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往日益频繁, 对各行各业国际化人才的需求更加紧迫。2020年教育部提出关于建设“新文科”,要求为应对全球化挑战,英语专业学生需要突破传统学习瓶颈并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成为全球化竞争中的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对英语专业学生来说,除跨学科和跨专业学习之外,还必须提高其母语人文素养,即中国传统文化素养。而实际教与学中,英语专业学生“重”英语专业课程“轻”中国传统文化。民办本科高校作为相对独立办学院校,英语专业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素养现状存在着不少问题,更值得关注与研究。
关键词:民办本科高校;中国传统文化素养;英语专业学生;新文科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响应教育部关于建设“新文科”,培育时代新人的要求, 探索新文科背景下广西民办本科高校英语专业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素养现状,针对现状探索培养途径,从而助力于新文科背景下英语专业全人培养模式的开展有一定的必要性。中国传统文化素养的相关研究受到广泛关注,对于大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素养现状及对策的相关研究比较热门,但对于英语专业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素养,尤其是对于民办本科院校的英语专业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素养的研究更少。
二、民办本科高校英语专业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素养现状研究
在当前全球化和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受到外来文化、网络文化等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在民族地区的英语专业学生缺少足够的“温度”,许多学生不能完全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于我”的价值,缺少恰当的“心灵反思”,缺乏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信”,用英语表达中国优秀文化的能力较弱,无法做到学以致用。
一直以来,民办高校英语专业学生致力于英语专业课的学习而忽视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大部分英语专业学生比较重视英语语法、写作以及英语国家文化等英语专业课程的学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的学习不够重视和深入,学习自觉性较差,不能顺利、完整地用英语表达中国传统文化,容易造成英语沟通中的卡壳现象。因此,英语专业学生用英语专业知识表达中国传统文化的能力较弱,甚至出现了“文化失语症”现象。民办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由于英语基础不扎实,文化素养水平低,知识面不够广等原因,出现了在英语等级考试英翻汉一题中用汉字拼音来代替英文表达的现象,这是文化的倒退,造成高校英语专业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脱离,这不利于培育时代新人,不利于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素养的提升,也不利于培养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中国声音的传播者。
三、提升民办本科高校英语专业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素养必要性
3.1教育方针
当前我国教学教育方针已从知识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教学过程不应过分注重英语学科的知识和内容以及能力训练,应注重人的思想情感、思维方式、价值观的生成与提升。随着建设新文科的提出,要求当代大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达到知识扩展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当前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缺少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课程,学生忽视中国传统文化及历史的学习,不利于学生的中国文化素质提升。调查民办本科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现状,对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提升策略从而达到新文科背景下培养时代新人的目的具有必然性。
3.2国际交流
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中国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影响也逐渐扩大。交流是一种双向互相学习的活动,英语专业学生既然掌握了交流的语言基础,除了运用语言知识了解外国文化,学习外国先进科技,还应肩负起向西方国家传播和弘扬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使命。广西壮族自治区,临近东盟国家,在教育,尤其是高校教育有着独特的办学特色,培养复合型的优秀跨文化交际人才,民办本科院校应鼓励英语专业学生传播家乡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提升家乡的文化影响力,推动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塑造中国的国际形象。
3.3专业特征
民办本科高校英语专业学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傳播与传承的中坚力量, 在英语教学环境下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掌握优秀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既是英语专业学习所需,又是未来职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广西壮族自治区,临近东盟国家,具有独特的高校办学特色,蕴含瑶族、壮族等民族特色文化。民办本科高校英语专业学生要成为顺应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将本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发扬光大,更需要注重自我文化修养提升,不断学习优秀民族文化,因此,民办本科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及其文化自信心亟待提升。
四、提升民办本科高校英语专业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素养策略
新时代新使命要求文科教育加快创新发展。目前民办高校要想提升英语专业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面对全球化挑战,英语专业学生急需转型成为复合型人才。针对英语专业学生的研究大多关注于其英语学习的提高和运用,为此,结合新文科背景,遵循传承传统文化,将英语专业知识与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交叉融合,旨在从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提升教师文化素养、增加跨文化交际活动三个方面助力于民办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提升,培养全球化竞争中的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知中国、爱中国、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文科人才。
4.1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双向交际能力
为了顺应文化互补、学科交叉的新文科时代背景,本科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学习中国文化积极性亟待提升,尤其是民办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由于自身学习基础、学校资源和大学所处地区等客观因素,民办本科英语专业学生感到自己基础不扎实、视野不够广,学习主观能动性不强,无法很好地兼顾学习英语专业知识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因此要引导英语专业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意识到英语专业学生必须熟知自己的文化,鼓励其达到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注重自身文化修养提升,从而适应信息时代背景的人才素质要求。另一方面结合英语专业知识和西方文化的学习,才能学以致用,相互借鉴,借助英语这一语言工具弘扬本民族文化,成为综合性的跨文化交际人才,应对文化渗透的挑战。 4.2提高教师文化素养,丰富和拓展教学内容
高校英语教师自身感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才能发挥其引领作用,从而提升英语专业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所以应通过定期课程培训、阅读中国经典书籍等方面提高英语老师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英语教师应当积极学习参与相关跨学科培训,积累素材,尝试在课堂中加以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将文化知识考核纳入学生英语考试中,积极开展讲中国故事,参加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竞赛,优秀文化翻译大赛等活动,让学生感知到中国文化的魅力,鼓励学生重视学习中国优秀文化。此外,在日常课堂中引导学生学习和对比中西方文化异同,通过小组展示的方式用英语介绍中国风俗文化,从而促进学生对持续学习和传承中国文化知识和能力的热情和动机,培养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跨文化交际的人才,有效地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
五、结语
新文科建设是当前高校推进学科发展的重要任务,需要跨学科整合,使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多学科交叉发展。文化素养教育是新文科建设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其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自主性、对于学生成为复合型英语人才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民办高校忽略英语专业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培养,面对全球化挑战,英语专业学生急需转型成为复合型人才。结合新文科背景,宣传民族文化,将英语专业知识与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交叉融合,提升英语专业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素养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促进其全面发展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一方面,有利于更好地弘扬本民族优秀文化,扩大学生中西方文化的双向视野,使学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成为全球化竞争中的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对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做出一定贡献。另一方面,从理论意义上来讲,提升广西民办本科高校英语专业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素养,有利于丰富和完善核心素养理论发展,通过中国传统文化素养现状研究案例与核心素养理论相结合,对促进素养理论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因此,作者认为以核心素养理论为指导,培养民办本科高校英语学生对外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能力,提升其国际形象和我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具有一定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梁漱溟.教育与人生:梁漱溟教育文集[M].当代中国出版社,2012.
[2]李娜.当代大学关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考[J].北方文学, 2017(6):180-180.
[3] 贾和平. 中国传统文化在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中的缺失与对策[J].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9, v.25;No.143(03):45-48.
[4]薛玉红,穆海涛,张燕鑫. 提升高校英语专业学生母语文化素养策略研究[J]. 佳木斯職业学院学报.2020,36(5)
[5]闫洪勇, 曲秀艳. 提升高校英语专业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素养的策略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000(007):5-6.
作者简介:马梦瑶:甘肃兰州人,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现就职于桂林信息科技学院外贸外语系。研究生就读期间曾教授留学生对外汉语及中国文化概况课程,为本项目的申请奠定了必要的实践基础,工作期间在文化教学中践行大学生核心素养方面有一定研究。
关键词:民办本科高校;中国传统文化素养;英语专业学生;新文科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响应教育部关于建设“新文科”,培育时代新人的要求, 探索新文科背景下广西民办本科高校英语专业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素养现状,针对现状探索培养途径,从而助力于新文科背景下英语专业全人培养模式的开展有一定的必要性。中国传统文化素养的相关研究受到广泛关注,对于大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素养现状及对策的相关研究比较热门,但对于英语专业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素养,尤其是对于民办本科院校的英语专业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素养的研究更少。
二、民办本科高校英语专业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素养现状研究
在当前全球化和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受到外来文化、网络文化等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在民族地区的英语专业学生缺少足够的“温度”,许多学生不能完全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于我”的价值,缺少恰当的“心灵反思”,缺乏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信”,用英语表达中国优秀文化的能力较弱,无法做到学以致用。
一直以来,民办高校英语专业学生致力于英语专业课的学习而忽视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大部分英语专业学生比较重视英语语法、写作以及英语国家文化等英语专业课程的学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的学习不够重视和深入,学习自觉性较差,不能顺利、完整地用英语表达中国传统文化,容易造成英语沟通中的卡壳现象。因此,英语专业学生用英语专业知识表达中国传统文化的能力较弱,甚至出现了“文化失语症”现象。民办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由于英语基础不扎实,文化素养水平低,知识面不够广等原因,出现了在英语等级考试英翻汉一题中用汉字拼音来代替英文表达的现象,这是文化的倒退,造成高校英语专业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脱离,这不利于培育时代新人,不利于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素养的提升,也不利于培养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中国声音的传播者。
三、提升民办本科高校英语专业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素养必要性
3.1教育方针
当前我国教学教育方针已从知识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教学过程不应过分注重英语学科的知识和内容以及能力训练,应注重人的思想情感、思维方式、价值观的生成与提升。随着建设新文科的提出,要求当代大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达到知识扩展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当前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缺少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课程,学生忽视中国传统文化及历史的学习,不利于学生的中国文化素质提升。调查民办本科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现状,对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提升策略从而达到新文科背景下培养时代新人的目的具有必然性。
3.2国际交流
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中国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影响也逐渐扩大。交流是一种双向互相学习的活动,英语专业学生既然掌握了交流的语言基础,除了运用语言知识了解外国文化,学习外国先进科技,还应肩负起向西方国家传播和弘扬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使命。广西壮族自治区,临近东盟国家,在教育,尤其是高校教育有着独特的办学特色,培养复合型的优秀跨文化交际人才,民办本科院校应鼓励英语专业学生传播家乡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提升家乡的文化影响力,推动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塑造中国的国际形象。
3.3专业特征
民办本科高校英语专业学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傳播与传承的中坚力量, 在英语教学环境下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掌握优秀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既是英语专业学习所需,又是未来职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广西壮族自治区,临近东盟国家,具有独特的高校办学特色,蕴含瑶族、壮族等民族特色文化。民办本科高校英语专业学生要成为顺应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将本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发扬光大,更需要注重自我文化修养提升,不断学习优秀民族文化,因此,民办本科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及其文化自信心亟待提升。
四、提升民办本科高校英语专业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素养策略
新时代新使命要求文科教育加快创新发展。目前民办高校要想提升英语专业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面对全球化挑战,英语专业学生急需转型成为复合型人才。针对英语专业学生的研究大多关注于其英语学习的提高和运用,为此,结合新文科背景,遵循传承传统文化,将英语专业知识与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交叉融合,旨在从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提升教师文化素养、增加跨文化交际活动三个方面助力于民办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提升,培养全球化竞争中的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知中国、爱中国、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文科人才。
4.1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双向交际能力
为了顺应文化互补、学科交叉的新文科时代背景,本科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学习中国文化积极性亟待提升,尤其是民办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由于自身学习基础、学校资源和大学所处地区等客观因素,民办本科英语专业学生感到自己基础不扎实、视野不够广,学习主观能动性不强,无法很好地兼顾学习英语专业知识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因此要引导英语专业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意识到英语专业学生必须熟知自己的文化,鼓励其达到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注重自身文化修养提升,从而适应信息时代背景的人才素质要求。另一方面结合英语专业知识和西方文化的学习,才能学以致用,相互借鉴,借助英语这一语言工具弘扬本民族文化,成为综合性的跨文化交际人才,应对文化渗透的挑战。 4.2提高教师文化素养,丰富和拓展教学内容
高校英语教师自身感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才能发挥其引领作用,从而提升英语专业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所以应通过定期课程培训、阅读中国经典书籍等方面提高英语老师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英语教师应当积极学习参与相关跨学科培训,积累素材,尝试在课堂中加以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将文化知识考核纳入学生英语考试中,积极开展讲中国故事,参加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竞赛,优秀文化翻译大赛等活动,让学生感知到中国文化的魅力,鼓励学生重视学习中国优秀文化。此外,在日常课堂中引导学生学习和对比中西方文化异同,通过小组展示的方式用英语介绍中国风俗文化,从而促进学生对持续学习和传承中国文化知识和能力的热情和动机,培养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跨文化交际的人才,有效地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
五、结语
新文科建设是当前高校推进学科发展的重要任务,需要跨学科整合,使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多学科交叉发展。文化素养教育是新文科建设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其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自主性、对于学生成为复合型英语人才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民办高校忽略英语专业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培养,面对全球化挑战,英语专业学生急需转型成为复合型人才。结合新文科背景,宣传民族文化,将英语专业知识与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交叉融合,提升英语专业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素养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促进其全面发展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一方面,有利于更好地弘扬本民族优秀文化,扩大学生中西方文化的双向视野,使学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成为全球化竞争中的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对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做出一定贡献。另一方面,从理论意义上来讲,提升广西民办本科高校英语专业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素养,有利于丰富和完善核心素养理论发展,通过中国传统文化素养现状研究案例与核心素养理论相结合,对促进素养理论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因此,作者认为以核心素养理论为指导,培养民办本科高校英语学生对外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能力,提升其国际形象和我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具有一定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梁漱溟.教育与人生:梁漱溟教育文集[M].当代中国出版社,2012.
[2]李娜.当代大学关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考[J].北方文学, 2017(6):180-180.
[3] 贾和平. 中国传统文化在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中的缺失与对策[J].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9, v.25;No.143(03):45-48.
[4]薛玉红,穆海涛,张燕鑫. 提升高校英语专业学生母语文化素养策略研究[J]. 佳木斯職业学院学报.2020,36(5)
[5]闫洪勇, 曲秀艳. 提升高校英语专业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素养的策略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000(007):5-6.
作者简介:马梦瑶:甘肃兰州人,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现就职于桂林信息科技学院外贸外语系。研究生就读期间曾教授留学生对外汉语及中国文化概况课程,为本项目的申请奠定了必要的实践基础,工作期间在文化教学中践行大学生核心素养方面有一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