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通过对杨家山村调查研究分析杨家山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主要论述了杨家山村的特有地理环境及这种环境对山村经济发展的影响,笔者认为山村经济发展的问题主要有:1.山地地形为主,土地面积较少且分布不集中的自然村落。2.山村基础设施差,资金缺乏,科技落后。基础设施差,体现在道路不平,不利于农机车行走,当然这受制于其特有的地形,但主要原因是资金少,没有能力去建设。3.山村消息闭塞,农民商品意识薄弱。4.农业比较收益偏低,农业发展呈高成本,低收入的特征。其出路在于建立以村为单位的自愿加入的经济性质的农村合作社,在于充分调动乡村精英的积极性,发挥其长处,挖掘其潜力,利用其人脉,推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山村;农村合作社;乡村精英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对深化农村改革提出明确要求,要积极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等方面的改革,努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要把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作为工作重点,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扶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组织,促进公益性、经营性服务相结合,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问题,着力解决“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在201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中国首先是一个农业大国,然后才是一个工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三农问题”始终是摆在中国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对于地处平原的农村来说,由于天时地利,在获得资源、扶持与帮助方面相对于广大山村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更容易引起上至中央下至地方的重视。因而平原农村的经济发展相对更好。而对于占中国农村大数的山村来说则经济相对困难,杨家山就是这样一个山村。
一、何谓山村——以杨家山村为模本
山村是指以山地地形为主,土地面积较少且分布不集中的自然村落。杨建山就是这样的一个村落,坐落于太行山腹地。耕地被这种特有的地形所分割,呈条块状散落于山间,只有在山沟中少有的会连成一片。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她养活了一代又一代的村民。随着改革开放,村里的家家户户都分到了自己的土地,大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党中央又出台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改善了村里农业发展的环境。但是,山村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不可能在单干的情况下规模经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包产到户的这种化整为零以调动农民积极性的做法就不能够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国内外经验及研究现状
1. “三农”问题一直是学术研究的重要课题,国内外学者对农村发展各抒己见。以下是学者的部分观点:
(1)丁元珠在《费孝通城镇化思想:特色与启迪》一文中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农产品的剩余要求发展商品生产,建立商品交换中心必须依托一定的区位和设施。商品经济发展导致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要求解决剩余劳动力的出路,发展非农产业和推进城镇化成为中国发展的关键。伏威在《合作治理视野下中国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型社会管理探析》一文中指出地方合作型社会管理是中国地方政府社会管理创新的路径选择。韩长斌认为,中国近几年农业比较效益偏低,增产增收难度大。他指出,近年来,我国农业日益显现高成本特征,而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还不完善。杨路路认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提高要素的利用效益,土地集约利用、规模利用、分区利用、计划利用都是提高效率的有效方式。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带动农户进入市场的基本主体,是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新型实体,是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有效载体。
(2)刘志路、樊志民在《乡村精英转换对乡村治理的影响分析》中指出乡村精英主要是农村社区中最有能力人群的代表,他们能够承担整合社区农民的历史使命,并且能够引导农民顺利化解市场经济的冲击,保证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2. 日本与中国的的农业发展面临着同样问题:人多地少,耕地面积狭小。尤其中国山村的情景相似,不适用大型农机具的使用。但是日本确是亚洲少有的农业现代化较高的国家之一。究其原因,日本政府加大了对农村的资金投入,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科技投入,研制出适合小型土地使用的农机具,提高了机械化水平和农业效率。
3.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带动农户进入市场的基本主体,是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新型实体,是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有效载体。”这为农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
三、山村经济发展发展的问题及出路
尽管近年来中央对农村、农业、农民的问题高度重视,但是对于山村的经济发展,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中央地方政府不够重视甚至被忽略。近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农民要富,就必须全面解决农业农村的发展问题,必须要解决好山村的“三农”问题。那么山村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
通过调查研究,笔者发现,像杨家山村这样的山村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山地地形为主,土地面积较少且分布不集中的自然村落。耕地被这种特有的地形所分割,呈条块状散落于山间,只有在山沟中少有的会连成一片。土地整个村落的甚至比不上平原区的一户土地,这就影响了山村农业的规模经营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2. 山村基础设施差,资金缺乏,科技落后。基础设施差,体现在道路不平,不利于农机车行走,当然这受制于其特有的地形,但主要原因是资金少,没有能力去建设。每年临近农忙时,村委会会组织村民对被雨水冲坏的道路进行简单的修复,交通事故时有发生。村中虽然有部分农用车,但大部分还是原始的牛车马车,效率极其低下。
3. 山村消息闭塞,农民商品意识薄弱。笔者根据调查发现,杨家山村村民的收入结构部分为农业收入和副业收入两部分。其中副業收入包括外出务工工资和山货收入,未外出务工者家庭收入以山货为主,粮食基本上用于自给自足。杨家山村农作物主要有冬小麦、玉米、谷子、黄豆;山货主要有花椒、核桃、柿子和黑枣。其中花椒、黑枣和核桃产量颇丰,为推广核桃,村里还在“前地”大量栽培优种核桃树,成立优种核桃试验区。但是这些山货每年的销售却存在很大的问题,制约了杨家山村经济的发展。首先,人们只是把这些山货在未有任何加工的情况下售卖,价格低廉;其次,像黑枣、花椒等山货从地里收回后需要立即晾晒,由于村民缺乏科学指导等因素造成成品质量差,影响售卖价格;再次,像黑枣这种山货属于季节产品,其销货渠道和价格存在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加之消息闭塞,导致每年的售卖没有好的收成。 4. 农业比较收益偏低,农业发展呈高成本,低收入的特征。农民说:“辛辛苦苦种一亩地,不如外出打几天工。”这让人们都没有了种地的积极性,大量土地荒芜。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农产品形成价格机制不够完善;另一方面是分散经营的弊端,没有规模效应。
面对以上问题,杨家山村经济的出路在哪?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建立以村为单位的全面的农村经济合作社。有学者认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提高要素的利用效率,土地的集约利用、规模利用、分区利用、计划利用都是提高效率的有效方式。在当前的生产力情况下,土地只有集中才能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党的1号文件也指出,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带动农户进入市场的基本主体,是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新型实体,是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有效载体。通过建立全面的经济合作社,农民用耕地和各种山货树入股,按其分红,这样就将全村的资源集中起来进行统一管理,统一经营。所为“全面”是指集农业生产、农业管理与经营为一体,农产品产销统一。这就为山村在其特有的地理环境所影响的地形的土地的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和机械化。同时,有利于解放山村的生产力,解放更多的劳动力,让他们离开土地,促进山村经济的发展。
第二,充分调动乡村精英的积极性,发挥其长处,挖掘其潜力,利用其人脉,推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乡村精英主要是农村社区中最有能力人群的代表,他们能够承担整合社区农民的历史使命,并且能够引导农民顺利化解市场经济的冲击,保证农村社区的稳定和发展”。乡村精英可分为政治精英、经济精英和政治经济复合型精英。有学者指出,小农户于大市场的矛盾是我国当前农业发展的关键症结所在,而对农业生产进行有效的金融支持,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正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途径。现时期,国家对“三农”问题高度重视,加大了对农村的各种支持力度;但另一方面,由于受知识、信息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对这种支持知之甚少,或者知道却没有人敢于付诸实施。杨家山村正是如此。笔者认为,乡村在发展过程中,一方面需要政府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则需要“自力更生”:一是建立全面的农村经济合作社,一是调动发挥乡村精英的作用,由其牵头建设合作社。乡村精英无论是在政治方面还是经济方面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正确利用这一优势就可以解决在发展过程中的诸多问题。
第三,国家要加强政府支持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加大对农村的政策倾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科研投入。政府支持体系是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自身发展,提升市场竞争力与规避运营风险的必要保障,为实现合作社的自主运营和推动农民组织化与农业生产集约化水平提供动力支持,对中国建设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与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意义重大。
第四,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引进农业先进技术。要积极引进适合山村农业发展现代化、机械化的经验和科技加快山村农业经济的发展。
四、发展乡村经济的意义
首先,解决好山村“三农”问题,对于保证我国耕地面积确保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在平原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耕地的被占用和职能转化也悄然而至。越来越多的土地因为基础设施的建设而被占用;在经济发达地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耕地由于成本与收益的变化不再种植粮食这种低回报的作物。太湖平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因此中国的耕地面积迅速下降,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而在山村,虽然土地面积较小,且不规整,限制了农业的现代化发展。但是如果能将这些土地加以合理保护和利用,将对我国粮食安全产生积极的影响。
其次,解决好“三农”问题,因地制宜的选择合理的农业经营体制对于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地”问题意义重大。无论农村合作社还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都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的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农业日益显现出高成本的特征,“一家一户”的经营模式已不适合生产力。因此改革农村生产经营模式尤其对于土地面积狭小且不规整的山村来说意义重大。选择合理的农业经营体系,使之适应时代发展将会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富裕农民农村。
再次,解决好“三农”问题,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从而实现“中国梦”。“三农”问题的顺利解决,能够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最后,“三农”问题的解决还有利于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而农民是中国特色城镇化的主体。只有解放更多的劳力,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同时,更多农民进入城镇,甚至农村直接演变为城镇。
五、结论
针对山村这种特殊的地理地形,笔者认为,山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出路在于建立以村为单位的自愿加入的经济性质的农村合作社,在于充分调动乡村精英的积极性,发挥其长处,挖掘其潜力,利用其人脉,推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其次,国家要加大对农村的支持力度,加大政策向农业的倾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科技投入,建设和完善政府支持体系。最后还要借鉴农业发达国家的经验,引进先进技术,服务于农业。
参考文献:
[1]蒋远,马九杰.产业组织形态、商业信用与农户融资困境的缓解[J].东岳论丛,2014(01).
[2]刘志路,樊志民.乡村精英转换对乡村治理的影响分析[J].兰州学刊,2014(03).
[3]丁元珠.費孝通城镇化思想:特色与启迪[J].江海学刊,2014(01).
[4]伏威.合作治理视野下中国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型社会管理探析[J].东疆学刊,2014(01).
[5]韩长斌.正确认识和解决当今中国农民问题[J].新华观察,2014(07).
[6]杨璐璐.中国土地政策演进阶段性结构特征与经济发展转型[J].新华观察,2014(07).
[7]朱兴涛,乔宏明.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政府支持体系研究[J].长白学刊,2014(05).
(作者单位:北京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山村;农村合作社;乡村精英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对深化农村改革提出明确要求,要积极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等方面的改革,努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要把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作为工作重点,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扶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组织,促进公益性、经营性服务相结合,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问题,着力解决“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在201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中国首先是一个农业大国,然后才是一个工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三农问题”始终是摆在中国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对于地处平原的农村来说,由于天时地利,在获得资源、扶持与帮助方面相对于广大山村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更容易引起上至中央下至地方的重视。因而平原农村的经济发展相对更好。而对于占中国农村大数的山村来说则经济相对困难,杨家山就是这样一个山村。
一、何谓山村——以杨家山村为模本
山村是指以山地地形为主,土地面积较少且分布不集中的自然村落。杨建山就是这样的一个村落,坐落于太行山腹地。耕地被这种特有的地形所分割,呈条块状散落于山间,只有在山沟中少有的会连成一片。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她养活了一代又一代的村民。随着改革开放,村里的家家户户都分到了自己的土地,大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党中央又出台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改善了村里农业发展的环境。但是,山村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不可能在单干的情况下规模经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包产到户的这种化整为零以调动农民积极性的做法就不能够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国内外经验及研究现状
1. “三农”问题一直是学术研究的重要课题,国内外学者对农村发展各抒己见。以下是学者的部分观点:
(1)丁元珠在《费孝通城镇化思想:特色与启迪》一文中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农产品的剩余要求发展商品生产,建立商品交换中心必须依托一定的区位和设施。商品经济发展导致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要求解决剩余劳动力的出路,发展非农产业和推进城镇化成为中国发展的关键。伏威在《合作治理视野下中国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型社会管理探析》一文中指出地方合作型社会管理是中国地方政府社会管理创新的路径选择。韩长斌认为,中国近几年农业比较效益偏低,增产增收难度大。他指出,近年来,我国农业日益显现高成本特征,而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还不完善。杨路路认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提高要素的利用效益,土地集约利用、规模利用、分区利用、计划利用都是提高效率的有效方式。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带动农户进入市场的基本主体,是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新型实体,是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有效载体。
(2)刘志路、樊志民在《乡村精英转换对乡村治理的影响分析》中指出乡村精英主要是农村社区中最有能力人群的代表,他们能够承担整合社区农民的历史使命,并且能够引导农民顺利化解市场经济的冲击,保证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2. 日本与中国的的农业发展面临着同样问题:人多地少,耕地面积狭小。尤其中国山村的情景相似,不适用大型农机具的使用。但是日本确是亚洲少有的农业现代化较高的国家之一。究其原因,日本政府加大了对农村的资金投入,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科技投入,研制出适合小型土地使用的农机具,提高了机械化水平和农业效率。
3.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带动农户进入市场的基本主体,是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新型实体,是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有效载体。”这为农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
三、山村经济发展发展的问题及出路
尽管近年来中央对农村、农业、农民的问题高度重视,但是对于山村的经济发展,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中央地方政府不够重视甚至被忽略。近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农民要富,就必须全面解决农业农村的发展问题,必须要解决好山村的“三农”问题。那么山村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
通过调查研究,笔者发现,像杨家山村这样的山村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山地地形为主,土地面积较少且分布不集中的自然村落。耕地被这种特有的地形所分割,呈条块状散落于山间,只有在山沟中少有的会连成一片。土地整个村落的甚至比不上平原区的一户土地,这就影响了山村农业的规模经营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2. 山村基础设施差,资金缺乏,科技落后。基础设施差,体现在道路不平,不利于农机车行走,当然这受制于其特有的地形,但主要原因是资金少,没有能力去建设。每年临近农忙时,村委会会组织村民对被雨水冲坏的道路进行简单的修复,交通事故时有发生。村中虽然有部分农用车,但大部分还是原始的牛车马车,效率极其低下。
3. 山村消息闭塞,农民商品意识薄弱。笔者根据调查发现,杨家山村村民的收入结构部分为农业收入和副业收入两部分。其中副業收入包括外出务工工资和山货收入,未外出务工者家庭收入以山货为主,粮食基本上用于自给自足。杨家山村农作物主要有冬小麦、玉米、谷子、黄豆;山货主要有花椒、核桃、柿子和黑枣。其中花椒、黑枣和核桃产量颇丰,为推广核桃,村里还在“前地”大量栽培优种核桃树,成立优种核桃试验区。但是这些山货每年的销售却存在很大的问题,制约了杨家山村经济的发展。首先,人们只是把这些山货在未有任何加工的情况下售卖,价格低廉;其次,像黑枣、花椒等山货从地里收回后需要立即晾晒,由于村民缺乏科学指导等因素造成成品质量差,影响售卖价格;再次,像黑枣这种山货属于季节产品,其销货渠道和价格存在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加之消息闭塞,导致每年的售卖没有好的收成。 4. 农业比较收益偏低,农业发展呈高成本,低收入的特征。农民说:“辛辛苦苦种一亩地,不如外出打几天工。”这让人们都没有了种地的积极性,大量土地荒芜。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农产品形成价格机制不够完善;另一方面是分散经营的弊端,没有规模效应。
面对以上问题,杨家山村经济的出路在哪?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建立以村为单位的全面的农村经济合作社。有学者认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提高要素的利用效率,土地的集约利用、规模利用、分区利用、计划利用都是提高效率的有效方式。在当前的生产力情况下,土地只有集中才能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党的1号文件也指出,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带动农户进入市场的基本主体,是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新型实体,是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有效载体。通过建立全面的经济合作社,农民用耕地和各种山货树入股,按其分红,这样就将全村的资源集中起来进行统一管理,统一经营。所为“全面”是指集农业生产、农业管理与经营为一体,农产品产销统一。这就为山村在其特有的地理环境所影响的地形的土地的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和机械化。同时,有利于解放山村的生产力,解放更多的劳动力,让他们离开土地,促进山村经济的发展。
第二,充分调动乡村精英的积极性,发挥其长处,挖掘其潜力,利用其人脉,推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乡村精英主要是农村社区中最有能力人群的代表,他们能够承担整合社区农民的历史使命,并且能够引导农民顺利化解市场经济的冲击,保证农村社区的稳定和发展”。乡村精英可分为政治精英、经济精英和政治经济复合型精英。有学者指出,小农户于大市场的矛盾是我国当前农业发展的关键症结所在,而对农业生产进行有效的金融支持,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正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途径。现时期,国家对“三农”问题高度重视,加大了对农村的各种支持力度;但另一方面,由于受知识、信息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对这种支持知之甚少,或者知道却没有人敢于付诸实施。杨家山村正是如此。笔者认为,乡村在发展过程中,一方面需要政府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则需要“自力更生”:一是建立全面的农村经济合作社,一是调动发挥乡村精英的作用,由其牵头建设合作社。乡村精英无论是在政治方面还是经济方面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正确利用这一优势就可以解决在发展过程中的诸多问题。
第三,国家要加强政府支持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加大对农村的政策倾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科研投入。政府支持体系是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自身发展,提升市场竞争力与规避运营风险的必要保障,为实现合作社的自主运营和推动农民组织化与农业生产集约化水平提供动力支持,对中国建设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与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意义重大。
第四,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引进农业先进技术。要积极引进适合山村农业发展现代化、机械化的经验和科技加快山村农业经济的发展。
四、发展乡村经济的意义
首先,解决好山村“三农”问题,对于保证我国耕地面积确保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在平原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耕地的被占用和职能转化也悄然而至。越来越多的土地因为基础设施的建设而被占用;在经济发达地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耕地由于成本与收益的变化不再种植粮食这种低回报的作物。太湖平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因此中国的耕地面积迅速下降,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而在山村,虽然土地面积较小,且不规整,限制了农业的现代化发展。但是如果能将这些土地加以合理保护和利用,将对我国粮食安全产生积极的影响。
其次,解决好“三农”问题,因地制宜的选择合理的农业经营体制对于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地”问题意义重大。无论农村合作社还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都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的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农业日益显现出高成本的特征,“一家一户”的经营模式已不适合生产力。因此改革农村生产经营模式尤其对于土地面积狭小且不规整的山村来说意义重大。选择合理的农业经营体系,使之适应时代发展将会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富裕农民农村。
再次,解决好“三农”问题,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从而实现“中国梦”。“三农”问题的顺利解决,能够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最后,“三农”问题的解决还有利于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而农民是中国特色城镇化的主体。只有解放更多的劳力,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同时,更多农民进入城镇,甚至农村直接演变为城镇。
五、结论
针对山村这种特殊的地理地形,笔者认为,山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出路在于建立以村为单位的自愿加入的经济性质的农村合作社,在于充分调动乡村精英的积极性,发挥其长处,挖掘其潜力,利用其人脉,推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其次,国家要加大对农村的支持力度,加大政策向农业的倾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科技投入,建设和完善政府支持体系。最后还要借鉴农业发达国家的经验,引进先进技术,服务于农业。
参考文献:
[1]蒋远,马九杰.产业组织形态、商业信用与农户融资困境的缓解[J].东岳论丛,2014(01).
[2]刘志路,樊志民.乡村精英转换对乡村治理的影响分析[J].兰州学刊,2014(03).
[3]丁元珠.費孝通城镇化思想:特色与启迪[J].江海学刊,2014(01).
[4]伏威.合作治理视野下中国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型社会管理探析[J].东疆学刊,2014(01).
[5]韩长斌.正确认识和解决当今中国农民问题[J].新华观察,2014(07).
[6]杨璐璐.中国土地政策演进阶段性结构特征与经济发展转型[J].新华观察,2014(07).
[7]朱兴涛,乔宏明.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政府支持体系研究[J].长白学刊,2014(05).
(作者单位:北京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