步。温度高了毫毛会变黄,影响色泽,温度低了毫毛会大幅减少。而这一步,没个千百次的反复练习是掌握不了的。于是,每到春茶采摘的时候,虽然退休,做不动茶了,徐师傅依旧是这里最忙的人,东家找、西家问,他总是不知疲倦地奔波于茶园间,毫不吝啬地把自己的手艺倾囊相授。
  十大名茶评比的亲历者与见证人
  在都匀做茶叶生意的人,谁都知道这样一个故事。三十年前,两位师傅怀揣着亲手制作的两斤都匀毛尖茶,奔赴长沙参加评比,一个星期后,评审结果出来了。参加评比的350个茶品中,都匀毛尖名列前十。而徐师傅就是这两位制茶师傅之一。据徐师傅讲,当时得知这个结果后,他无比激动,这是对贵州茶品的肯定,更是对自己改良工艺的肯定。“68年我对毛尖的加工工艺进行了改良,72年茶叶就被国家选送到日本参展了,74年被列为贵州省名牌,82年参加的那次名茶评比会更是奠定了都匀毛尖在全国几十个产茶省、几百种茶品中的重要位置。”
  令人惋惜的是,当年与他同去的那位师傅前年已经过世了,没法看到现在都匀毛尖日新月异的发展。“我比他小两岁,现在还能走,还能说。我尽量多跑跑,帮帮大家,也算是再为都匀毛尖做点贡献吧。不为别的,这里产的茶叶,就像我的孩子,总希望它更好些。”
  采访中,我们竟听不出半点徐师傅的浙江乡音,做了一辈子贵州茶叶,他俨然成了一名地道的本土老茶匠。
  大胆改革,鼓励创新
  很多茶人都固守着传统的手工做法,总是担心机器制茶影响了口感,徐师傅却正好相反。当问及他对机器加工茶叶的看法时,他竟出奇地开明,“完全赞同、鼓励使用机器生产茶叶”。
  “都匀毛尖的产量一年比一年高,如果使用手工制作茶叶,一锅需要40分钟,而且一次只能炒一斤到一斤半的茶叶。那要雇佣多少人力才能完成,这无形中增加了茶叶的制作成本,还会造成因为手艺的参差而导致茶品的不统一。”
  当年徐师傅改良工艺的时候,也有不少人固守着老的传统,担心他的改良会影响都匀毛尖的品质。直等到改良工艺后的都匀毛尖在国内和国际上连续获奖,才打消了大家的疑虑。
  说到机器生产,整形工艺是都匀毛尖机械化生产的一大难题。
  全国各地的茶品,干茶的外形不尽相同。信阳毛尖、古丈毛尖是直的,西湖龙井是扁的,碧螺春是卷的……都匀毛尖以前被叫做鱼钩牌都匀毛尖,主要是因为都匀毛尖的叶片加工炒制完成后是卷曲的,呈鱼钩型。这是在手工揉捻的过程中人为搓出来的。鱼钩形状是都匀毛尖的传统,没了鱼钩,似乎就不能叫做都匀毛尖。
  “经过反复试验,机械生产过程中已经可以利用卷曲机完成这一过程。”徐师傅说。
  “用机器加工肯定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不要害怕问题,有问题就分析、解决。这样才能进步。固守老的传统迟早是要被淘汰的。”
  “我们要求都匀毛尖茶色泽绿润,白毫满布,外形卷曲、完整,不能断尖。现在都可以用机器来实现了。”
  业有专精,徐师傅用细心和敬业,在都匀茶叶的发展中,留下了自己的一笔。有的时候我们会思考自己存在的价值,而茶叶就是徐师傅证明自己存在过的方式,都匀毛尖永远都会飘着徐师傅赋予它的悠然香气。
其他文献
现实是我国茶叶行业目前出口增长缓慢,茶叶产品传统化特征明显,茶叶商品化程度不高,以农副产品包装上市的交易方式还是行业主流。在此情形下,绝大多数茶叶企业都还谈不上产品市场占有率多少的问题,大部分茶企的商业模式过于传统,营销渠道的盈利能力十分有限。  如此看来,风险投资似乎成了万金油,抹哪哪儿灵,而且对中国茶产业有着无限看好。但事实果真如此吗?来自山东青联投资的一份数据显示,在2006~2009年间,
期刊
2012年6月8日下午,记者来到了位于北京朝阳区北辰东路8号的深圳发展银行北京亚奥支行,与银行有关方面的专家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交流,对中国茶产业内中小企业的融资难现象,展开了全方位的分析,双方最终对广大茶企关心的各个核心问题,逐步探讨并一一释疑。  《问道·中国茶》:深圳发展银行是从哪一年真正关注中国茶产业的,截止到目前为止共投入多少资金服务于这一行业?  深圳发展银行北京亚奥支行:茶产业作为中国
期刊
2012年3月21日上午,武夷山首家村镇银行—武夷山本富村镇银行在武夷山三姑度假区开业。据悉,武夷山本富村镇银行注册资本为2000万元,由龙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控股61%。  龙江银行成立于2009年11月,是黑龙江省的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行设在哈尔滨市。龙江银行立足于面向农业产业、面向中小企业、面向地方经济的市场定位,以资本为纽带,优化股东结构,先后引进了中粮集团、黑龙江省大正投资集团、黑龙江
期刊
@中国茶叶榜  【茶告诉我们的道理】普洱—不要畏惧岁月的流逝,它虽往往是可怕的敌人,但有时也能成就一些历久弥香的经典;抹茶—馥郁浓烈的香气背后,是倾其所有的付出,甚至粉身碎骨;乌龙—要练就特殊的气质,必须耐得住静置的寂寞;红茶—脚步可以遍及全球,是因为心够宽广,有无限的包容性。  点评:一片茶叶,喝出层出不穷的道理。  @福建茶叶网  【中国茶产区地图】中国茶产区分为华南茶区、西南茶区、江南茶区、
期刊
龙润和武夷星两家茶企的成功借壳上市,可以说刺激了国内相当部分茶企业的神经,也使得各地政府中的产业负责人,紧锣密鼓地谋划域内企业与资本的对接。  其实,类似的困境不独出现于中小企业,在一些国内已有相当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的大型茶叶企业中,同样存在着资金的短板。  成立于1994年的云南龙润集团,原本是一家以生物资源、地产、有色金属三大板块开发为主体的国际性企业,曾几何时,它仅凭旗下盘龙云海药业的一个单
期刊
李韬以为,水金龟既没有大红袍那么出名,也没有铁罗汉那么神秘,更没有白鸡冠那么与众不同,但它有独特的腊梅花香,其香有魂却又缥缈、冷又顽强,就像大雪压着的腊梅花,从白雪酥松的孔隙间散发冷冽香气,闻到时不是昏昏然,而是使人清醒并且在心间萦绕不散。  茶生天地间  多年前我就知道李韬的大名,那时我曾在友人处偶尔翻阅杂志,却读到一段专栏文字:“‘梅子黄时雨’是我非常喜欢的一句话。看看,就这么五个字,江南的好
期刊
现今国人多好饮茶,待客、聚会时无茶不成礼,这间接说明了茶确实是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的国饮。善品者,品茶能感悟人生,就像于丹教授说:“一把干茶到沸水里只会越煮越饱满、越舒展。人生如茶,跟残酷的世界相遇,煎熬也变成了成全。”  时人品茶多喜以茶喻禅,谓禅茶一味。然而,何为禅?何谓禅茶一味?禅,在人们眼中多少有几分神秘、几分不解。  禅这一字,源出佛典记载:一次释迦佛祖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
期刊
骆少君说:“茶是我的养母,给了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切;茶又像我的孩子,让我深深爱着这个大家族中的每一员。其实对我来说,茶与人生早就融为一体,而生命的律动,也与这青山绿水间的灵物结合,化成了幽幽茶韵。”  生命中的第一杯茶  初次见到骆少君的人,总会惊讶于她的朴素,这位早就名满天下的老专家,不管到哪,都穿着一双黑棉布鞋,通身的家常打扮,就像邻家长辈。对此,骆少君自己曾经笑着说:“这样最舒服、轻松,就像
期刊
2010年年初,作为福建省的第一位茶学博士,李远华从重点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被引进到武夷学院。从喧哗的华中重镇武汉来到怡人的山水小城武夷山,李远华在他挚爱的武夷茶园里找到了茶学实践的科学沃土,在他呼吸的武夷空气里找到了茶学的人文给养。三年间,他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让人刮目相看,又先后主持了6项国家级、省级重大科研项目,并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11篇。作为主要学科带头人之一,他还具体实施了财政部支持项目
期刊
对面不远,是一处正在开发中的茶山,茶苗尚小,因此山间偶有黄土裸露。摄影师连忙给那片茶山一个特写—三年以后,在同样的位置上,我们会看到什么样的风景?  公认的“十大名茶”之一  都匀市区不大,沿剑江而建,江在城市中间划了一笔,呈弓形贯穿而过。在江边立着一座古石塔,名唤文峰塔。当地人都说这塔是弓上的一支箭,直指剑江,用来镇江护堤,保佑着这里一代代的居民。  文峰塔的一侧是个2010年时改建的公园,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