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文而教 构建“本色”课堂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332974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轰轰烈烈的新课程改革给中的语文课堂是忽而过度重视“工具性”,语文课堂则显得死气沉沉、索然无味;忽而过度重视“人文性”语文课堂则显得热热闹闹、华而不实,广大一线老师也总有一种无所适从之感。众多语文教育专家学者和广大的一线教师,经过近十年的实践与反思,都提倡语文教学要理性地回归。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思考、实践、反思,也产生了一些肤浅的想法。自我觉得不管什么样的文章,只要坚持随“文”而教,因“文”择法,就能实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就能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赋予语文课堂本色之美。
  一、因文而读,培养学生的朗读感情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语文课程标准》对每一学段提出的共性要求,也是广大语文教师备课时确定的首要教学目标。“正确”、“流利”很容易实现,而“有感情地朗读”却总有一种若即若离之感。在教学教材曾经选用的《白鹭》一文时,许多学生们虽然小时候农村长大,但是许多学生并没有留心观察过白鹭,只凭想象,很难感受到白鹭的“精巧”与“韵味无穷”,课文朗读时就显得旁白无力。于是我根据文本特征,引导学生品读文本,在品读中感悟美意,在美意中生发情感。从“增一点儿则嫌长,减一点儿则嫌短,素一点儿则嫌白,深一点儿则嫌黑。”中感受白鹭颜色、身段的精巧、和谐之美;从白鹭在清水田里觅食、清晨的树枝上栖息、晚霞的余辉下飞行的情景中感受白鹭给人的意境之美;从作者巧妙的联想、丰富的想象和诗一样的语言中感受作者的情意之美。在此基础上,再大屏展示白鹭各种优美姿态的图片,配上深情的小提琴曲,让学生看着图片,听着音乐再读课文。每一位同学都读得情趣盎然、意味深长。在总结课堂,让学生说一说学习感受时,有一位学生声情并茂地说:“今天的语文课上,我好象真的来到了乡村的田野和树林,有一大群白色的小天使在我的眼前自由自在地飛翔,我的心就好象与它们一起飞向了蓝天。”
  学生在语言品味中悟情,在感情朗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精美和大自然的和谐之美,并通过自己的声音把这种情感真实地表达出来。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文素养都得到了提高,真是一举两得。
  二、适时地挖掘教材空白,提高学生的品读内涵
  矛盾先生的《白鹭》一文中“可它真的是在了望吗?”这一恰到好处的追问,开拓了学生个性想象的艺术空间。不同的性格,不同生活背景的学生就有不同的感受。笔者特摘录几句供同行们欣赏。
  “那是一只孤独的白鹭,出生不久妈妈就突然地失踪了,从此它忍受着饥饿与寂寞,它每天早晨都站在高处盼望着妈妈的早日归来。”一位小女孩深情地说。
  “不!它正满脸忧愁,它是在低声地呐喊:‘人类呀人类!河水越来越脏了,鱼虾越来越少了,为了我们鸟类,为了我们的和谐共处,你们不能再污染环境了!”一位大男生神情庄重地说。
  “是的,那是一位幸福的母亲,一大早它的儿女们都出去捕食了,它在满心欢喜地等待着儿女的归来。”又一名女学生欢快地说。
  ……
  教学时,我情不自禁地为学生们的个性感悟叫好;为自己的成功预设叫好;为新课程改革叫好。这样的课堂充满了活力,充满了灵性。
  苏教版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蕴藏着这样的资源。《大江保卫战》、《孔子游春》、《印度洋上生死夜》、《爱之链》中的几处省略号都为学生创设了想象的空间,搭建了张扬个性的舞台。我们教者如果能善于挖掘它们,巧妙地运用它们,凸显学生的品读内涵,我们的语文课堂一定能彰显生命的活力,绽放出充满“人文性”的魅力之花。
  三、开发学生的生活资源,升华对文本的感性理解
  教学《夹竹桃》一课时,我问学生能不能感受到月光下的夹竹桃所带来的幻想,学生们是一头雾水,任凭我怎样形容、描绘,就是没有一个学生有信心的回答我。我问他们今天为什么都像霜打过的茄子一样。有一位学生小声嘀咕着说:“我从来没有注意过月光下树的影子,让我怎么幻想吗?”听到这句话,我的心里很纳闷:这些农村的孩子怎么了?连月光下的树影都没有见过,我真想狠狠地批评他们一顿。可是转念一想,也许在物质文明进步的今天,孩子们已经习惯于在明亮的灯光下学习、看电视,谁还会有那份闲情去欣赏月光下的树影呢?那天,恰好是金秋十月的中旬,我灵机一动,为何不把这节语文课转移到教室外呢?我们学校的大多数学生就住在学校旁边的小区,我让孩子们晚上八点准时到学校中心路两旁的香樟树下集中。孩子们是既惊讶又激动,他们准时地来到学校,在香樟树下高兴地唱呀、跳呀。一阵欢跃之后,我先让学生静静地观察月光下树的影子,能不能与作者产生同样的幻想,然后放了一段悠扬的笛音,再让学生轻轻地闭着眼睛想象、感受。听着、听着,学生争先恐后地喊了起来:
  “老师,我好象看到了一幅世界地图了。瞧!那两堆影子就是亚洲和非洲。那一小簇影子大概就是大海中的孤岛吧。”
  “老师,我好象看到了一大团一大团水中的荇藻。”
  “我的眼前好象是透着万家灯火的村庄。听!远处还传来了阵阵汽笛声呢?”
  ……
  孩子们的回答让我又惊又喜。惊的是生活资源的魅力如此之大。喜的是孩子们对文本理解的如此深刻,孩子们的回答如此精彩!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它犹如硬币的两个面,谁也离不开谁。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础,是人文性的载体,人文性是工具性的“精、气、神”之所在。离开“工具性”来谈“人文性”,如有舟无水,寸步难行;同样只有“工具性”,没有“人文性”,如有水无舟,平淡无漪。语文教学中我们只要多探索、多思考,针对不同的课文,灵活地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一定能平衡“工具性”与“人文性”,营造出轻松、和谐而赋有“本色”之美的有效的语文课堂。
  【作者单位:苏州高新区长江小学校 江苏】
其他文献
"快乐教学"是近几年提出的教学新理念,也是当代教育界力求深入探讨的新课题。研究表明:在乐趣的刺激下,学生的学习效率会更高。而且,由于小学生正处于童年向少年过渡的时期,所以
张文质先生说,教育应该是中年人的事业。中年人性情稳定,生活的脚步放慢,看待事情比较客观公正,对孩子、对教育也更有耐性。这些都是教育所需要的最基本的素质。所以,他说得不无道理。但教育事业是不能等待的,总不能等到做教育的人都中年了,再去从事教育吧?这也足以启示我们,要锤炼好生命里许多最最基本的东西,比如耐性,比如等待,比如慢。与这个说法类似,我深深体会到,教育应该给孩子信心、自信和希望。虽然,这也是教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则广为传播的“这孩子太可爱了”的视频:一个3、4岁女孩子在家长的“指导”下背乘法口诀,孩子哭诉:“这一上午你老让我说这一句话……这三五太难了,太难了,一点也不简单……你老让我背三五一十五,我把五五给忘啦!”有人说这个孩子超可爱,我说这个孩子超可怜,于是不得不向那些还在为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奋斗”的家长们大声疾呼:  一、超前教育,揠苗助长  看了视频很多人都有疑问:这个年龄段的孩子
随着小学英语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小学英语教学已逐步由注重单词、句型等过渡到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上来,而语篇教学正是提升学生英语综合素养,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
在以往的科学教育活动中,我们往往怀着一种“任务”意识去传递知识,教授技能。至于学习这些究竟对幼儿有何意义、会给幼儿留下什么痕迹和达到什么环境教育的目的?等问题却极少思考。我们经常会发现幼儿的认知与行为脱节,如“水”这一课题,我们多从水的物理特征入手,认识水的特点(水是无色透明的,流动的……)和水的三态变化让幼儿进行学习,当然在学习过程中有提到节约用水这一环境教育。然而学习后仍然发现幼儿对洗手间开着
没有创新就没有社会的进步,创新精神已被各界人士推崇为人才应具备的首要条件之一。培养创新精神也是教育部门重要的目标。多年来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备受社会、学校、家长、学生的重视,有好多学生积极参与,也有不少学生望而却步,觉得离自己太远,高不可及。其实做“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并不是难事,只要“有心”就能成为“小小发明家”。  一、克服畏难心里  有些学生觉得“发明”是科学家的事,太难;“制作”是大人
近日,学校组织“同课异构”教学活动。教学内容是苏教版课程标准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找规律》。第一节课是年轻的王老师的教学。课开始了,王老师先是让学生猜电子白板拉
何为一堂好课?多年的寻寻觅觅中渐渐有所悟。那就是预设精彩巧妙的开头,打磨充实丰富的过程,设计响亮有力的结尾。  一、一堂好课开头要巧妙  1、创设一个贴切的教学情境。这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好奇的心理,精心设计开场白。例如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我先在黑板上写了三个数5、50、500,然后设计了一个有趣的问题,谁能在三个数后面添上适当的单位,,使它们相等。有人说添上米、分米、厘米,可得5米=50分米=5
对于幼儿园中班孩子来说,他们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有着优质的创意思维与创新能力。因此,幼儿园教师应该充分保护好幼儿的这种天真浪漫,尤其重视对于他们发散型思维的培养与激发。鉴于中班幼儿在绘画方面还具有一定的年龄局限性,我们教师和家长应该给予积极的引导和鼓励,要在示范的基础之上给予适度的灵活性,避免干扰幼儿灵动的思维空间,让他们尽情的发挥丰富的想象力,从而不断磨砺创新意识,提高观察能力。  所谓幼儿美
期刊
伟大的艺术家毕加索曾说过:“我花费终生的时间去学习像孩子那样画画。”透过这句精辟的话语,使我们不能不对幼儿的美术作品刮目相看,也使我们要认认真真地去看待幼儿美术活动,认认真真去分析幼儿美术作品,这样才能使我们更好的指导和开展幼儿美术活动。本学期我园根据县幼教室下达的工作目标,结合我园实际,我园开展以美术为专题的教育教学评优及有关理论、教学法培训等活动。在活动中,教师通过美术课堂达标、学习《纲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