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内皮肤纵切面图像研究不同种族和年龄的皮肤差异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rtr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部位、性别、年龄和光老化等对皮肤特性的影响已有较多研究,但大多仅涉及到一个种族,而且多集中在皮肤的颜色、生物物理和角质层的生物化学特性方面,很少有应用体内皮肤纵切面图像方法研究皮肤结构的报道。

其他文献
患者男,23岁.因左颈部斑块3~4年,于2008年6月30日就诊.患者自述左侧颈部3~4年前出现小丘疹,无自觉症状.逐渐增大增多,丘疹融合成斑块.患者平素身体健康,未经任何治疗。
期刊
目的 观察会雀异黄素对体外培养的正常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生长和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 采用噻哗蓝(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金雀异黄索对体外培养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存活力的影响,并绘制细胞的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RT-PCR检测不同浓度金雀异黄素对成纤维细胞⒈型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0.03125,0.0625,0.125,0.25,0.5,1 mg/L金雀异黄素作用24 h时,
目的 探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IFN-γ受体mRNA和TNF-α仅受体mRNA的表达及其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集5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静脉血,分离单一核细胞后,以RT-PCR法检测其IFN-γ受体mRNA和TNF-α受体mRNA的表达,PASI评分法评估银屑病的严重程度.以24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 50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IFN-γ受体mRNA的表达均值为1.1
患者女,33岁.因右侧手、足、小腿出现疣状皮损、外阴发生丘疹和结节32年门诊以疣状痣、疣状黄瘤于2008年3月12日收入院.患者1岁开始右侧手、足、小腿及外阴出现皮疹,仅为米粒大小丘疹,后逐渐增大增多,右侧肢体出现多个丘疹,呈线状、疣状,有时有轻微瘙痒,但无疼痛,亦无破溃.外阴部皮损曾诊断为尖锐湿疣,于1997年、2002年各行1次CO_2激光治疗,治疗后约1年再发,逐渐增大,外阴部皮损偶有瘙痒不
期刊
长期日光曝露可导致光老化及日光相关性肿瘤。光损伤主要表现为皮肤松弛及皱纹形成,与胶原含量进行性下降有关,其发生机制为Ⅰ型胶原合成减少及被金属基质蛋白酶(MMP)过度降解,其中MMP-1是皮肤胶原降解的关键酶。体内外实验表明,UVB、UVA及模拟日光照射(SSR)均是MMP-1的强诱导剂,并且抑制MMP-1足以阻止UV诱导基质降解早期事件的发生。因此,抑制UV诱导MMP-1是维持细胞外基质(ECM)
期刊
色素失禁症(incontinentia pigmenti,IP)是一种X染色体连锁显性遗传性疾病,绝大多数患儿为女性,男性少见,2007年我科收治一例新生儿,现报道如下。
期刊
近年来孢子丝菌病发病呈增高趋势,以往罕见的3岁以内婴幼儿孢子丝菌病也有增多.现对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间我科确诊的30例婴幼儿孢子丝菌病病例报道如下。
期刊
他扎罗汀是一种受体选择性维A酸类药物,其优点是作用靶位更为明确,代谢迅速,基本无系统性副作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批准用于治疗寻常性斑块状银屑病和寻常痤疮.国内外临床试验表明,他扎罗汀治疗轻中度寻常痤疮有效、安全,但在治疗过程中有部分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刺激反应,对治疗有所影响,为进一步探索他扎罗汀的用法,我们对比观察短时接触治疗和常规治疗两种不同用药方法治疗轻中度痤疮的疗效和安全性。
期刊
患者男,46岁.因出生后发现阴茎结节,近年逐渐增大,于2008年10月6日至我院就诊.患者出生后即在阴茎包皮腹侧发现一绿豆大小皮下结节,具有一定弹性,逐渐增大,但近年增大较为迅速,无明显自觉症状,对正常生活无明显影响.患者家族中未见此病患者,银屑病史20余年,无其他系统病史。
期刊
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庆之年,也是我国医学真菌学事业发展壮大的60年.回顾我国医学真菌学的发展历程,分析取得的成就与差距,展望未来的发展前景,我们心中充满着感慨和期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