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誉来自担当

来源 :科学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ai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晋华宫矿开采面积大,南北纵横近10公里,而服务于晋华宫矿生产的两座35KV变电站却分别位于矿的南北端,这样就导致了晋华宫矿的供电线路必须要途经多种地形,而这些地形又是雷电灾害多发区,所以供电防雷意义十分重大。加之近年来,晋华宫矿发展迅速,高压设备众多,居民用电也在增加,通讯、计算机、瓦斯监测仪的应用也对防雷工作有了进一步的要求。
  尽管晋华宫矿一直将安全供电中防雷电危害列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但是,仍有一个突出问题难以攻克,就是该矿部分高压架空线路架设地段为高土壤电阻率地区,而且每年的防雷接地电阻测试均不合格,矿上为此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处理,均收不到良好效果。如何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设计安装一个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持久耐用的接地装置,从而满足防雷电接地装置测试的相关要求。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难题,雷菁主动请缨,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并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制成了“空腹式接地装置”,并在一个试点进行试验投运,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而雷菁在此基础上研究的技术课题“空腹式和环形接地装置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及变压器防雷中的应用”同时被评为“2013年同煤集团公司技术革新奖”一等奖。在雷菁的建议下,她提出安装复合外套氧化锌避雷器,也得到了矿领导的积极支持。
  雷菁从2007~2015年连续9年负责对晋华宫矿的四个地面6KV配电盘进行每年一度的预防性试验。试验内容为对84块高压盘的继电保护装置的过流保护整定值进行校验,对四个配电盘的所有高压进出线电源电缆、高压绝缘安全工器具进行耐压试验,对所有的避雷器、接地极电阻、引下线進行测试。通过对每年的预防性试验的严把关,使晋华宫矿配电盘过流保护趋于合理,杜绝了越级跳闸、误掉闸现象,为晋华宫矿的安全与生产提供了有力的保证。雷菁的出色表现,也让她荣誉加身。她曾连续7年被评为“同煤集团晋华宫矿劳动模范”,2012年还被评为“晋华宫矿优秀青工”“晋华宫矿文明员工”,2013年被评为同煤集团及晋华宫矿“五最佳”“技术创新能手”,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同煤集团劳动标兵”。
其他文献
潘君骅对国家的事业兢兢业业、一丝一毫不放松的思想根深蒂固。只要是国家需要的,不管是哪个单位的事情,他都尽责去做,不计回报,不计个人得失。因为在潘君骅的眼里,工作不是某个人的事情,是国家的事情,国家的事情他就得处理,辛苦也好,劳碌也好,这都是应该去做的。  1986年,张礼堂所在的光电所在大邑县雾山乡里,非常偏僻,是一个在三线的研究所。有一台调整仪器,调整产品用的平行光管,遇到技术问题,想请潘君骅帮
期刊
潘君驊,应用光学专家,从事光学仪器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在组织2.16米望远镜大工程项目的实施和完成、倡导非球面系统的应用、推动中国光学检测技术的发展等方面作出诸多重要贡献。主持了中国和当时远东最大的“2.16米光学天文望远镜”工程项目,该项目获1998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00年接受返聘,任职于苏州大学现代光学技术研究所,研制了多种特殊非球面光学仪器和设备,取得显著社会和经济效益。
期刊
潘君骅在天文光学仪器研制领域默默耕耘,做的多是基础性工作,不具有特别的开创性或是前瞻性,但是在这个领域不可或缺,甚至有些工作可能在当时因无法衡量其价值而被忽视。但是潘君驊一直心无旁骛,专注于此。  潘君骅常常为了研究需要,自己想办法设计一些仪器,比如他的很多检测光学系统都是自己设计的。在苏州大学潘君骅的实验室里,有一些仪器外面看不到,很多工厂和研究机构也看不到。因为那些仪器都是潘君骅自己做出来,供
期刊
1962年,弗朗西斯·克里克、詹姆斯·沃森和莫里斯·威尔金斯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50年,当时在伦敦大学国王学院进行研究的威尔金斯利用刚刚发明的X射线衍射技术清楚地观测到了DNA的结构。这一发现激励和启发了沃森和克里克。之后,两人的成功使DNA的结构被全世界所广泛了解和承认,但他们的研究首先依靠了威尔金斯所取得的成绩。  1916年出生的威尔金斯从小喜欢做模型。一天,父亲工作的学校校
期刊
光学加工与光学检验和光学设计都密切相关,光学检验和光学设计各方面都深入进去才能把光学加工做好。在这二者中,检测不到位就没办法继续加工,检测是一定要放在加工前面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光学检测方法是制作光学精密仪器之根本。  潘君骅的很多设计最后都实现了,在技术、工程领域及具体应用领域都得到了有效应用。他做一件事会从头到尾都考虑到,不光是设计,有的光学专家可能发表了很多高水平论文,但那些论文并没有在实际中
期刊
“什么是梦想?梦想就是内心深处最迫切的渴望,是人一生中必需的精神支撑。它就像潜伏在人身体内的一只巨龙,只有不断奔跑,才能让它自在安然。”这段话,用来形容雷菁的成长再合适不过。这位刚刚步入不惑之年的“女电工”,用勤奋、执着在同煤集团晋华宫矿供配电领域编织着自己的梦想,创造着巾帼传奇。  雷菁,1997年从山西省机械工业学校工业企业电气化专业毕业,以优异成绩被分配到同煤集团,一直从事电气专业技术工作,
期刊
刚从事供电专业技术工作,雷菁对本岗位业务规程一无所知。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岗位、陌生的同事……然而,所有的陌生,没有让她退却,而是一门心思地投入到了工作中。  为了尽快熟悉业务,这个刚刚20岁的女生,就已经自告奋勇地与外线电工一起爬山越岭去巡高压架空线,常常是天黑才收工。为弥补在现场实际工作方面的不足,雷菁一有时间就扎进书里,始终坚持着在学校养成的勤学好问的习惯,凡是有不理解的问题就虚心向老师傅讨教
期刊
潘君骅对科学研究的孜孜以求,始发于他在少年时期对天文的热爱。潘君骅在清华大学就读的是机械系,通过学生社团天文学习会,开始痴迷天文望远镜,并在后来的工作中根据兴趣和知识积累调整了自己的研究方向。这种发展模式和中国当时天文光学仪器发展的路径是完全一致的。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的天文望远镜设备研究发源于个人爱好。天文光学仪器专家大多是从天文爱好者开始,然后才慢慢职业化。  留学苏联的4年,潘君骅专攻
期刊
在沟壑曲折的太行山脉中,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群體,他们眼睛看不见,可是却每天走山卖唱,用原生态的唱法唱着辽州小调。  在左权县,盲人不叫盲人,而是叫没眼人。传说是在抗日战争时期,这里的盲人自发组织起来一支队伍,专为抗日队伍提供特殊的情报服务,这支队伍就被称为没眼人。如今,这里的没眼人称自己是“过山脚”,而当地的村民则亲切地称呼他们为“盲宣队”。
期刊
2009年10月,由于工作出色,雷菁被矿上提拔为供电科技术主管,从此,晋华宫矿各项供电系统改造活动的组织开展都能看见她繁忙活跃的身影。性格活泼开朗的她,总能跟大家打成一片,不断地学习“充电”和创新积累使她很快适应了新的工作、新的环境,在新的岗位上继续谱写属于她自己的美丽人生。  雷菁自担任供电科技术主管以来,先后对矿内中一区工业广场、国家矿山公园、文化里居民区、新东里居民区的供电网进行优化设计,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