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教师成为研究者”是世界性的时代潮流。教师开展研究有益于学生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理论的繁荣。教师只有理解和认同研究对于个人的生存论意义,才可能产生内在研究动力,实现从“要我研究”向“我要研究”的转变。
关键词 教师成长 教研模式 幼儿发展 管理
有效教研应指向于“抓问题、提策略、促共同发展”,教研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幼儿发展,但从另一个层面也是为了促进教师、园长和幼儿园的共同成长。我园是一所街道中心幼儿园,很多教师来自于拆迁的村办幼儿园,在学历、专业技能相对不均等的背景下,让老师在教研中就“抓问题、提策略”显得有点力不从心。如何让这一群老师走进教科研、感受教科研、跟进教科研,成了我园教科研工作探索的重点。根据观察交流发现我园大部分教师在班级管理方面很有自己的想法及丰富的实践经验,如班级环境建设、幼儿游戏活动推进、家长工作等,于是在顺应教师的个性特长及扎实的教学经验优势基础上,我们改变了以往注重策略研讨的主题教研模式,开展了以分享经验、观摩学习、内化交流为主要内容的分享教研活动。
一、制定合理的班级计划,增添班级特色板块
每个学期班级都要制定班级计划。在制定班级管理的基本内容和措施的基础上,老师可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或者孩子的需要发展在班级计划中增添一块“班级特色”,让老师的专业特长有实践操作的舞台,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弥补孩子发展上的不足,通过针对性的体验促进孩子的均衡发展。
如某小班的老师自身音乐素养比较好,经验比较足,于是班级特色是“音乐游戏”,并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策略实施:⑴每周进行一个音乐游戏活动,利用每天用来园等待的时间及表演区带幼儿进行音乐游戏练习,提高幼儿手脚的协调性和良好的听音能力。⑵在一日生活环节中渗透音乐,一方面为幼儿提供更多聆听音乐的机会,另一方面帮助幼儿在规则和音乐之间建立相应的联系(如收归的音乐,休息的音乐,起床音乐等)。⑶在幼儿喜欢的手指儿歌中融进幼儿熟悉的音乐,把简单枯燥的游戏变得动感化、音乐化,从而加深幼儿对音乐的理解。⑷融入中国舞教材,选取部分儿歌与音乐融合于一体的律动,让幼儿边说边做简单动作,增强幼儿的节奏感。这样,老师顺势利导加强了孩子们对音乐的感知度和兴趣。
再如某大班根据孩子语言表达不强的状况,将班级特色定位在“阅读”上,并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实施:⑴教师提高自身素养,认真读书并在平时的经验中积累自身修养。⑵营造读书氛围,渗透在早上来园后、餐后及离园时的阅读。⑶通过家园手牵手丰富家长的读书量并鼓励家长在家营造读书氛围,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亲子阅读。⑷举办读书活动:讲故事比赛、班级图书漂流、小记者进社区、小小主持人活动、书香家庭评比等,扩大孩子眼界并在活动中建立自信、建构语言、学会交往,成为一个语言的积极运用者。这些班级特色活动的制定为老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实施班级管理提供了明确的方向,也让老师自己的特长有了用武之地,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发挥在班级管理上的作用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通过班级计划特色活动的制定为进一步进入教研提供了先决条件。俗话说“有章可循”,制定工作就是本次教研可循的第一篇章,顺着这个章我们不断深入教研,探索更加适合孩子成长的策略。
二、分享班级特色成果,交换教师思想
在每个班级制定班级特色的基础上,为了推广做法、交换思想,教科室在集体教研活动中进行班级特色介绍会,会上请每个班级老师针对自己班级的特色形成和实施策略等做一个简单明了的综合介绍,通过相互聆听了解其他班级的班级特色,通过思考和问题导向给其他班合理的指导性建议和经验分享,如:你认为这个班级的班级特色目标落实能到位吗?你在这块特色经验上有什么介绍给大家的?
如某大班的班级特色活动定位在美术上,措施是:⑴会运用多种工具。⑵与其他学科相结合。⑶玩丰富的色彩游戏。老师就提出:目标太笼统,太粗放,根本看不出老师结合绘画特色给孩子哪些重点指导和策略方式。作为提升班级管理的手段要有可操作的指向,在确定了幼儿年龄特点的绘画技能后措施可更改为:⑴鼓励班级幼儿参加一两次绘画比赛。⑵定期举办班级画展,推荐班级小画家。⑶制作小画家手册。⑷开辟小画家工作室。这样调整,整体思路让班级老师豁然开朗,有了更加清晰的操作性,也让特色目标在这些途径方式之下实施得游刃有余,关键是深得孩子们的喜爱,为孩子发展造成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再如某小班的班级特色活动为“绘本阅读”,老师介绍的时候也无法明确清晰地阐述如何做?老师们通过相互交流给出建议:⑴作为老师要阅读好关于绘本的书刊,如彭懿的《阅读与经典》、日本作家松居直的《我的图画书论》《我喜欢的50本绘本阅读》等,这些绘本对于老师指导学生阅读、亲子阅读起了很好的导向和引领作用。⑵定期围绕主题推荐家庭亲子阅读或购买合适数量的绘本,一起分享阅读。⑶举办班级绘本分享交流会。这样的分享现场让我想到了英国戏剧家萧伯纳的一句至理名言: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我们每人仍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人就有了两种思想。我们这样的教研活动就遵循这种做法,在交换思想的方式中,让全体老师感受每个老师的工作智慧和工作思路,在分享中感悟、在倾听中思考、在交换中让措施更具可行性,引领教师在形成班级特色的开端做好有效的行动研究和经验积累。
三、走进班级教研现场,创新班级工作
经过一段时间的操作后(一般是期中时段),相继走进班级现场感受每个班级的特色品牌成了教研的转型方式。如走进以“区域游戏”为特色的大一班,大家感受到了区域游戏材料的丰富性以及孩子对操作材料的喜爱。语言区动物成语的说说贴贴得到了观摩老师的认可,班级管理者责任人制作所使用的材料雌雄贴给了老师惊喜和创意,而这些隐而可见的做法是教师在结合孩子特长、感受孩子成长后的领会和钻研的结果。
如走进以“棋行天下”为特色的大二班丰富多彩棋类游戏和热火朝天的玩棋场面令老师们大开眼界,飞行棋、大富翁、斗兽棋、象棋、围棋……有的老师不由得感叹道:只是做这么多品种的棋就很费时了,还要教会孩子玩这么多棋,可谓费心费力啊!简单实在的一句评价道出了大二班教师对孩子成长的关注。还有走进以“打造班级常规 落实保教细节”的中三班,每张桌子上贴上了团队的标记图,孩子们通过表达自己的喜爱和有共同爱好的人坐在了同一张桌子上,就这样以女孩子一起的为“美少女战队”;喜欢恐龙的为“恐龙战队”,桌标上还布满了集体荣誉的一个个星星。这些都是团队的力量,团队的战果。大家看到了老师如何为孩子们打造自主交往的空间。这种走进班级的教研现场看似无意确是有意,而无意的教研环境改变了以往教科室呆板保守的评价模式。老师们的观念也从你要我学到我自己来对照比较学习,有了从“会意”到“创意”的过程来构建自己的班级工作。
作为管理者需要有与时俱进的思维和辨析的能力,学会思考“本园的教科研现状走势”,学会分析“本园教师的教研意识、态度和倾向”,学会梳理“教科研带给教师成长的具体体现”,学会组织“根据园所和教师发展现状针对性组织”,这样一步步的推进让老师感受教研带来的无穷魅力。我想这也恰恰应验了教师研究的生存论意义主要表现的几个方面,即研究意味着思考、研究意味着创造、研究意味着幸福、研究意味着解放。
关键词 教师成长 教研模式 幼儿发展 管理
有效教研应指向于“抓问题、提策略、促共同发展”,教研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幼儿发展,但从另一个层面也是为了促进教师、园长和幼儿园的共同成长。我园是一所街道中心幼儿园,很多教师来自于拆迁的村办幼儿园,在学历、专业技能相对不均等的背景下,让老师在教研中就“抓问题、提策略”显得有点力不从心。如何让这一群老师走进教科研、感受教科研、跟进教科研,成了我园教科研工作探索的重点。根据观察交流发现我园大部分教师在班级管理方面很有自己的想法及丰富的实践经验,如班级环境建设、幼儿游戏活动推进、家长工作等,于是在顺应教师的个性特长及扎实的教学经验优势基础上,我们改变了以往注重策略研讨的主题教研模式,开展了以分享经验、观摩学习、内化交流为主要内容的分享教研活动。
一、制定合理的班级计划,增添班级特色板块
每个学期班级都要制定班级计划。在制定班级管理的基本内容和措施的基础上,老师可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或者孩子的需要发展在班级计划中增添一块“班级特色”,让老师的专业特长有实践操作的舞台,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弥补孩子发展上的不足,通过针对性的体验促进孩子的均衡发展。
如某小班的老师自身音乐素养比较好,经验比较足,于是班级特色是“音乐游戏”,并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策略实施:⑴每周进行一个音乐游戏活动,利用每天用来园等待的时间及表演区带幼儿进行音乐游戏练习,提高幼儿手脚的协调性和良好的听音能力。⑵在一日生活环节中渗透音乐,一方面为幼儿提供更多聆听音乐的机会,另一方面帮助幼儿在规则和音乐之间建立相应的联系(如收归的音乐,休息的音乐,起床音乐等)。⑶在幼儿喜欢的手指儿歌中融进幼儿熟悉的音乐,把简单枯燥的游戏变得动感化、音乐化,从而加深幼儿对音乐的理解。⑷融入中国舞教材,选取部分儿歌与音乐融合于一体的律动,让幼儿边说边做简单动作,增强幼儿的节奏感。这样,老师顺势利导加强了孩子们对音乐的感知度和兴趣。
再如某大班根据孩子语言表达不强的状况,将班级特色定位在“阅读”上,并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实施:⑴教师提高自身素养,认真读书并在平时的经验中积累自身修养。⑵营造读书氛围,渗透在早上来园后、餐后及离园时的阅读。⑶通过家园手牵手丰富家长的读书量并鼓励家长在家营造读书氛围,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亲子阅读。⑷举办读书活动:讲故事比赛、班级图书漂流、小记者进社区、小小主持人活动、书香家庭评比等,扩大孩子眼界并在活动中建立自信、建构语言、学会交往,成为一个语言的积极运用者。这些班级特色活动的制定为老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实施班级管理提供了明确的方向,也让老师自己的特长有了用武之地,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发挥在班级管理上的作用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通过班级计划特色活动的制定为进一步进入教研提供了先决条件。俗话说“有章可循”,制定工作就是本次教研可循的第一篇章,顺着这个章我们不断深入教研,探索更加适合孩子成长的策略。
二、分享班级特色成果,交换教师思想
在每个班级制定班级特色的基础上,为了推广做法、交换思想,教科室在集体教研活动中进行班级特色介绍会,会上请每个班级老师针对自己班级的特色形成和实施策略等做一个简单明了的综合介绍,通过相互聆听了解其他班级的班级特色,通过思考和问题导向给其他班合理的指导性建议和经验分享,如:你认为这个班级的班级特色目标落实能到位吗?你在这块特色经验上有什么介绍给大家的?
如某大班的班级特色活动定位在美术上,措施是:⑴会运用多种工具。⑵与其他学科相结合。⑶玩丰富的色彩游戏。老师就提出:目标太笼统,太粗放,根本看不出老师结合绘画特色给孩子哪些重点指导和策略方式。作为提升班级管理的手段要有可操作的指向,在确定了幼儿年龄特点的绘画技能后措施可更改为:⑴鼓励班级幼儿参加一两次绘画比赛。⑵定期举办班级画展,推荐班级小画家。⑶制作小画家手册。⑷开辟小画家工作室。这样调整,整体思路让班级老师豁然开朗,有了更加清晰的操作性,也让特色目标在这些途径方式之下实施得游刃有余,关键是深得孩子们的喜爱,为孩子发展造成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再如某小班的班级特色活动为“绘本阅读”,老师介绍的时候也无法明确清晰地阐述如何做?老师们通过相互交流给出建议:⑴作为老师要阅读好关于绘本的书刊,如彭懿的《阅读与经典》、日本作家松居直的《我的图画书论》《我喜欢的50本绘本阅读》等,这些绘本对于老师指导学生阅读、亲子阅读起了很好的导向和引领作用。⑵定期围绕主题推荐家庭亲子阅读或购买合适数量的绘本,一起分享阅读。⑶举办班级绘本分享交流会。这样的分享现场让我想到了英国戏剧家萧伯纳的一句至理名言: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我们每人仍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人就有了两种思想。我们这样的教研活动就遵循这种做法,在交换思想的方式中,让全体老师感受每个老师的工作智慧和工作思路,在分享中感悟、在倾听中思考、在交换中让措施更具可行性,引领教师在形成班级特色的开端做好有效的行动研究和经验积累。
三、走进班级教研现场,创新班级工作
经过一段时间的操作后(一般是期中时段),相继走进班级现场感受每个班级的特色品牌成了教研的转型方式。如走进以“区域游戏”为特色的大一班,大家感受到了区域游戏材料的丰富性以及孩子对操作材料的喜爱。语言区动物成语的说说贴贴得到了观摩老师的认可,班级管理者责任人制作所使用的材料雌雄贴给了老师惊喜和创意,而这些隐而可见的做法是教师在结合孩子特长、感受孩子成长后的领会和钻研的结果。
如走进以“棋行天下”为特色的大二班丰富多彩棋类游戏和热火朝天的玩棋场面令老师们大开眼界,飞行棋、大富翁、斗兽棋、象棋、围棋……有的老师不由得感叹道:只是做这么多品种的棋就很费时了,还要教会孩子玩这么多棋,可谓费心费力啊!简单实在的一句评价道出了大二班教师对孩子成长的关注。还有走进以“打造班级常规 落实保教细节”的中三班,每张桌子上贴上了团队的标记图,孩子们通过表达自己的喜爱和有共同爱好的人坐在了同一张桌子上,就这样以女孩子一起的为“美少女战队”;喜欢恐龙的为“恐龙战队”,桌标上还布满了集体荣誉的一个个星星。这些都是团队的力量,团队的战果。大家看到了老师如何为孩子们打造自主交往的空间。这种走进班级的教研现场看似无意确是有意,而无意的教研环境改变了以往教科室呆板保守的评价模式。老师们的观念也从你要我学到我自己来对照比较学习,有了从“会意”到“创意”的过程来构建自己的班级工作。
作为管理者需要有与时俱进的思维和辨析的能力,学会思考“本园的教科研现状走势”,学会分析“本园教师的教研意识、态度和倾向”,学会梳理“教科研带给教师成长的具体体现”,学会组织“根据园所和教师发展现状针对性组织”,这样一步步的推进让老师感受教研带来的无穷魅力。我想这也恰恰应验了教师研究的生存论意义主要表现的几个方面,即研究意味着思考、研究意味着创造、研究意味着幸福、研究意味着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