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在语文课文教学中的意义及运用策略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mt127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还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从语文新课标的表述与指示中,我们可以看出“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在“读”中学生可以品味语言,体会情感,积累素材、培养语感、体会语义、再造语境,从而全面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因此,“读”这个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改革深入开展的今天,对语文教学依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读;意义;策略;朗读;默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读”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一)当前语文教学中“读”的缺失
  语文教学必须以读为主,这是我国几十年语文教学积淀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但是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目前仍有很大一部分教师采用教材分析为主的授课模式。还有,以小组合作交流为主的课堂表现形式,形成了语文教学不读或读得不多的怪现象。再有,随着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融合,数字教育环境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生机。但是,有些老师意识不到信息技术是为教学服务的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而是为了用技术而用技术,学生的注意力不再聚焦于所学的内容,而是关注教师展现的新技术,从而忽略对文本的关注,忽略文字本身的实质内涵。一节课下来,学生盯着大屏幕,却不能静心读书,那就脱离了语文教学的本真,终究是语文教学的遗憾。
  (二)“读”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1.“读”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课文必须是学生读懂的,而不是被老师讲懂的。读是架设在学生情感和作者情感之间的桥梁,有了这座桥梁,学生的情感就可以和文章情感产生共鸣,达到升华。例如,一位教师在执教《瘸蝉》这篇发人深省的寓言故事时,把“品读具体语段,感受蝉蜕变过程的痛苦与煎熬,感悟作者具体生动地描述”作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重难点是不能靠教师讲的,必须靠读中悟。因此,课上老师充分运用了默读、品读、感情朗读、拓展阅读等多种方式,以读促悟,孩子们确实在读中领悟到了寓意,获得了人生的启示。
  2.“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读和写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写作水平的提高,朗读是良策。学生在对一篇文章的反复诵读中,会潜移默化地吸收到作者的写作方法,在写作时就不知不觉地加以运用了。例如一位老师在以“诵读法”学习了《桂林山水》这篇课文之后,让学生写一篇写景的作文,学生们大都能仿照此文的写法写出很多优美的文字,且情感真挚,表达淋漓;在文章的结构上也懂得了前呼后应,首尾相连。
  3.“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阅读的一个重要的作用是为表达积累素材。朗读文章时,逐渐习惯文章的遣词用语,使学生自然地吸收书面语言。久而久之,学生会把书面语言不自觉地转化成口头语言,使读和说联系起来,渐渐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4.“读”有助于培养语感
  语言能力的提高,更多时候不是靠掌握语言规则,而是靠语感能力。反复诵读文章,就是模仿文章的典范语言,接受其影响。能把文章读得朗朗上口,对文章里的词汇、词语搭配、句子的格式、语言气势与格调已经十分熟悉,这样,良好的语感就基本形成了。通过诵读培养语感,提高语言能力,这是学习语文的传统经验和基本规律。
  二、“读”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在课文教学的不同环节,要采用不同方式的“读”
  读有很多种方式,最常用的有朗读、默读、品读、浏览等。在课文教学中,常常要根据不同的环节目标,采用合适的读法。例如一位教师在执教《桂林山水》这篇文章时,整个教学过程教师都在用不同方式的“读”来进行组织,根据不同环节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方式的“读”,最后顺利完成了特定的教学目标。这位老师所执教的《桂林山水》的教学设计简单概括为:教师五句话,学生五次读。
  第一句话,文章中可能有同学们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查一查字典,问一问同伴,相信同学们一定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学生开始第一次读,这个层次的读,目的是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解决生字词。此环节采用的是“朗读”的形式,更易读准字音。由于小学生的读书能力有限,很难做到文章读一遍就可以读准确,因此,在读通课文,扫除文字障碍之后,再多读几遍以达到熟练地朗读,做到一字不错。在读熟课文的基础上,对文章也有了一个大概的印象。
  第二句话,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你赞同吗?边读边勾画出你的理由,可作批注。学生开始第二次读,这个层次的读,目的在于理解课文内容,因此用“默读”最合适。默读更易静心,更易于入文,更易于内容的理解,学生可以边读边思,边思边写,默读之后,学生勾画了课文的中心句,关于山、水的重点语段,且批注了自己的感受,基本理解了课文的内容。
  第三句话,桂林山水如诗如画,读一读具体描写水和山的句子,脑海里要浮现出画面。之后,你要读给大家听,用你的朗读让大家能够看见漓江的水是怎样的水,桂林的山是怎样的山。学生开始第三次读,这个层次的读,目的在于感悟、体会桂林山水之美,这是文中的经典部分,遣词造句乃至修辞结构都特别讲究,采用“诵读”较为合适。学生诵读时,边读边想象画面,更能读出山水之美,有韵律的诵读,朗朗上口,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第四句话,作者用优美的文字把桂林山水再现在我们面前,在用词、用句、修辞、段落上都极为讲究,是我们学习写作的好范本。再读文,体会、学习、交流作者的写作方法。学生开始进行第四次读,这个层次的读,目的在于学习作者的写作技 巧,读写结合,可先用“浏览”或“跳读”,找出值得学习的部分。例如学生找到了开头一段和结尾一段的写法就很值得学习。之后再用“反复诵读”,老师让学生反复朗读首尾两段,并达到会背诵的程度,这样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了解首尾照应,前后相连,文章浑然一体,一气呵成的写作方法。
  第五句话,文章有些语句已经成为经典,读一读、背一背,积累丰富我们自己的语言,并为我所用。学生开始进行第五次读,这个层次的读,目的在于积累语言,可用“反复美读”,直到背会。只有背会了,才是真正的语言积累。在这一环节中还可以鼓励学生摘抄文章中的好词佳句,以备在自己的寫作中运用。
  (二)教师要对学生如何“读”进行方法指导
  1.教会学生朗读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根据阶段目标,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查,还应注意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由此可见,教师要着力提高学生朗读水平,让学生会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首先要告诉学生要有内心感受才能读出感情,并注意运用好重音、停连、语气语调、节奏等外部技巧。还要适时进行范读。
  2.教会学生默读
  在默读中,要提示学生默读的方法:要求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要边读边勾画,还要批注感受。要求学生默读时做到“四到”,即“眼到、心到、手到、脑到”。当学生圈画一些文字,咀嚼一些字眼,乃至批上几行字,这样的读书才是真正的读书。
  综上所述,“读”是语文课文教学中最基本、最简单、最重要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是最利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方法。感知文章的内容,理解文章的要义,学习作者的神思匠心及各种语文技能的获得,全都离不开读。只有充分地运用各种形式的读,才是语文教学的本真,才能使语文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道!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一堂课是否成功,最直观的方式就是观察学生上课是否积极思考和主动发言。而在小学高年段我们观察发现,上课学生举手发言的人数较低中年段出现明显的递减趋势。语文学科的教学中,学生上课发言的情况更是如此。  【关键词】语文;高年段;课堂发言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学生的课堂发言本是师生间的一种亲切的情感对话,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一种有效反馈。
【摘要】在“学·评·教”的习作教学模式中,指导、讲评、修改,这几个环节缺一不可。本文从习作要求的再“松绑”、习作方法的再“灵活”、习作点评的再“唤醒”三方面展开叙述,用几个具体且具有可操作性的写作策略,指导学生的写作和二次修改,提高习作课堂的效率和效果,力求实现习作“授课”“评价”“修改”一体化,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发展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丰富学生作文内容,减轻学生作文的思想负担。  【关键词】指
【摘要】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课堂是学生学习实践的重要阵地,也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原野。本文阐述了语文实践的途径和方法,指出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重视语文实践,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关键词】语文实践;课堂效率;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
【摘要】在学分制系统下布置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作业,建立师生评改互动机制,督促学生认真地对待课内作业,养成良好的写作业的习惯,并进而提升自身素质,提高自己的语文成绩,锻炼各方面的语文素养和能力,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有效性:多样化: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一、背景  据调查,职高生中,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有71
【摘要】语文学科是中小学阶段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对于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新课程改革实施与深化的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要在课本阅读的基础上开展扩展阅读,最大限度地丰富学生的阅读视野,让他们有机会学习更多的语文知识。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开展扩展阅读,实现初中语文课本阅读与扩展阅读的有机结合,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提高其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
语文学科的四个核心素养中,“思维发展和提升”是关键.写作教学中,立足“语言建构与运用”这个基础,合理引入信息技术这条活水,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思维,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培
阅读是孩子学习知识的最基本的也是最主要的手段之一.只有喜欢阅读、懂得阅读,才能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各种知识,才能更好地运用各种技能.开展绘本教学活动,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摘要】语感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重视对学生优质语感的培养,是提升学科核心素养“语言建构和运用”中的重要一环。要提升学生的语言品质,形成优质的母语语感,需要从现象到本质、循序渐进地进行。本文从创设语言情境、引导想象实践、把握语言规律三个方面探讨了培养学生优质语感的方法策略。  【关键词】优质语感;语言情境;想象与实践;语言规律  【中图分类号】G633
云南省烟草施用硅肥试验研究云南省土肥站(650034)昆明化工技术研究所,云南省农科院土肥所李发林,叶光 ,张锦元,李楷,李正英烟草施用硅肥试验是由云南省烟草公司下达的课题,目的是研究施用
【摘要】小学语文一直以来都是国家基本教学的重点课程之一,而想要做好小学语文教育工作,就要大力把握好语文教学课堂上的黄金时间。随着近些年来的教改趋势,小学语文教师开始注重个人素质的培养和学生学习的效果,但是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依旧存在着缺陷,现阶段的教学效果依旧不太理想。学习压力繁重,课后作业太多,也给小学生带来不小负担。本文通过解析小学语文课堂现状和小学生心理情况,尝试性地提出了几项针对解决小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