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以育苗基质、蘑菇渣、草炭、稻壳为原料,与园土按照比例混合成复配基质,试验不同基质对甜樱桃幼树限根栽培土壤肥力和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园土中添加育苗基质等原料,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显著提高,土壤酶活性增强,土壤微生物中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相对丰度增加,甜樱桃植株生长指数提高。经过综合评价,园土添加育苗基质(园土∶育苗基质∶有机肥为50∶49∶1),可有效提高土壤养分,调节土壤微环境,增强植株长势,促进侧枝萌发,适合作为甜樱桃幼树限根栽培的基质。
【基金项目】
:
台州市科技计划(1701ny1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育苗基质、蘑菇渣、草炭、稻壳为原料,与园土按照比例混合成复配基质,试验不同基质对甜樱桃幼树限根栽培土壤肥力和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园土中添加育苗基质等原料,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显著提高,土壤酶活性增强,土壤微生物中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相对丰度增加,甜樱桃植株生长指数提高。经过综合评价,园土添加育苗基质(园土∶育苗基质∶有机肥为50∶49∶1),可有效提高土壤养分,调节土壤微环境,增强植株长势,促进侧枝萌发,适合作为甜樱桃幼树限根栽培的基质。
其他文献
本文基于近13 a中国时代背景及相关政策文件,结合浙江省丽水市返乡创业试点县实际情况,从政策视角出发,总结返乡创业生态系统演化及路径的探索经验,有助于推动其他地区返乡创业生态系统的发展。研究发现,返乡创业生态系统演化经历了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转型升级期4个阶段,社会文化及市场要素驱动返乡创业生态系统初创期形成,政策是返乡创业生态系统成长期的主要驱动要素,政策及市场驱动返乡创业生态系统进入成熟期,返乡创业生态系统顺利进入转型升级期,在于创新驱动这一特殊要素。进一步研究,发现各地结合自身特色产业并出台针对
研究2018、2019年2个年度不同气候条件下,4个弱筋小麦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2018年低温、阴雨、寡照的气候条件下,除扬麦15外,其他3个试验品种每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均显著低于2019年;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稳定时间等品质指标也均低于2019年;而硬度、吸水率等指标,在不同年度间差异不大,暗示硬度、吸水率指标受遗传背景影响更为显著。
以杭州地区种植的4 a生甜樱桃为试验材料,研究单氰胺对不同品种甜樱桃解除休眠和开花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2%的单氰胺处理能够有效打破甜樱桃休眠,促使萌芽提前,开花时间能提前1~7 d,且促进同一品种花期一致。不同品种单氰胺处理效果不同,甜樱桃品种早大果、萨米脱、黑金的破眠和提前开花效果较为显著,单氰胺对哥伦比亚休眠和花期影响不明显。
通过跟踪研究欧盟、美国与我国兽用抗菌药“禁抗、限抗与减抗”等管理政策,分析中美欧遏制耐药性风险效果及管理趋向,在综合提升遏制细菌耐药性能力,改善饲养环境,科学使用兽用抗菌药、精准施策,研发兽医专用抗菌药,发挥中国技术优势等方面提出建议。
柿广翅蜡蝉(Ricania sublimbata)是我国亚热带地区重要的林果害虫,通过林间调查和室内饲养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柿广翅蜡蝉在浙江1 a发生2代,以卵越冬。4月上旬越冬卵开始孵化,越冬代成虫5月下旬始现,6月中旬达高峰。第一代若虫始见于7月上旬,8月上旬至9月中旬羽化。成虫交配后即开始产卵,2次产卵高峰分别出现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9月上旬,卵主要分布在甜柿下部的枝条上。柿广翅蜡蝉危害严重,须引起重视。
对从山东引进上海的10个北美海棠品种的适应性、观赏生物学性状和物候表现进行观察记录,并分析其在园林应用的前景。结果显示,10个品种在上海地区均生长良好,其冠型、花形、花色覆盖了该类花木的主要类型,花期从3下旬延续至4月下旬;除了白兰地海棠外,其余9个品种均是秋冬观果的优秀品种,可以丰富上海地区园林秋冬季景观观赏树种。果实大、可食用的品种如艾瑞斯等可以作为旅游观光采摘园树种,也可作家庭园艺的盆栽、盆景;果小、密的草莓果冻等5个品种除了用作观赏树种,还可以作为招鸟生态林树种。
利用2015—2019年自动虫情测报灯对漯河市金龟子进行诱集监测。结果表明,灯光诱集到的金龟子共2科8种,混合种群年诱集量呈上升趋势,以2018年诱集数量最多。5种常发性金龟子总的诱集数量表现为暗黑鳃金龟>铜绿丽金龟>阔胫玛绢金龟>华北大黑鳃金龟>毛黄鳃金龟。暗黑鳃金龟和铜绿丽金龟为漯河市金龟子优势种群,暗黑鳃金龟诱集数量占当年金龟子总量的73.18%~90.50%,占比逐年上升,为绝对优势种,发生期长而分散,发生盛期集中在6月下旬至8月中下旬;铜绿丽金龟诱集数量占当年金龟子总量的
针对美丽乡村背景下的荻港村植物景观进行调研,将绿地景观类型分为村口绿地景观、水岸绿地景观、公共游憩绿地景观、庭院绿地景观、生产性绿地景观,通过调查植物的种类、数量、群落模式,总结分析出荻港村植物景观的优势及不足,并对不足之处提出建议,为其他水网乡村植物景观的保护和发展、调整与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和一定的借鉴,使其焕发活力。
研究水稻长期施肥土壤自然供钾力、钾肥效率和土壤钾素表观平衡,为农田钾素的可持续性管理提供理论依据。设置不施肥(CK)、施氮磷肥(NP)、平衡施肥(NPK)和有机肥配施无机肥(MNPK)4个处理,利用9 a水稻定位试验数据,分析水稻地上部生物量、产量及籽粒和秸秆中钾含量对不同施肥处理的响应,研究水稻生长期土壤和环境钾素供应状况、钾肥效率和土壤钾素表观平衡等。结果表明,9 a不施肥的水稻平均每年可生产籽粒9.46 t·hm-2,相当于NPK的77.8%,因此,施肥对水稻产量提高的贡献率为
通过对汕尾市铜鼎山7个代表性样地进行调查,探讨其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及其多样性。调查结果显示,样地共出现维管植物143种,隶属65科119属,优势树种为大叶相思、台湾相思和湿地松,植物群落结构较为简单,整体群落处于青年期,林下灌木较少,地被植物以芒萁为主,群落结构较为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