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的社会经济模式也在不断地改变当中,对于我国高等院校的经济学的教育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现在的经济学的发展状况和经济学教学问题进行分析,并对经济学教育中的内容以及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并制定出相关的解决策略,以此来实现教学模式的改革,改进现在我国经济学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高校经济学;教育问题;对策探讨
随着我国的经济、社会以及经济行业的发展,高等院校教育也要进行改革,这样才可以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在高校的教学工作中经济学是基础性的课程,它的意义在于可以更好地整合资源并进行分配,所以对经济学的知识掌握是直接关系到学生以后的课程的学习的,并会影响到更深层次地学习以及进入社会的生活、工作等。现在的很多高校的经济学教学工作逐渐地趋于正规化,传统的机械式的学习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了,学生就会缺少创造意识以及有意义的建议,从而不能系统性地学习经济学理论知识[1]。
一、经济学教学工作的现状
(一)教学内容过于守旧,未能融入经济学的新的思想
经济是生产价值的一种体现,是价值的一种转变,经济学的本质就是经济规律。高校的经济学教学工作不但要让学生如何理解和掌握经济学定律以及经济学的核心,还要学会如何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和利用的最优化。随之而来的就是经济学的新形势,将新的理论和思维方式展示出来,这样就可以促进经济学产生最大价值。高校是国家经济的核心,学生是国家发展的主题,也是前进的动力。在经济学教学工作中,融入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认清最新的经济学发展的形势,抓住经济学的命脉,不断摸索经济学教学和学习的方式方法。但是由于很多高校的经济学的教学压力较大,这样就导致经济学老师缺少足够的精力去完善教学模式和任务,导致经济学虽然在发展,但是经济学教学却缓慢发展。
(二)教学模式过于机械化
以前的教学模式中,老师处于主动地位,老师主动性地传授教学知识,而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这样单一的教学模式会让很多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并且感到枯燥,这样就不产生很好的学习气氛,从而影响学生的注意力。这样的传统模式导致学生始终处于很被动的位置,特别是在现在的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的当下,一些智能设备在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这样老师的教学效果也不会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也不会提高,导致教学工作很难顺利完成[2]。
(三)考核形式较单一,影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
高校是为国家培育人才的场所,尤其是在经济学的教学工作中,仅仅掌握和理解经济学基础理论是不能满足需求的。很多高校考核学生的学习质量的形式较为单一,一般以出题考试为主要形式,虽然可以体现公平公正性,也存在很多的短板。比如出题模式往往是基于老师主观上的认识,没有注重科学客观的事实存在,经济学的教学意图就是让学生掌握并领会经济学知识理论,而且还可以使得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经济学理论,这样是有益于学生自身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的,通过考核的形式开展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这样会造成学生考试成绩高但是能力不强的情况出现,这样是达不到教学效果的。
(四)教学中缺少连贯性,影响学生的经济学思维的形成
在高校的教學工作中,经济学是一门基础性的课程,一般就是从微观到宏观开始学习,如果不是本专业的学生是很难更进一步地接触经济学的其它课程的,很多刚刚接触经济学的学生由于眼界有限,还拥有着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思想和习惯,不能养成主动学习和自主思考的学习习惯,又因为经济学的理论是很抽象难懂的,对于学生而言基础理论和思维方式都是要求很高的,这样学生就会在学习过程中慢慢地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很多学生在考试时候才会重视学习的重要性,因此高校经济学教学缺少连贯性,从而影响了学生的经济学思维的形成。
二、高校经济学教育的对策
(一)鼓励老师学习更好的教学方式,搭建专业内同行之间的交流平台
在现在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高校的经济学教学工作应该根据经济学的定律,紧跟当下经济学的发展新形势,老师应该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要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大力鼓励老师学习更好的教学方式,并搭建经济学教学工作者之间的交流沟通的平台。老师应该抓住学习深造的机会,努力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水平,要重视和同行老师之间的交流,这样才可以取得更大的进步,同时对于经济学的教学工作也有很大的帮助,增加了教学经验。在交流的同时,老师要深刻认识自身的教学方式方法的不足和弊端,要主动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这样改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式,从而不断地提高教学的认识,这样经济学的教学工作才可以有更大的跨越和进步[3]。
(二)增加多元化教学形式,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以此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
经济学的理论过于抽象,而且对于逻辑思维的要求也很高,在教学中要加强重视,可是由于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学生无法长时间的集中精力去学习,这就要老师在讲课中增加多元化教学形式,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以此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可以丰富扩展教学的方式,将新的教学方式紧密结合到教学中去,通过安排学生组建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的讨论,这样老师负责安排研究课题,学生积极配合,并团结协作,这样才可以实现经济学教学的目的。
(三)扩展考核方式,支持和鼓励学生参与课外活动
传统的教学的考核方式一般就是通过出卷考试进行考核,学生的考试成绩决定了学习的学习质量,但是这是很片面的,也是没有说服力的,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出现学生分数高,但是学习的质量并不高的现象,这不符合现在高等学校的经济学的教学目的。所以老师要扩展考核方式,利用多种形式考核学生学习的效果。还要支持和鼓励学生多去参加课外经济学教学活动,这样学生可以参与到经济学的辩论赛以及模拟经济学规律的活动中去[4]。
结语:通过对高校经济学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教学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可以得出如果要提升高校经济学教学的质量,就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据现在社会发展的需要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并以提升学生的经济学思维能力为主要目的,健全教学体制和模式,这样才就可以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全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宝田.素质教育与高职院校《经济学》公选课教学改革[J].经济师,2017,(2).48-49
[2]李明华.教育变革的新职业:学习工程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最新研究报告评[J]开放教育研究,2016,(3).24-36
[3]郑中思.张多名专家共话高校经济学管理学人才培养[J].人才资源开发,2019(2)
[4]刘燕,肖娜.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政治经济学教学改革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7,(04)
关键词:高校经济学;教育问题;对策探讨
随着我国的经济、社会以及经济行业的发展,高等院校教育也要进行改革,这样才可以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在高校的教学工作中经济学是基础性的课程,它的意义在于可以更好地整合资源并进行分配,所以对经济学的知识掌握是直接关系到学生以后的课程的学习的,并会影响到更深层次地学习以及进入社会的生活、工作等。现在的很多高校的经济学教学工作逐渐地趋于正规化,传统的机械式的学习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了,学生就会缺少创造意识以及有意义的建议,从而不能系统性地学习经济学理论知识[1]。
一、经济学教学工作的现状
(一)教学内容过于守旧,未能融入经济学的新的思想
经济是生产价值的一种体现,是价值的一种转变,经济学的本质就是经济规律。高校的经济学教学工作不但要让学生如何理解和掌握经济学定律以及经济学的核心,还要学会如何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和利用的最优化。随之而来的就是经济学的新形势,将新的理论和思维方式展示出来,这样就可以促进经济学产生最大价值。高校是国家经济的核心,学生是国家发展的主题,也是前进的动力。在经济学教学工作中,融入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认清最新的经济学发展的形势,抓住经济学的命脉,不断摸索经济学教学和学习的方式方法。但是由于很多高校的经济学的教学压力较大,这样就导致经济学老师缺少足够的精力去完善教学模式和任务,导致经济学虽然在发展,但是经济学教学却缓慢发展。
(二)教学模式过于机械化
以前的教学模式中,老师处于主动地位,老师主动性地传授教学知识,而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这样单一的教学模式会让很多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并且感到枯燥,这样就不产生很好的学习气氛,从而影响学生的注意力。这样的传统模式导致学生始终处于很被动的位置,特别是在现在的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的当下,一些智能设备在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这样老师的教学效果也不会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也不会提高,导致教学工作很难顺利完成[2]。
(三)考核形式较单一,影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
高校是为国家培育人才的场所,尤其是在经济学的教学工作中,仅仅掌握和理解经济学基础理论是不能满足需求的。很多高校考核学生的学习质量的形式较为单一,一般以出题考试为主要形式,虽然可以体现公平公正性,也存在很多的短板。比如出题模式往往是基于老师主观上的认识,没有注重科学客观的事实存在,经济学的教学意图就是让学生掌握并领会经济学知识理论,而且还可以使得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经济学理论,这样是有益于学生自身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的,通过考核的形式开展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这样会造成学生考试成绩高但是能力不强的情况出现,这样是达不到教学效果的。
(四)教学中缺少连贯性,影响学生的经济学思维的形成
在高校的教學工作中,经济学是一门基础性的课程,一般就是从微观到宏观开始学习,如果不是本专业的学生是很难更进一步地接触经济学的其它课程的,很多刚刚接触经济学的学生由于眼界有限,还拥有着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思想和习惯,不能养成主动学习和自主思考的学习习惯,又因为经济学的理论是很抽象难懂的,对于学生而言基础理论和思维方式都是要求很高的,这样学生就会在学习过程中慢慢地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很多学生在考试时候才会重视学习的重要性,因此高校经济学教学缺少连贯性,从而影响了学生的经济学思维的形成。
二、高校经济学教育的对策
(一)鼓励老师学习更好的教学方式,搭建专业内同行之间的交流平台
在现在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高校的经济学教学工作应该根据经济学的定律,紧跟当下经济学的发展新形势,老师应该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要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大力鼓励老师学习更好的教学方式,并搭建经济学教学工作者之间的交流沟通的平台。老师应该抓住学习深造的机会,努力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水平,要重视和同行老师之间的交流,这样才可以取得更大的进步,同时对于经济学的教学工作也有很大的帮助,增加了教学经验。在交流的同时,老师要深刻认识自身的教学方式方法的不足和弊端,要主动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这样改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式,从而不断地提高教学的认识,这样经济学的教学工作才可以有更大的跨越和进步[3]。
(二)增加多元化教学形式,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以此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
经济学的理论过于抽象,而且对于逻辑思维的要求也很高,在教学中要加强重视,可是由于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学生无法长时间的集中精力去学习,这就要老师在讲课中增加多元化教学形式,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以此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可以丰富扩展教学的方式,将新的教学方式紧密结合到教学中去,通过安排学生组建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的讨论,这样老师负责安排研究课题,学生积极配合,并团结协作,这样才可以实现经济学教学的目的。
(三)扩展考核方式,支持和鼓励学生参与课外活动
传统的教学的考核方式一般就是通过出卷考试进行考核,学生的考试成绩决定了学习的学习质量,但是这是很片面的,也是没有说服力的,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出现学生分数高,但是学习的质量并不高的现象,这不符合现在高等学校的经济学的教学目的。所以老师要扩展考核方式,利用多种形式考核学生学习的效果。还要支持和鼓励学生多去参加课外经济学教学活动,这样学生可以参与到经济学的辩论赛以及模拟经济学规律的活动中去[4]。
结语:通过对高校经济学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教学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可以得出如果要提升高校经济学教学的质量,就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据现在社会发展的需要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并以提升学生的经济学思维能力为主要目的,健全教学体制和模式,这样才就可以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全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宝田.素质教育与高职院校《经济学》公选课教学改革[J].经济师,2017,(2).48-49
[2]李明华.教育变革的新职业:学习工程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最新研究报告评[J]开放教育研究,2016,(3).24-36
[3]郑中思.张多名专家共话高校经济学管理学人才培养[J].人才资源开发,2019(2)
[4]刘燕,肖娜.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政治经济学教学改革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7,(04)