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背弃了谁的承诺

来源 :陕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caohuozi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风轻轻的飘落,摇起街上行人的裤脚,一辆辆疾驰而过的汽车,盖着黑色的车窗,一闪而过,只看到挡风玻璃里有一张张陌生的脸庞。当你对某张似曾相识的脸有了几分追忆时,抬头看到的却只有黑色的车后窗。
  晚上的车流不再那么拥挤,一辆辆总是走得很急,有些冷酷的味道。斑马线上出现了一对着黑色风衣的男女,男的走得很快,女的小跑着跟在后边,小巧的鞋跟留下哒哒的尾音,似乎斑马线成了五线谱,所不同的是没有了夜间优雅宁静的旋律,有的是急促并略带着几分沉闷的叹息。
  有着齐刘海的女孩停了下来,喘了口气,惋惜地对身边的男孩说:“你总是走的很急。”男孩拉了拉黑色的衣领,动了动嘴唇,略有遗憾地说:“习惯了。”
  
  一
  
  那是一个明媚的早晨,太阳早早的钻了出来,带着几分蛮横与顽皮,横扫着夜间留下的温馨。它歪着头睁着大大的眼睛,嘴角露出了浅浅的笑。巷子口一个穿粉红上衣的女孩跑了出来,急急忙忙的,一溜烟剩下的只有银白色的鞋跟和一团模糊的粉色。
  火车站出口的栏杆旁,一个消瘦的男孩,黑色的毛线帽,厚厚的红色围巾,黑黑的手套盖着一张略显苍白的脸,不时有几缕热气从手套下冒出来。雪后的冬日有了几分凉。男孩慢慢的踱着步,不时抬头看看往来的行人,似乎在等着什么,踱了很久可步伐依旧坚定。
  “嗒!嗒!嗒!”几声悦耳的声音慢慢接近那个徘徊的男孩,男孩抬头,露出一丝淡淡的笑,有着几分羞涩的腼腆。太阳升的很高了,更加的耀眼,有着不可一世的霸气。女孩不好意思的看着鞋尖,紧紧地盯着鞋尖,要是鞋子会说话一定该抗议头顶上这束灼人的光了。
  “我......”
  “我......”
  突然蹦出两种声音打破了这份腼腆的沉默。女孩吐吐舌头一笑,不好意思地说:“我走的太匆忙错拿了你的包。”
  男孩摸摸挺直的鼻梁说:“也许是我错拿了你的包。”
  女孩避开男孩看过来的眼神,转了转大的发亮的眼珠,抬起略有所思的头说:“撒谎是会变成长鼻子的。”
  “哈!哈!看来我们真有缘,竟然拿着同一款式的旅行包。”男孩爽朗的笑声回荡在窄小的车站。
  雪后的街道总是那么清新,行人的脸上也有了鲜艳的光彩,矮矮的已经旧了的楼也在雪的洗刷下如同穿了件还没有过时的衣裳,虽然旧了但还不失体面。初冬的雪没有铺天盖地的压抑,倒是有几分朦胧的韵味。
  街上的行人渐渐多了起来,走的匆匆忙忙,擦肩而过,彼此眼中闪过的只有一片模糊的记忆。
  男孩和女孩走进了临街的餐馆,餐馆里木质的桌椅散发着怀旧的味道,没有预先的商定,默契地坐在了临街的窗口。
  女孩淡淡地说:“有时候看看走过的行人也是蛮有意思的。”
  男孩笑笑说:“只要你喜欢。”
  女孩捋了捋垂下的乱发,无奈地说:“坐一晚上的火车真累。”
  男孩脱下黑色的外套,喝了口冒着热气的茶。不紧不慢地说:“幸好有你。”
  女孩盯着男孩脱下的外套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外套上留着几道淡淡的印记。印记变得越来越清晰,一张熟睡的脸从一双眼帘里浮现了出来,一张流着口水的脸,粉嘟嘟的脸,轻轻的靠在黑色的肩膀旁,睡得很香很香。
  几根清秀的手指突然出现在粉脸之前,女孩吓了一跳,男孩惊异地问道:“你怎么了。”女孩下意识地摇摇头说:“没什么,有点犯困。”
  女孩缓缓地问:“如果我没有拿错包,你还会记得我吗?”
  男孩严肃地说:”哪里会记得?仅仅是同乘一趟火车回家的校友而已。”
  女孩眨了眨眼睛,不情愿的说:“哦。知道了。”
  男孩大笑。笑完后认真的说:“不过我会记得那个把口水流在我衣服上的人,这可是我刚买的衣服,只有记住她才能找机会让她弥补我的损失。”
  女孩听完后咯咯地笑了起来,清脆的笑声惹来一束束不经意路过的目光。
  
  二
  
  黎明的天色淡淡的,冷冷的空气有几分窒息的味道,小小的车厢横七竖八的排着归来的旅人,车厢的角落里一张俊俏的脸,短短的头发泛着淡淡的黄色,女孩的头一直朝着外边,似乎黑暗的天幕下有数不清的眩迷。
  一座座站台在不经意间飘过,几间简单的房屋勾勒出落寞的味道,火车缓缓的前进着,驶向一个遥远的有着白杨树的城市,女孩揉了揉有些犯困的眼睛伸了伸腰,天亮了,过不了多久就该到家了。妈妈一定早早的等在门口,家里的桌子上一定摆上了妈妈做的清蒸鱼,淡淡的香味一定会惹来邻家馋猫喵喵的叫声。干净的院子迎着明媚的阳光,带着暖暖的笑意。一丝暖暖的笑意,笑的那么无暇,他总是喜欢穿黑色的衣服,略显苍白的脸上挂着浅浅的笑。还记得那是一个嘈杂的午后,和他一起拎着大包小包来到火车站口,就要离开了,天各一方再见面有了童话的味道,送别没有眼泪,没有叹息,也没有抱怨,有的只是一句“再见”。冷冷的如同冬日屋檐下滴进后背的融雪,那么的冰凉刺骨。
  上车透过车窗看到的远远的模糊的黑色,就要离开这座城市了,生活了四年的城市有了陌生的熟悉,还记得刚来这座城市时总是嗤笑于这里叽叽喳喳的方言,男女说的都是那么清脆,如同这里的空气湿湿的,总是有下不完的雨,和似乎永远低垂的云。现在要离开了突然觉得有了丝丝不舍,酸酸的似乎吃下了一颗微红还没有熟透的李子,嘴角仍然有涩涩的余味。
  要开始在熟悉的城市面对熟悉的人群,重复以前过了很多遍的生活,城市的很多个角落都是熟悉的,那里有童年的体温,少年的气味,青年的幻想。推开尘封的记忆,搜索属于这里的一切,模糊的,远远的,但仍然有迹可寻的记忆。
  开始在这里工作,小小的文员,守着一张张堆着的文字,永远都是那么的程式化,看到第一句就会明白最后一句的韵味,办公桌旁挂着一面大大的镜子,镜子里一个着银灰色小棉衣的女孩,长长的顺发轻轻的披在背上,眼角总是有着淡淡的忧郁,笑容里总是有一丝落寞。她总是最后一个人离开办公室,收拾好办公室里的一切,轻轻的推上门,尘封一天的记忆。时间在指尖不经意的流走,流走的还有眼角的落寞。
  又是一天,办公室的门被早早打开,走近门边有淡淡的香气,办公桌有了闪闪发亮的意味,门边的大镜子里,移动着一个红色的身影,在镜子角飘来飘去。
  “小雅今天气色不错,把办公室搞得这么香不会是有什么喜事吧?”办公室里响起一个尖细的声音。
  “哪有。”一片红飞上了洁白的脸颊。
  时间突然变得好慢好慢,分针秒针在圆盘里捉迷藏,左躲右晃,总是不肯前进。办公室里多了一片飘着的红,不停地游走,急促的。
  “小雅,你可不可以不要晃了,我在做报表,你晃得我心慌,数据不停的出错哪!”
  “啊?哦。”
  办公室又恢复了昔日的宁静,不同的是空气里多了几分干燥,让人有喘不过气的烦闷。
  火车站的出口很安静,没有行人出入的站口保留着她的淑女形象,略显娇羞与痴傻。 随着车站工作人员的出现,很快站口出现了出站的旅客。远远的一个模糊的身影,越来越大,黑色的衣衫照的旁人睁不开眼睛。很快,旅客离开了站口,剩下的是站口略显惋惜的眼神。眼神射向的地方出现了一红一黑两个点,点慢慢的变大,变得清晰可见,一对俊俏的脸消失在冬日的午后。
  一家优雅的茶楼,在街中心不远处,这家老字号的茶室在冬日里显得有些冷清,孤单的顾客零散地坐着。落地窗前不知什么时候多了一红一黑,女孩消瘦的肩惹来旁人的几分怜爱。几缕淡淡的烟草味在空中飘起,有着淡淡的香,几根白色的手指优雅地夹着纸烟,一张留着短发的脸前不时冒出几丝烟。
  “会回来工作吗?”长发女孩柔柔的问。
  “目前还不确定。”几缕烟后是一个迟缓的回答。
  “什么时候可以确定?”女孩摸了摸垂下的秀发淡淡的问。
  “不知道,如果有机会那就会回来。”男孩沉闷地回答。
  傍晚的天空有了淡淡的霞光,路人的脸上有了胭脂色。几名衣着时尚的中年人缓慢地走着,似乎要在这夕阳里寻回已逝的青春。
  靓女俊男似乎是任何一个城市不变的风景,牵手而过的一红一黑惹来的是街上艳羡的目光,女孩的眼角没有了昔日的忧郁,多了几分幸福的微笑。男孩脸不再苍白,多了几分淡淡的红。
  
  三
  
  夜静了,橘黄色的灯光拖着长长的头纱,周围一片黄。空气里弥漫着一天的嘈杂,零乱的,永远都找不到头绪。一对着黑衣的男女在街道上徘徊着,街上的人渐渐少了,远处一道白光迎面闪过,一辆汽车摇晃着疾驰而来,司机也许已迷醉于夜色的宁静,有了在车道中舞蹈的冲动。
  黑衣男孩总是走的很快,女孩吃力地跟在后面。一前一后有了很宽的距离。在夜色中他们变得不再那么显眼,留下的只有空气中嘀嗒的鞋跟音。一幢亮着几盏灯的楼前,他们停了下来。
  女孩抬头看了一眼脸上略显不舍的男孩,问道:“不上去坐坐吗?你还从来没有上去过。”
  “不了,以前想上去过,你总是说时候不到。”男孩说完苦涩地一笑。
  “我家家教很严。”女孩尴尬的皱了皱眉无奈的说。
  男孩轻轻地吐了口气说道:“不早了,你爸妈还在等着吧。”
  “也许吧。”女孩舒展开有些不悦的脸庞。
  男孩伸手拍了拍女孩的肩膀,轻轻地说:“我走了。”
  “你走吧,我看着你走。”女孩低下了头,秀发挡住了半边脸。
  一个清瘦的背影慢慢向前面挪动着,一点一点即将消失在远处的夜色里,女孩呆呆地靠在墙上,眼泪一滴、一滴......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夜色外的男孩没有回头,也没有停下匆忙的脚步,他不会停下,停下了将永远无法再前进。他只感觉到脸颊凉凉的,下雨了吗,还是下雪了,男孩一时都想不起来这是何年何月何日。
  早晨的阳光总是那么耀眼,阳光霸道地侵占了人们的一切视觉。街边的店铺打开了店门,店员们集合在店外随着音乐,舞动着有些懒散的手臂......
  火车站外已经来了不少的乘客,大家等在售票口,期盼着关闭的门能够早日打开,有几个性子急的不停地在窗口外徘徊着,紧皱着眉头,似乎都有点抱怨工作人员的不守时了。离窗口最远的地方,一黑一红默默地站在那里,红衣服女孩的眼影涂得很重,表情有些不自然。黑衣男孩抬头看了眼低着头的女孩,冷冷地问道:“你现在也开始化妆了。”
  女孩抬起一直低着的头答道:“你不喜欢,所以在你面前没画过。”
  男孩想说:你是为了遮住肿起的眼皮吧。但是他忍住了,说了又能怎样,有些现实是永远无法改变的。
  售票员终于出现了,大家赶紧围了过去。
  女孩看了眼被紧紧围住的窗口,无奈的说:“每次都是这样。”
  男孩苦涩地笑了笑说:“你应该习惯了吧。”
  “不习惯又能怎样!”女孩有些不悦。
  “你真的不愿离开这里?”男孩盯着女孩。
  “这里是我的家,有我的一切。”女孩没有抬起头。
  站台上女孩对着车窗里的男孩笑了笑,笑的是那么勉强。
  男孩点了点头。车站没有了往日的嘈杂,相反变得很静很静。
  乘务员上了车,这一趟的火车即将远行。
  女孩突然将一直紧攥着的手伸向男孩,一枚红色的盒子出现在男孩的眼前,男孩拿过盒子,艰难地说:“你还一直留着。”
  随着一声长鸣,车起程了,远远地看不见了女孩的踪影,车窗外的路旁突然出现了一个红点,也许是女孩红色的影子,也许是那枚精致的盒子,也许是......
  “嘟!嘟!嘟!”短信铃声划破了车厢里的寂静。一行清秀的字迹出现在手机的屏幕上:“家乡的事处理完了吗?今天下班后在哪里等你?”
  “处理完了,在咱们第一次见面的地方等我。”伴随着悠扬的音乐这些文字在两个城市的上空飞翔而过。
  车站外阳光直射了下来,射的人睁不开眼睛。一个红衣服女孩缓缓向前移动着。“咚!咚!咚!”女孩掏出手机,一行字出现在屏幕上:“今天下午你总该有时间吧,我已经问过你们经理了,经理说你们今天放假。”
  “有!”女孩飞快的发过去这个字,因为她害怕迟了会改变主意。
  “我来接你,你在哪里?”屏幕里跳出这几个字。
  “火车站门口。”女孩发完这几个字长长地舒了口气,摇了摇头,似乎要甩掉脑中的一切。
  车站口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几名旅客零星地坐着。“唉!”不知哪名旅客长长地叹了口气,惹来旁边人诧异的目光。■
其他文献
抗震救灾转入新的阶段。温家宝总理在映秀记者招待会上说,中国政府坚持以人为本不改变,坚持对外开放不改变。这话告诉国人,以人为本和对外开放是必须始终贯彻的。在灾难面前中国政府信息公开化,在第一时间内发布确切信息;对国际媒体实行了全面的开放化,第一时间内中外记者进入了灾区,向世界报道中国四川的灾情和救援情况,让世界了解灾难,让全人类之爱集体面对灾难,这为以人为本的政策注入了更强的驱动力。天灾激起了公民意
期刊
“新生代”原是一个地质学术语,在地球结构发展史中,比起古生代和中生代,它是最为年轻的一个。在新时期文学中借用这个称谓,通常是指20世纪60年代出生、90年代走上文坛的一批作家,形成了“新生代作家群”。后来,“新生代”也泛指“知青族”一代人之后的新一代,他们大致是生于70年代以后的“经济时代”和“信仰危机”之间。他们被认为是一部“无主题变奏”,差异性和变易性成了他们的基本特征。从新生代的处境看,活动
期刊
贺国建同志的一部关于米脂及陕北的人文研究著作《昊天厚土》将要出版了。一摞沉甸甸的书稿和百余张珍贵照片置于案头,我览阅再三,感触很多。真为米脂乃至陕北高兴,又多了一件有价值的文化产品;也为国建同志欣慰,他的辛勤汗水又浇出一串丰硕成果。  米脂是一个好地方。地土辽阔,历史悠久,物宝天华,人杰地灵,文化积淀异常深厚,志士仁人层出不穷。我常常到陕北去,面对广袤的黄土大地,每次都似乎触摸到古老的历史卷秩,深
期刊
陕北散文家史小溪,无论从年龄上看,还是从散文创作的审美界定上看,都可以算是我们这代人的前辈了。因为阅读视野的关系,虽然他的散文在国内散文界已经是声名远播,但是,系统全面地阅读他的散文,却是最近几年的事。正是由于史小溪对于我来说,是两种意义上的前辈作家,在所谓“新散文”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崛起之后,我本人的散文创作也逐渐地被人们划定为“新散文”,虽然我们都在从事散文的创作,但是我们又仿佛是分别在两个“阵
期刊
陕北这块地方其实并不算大,但在陕北的山水间凝聚着巨大的比这片土地紧得疼痛、松得恐怖的的灵魂。这么说其实并非是想要把大家引到一个无着无落的空间里去,但关于这种东西首先感知的就是生长于这块土地上的一代又一代性情古怪的艺术家。他们或者是在很小的时候,或者是在很孤独的时候,或者是在很恐惧、很疼痛的时候,他们一定是无比真实地感知和体验了这一切。  这样的一群人,从年近古稀历经不幸的民间艺术家,到熟读诗书修身
期刊
看陕北前辈作家九斤老太般感叹一代不如一代不禁哑然失笑,我不知道他们这种“陕北文学断代”的忧患从何而来。可以肯定的是,他们对新生代的了解是相当贫乏的。在70、80后这一代人如雨后野草般蓬勃生长,并大有长江后浪推前浪的今天,尚“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发出这样的感喟,其对当下陕北文学现场的自我隔绝令人费解。  当然,“代沟”的产生有着一部分客观因素的影响。试着分析一下,大概有这么几个原因。  一、当代文
期刊
口号——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    “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One world One dream),深刻反映了北京奥运会的核心理念,体现了作为“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的核心和灵魂的人文奥运所蕴含的和谐的价值观。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和谐发展是我们的梦想和追求。“天人合一”, “和为贵”是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对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关系的理想与追求。我们相信,和平进步、和谐发展、和睦相
期刊
山河同悲,举国齐哀,汶川的地震牵动着所有华夏儿女的心,十多天来,榆林人民纷纷捐款捐物,奉獻爱心,而我市文艺界和企业界更是慷慨解囊,支援灾区。为了给地震灾区更大的支持,5月24日,在榆林世纪广场,我市文艺界的艺术家们夜以继日赶时间创作了艺术精品,举行“情系灾区、倾情奉献”赈灾义卖活动。  此次活动由榆林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榆林市企业联合会联合举办。市美术家协会、书法家协会、摄影家协会、作家协会、音乐
期刊
在白云山,常见一位白须长者为信士、游客讲签说运,释疑解难,他就是被英国记者誉为“东方神仙”的张明贵道长。张明贵,佳县城人,佳县白云山白云观道士,道号希仙子,全真道龙门派第二十代传人。曾任中国道教协会常务理事、陕西省政协委员、佳县政协副主席、佳县政协名誉主席、佳县白云山道教管理小组组长,现任中国道教协会理事、陕西省道教协会副会长、榆林市政协委员、榆林市道教协会会长、白云山道教民主管理委员会主任。  
期刊
葭州古城坐落在蜿蜓曲折、危拔峭立的悬天孤峰之巅,独耸于黄河、葭芦河二水的环抱之中。是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人文景观巧妙结合的产物。一座面积仅有四平方公里的小小山城,就有二十七座辉煌的古建筑群体,它是我们的历代祖先用血汗凝聚而成的晶体。今天把没有保留下来且州志县志无载的二十三座古迹和城墙、城门、门楼追记下来作为恢复原貌的参考,至少作为纪念性的东西留给后人,是非常必要的。人生有限,迫不可待,转眼即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