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中的穿插艺术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lj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作为一名科学教师,要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首要任务,要通过教授科学这门课程,为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创造条件,并且丰富他们的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穿插教学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它通过多种形式,在课堂上可以把课内外的知识有机串联起来,在科学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穿插艺术作用,提高教学效率。穿插的方法可包括多媒体穿插、示意实验穿插及美学教育穿插等。穿插的时机要根据不同穿插方法而灵活把握,穿插教学的应用效果可用观察法、提问法及阶段法进行评估。教师如果能在教学中科学、合理、准确地穿插,对提高教学效率可发挥重要作用。
  一、穿插的方法
  作者通过课堂上观察、运用以及课下的调研、总结,发现比较有效的穿插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穿插多媒体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合理选择和运用信息化手段(包括视频、动画、幻灯片等),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以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其与传统教学相比,优势在于: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增強求知欲望,有利于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做过两个著名的心理实验:一个是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就是说,如果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通过这样多种感官刺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听老师讲课强得多。另一个是关于知识记忆持久性的实验,结果表明,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听到内容的20%,看到内容的30%,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所以说在教学中穿插多媒体课件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还可改变以往课堂一张嘴、一支粉笔的枯燥乏味形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如在讲授《动物的繁殖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动物都是通过什么方式进行繁殖的确实有一定难度。由于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他们根本无法走进动物的真实生活,更无法去了解整个动物世界的繁殖。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播放视频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点。在讲授《地球表面的地形》一课时,导入后我穿插了有关中国风光的纪录片视频,在同学们加深各种地形地貌的直观印象的同时,又让同学们感受到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油然而生出对美丽祖国的自豪感,增强了爱国热情。在教授地形地貌形成原因时,我用flash动画演示了板块碰撞形成高山,板块分离形成裂谷的过程,形象的、充满趣味性的动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正如古人云:“教之不如学之,学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这番话道出了趣味性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这样的穿插是一种艺术,当然也是一种趣味,能更快地把学生引入课堂情境中来。
  (二)穿插演示实验
  观察和实验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也是科学教学的基本特点。科学课是以实验课居多的学科,能否做好实验是一节课成功与否的标志。小学科学中的许多知识都是抽象的,通过演示实验可以将抽象的现象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并结合教师的讲解,更容易理解知识。例如,在《食物在体内的旅行》这节中,学生对消化系统比较陌生,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学生留有的印象会比较肤浅。如果教师通过实验室的人体消化系统模型来演示食物在身体里的消化过程,或者制作动画,通过具体的、学生能够亲眼所见的过程,学生不但容易理解,更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没有接受良好的实验技能的指导,在实验操作的时候就会出现许多的错误,必然会影响学生实验的结果,继而对学生探究性学习造成障碍。这就需要教师通过演示实验来讲解实验时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给学生提供实验操作示范。如在教师教授《水和食用油的比较》时,首先要讲清楚分液漏斗的使用方法。教师演示时必须规范操作,操作的步骤方法要讲清楚、说明白。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学会实验,之后的探究才有基础。
  (三)穿插美学教育
  美学教育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它是结合了教育与审美活动,并传承和发扬审美文化同时启发创新的教育活动。科学教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涉及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质、地理等多个学科。各个学科中的五光十色的世界呈现出不同的美,如物理学中的物理现象严谨之美;生机勃勃、变化万千的自然世界中的生命之美;天文学科中的宇宙结构精妙之美;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的和谐之美等等。教师应发掘科学教材中美的因素,唤醒学生潜在的审美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如在教授火山时,火山喷发时的特别壮观的景象和爆发后遗存的地质景观给同学们以震撼感。在教授《地球表面的地形》时,江河、湖泊、海洋、沙漠、高山、丘陵等地形地貌绚丽多姿、千奇百怪,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同身受离不开亲身体验,因为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不再是仅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如在教学《大树和小草》时,使学生真正地了解大树和小草,应该让他们与大自然进行一次真正的亲密接触。在观察体验中,告诉他们一棵树和一株草都是一个生机旺盛的生命,让他们跟大树和小草说悄悄话,让他们感受到生命世界的奇妙。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引导学生感受美,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最终让学生们热爱自然,真心喜欢科学课程。
  二、穿插的时机
  各种穿插的时机应根据其特点巧妙把握,每种穿插方法的插入时间也是不同的。多媒体的穿插要有目的性,如在每个新课引入时,当老师提出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时,学生思索后有了初步的答案,这时老师可以不着急告诉学生正确的答案,而是播放视频,让学生们在视频中寻找答案,这时让学生们带着问题看视频就有针对性,学生会全神贯注,收到的效果就比较好。而示意实验的插入一般要选择在科学问题的提出后和问题的验证阶段,在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之前插入,既能给学生以示范的作用,又能让前期提出的问题得到答案,使得学生在随后的实验中有的放矢,目的性强,效果好。总的来说,多媒体和示意实验的穿插要让学生带着兴趣听课和观察,一般放在课程的前半段,学生精力比较集中的时候效果最好。而美学教育的穿插应该是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在教学过程中一旦发现学生的兴趣点及感情有所触动场景,就要适时引导,一句话带过,既不影响课堂正常的教学,又如蜻蜓点水,不着痕迹,留给课下学生思索的空间。
  三、穿插的效果评估
  穿插教学在课堂运用以后,是否起到了它的作用?该如何评估其教学效果呢?笔者通过多次教学试验,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
  (一)观察法
  在各种穿插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仔细观察学生们的反应,在观看视频和实验时,如学生比较兴奋、表情专注、精力集中,在回答问题时思维活跃、积极踊跃、声音洪亮,说明效果较好。
  (二)提问法
  老师可在穿插教学结束后根据穿插的主要内容及知识点对学生进行提问,可根据回答的涵盖面和正确率来判断这种形式的穿插是否收到好的效果。因为如果穿插教学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的记忆容量会相应地增大,知识点记忆的正确率就会提高。
  (三)阶段法
  由于教材每一章中的各小节内容是相关联的,在距离穿插教学的一段时间后,如两三周之后,老师在导入新课时可将先前穿插的知识点和学生进行讨论,如果学生对前段穿插教学的内容记忆清晰,课后有所思考,则说明给学生留下的印象较深,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四、结语
  穿插艺术是科学教学非常得力的辅助手段,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穿插的内容在数量上要适当,不能喧宾夺主;在质量上要精彩贴切,不能脱离教材。科学教师如果能在备课中对穿插的内容做到精益求精,在讲课过程中对穿插时机准确把握,穿插形式与内容做到有机统一,那么穿插艺术将在教学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实验小学 北京】
其他文献
以'李珉返还拾得物诉朱晋华等履行悬赏广告案'为切入点,从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中'德法'相融合不相替代和国外现行法律进行分析,说明'遗失物拾得人报酬请求
1990年的某天,在赣南的某大学,笔者正在上一门历史系的专业课,老师突然讲道,赣南是全国最大的客家人聚居地,其人口的95%都是客家人,而客家人是中原汉族南迁后形成的一支优秀的民系。
据报道,于2007年8月月开工建设的赣州中瑞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碳化钨合金材料、精密模具生产项目700t钨合金圆棒生产线已于近日顺利投产,这标志着赣州钨产业向高精尖方向发展迈出
背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需要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完成的活动,让幼儿在具体活动中体会合作的重要性,学习分工合作。”  在一天区域活动的时间,我来回巡视正在活动的孩子们,发现有一些孩子正蹲在地上玩着什么。走近一看原来是在玩我们教师布置环境时用剩下的毛根边角料,有一个孩子已经做了一个小小的棒棒糖了,非常形象。看到孩子们这么喜欢玩毛根,于是我干脆拿出了一些完整的毛根材料放
2002年,全省档案工作者解放思想,开拓思路,创新机制,艰苦奋斗,档案战线出现了许多新亮点,创出了许多新业绩。一是推行档案工作目标责任制,建立了竞争激励机制,大大激发了档案部门领导
《劳动合同法》在提高了我国法律对劳动者保护标准的同时,也存在着将一部分强势劳动者纳入适用范围从而导致实务操作中对高管适用劳动法界定不清的问题.目前我国《公司法》也
优先权源于罗马法,大陆法系国家如法国、日本以及继承法国法系的国家民法法典均有专章规定.我国关于优先权制度时下有是否将其纳入物权法之争论,从理论到立法实践,我国民法学
“创建21世纪学习型社会理念”的提出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许多有识之士指出:教师的知识结构必须从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化,从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化,从被动型向创新型转化,从经验型向学者型转化,最终实现教师专业成长,即实现教师职业专业化。  一、教师专业化与学习型组织建设紧密相关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
可译性与不可译性是悖论,是矛盾,是博弈,关乎语言、文化、思维方式、民族心理等内容.而这些内容的差异,多少会导致不可译现象的发生,阻碍翻译活动的顺利进行.为解决这些不可
一年级的老师问同学们:“花儿为什么会开?”第一个孩子说:“她想伸伸懒腰,呼吸一下新鲜空气。”第二个孩子说:“她想和小朋友们比比,看谁更漂亮。”第三个孩子说:“她睡醒了,想看看这美丽的世界。”第四个孩子说:“她想看看,小朋友会不会把她摘走。”这时,一个孩子问老师一句:“老师,您说呢?”老师想了想说:“她知道小朋友都喜欢她,就仰起她的小脸,笑了!”孩子的回答是多么富有诗意和灵性,老师的回答又是多么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