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与中国

来源 :焦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ngshuai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寒假回美省亲,自不免又去大都会美术馆走走。出馆经过麦迪逊大道,这里是纽约老字号上流商店与画廊区,时装铺即便一双皮鞋动辄上千美元,现如今,将女鞋的皮面弄成肉红、宝石蓝、荧光粉绿,也能这般淑雅好看。我且看且走,无意问留心归国两年来纽约时装又在作兴什么新花样,忽然,就在一所公馆向着街面的石壁方龛问,撞见照片中这位坐倒在战壕里的中国兵,血流满面,奄奄一息,黑白照片的陈旧黑白指明拍摄的年代是在二战期间。
  立定细读:摄影者巴尼·罗塞特,公馆二楼正在展出他题为《战争中的中国,1944—1945》摄影展。展室小,钢窗,细木地板,这样老派的帝国时代的楼居,上海有的是,如今被不少商家辟作豪华餐厅,谁会用来作摄影画廊呢,而且挂的是陈旧的黑白照片。框是装得贵极了,考究到不觉其考究,一位自称匈牙利籍的画廊主人,中年,好相貌,从里间走来陪我观看四壁近30幅摄影作品——我已写到过,纽约的画廊通常空无一人——他说,罗塞特还活着,这批照片从未展出,今次是他的首展,半数作品经已售出。
  这就是纽约的不可思议:我又在曼哈顿遭遇中国,中国的中南
  一稻田、山丘、赤脚农夫、士兵的尸体……
  但我要写的不是这些。
  科特兹没来过中国。布勒松、卡帕留下的中国影像,则我身边各有专辑,视为珍藏。卡帕来,时值抗战爆发,他抢拍的镜头是空袭间张皇聚拢仰看天空的武汉市井,轰炸后的小民徒然以盆水浇灭火焰,中原船夫奋力摇橹载送“国军”官兵渡黄河……有一幅难得一见的照片,极之传神,是宁汉分裂时期的周恩来,年纪轻轻,穿一身皱巴巴的中山装,紧靠门边,表情坚毅而峻急,显然与哪位国民党同僚正在谈判僵持的片刻——张国焘回忆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未经整肃的共产党员白武汉政府仓促撤离,是周恩来独自安排粗细事宜——我料卡帕不懂中文,但镜头看破一切,尤当摄影机是在卡帕手里。端详久之,在这幅照片中,周恩来不是谈笑风生的宰相,只见他面容憔悴,那峻急的神情令我想起近年公布的官方“文革”纪录片镜头:总理给红卫兵团团围住,唇焦舌敝,劝说众人……
  布勒松。关心摄影的中国朋友想必注意过他在1948—1949年政权易手之际于京沪两地拍摄的那批经典。大时代!这位法国“鬼佬”眼中逼人的中国气息怎会如此准确?在国民党士兵队列前一位不知从何而来的北京老人(相貌憨厚神情悲酸,活脱于是之扮演的茶馆老板),还有那位刚刚占领上海而不得闯入民居,独坐在洋房夹隙埋头整理军衣的解放军战士(以他的资历,日后至少是哪家工厂的支部书记)……每一幅都是布勒松式的构图,每一幅都是中国历史,这中国的历史,竟在法国人摄影作品中直见性命。
  马克·吕布也是法国人,马格南摄影学会老将,印象最深的两幅,其一是街头那位身披斗篷的中年民国女子,抹着口红,走在解放后的马路上,大约50年代吧,沧海遗珠,这样的角色,“文革”前的上海街头偶或还能见到。另一幅是水库工地,人如麻,前景那位破衣烂衫的小伙子,戴副眼睛,很可能就是当年新出炉的“右派”分子,二十多岁。
  在中国摄影的大多数影像中,“中国”并不可信,并不可看,我们的电影、绘画亦复如此。为什么西方人看中国看得比我们真切无碍?都说镜头是顶顶客观的,但愿如此。我们都会拍照片:我们懂得“观看”吗?安忆同志几次感慨,说是文学的翻译怎样词不达意,还是你们画画的好,没有翻译的问题,她的论据,自然是“视觉艺术”乃“世界语言”,一看就“懂”——苦哉!我每欲分辩,终于默然。罗塞特作品所目击的惨烈(惨烈得竟有几分亲切,仿佛我认识这位小伙子,这幅照片的双重时态,又是巴特有言在先:“他已死去,他将死去”),我就不曾在中国同期的战争摄影中见过,他是随军记者,我们也有随军记者,都长着眼睛。老革命摄影家徐肖冰倒是拍过一幅暴尸战壕的阵亡八路军战士,近距离,只是头部,死之已久,满头满脸的浓血,凝固纠结,浑如泥浆。对了,我们不允许发表这样的照片,最近才得面世,收在徐氏的摄影专集中,真实是绝对真实,一看就“懂”,而且心惊——只是不“美”,犹如刑事档案记录,算不得摄影艺术、艺术摄影。罗塞特的作品于血污之外堪称“BEAUTIFUL!”是的,美,不必“翻译”,当年他在战壕里猛见得这位中弹士兵,无须谁给他翻译一所谓“美”,岂是专指“美丽”的事物。我以为这幅战士的照片,这位照片中的战士,非常之美,我称其为美,是因对历史有敬意,对摄影也有敬意。
  我时或愿意给国中画画的新朋旧友看看以上说及的摄影,却殊少得到识赏与回应,他们随便翻过,继续聊天,那面对摄影的冷漠,怎么说呢,借从前的上海话,叫作“木肤肤”。据说卡帕、布勒松的摄影展80年代来过北京,在劳动人民文化宫展出,也似乎没给画家同行留下什么记忆或说法。又如北京民国青年方大曾抗战期间的摄影,也是由台北摄影人阮义忠的发掘引介,这才于90年代出版,迟至21世纪方始传回北京,前时我在三联书店看到,而也不见引起我们“艺术界”怎样特别的注意。山东画报出版社的《老照片》系列倒是出之不绝,其旨意是在恢复历史记忆,功德无量,可是到底未及摄影艺术的人文层面与艺术价值,将大有深意的摄影文本反而弄得浅了,附一堆深浅不辨的感慨文字,照片倒成了插图似的,亦且印得粗陋,又给零碎的排版方式切割得失去了摄影作品的庄严,我每看到,觉得可惜。
  年来我在学院教书,不愿尽说些色彩素描之类,于是拟“西方观看传统”为题,将欧洲写实绘画、19世纪摄影、20世纪电影,连而贯之,分三节聊作讲述,意思是说“摄影”绝不是“照片”那么简单一回事。我凭什么资格谈论摄影呢,可是动问四座,我们高等艺术学院的本科生研究生对摄影史全然无知。谁是布勒松?什么是摄影的“决定性瞬间”?课中三百多位未来的“视觉艺术家”无人知晓。各校邀讲,我每一厢情愿呼吁艺术学院与美术馆尽快成立影像专业与摄影馆,作影像艺术与观看文化的启蒙,而响应者渺渺,南方一位艺术学生并且可爱地质问我:你喜欢摄影,就要我们也喜欢摄影吗?
  我无言以对,唯中国画家如今的惯技,是十之有九依赖照片。是的,摄影在我们心目中,至今只是照片而已。
其他文献
焦点杂志×刘长久  焦点艺术:刘老师您好。作为学术顾问,您一直参与了它山艺术博物藏品的征集、布展等筹备工作,能谈谈缘起是怎样的吗?  刘长久:天海集团当时在宁波做它山谷地项目,要做一个博物馆。开始是准备搞玉石的,但有一些人反映玉器很多是假的,而且价钱很高,后来就没有考虑。但是宁波它山这个地方石文化比较深厚,像“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这样的成语是耳熟能详的。所以就考虑可能觉得搞石雕比较合适。  天海公
期刊
两汉之际,印度佛教传入中国。随着佛经的传入同时也带进了印度佛教的单体造像,而中国何时开始造佛像?迄今尚无确论。从文物考古而言,出土最早的佛教图像为东汉晚期,且大多为墓室中的装饰物上的相关图像,如四川东汉崖墓中所发现的墓室门楣、摇钱树座及铜钱树杆上之装饰图像,还有湖北武昌出土的铜带钩上的图像等等。其目的是祈祷冥福,而非严格意义上的佛教造像。  由于魏晋以来中国佛教的兴盛,至南北朝时期形成了中国佛教造
期刊
那个下午本来没打算去书展的,却偶然的去了。  毫不意外地见到许多熟悉的面孔,王安忆在签名,毓民也在签名,在喧哗里遇见朋友,一颗心反而沉静下来,像电影内的某个定镜,远远望过去,集中了注意力,看他们聚精会神地面对读者,竟觉眼前有了“故事”、有了“戏”,遂也有了联想的空间。  我也发现了一椿小事:王安忆每签完一个名字,都会抬头对读者浅浅微笑,有点腼腆,有点不好意思。想必是每位认真的作家都对读者心存感念,
期刊
半夜热醒了,脖子底下都是汗,手下意识地摸了摸枕头边,啥也没有。头脑渐渐清醒了,想了想,可能自己是在找蒲扇。其实,枕边早就没蒲扇了,至少也有十几二十年了。  蒲扇是人们纳凉的工具,有两种,南北各一。南方蒲扇取材蒲葵,其叶如掌状分裂,中实边虚,去虚求实做成蒲扇,硬柄硬身;北方蒲扇取材蒲草,柔软细腻,编织成扇,硬柄软身,扇形随意。小时候我多用前者,原因是蒲扇多破亦能掮风。  中国人使用蒲扇有近两千年的历
期刊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在古代,由于交通不便,一旦分离,再会难期,就连通信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谓人事有浮沉,人生多乖违,往往聚散无常。  所以苏轼才在《水调歌头》里发出如此感慨。也正因为此,故国乡土之思,骨肉亲人之念,挚友离别之感,牵动了多少人的心弦,“离别”也就自然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歌咏的重要内容。从先秦《诗经》到两汉的乐府,从唐代诗歌到宋元词曲以至明清的诗文,离别之情唱之
期刊
90年代初,我认识一个官员,他在一个中央研究机构工作,他的研究项目是中国的改革,他穿得破破烂烂的,皮鞋总是张着嘴,拎着一个旧得不能再旧的公文包,全国到处乱跑。我问他到底在研究啥,他总是笑着说:“我什么都不研究,我是销售员,我在全国推销希望。”  20年来,我一直记得这句话,现在这个希望推销员已经是一个副部级的干部了。30多年来,希望正是改革开放的真正动力。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是日本地震后的一周
期刊
“水桶折断了腰啊,  吊桶磨破了臂。  日喀则的冲卡钦莫哟,  讓我身心劳累……”  ——引自桑珠孜宗堡背水女人的歌  冲卡钦莫是一口古井的名字,水质清纯,能酿青稞美酒,能祛百病,藏人对它顶礼膜拜。在古井西侧,高耸着一座古老的宗堡——桑珠孜宗堡。  淳朴、自然、粗犷是桑珠孜宗堡呈现给大地的美。  昔日,宗堡旁的古井有暗道直通堡底,在漆黑的暗道里,清晰传来吊桶在石井中的咕咚声,那是敌人围困了古堡,守
期刊
新兴富裕阶层的出现,再加上缺少投资选择,促使中国在全球艺术品交易市场强势崛起。  数据显示,自2009年以来,中国艺术市场(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的价值增长了一倍多。今年3月份,欧洲艺术基金会的一份报告显示,从市场价值来看,中国已经首次超过英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艺术市场。  当欧洲在苦苦应对业务下滑的挑战时,中国却面临一个严重的形象问题:中国艺术市场充斥着关于赝品、欺诈和暗箱操作的种种传
期刊
深圳市大运中心体育场  座位数:60000  距离大运村公里数:1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大运新城  深圳市大运中心体育场占地3.6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6万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五层。其间设有地下停车场、比赛用房、媒体用房、小卖部、记者咖啡厅、公共卫生间、贵宾看台、包厢及电视直播室等。盆形体育场设有高、中、低三层看台,可容纳观众6万人。其中两层较低的看台围绕整个盆形的体育场设置。较高的看台分
期刊
1 盛会如花    大运大幕未启,精彩已悄然上演。  我们走进春茧,体验面朝大海的开阔胸襟:骑行绿道,领略流畅、健康的生命底色;服务街头,感受奉献大运的活力与成就:或者干脆,参与社区大运会、趣味大运会等市民自己的“大运会”,招朋引伴锻炼身体……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渗透于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青春大运、开放大运、绿色大运、科技大运、和谐大运的理念,感染着生栖于斯的每一位市民。  生命如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