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聚内力 破茧成蝶

来源 :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iper09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生是外部压力与内在动力相抗衡的过程。压力使人意志消沉,动力令人积极进取。我们都应积聚内力,战胜束缚,破茧成蝶,实现成长蜕变。
  鸡蛋从外打破便是食物,从内打破便成生命,相同的起点通向不同的未来,区别仅在于那破壳的瞬间。物如此,人、社会也如是。纵观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英国于18世纪成为“日不落”帝国的原因在于它不断地向外探索与扩张,工业革命源源不断输送的动力已远远超越自然的束缚与地域的阻隔。而反观曾盛极一时的大清帝国,其封闭保守地固守于“蛋壳” 之内,国力衰微终难敌列强的坚船利炮——从外部被打破,成为人人争而食之的“美味”,岂不痛哉?这两个大国的兴衰,正是内外力作用的真实写照,从外打破走向灭亡,从内打破获得新生。
  生活于这个世界,感受到无处不在的压力是必然的,而不断积聚内力向外突破生长则是必须的。美国思科公司的总裁曾经说道,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你必须成长壮大自己,否则便会成为时代浪潮的“快鱼”吞食的“慢鱼”。成为食物的压力不可避免,因而冲破束缚壮大自身的需求也就更加迫切,要做到这点,诚如歌德所言:“你必须反求于己。”积聚自身内力,方有从内打破的可能,方有成长蜕变的胜算,“真正的贵族并非天生,而是自为的”。
  然而,放眼这个社会,我们同样可以感受到内在动力的缺失,感受到对生活压力的屈服。沉迷于酒精视家庭事业于不顾的大有人在,醉心于毒品以逃避社会压力、心理负担的又岂是少数。这种内力的丧失,这种无力的屈服终将他们逼至社会阴冷黑暗的角落,难以看到生活的光亮与未来。于是我们知道,我们不可甘心接受从外打破的“食物命运”,不愿成为爱因斯坦眼中的“猪栏理想”,我们应修炼自身的能力和品格,追求从内突破的飞跃与成长,追求成为鲁迅先生笔下的“顶天立地的大写的‘人’”。
  在这种内外力的漫长博弈中,内心强大并不断努力与外部压力抗衡的人终会知道,这破壳而出的成长极其艰辛。积聚内力,从内打破,方能破茧成蝶!
其他文献
优秀著作一等奖空缺二等奖 :钱理群 温儒敏 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修订本 )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年 7月版。刘 纳《嬗变———辛亥革命时期至五四时期的中国文
期刊
亚当在永生与智慧之间选择了智慧,也孕育了人类使命与意义所在。爱默生有言:“有两件事我最憎恶,没有信仰的博学多才和充满信仰的愚昧无知。”理性思想便是在这二者之中寻求一种平衡。思想之于我们,有如基督教中赞扬的无花果,虽开不出绚丽夺目的花朵,却可结出丰硕的果实。  思想者,视精神财富的价值重于物质财富,他们拒绝鲜花,选择硕果。捷克作家赫拉巴尔所著《过于喧嚣的孤独》中,整理废旧书籍的老汉嘉十分贫穷,地位卑
《青春咖啡馆》中的露姬最终选择从阳台上纵身一跃,而罗兰也在与其“穿越奥特伊的漫步”中走向永恒。莫迪亚诺这样概括他笔下人物悲剧结局的原因:身处大时代的无可奈何、信仰的走失以及思想的沉沦。  若说意识是人脑特有的生理机能,那么思想便是构筑于意识之上的对整个人生及世界的哲学思辨。思想之于人的意义自然毋须赘述,熊培云曾提出“自由在高处”,而我要说,思想在高处。  启蒙运动用理性的光辉映照出了一个科学、民主
遥想苏格拉底当年一句“认识你自己”唤起了西方哲学史上第一次理性的觉醒,人类在世代文明的延续之中越发意识到人之所以为人,便在于自身是有思想的苇草。  没有自己思想的人,我想是不能称之为人的。如《摩登时代》流水线上的工人,那只是社会大机器中的一个零件,而逃离了这个大机器,只能是一堆废铁。没有自己思想的人,是被社会体系化与制度化的可悲产物,这令我想起《肖申克的救赎》里自缢的老师,在没有自己理性的人身上,
象征主义现代新浪漫派之戏曲赵英若1 91 9年 9月 1 5日《新中国》第1卷第 5期表象主义的戏曲雁 冰1 92 0年 1月 5日、 6日、 7日《时事新报·学灯》我们现在可以提倡表象主
台湾的职业教育体系完整,定位明确,其办学理念和教育政策值得大陆高等职业院校学习和借鉴.文章首先分析了台湾技职教育的特点,其次就其对大陆高等职业教育的启示作若干探讨.
[考点梳理]rn考点1.什么是公平?rn人们心目中的公平,意味着处理事情要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不偏袒某个人,即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个人承担他应分担的责任、得到他应得到的利益.
期刊
一朵花开,总是从内而外,轻吐芬芳,绽放美丽;人生亦是如此,只有从内突破,方能绽放成长的光华。  鸡蛋从内、外打破的两种结局告诉我们,人生被动地从外打破,被动地等待别人帮助,只能带来压力、失败甚至灭亡;只有积极主动地依靠自己的内心力量,从内突破,才能获得新生,绽放成长。  光芒的人生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从内突破,从而成长。灵魂突围即是说明了人主观力量的作用。拉加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位女总裁,在巴黎
生命之中,沉重的雪云低垂蛰伏,栖伏在长街两旁,那不屈的意志自内向外打破生活的桎梏,须臾之间,春云拥簇。  人无法回避生而为人所承担的义务与责任,生活的重担如同时刻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我们无处可逃。然而,在这之下,有人选择了以犬儒姿态与世界相妥协,有人却选择以胡风主张的主观战斗精神相抗争。  《在轮下》中的汉斯承受着神权与腐朽的教育机制双重压迫,灵魂与现实激烈冲突之下,汉斯以非正常的死亡方式结束一
宽广的河流平静,有教养的人谦逊。  长期以来,谦逊是国人最为缺乏的品质,而谦逊的前提条件是有教养。那么何为教养?  教养不同于文明。有人说:“文明是绅士穿戴整齐后给女人看的表演。”诚然,文明可以通过伪装来完成,但正如纸包不住火,如果没有教养作为支撑,所谓文明的大厦终有一天会轰然倒塌。对于一个有教养的人来说,文明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流露,不刻意不做作,不张扬不炫耀,像珍珠般圆润而没有锋芒,谦逊而内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