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子灭王朝

来源 :民间故事选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uclear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夏朝末年,暴君无道,民不聊生。“我必须宰了这个暴君!”苍白的月光下,一个满脸怒气的男人狠狠地打磨着一把黑黑的杀猪刀。
  他叫伊尹,以后会成为商朝的宰相,但现在他不过是夏朝附属有莘国的一个厨子。想推翻夏王朝,就要有强大的靠山。伊尹的脑海闪过一个名字:汤,商国的汤。怎样才能加入汤的社团呢?伊尹灵机一动,做了有莘氏陪嫁的臣仆,一起“嫁”进了商汤集团。
  嫁进来只是第一步,还要和汤说上话。而想和汤说上话,就要先上位。可如何上位呢?伊尹穷尽毕生所学,为汤做了一碗天鹅羹。
  这碗羹強烈地震撼到了汤的肠胃,于是传唤这个厨子。之后就有了伊尹“负鼎说汤”的典故──伊尹背着炒锅、砧板来到汤面前,弯腰提臀,准备自我介绍,汤白了他一眼,问:“直接告诉我,你还会做哪些美味?”伊尹清了清嗓子,报起了菜名,“猩猩的嘴唇,獾獾的脚掌,洞庭的鳟鱼,东海的鲕鱼,寿木的花果,阳华池的芸菜,云梦泽的水芹。”汤不禁食指大动,流着哈喇子问伊尹能不能找到这些食材做给他吃。
  这正是伊尹想要的回答。看着上钩的汤,伊尹鄙夷地说:“你的国家就这么大点儿地方,找不到这些高端食材。你只有做了天子,才能要什么有什么。”伊尹见汤面露纠结,接着说:“做天子是不能勉强的,须先懂仁义之道,然后才能成为天子。”
  汤听后陷入了沉思:夏桀不仅让我陪吃陪喝,每年还命我塞钱塞粮,如果我取而代之……而接下来,就是最精彩的篇章,伊尹凭借一个厨子的天赋,把烹饪之道融入兵法,一举做成一道灭夏的大菜。
  做一道菜,首先得了解这份食材。伊尹使出苦肉计,让汤用箭射伤他,之后假装逃去夏朝,当了三年间谍。其间他不仅收集了夏朝的情报,还成功策反了夏桀的宠妃妺喜,完成了一次“谍中谍”。
  其次,整炖鸡、烤全羊这样的难度太高,做菜还是要先切碎的好,这样才容易下锅。回到商国后,伊尹知道目前还动不了夏朝的主体,于是协助汤先后灭了夏朝的属国葛、韦、顾以及昆吾。
  现在,夏朝最精华的部分已经被扔进沸腾的锅里。但什么时候出锅,还得掌握好火候。于是伊尹让汤停止向夏进贡。结果,夏桀勃然大怒,起九夷之师,强硬地挺进商国。这时,伊尹让汤发朋友圈道歉,并恢复进贡。
  第二年,伊尹又让汤停止进贡。夏桀大怒,举九夷之师。结果,九夷之师不举。伊尹意识到,此时不得人心的夏桀失去了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号召力。于是他长舒一口气,说:“火候已到,是时候一锅端了。”
  商和夏就这样展开了大决战。最终,汤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后人把这段历史称为“商汤灭夏”。
  与其说是“商汤灭夏”,不如说是伊尹用汤灭夏,因为从头到尾都是他在背后操刀掌勺,恐怕连汤都是伊尹手里的食材。讲究“五味调和”的伊尹,也许是先用“尧舜之道”把商调教成了“仁”,再用他来中和并覆盖夏身上的“躁”呢。可以说,伊尹是史上最强的厨子:大地为砧板,众国皆是鱼肉。
  选自《传奇故事·百家讲坛》
其他文献
明朝崇祯年间,官府腐败,民不聊生,起义军此起彼伏。  日照人李秋官被官府迫害,召集一帮穷苦兄弟进了城南的逵山,做了土匪,打出了“杀富济贫,替天行道”的旗帜,一时间,十里八乡受欺负的穷人都来投靠他,短短半年时间,山寨兄弟竟然达到五百余人。  逵山山脉绵延上百里,山高峰险,易守难攻,自古就有不少土匪在此盘踞过。历朝历代的土匪,都要在正堂供一祖师,多数供的是达摩老祖,也有供刘关张的,逵山历代土匪供的祖师
期刊
1376年,刑部主事茹太素给朱元璋打了一份报告,长达17000字,朱元璋看得眼花,就让秘书王敏念给他听,都念到6300多字了,还不知道要说啥。朱皇帝实在受不了,當场找人把茹太素狠揍了一顿。  第二天又让王秘书接着念,从第16500字到结尾,茹太素提了5条工作建议,这些建议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朱皇帝采纳了其中4条。  事后朱元璋苦笑说:“当大臣不容易,当皇帝就容易吗?我需要的是接地气、解难题
期刊
清朝有个姓陈的江苏巡抚,某天路过一家药店时,看到牌匾上题了三个大字:半半斋。他想来想去都没弄明白是什么意思,于是吩咐衙役把这家药店的主人带回来。  陈公回到官署,一直忙到很晚。第二天,他才想起那个药店牌匾的事,就派人去把药店老板叫来。药店老板一出现,眼前的情形让他大吃一惊:药店主人身上被加了沉重的鐐铐,脸有伤痕,走路摇摇晃晃。  陈公急忙命衙役解掉镣铐,问他匾名有什么含义。他回答道:“不过是取半积
期刊
麻城的江平安是地下党,这天接到上级任务,送一批爱国义士募捐的钱财到解放区,任务非常紧急,那边有许多战士缺衣少粮,在寒风里苦挨,再不救济,别说跟敌人战斗,活命都会成问题。  面前最大的困难是过敌人的一个检查卡,上级说已经有两拨过卡的没过去,人和钱财都被扣留了,损失了一万块大洋,还有两名同志为此牺牲了。无论如何三天内必须想办法顺利过了这道敌卡,把两千块大洋送到解放区。这钱是爱国义士们募捐的最后一笔了,
期刊
一  宏祥建筑公司经理袁成和他漂亮的女秘书王菲菲到厨具大厦结算工程款,竟就此一去不返。在公司等待发工资回家过年的民工们这才意识到,合着袁成给他们玩了个“金蝉脱壳”,他们被袁成给涮了,袁成领着漂亮的“小秘”跑了!  按捺不住怒火的民工們当时就要爆发,亏得一个老民工站出来劝阻:兄弟们,反正厨具大厦就在城西不远,我看不如咱们一起去问问。若是厨具大厦赖账,咱们就给袁经理长长威风助助阵,凭什么厨具大厦交付使
期刊
永安城官阜桥,旧时是一处码头,从这里坐船出向阳湖,入长江直达汉口。码头旁边有一座木廊桥,连接东西两条街,商贾云集,车水马龙,素有官阜桥小汉口之称。  小汉口有三杰:一杰东街“足下”修鞋铺的修鞋匠黄三;二杰官阜武馆的陈教头;三杰西街刘一笼包子店的老板刘一笼。  刘一笼做的汤包,馅儿挑的是猪前夹精瘦肉,剁细了,加上香葱、胡椒等作料搅拌而成;面粉是小石磨磨出来的,用老面发酵,麦香浓郁;汤包个大,皮薄,肉
期刊
清朝咸丰年间,天津芦台西,一个叫北涧沽的村庄,出了一位名人,因兄弟里排行老五,故人称金梁五爷。金梁五爷自幼习武,身手不凡,除硬功夫过人外,气功也有绝活。他行侠仗义,救难济贫,痛恨世上那些狗眼看人低,见人下菜碟的势利小人。他的为人在村里口碑不错。只可惜此人嘴有豁口外貌不佳,几次武举乡试都未被录用。  有一年腊月的一天,五爷想,今天天气不错,上街赶集,采购点儿年货,顺便剃剃头,刮刮脸,准备过年。村子离
期刊
许大茂今年40出头,别看年纪不大,但做贼已有20年了,资历很深,懂很多“道”上的潜规则。在北秀街道,许大茂是绝对的地头蛇,大小同行都要敬他三分。  这年春天,许大茂的弟弟许二茂过来投奔他,二人飞檐走壁,爬窗入室。许大茂从未失手,不仅因为他技术精湛,更因为他一直坚决遵守一项铁律──绝不在一个地方逗留。他忽南忽北,神出鬼没,没有固定套路,一次次躲过了警方的摸排追踪。  经过多次踩点,许大茂这次决定对北
期刊
1907年6月的一天,慈禧用完早膳,照例拿起案头的《京华时报》,慈禧识字不多,但自从有了这份报纸,她每天要“看报看题”浏览宫外情况,看到有趣的事情,就让李莲英读给她听。此时,她盯着报上的一幅照片脸色渐青,突然把报纸狠狠摔在地上,双脚一跺,高底旗鞋甩出老远,叫道:“反了反了!这还了得!反了!”  慈禧一咋呼,把躬身听令的李莲英吓得差点儿坐在地上,他爬着捡起旗鞋给“老佛爷”穿上,拿过报纸一看也惊呆了,
期刊
1932年,国统区贪官遍地,污吏如云。阜城县国民政府县长唐子声,前来上任,此人生得尖嘴猴腮,瞪着一双滚圆的绿豆眼。因祖籍山东梁山县,便自称梁山好汉刘唐之后。有人问起姓氏为啥不同,他说是为了躲避官府的搜捕而改随母姓。唐子声四十有余,胸无点墨,可精通阿谀拍马,搜刮民财。摊军费、抓兵丁,今日增税、明日上捐,可谓层出不穷,找个借口就捞钱,恨不得一口把个小小阜城县吞进肚里。他巧立名目,横征暴敛,而阜城地薄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