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素在产科并发症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efltoef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637-01
  肝素(Heparin,Hep)是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天然糖胺聚糖,由葡萄糖胺,L-艾杜糖醛苷、N-乙酰葡萄糖胺和D-葡萄糖醛酸交替组成。肝素天然存在于哺乳动物的肥大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中,主要从牛、猪的肠细胞等提取。临床上常用的肝素制剂包括未分级肝素,如标准肝素、钙肝素,以及低分子量肝素,如速避凝、替他肝素、伊诺肝素等。肝素制剂分子量在1200~40000之间,分子量大小与其抗血栓、抗凝血活性有关。1916年,由Mcleen首先发现,1935年因其抗凝作用,开始用于预防手术后血栓形成,以及治疗急性静脉血栓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肝素在产科方面的应用近年来呈不断增加的趋势。目前,对于肝素在妊娠期高血压(PIH)、不明原因导致的妊娠期羊水过少,妊娠合并抗磷脂抗体综合征、胎儿生长受限(FGR)等方面的临床应用有较多报道,现对以上研究进行综述。
  1 肝素的生理作用
  1.1 未分级肝素(UFH):最早发现并应用于临床的肝素,具有抗凝、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抑制血小板聚集、降血脂、抗炎、抗补体及抗醛固酮等作用。
  1.2 低分子量肝素(LMWH):由普通肝素裂解后产生的片段,与未分级肝素相比, 同样具有UFH的生物学活性,同时还具有抗血栓作用显著增强;在发挥抗血栓作用的同时,对于凝血系统无明显影响[1]临床使用的安全性较高;药代动力学明显改善,其人体内半衰期较UFH长约1倍,因此每日仅需皮下注1次即可,患者接受程度较好;临床疗效确切,使用安全,副作用较小[2]等优点。
  2 肝素在某些产科并发症的应用
  2.1 妊娠期高血压(PIH):一种多因素影响的病理过程,基本病理改变为体内舒缩血管的活性物质平衡失调,导致全身小动脉痉挛、血压升高。中重度者常伴有凝血功能的改变,表现为全身血液的高凝状态,严重者可呈慢性DIC改变[3]。在解痉治疗的同时,应用低分子量肝素治疗中重度妊高症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治疗方案[4]。在解痉降压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0.2~0.3mL皮下注射,每日1次,连用7d,休息1周后再开始治疗。同时监测胎儿双顶径、脐血流。据报道,应用肝素治疗妊娠中晚期脐动脉血流S/D异常升高的病例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围生儿结局[5]。
  2.2 不明原因导致的妊娠期羊水过少:羊水过少是妊娠晚期较常见的并发症,可导致胎儿发育受限,重度患者可引起胎儿发育不良、骨骼畸形,严重者可导致胎儿死亡,发病原因目前尚未明确。妊娠期胎盘产生的大量肝素酶可使孕妇血液呈高凝状态,外源性肝素可改善体内内源性肝素不足的状态,平衡肝素与肝素酶的体内含量。褚红女等人发现,应用肝素可明显改善羊水指数以及脐血流的S/D比值,从而改善胎儿预后。治疗方案为肝素50~75mg加500ml葡萄糖静脉滴注,每日1次,6~8h滴完。
  2.3 抗磷脂综合征(APS):自身免疫性疾病,在妊娠期,本病常与反复自然流产、PIH、IUGR、早产以及死胎等状况的发生有关。当实验室诊断狼疮抗凝物(LA)阳性和(或)抗心磷脂抗体(ACL)阳性,并伴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诊断为APS:各脏器动静脉血栓形成,习惯性流产史,宫内死胎以及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等。对于ACL阳性但尚未达到APS诊断标准的孕妇,可酌情采取积极治疗,尤其是ACL阳性并伴有明显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孕妇,应积极改善局部供血状态,以利于胎儿生长发育[6]。据报道,使用小剂量肝素配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APS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用阿司匹林。对于ACL阳性的孕妇或反复自然流产史和(或)宫内死胎病史的孕妇,一旦确定妊娠即开始应用肝素皮下注射(50mg/12h),然后根据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Y值(维持在正常值的1.2—1.5倍)调整肝素的用量,亦可5%葡萄糖500mL加肝素50—75mg静脉滴注。于计划性分娩或手术前1d停用肝素。由于低分子肝素的优点,亦将它用于妊娠合并ACL者,于计划分娩或手术前1d均无需停用。
  2.4 胎儿生长受限(FGR):FGR的发生与患者血液的高凝状态以及胎盘局部梗死密切相关。FGR发生时,胎盘螺旋小动脉可表现为血管硬化、纤维蛋白沉着及血栓形成,造成血管部分或完全阻塞,胎盘绒毛内血管床减少,胎盘绒毛直径变小,导致胎盘梗死、限制绒毛间质血管间物质转运,母体提供给胎儿的营养物质减少,最终影响胎儿发育。有研究表明,肝素治疗FGR降低了新生儿窒息率。推测这可能与肝素可阻断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防止纤维蛋白在胎盘血管基底膜上的沉着。肝素治疗改善了孕妇血液高凝状态,降低了血液黏滞度及血管阻力,增加了胎盘血液供给和物质交换,改善胎盘功能,从而从根本上改善了宫内微环境,促进了胎儿生长发育。治疗方法:肝素50~75mg加葡萄糖500mL中静脉滴注,1次/d 6—8h滴完。
  3 肝素常见副作用及临床使用注意事项
  肝素的常见副作用主要有出血、过敏反应以及耐药性。出血常见于有出血倾向、和血管破损的病人,严重者可导致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栓塞综合征以及骨质疏松。小剂量使用UFH和LMWH较为安全,同时在用药期间每周检测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等。如试管法凝血时间>30min,应减量或停药,亦可使用鱼精蛋白对抗肝素。对于需要长期使用肝素治疗的患者,推荐其采用LMWH制剂,可有效降低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栓塞综合征以及骨质疏松,用药期间可酌情增加钙剂及营养物质的补充,亦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及程度。
  参考文献:
  [1] 郭东风,秦琳.低分子肝素和小剂量肝素治疗急性脑梗塞对照研究[J].中国医刊,2002,37(2):21
  [2] 潘石蕾,余艳红.肝素在某些产科并发症方面的应用[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1,4(2):123-124.
  [3] 尚涛,乔宠.肝素在重度妊高征治疗中的价值[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7,13(4):229-230.
  [4] 褚红女.肝素改善妊娠中晚期脐动脉血流异常的临床效果[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5,40(2):109-111.
  [5] 朱付凡,丁虹,谭玲,等.抗心磷脂抗体阳性孕妇的血流动力学特点[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5,40(5):309—311.
  [6] 余艳红,沈立勇,钟梅,等.肝素治疗胎儿生长受限的临床观察[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4,39(12):793-796.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膀胱炎药物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急性膀胱炎患者临床治疗病例进行抽样,对60例急性膀胱炎患者临床治疗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将60例急性膀胱炎患者病例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1],观察组采用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龙胆泻肝汤合五味综合治疗。结果两组急性膀胱炎患者经过治疗之后,对照组30例
【摘要】 目的 探讨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方法 将76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给予埃索美拉唑+莫沙必利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雷尼替丁+莫沙必利联合治疗。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44%,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2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81%,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可
期刊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在第二肩关节的X线表现。材料与方法:回顾性的分析了我院经临床确诊、在我科所拍摄双侧肩关节有异常的120例RA患者。结果:120例RA患者第二肩关节的X线
期刊
分析2014-2018年山东省淄博市疟疾流行病学特征,为巩固消除疟疾成果提供科学依据.收集2014-2018年山东省淄博市疟疾病例有关资料,运用Microsoft Excel 2007对疫情概况、感染
[目的]通过建立一条3D打印辅助外科手术途径,探究3D打印技术在儿童DDH手术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选择1例大龄儿童DDH患者,利用逆向工程与3D打印技术制作出1∶1大小骨盆及股骨
【中图分类号】R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637-02  原发性甲状旁腺癌(PTC)是临床发病率极低的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国外资料报道[1],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中,甲状旁腺癌发病率为0.1%~5.1%。国内汇总近期文献资料[2],甲状旁腺癌发病率为3.5%,明显高于国外的报道(0.74%)。家族性甲状旁腺癌至今未见报道。今就我院一组3例家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分层护理管理模式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针对实施分层护理管理模式的科室为重点研究对象。比较分层护理管理模式前后本科室的護士的考核和护理质量的情况的对比以及临床护理应用的效果。结果实施分层护理管理模式后,护士对于疾病知识的普及、护理操作规范、病房管理以及护理文书的书写等方面均较实施前的合格率有所提高,前后比较临床效果差异显著(P<0.05),护士的考核优秀率也明显提高,实施前后比较有
期刊
目的探讨激活蛋白-1(activator protein-1,AP-1)、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在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变化及作用机制。方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